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人类发展的八个阶段
作者: 摘自《人格心理学导论》 / 49657次阅读 时间: 2009年11月09日
标签: Erikson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c j1`4M*?d!^T

Erik Erikson: 1902年出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父母都是丹麦人。心理学空间K]"R V3O I)F

心理学空间 Me;k4]5m(R*[

他大学预科毕业时获得的一份蒙台梭利学校的毕业文凭,以及接受安娜•弗洛伊德在儿童精神分析方面的训练,是他所获得的唯一的正规学业(相当于高中学历)。他完全成为可以成为弗洛伊德所认为的精神分析家不必攻读医科专业的主张的一名典型的范例。曾任匹滋堡大学医学院及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教授。心理学空间z M!W~ i,J!}

$[.u9C)c*]io0对弗洛伊德的推崇,钦佩安娜弗洛伊德关于《自我防御机制》书中对自我功能的重视。1950年出版名著《童年期与社会》,该书高度民主地强调了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书中还详尽地论述自我的功能,创立了现在被成为新学科的“自我心理学”。

1X0ST R];@c8ra3C0

O DJ_&my&? Q\;[0埃里克森认为生命是由出生到死亡八个阶段所组成的。

r w,lN