《賴其萬醫師的心靈饗宴》
作者: 心理空间 / 19806次阅读 时间: 2011年12月09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iW!}]Y%aZh)`

熟年大腦的無限潛能
2m7L8]y.k FP0心理学空间 TqaA7`#i_
《熟年大腦的無限潛能》心理学空间_t*D{"w to
The Mature Mind: The Positive Power of the Aging Brain
0_UU:P:_et O.U0作者:吉恩.柯翰(Gene D. Cohen) 心理学空间fh;w+w+`#j_6Pr\
譯者:李淑珺
L9kh|R@p0出版社:張老師文化(二○○七)
%X |s V*tz0
^:Q:VBe [#CM4r&W0老年心智新探
P(d)b Sfwo5?0
:D vbT/U9e0l0這本書全名是《The Mature Mind: The Positive Power of the Aging Brain》,直譯應為「成熟心靈:老年人的腦之正向能力」,是美國老人精神醫學權威吉恩.柯翰博士(Gene Cohen, M.D., Ph.D.)繼他在二○○○年發表過一本非常著名的書《The Creative Age: Awakening Human Potential in the Second Half of Life》(直譯應為《創造的年紀:喚醒人生後半段的潛力》,目前尚無中譯本)之後,於二○○五年十二月所出版的暢銷書。這是他對三千多位老年人深度訪談和重複問卷調查,進行持續多年的研究,而整理出他對人生後半段的心理探討。
5M2WoS7HRyS!`(D0作者目前是喬治華盛頓大學成立於一九九四年的「老人、健康與人文中心」(Center on Aging, Health and Humanities )首屆主任,同時也是該校精神科與行為科學的教授,另外他也曾任美國國家老人學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 NIA)之代主任。這本書的宗旨是要揭示一個對人類生命相當樂觀的結論¾「人變老了,但也變得聰明些。」他說,過去神經學、神經解剖學發現人類隨著年紀增長,神經細胞會衰老、死亡,據此而得到「人類老化以後,智力會減退」的結論其實是不對的。作者在書中指出,事實上神經元可以再生,所謂的「神經元新生」(neurogenesis)是有可能發生的,而他更指出左側大腦與右側大腦在年輕時各司其責(左邊大腦管語言,右邊大腦管空間、音樂),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兩側大腦功能的不對稱性逐漸減少,老年人學會比較平均地使用左右兩側大腦。換句話說,大腦會因為經驗與學習而不斷重塑,終其生不斷造出新的細胞,而大腦的情緒連結亦會隨著年齡成熟而變得更加平衡,也因此導致老年的負面情緒較不強烈,較容易遺忘負面情緒的記憶,且相對地比較容易激發正面情緒的記憶。作者從中提出一個新的觀念,所謂的發展智商(developmental intelligence),是一個人隨著年紀的增長,愈來愈能協調其認知能力、情感智商、判斷力、社交技巧、生活經驗、自我意識,從而顯現出更深的智慧、判斷力與先見之明,這就是發展智商的表現。心理学空间 Mud.W;lQ:G
心理学空间 Y3F|T0xgL@+{
人愈老,愈聰明
a:bV"Y(Kn&ovIK0心理学空间^;_-d/|*g$A6@WR
作者訪問過數千名從中年到一百多歲的老年人,而發現人有一種趨力,他稱之為代表內心渴望成長與發展的「內在推力」(inner-push),這種推力並不會隨著年老而停止。他並且舉例說明年紀漸長在思考方面的模式也會改變,比較能夠應用「相對性的思考」(relativistic thinking),而不會用絕對專斷的想法;也同時會有「二元性的思考」(dualistic thinking),能夠在兩個不相容的觀點裡面去謀求解決其中的矛盾;而且會學會「系統性的思考」(systematic thinking),比較不會陷入見樹不見林的問題。也因此年紀大的人往往較有能力接受某種程度的不確定,能夠承認答案經常是相對而非絕對的,不會掉入草率判斷的陷阱,以至於能夠更謹慎地評估各種衝突的看法,這都顯示出發展智商的程度。作者利用他對後半段人生所做的觀察,而將心理學大師艾瑞克森(Erik Erikson)的人生八階段裡的最後一個時期「成熟期」,再細分成四個潛能發展階段。心理学空间V_*~W4e

"F N ?!h7v {X7l@0成熟期的四個潛能發展階段
k5}^3FkG:X0
H G3J/| Rq] r%}+w0第一階段:他稱之為「重新定位中年」(reevaluation)。這階段事實上是重要的,是從三十歲中期到六十歲都有可能,但通常發生在一個人四十出頭到五十歲末期。透過認真思考自己生命有盡頭的事實,以達到自我發現。他不贊同時下戲稱的「中年危機」這字眼,他認為「不是因為中年不會遭遇危機,而是中年時期遭遇危機本來就是理所當然,或者說是要度過這個人生階段,就得經歷危機。」
*p#W~6fRy*c4y0第二階段,他稱之為「解放」(liberation)。一般是從五十歲中期到七十歲中期,通常發生在五十歲末期到七十歲出頭,此時人們經常會意識到「此時不做,更待何時?」,引發內在解放的感覺。這就是一般人最會去考慮退休的時候,想要有一個人生的轉變,嘗試過去想做都沒有機會做的事情,所以有人稱之為「第二童年」。心理学空间)O%pTn8GEW J
第三階段,他稱之為「總結」(summing-up)。一般是在六十歲末期到九十歲都有可能,通常發生在六十歲末期到八十多歲。作者認為在這階段裡,由於整理自己人生的過去種種回憶,而常有撰寫自傳的衝動,並且會想以某種方式回饋家人、社區或更廣大的世界。心理学空间'c#Pt+e"mP
第四階段,他稱之為「為自己歡呼」(encore),通常在一個人七十幾歲的晚期開始,而在八十幾歲時變得特別明顯。這時期大腦會展現源源不絕的創造力,而驅使我們渴望延續生命,繼續創造新的主題。作者稱之這階段「不是天鵝垂死的哀歌,而是一個人在一生中創造的多種主題的變奏。」
R T1V#Bc_VUY%J0作者在書中也討論到認知、記憶與智慧,他以二十世紀最年長的老人之一、法國女性珍‧ 路易絲‧卡邁特(Jeanne Louise Calment)的親身經驗證實,認知能力不一定會隨著年齡衰退,而智慧更是歲月累積而成的「寶藏」。她一直活到一百二十二歲,而作者描述這位人瑞在受訪時所呈現出來的妙語如珠、深富哲理的一些對話,使人不由得相信認知能力以及智慧並不見得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每況愈下。
5Zx:^v0q6B7o(`)H|8Q4Y0心理学空间 ^S#In!n!U
社會智商與年紀呈等比增長心理学空间Q-e]PO~0x

J/})Q i i,?0接著他以一個特別的章節,討論如何培養社會智商(social intelligence),發現過去以為老化的過程一定會走入退縮或者疏離,但作者卻舉出一些老年人的實例,證明一些老年人反而隨著退休以後,在知識、智慧、記憶上逐年增長,而更努力參與社會。作者認為,年紀的增長事實上會帶來更好的社交選擇。由他豐富的長期追蹤老人的經驗,說明老年人隨著年紀增長,他們的社會智商會有顯著的提升。最後他也特別舉出,一個人在退休以後應該要同時從事數種同等重要的活動類別,有些是「團體」或「個人」的方式、而活動力的程度也要適度混合「高動力的活動」與「低動力的活動」,而如何達到平衡,將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他的結論是,社會智商、記憶和智慧三者是息息相關,而且都要歷經歲月才能夠收獲成果。
poHA%|Yz0他對於即將退休與已經退休的人做過長期的追蹤,指出有些社會學家早就提出所謂的「忙碌規範」(busy ethic),是非常不好的心理。他發覺有些老人常常會受制於這種「忙碌規範」,而覺得被迫要說自己還是很忙碌,不敢承認自己閒散的生活。他提到許多老年人並不滿足於退休以後就不再工作的看法,所以他提出幾項給考慮退休的老人,一定要做到的幾樣準備工作:要有退休計畫、社區基礎建設的必要、平衡的社會活動組合、在個人與團體之間的活動取得平衡、隨著時間增加社會的參與程度、持續性活動的價值、建立親密友誼的困難、回饋以及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心理学空间0IU|wl;i1T
心理学空间F/`7C/]8PISf"i
退休準備指數十二問心理学空间m(| NF \(g P
心理学空间f-RO"kvL`+h fK
最後他提出一個很有趣的退休準備指數(Retirement Readiness Quotient),而列出以下的十二個問題:
^;J B/@`,e2lwo01. 你為什麼現在考慮退休?心理学空间/vKek$^0L
2. 你真的想退休嗎?心理学空间m@EvB d
3. 你的家人朋友對你想退休有什麼看法?
%AZ7c-ph04. 你考慮過你想要完全退休或半退休嗎?心理学空间av&h7p1S
5. 你的經濟狀況足以讓你安心退休,並且繼續以目前的方式生活嗎?心理学空间?9xx%H)`)Az_(vR,B
6. 你參加過關於財務規劃的退休準備課程或講座嗎?心理学空间*R6qy!q|
7. 什麼事會讓你覺得生命有意義,有目標?心理学空间WU.N-ZQg$D
8. 對你而言,哪些類型的活動與經驗最重要,最能帶來滿足感?心理学空间-p5r?&[}yrG
9. 你是否參加過著重於社交活動計畫的退休準備課程或講座(所謂社交活動包括社區和人際互動)?
6oV [*\ M;o9d010. 你是否已經找到工作以外的興趣、嗜好、志願工作或新的學習領域?心理学空间+Q[I0K]#R0`-{8X1p
11. 你是否計畫了新的活動,讓你可以固定與人互動,並有機會結交新朋友?
{\q |#Y~9e)Y1k012. 退休後,你能夠滿足於只藉由志願工作而對社會提供一點貢獻嗎?心理学空间sT X/r-S?
心理学空间F?P2k7t1^ X]
作者提出,如果對以上十二個問題大部分的回答都是負向的話,就表示這個人還不到可以退休的時候。心理学空间7k6M1FnY

F$v Fm8^*P#c0歲月帶走一些,但也帶來一些
wTuD+]`pu aa0
l:k1P%WI_0本書的最後一章裡,作者以「創意與老年」為題,更深入地討論開啟創造力、繼續或改變創造力、失落所激發的創造力,並以他所做的參加藝術課程的老人,其心理與生理健康以及社交功能都有明顯進步,來推廣他長年以來主張的老年創作對健康的正面影響。最後他引用知名的醫生作家威廉斯醫師,在老年時寫出的一句深具哲理的話「歲月帶走一些,但也帶來一些」來證明,心靈的成熟不見得就是意味著心靈的衰老。
{0FC{1`(PY8RfW0這本書我覺得可以說是老少咸宜的好書,他給老年人或即將步入老年的人帶來希望,也使年輕人不僅對人生可以有更全盤的樂觀看法,並且可以幫忙他們了解父母輩一代的心理。(本書之中譯本即將於近日內由張老師文化出版。)(刊載於《當代醫學》二○○七年四月號「每月一書」專欄)
)[o;dep4B]0心理学空间P8TXq~.XfZr ]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診療室裡的福爾摩斯 赖其万
《赖其万》
没有了»

 赖其万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醫學教育講座教授
神經學主治醫師
教育部 醫教會執行秘書
慈濟大學醫學院 兼任教授
學歷: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士

經歷:
1970/7-1974/6 台大醫院神經精神科住院醫師四年
1974/7-1975/6 台大醫院神經精神科主治醫師
1975/7-1978/6 美國Minnesota大學醫院神經科住院醫
師三年
1978/7-1979/6 美國Minnesota大學醫院神經科
腦電圖、癲癇研究員
1979/7-1983/6 美國Kansas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助理教授
1979/7-1998/7 美國Kansas大學醫院腦電圖生理室主任
美國Kansas大學醫院癲癇特別門診主任
1983/7-1990/6 美國Kansas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副教授
1990/6-1998/7 美國Kansas大學醫學院神經科教授
1998/8-1999/7 慈濟醫學暨人文社會學院副院長
慈濟醫院副院長
1999/7-2000/5 慈濟醫學暨人文社會學院 副校長
2000/5- 2001/7 慈濟大學 副校長
慈濟大學醫學院 院長
專長:癲癇、腦電圖、神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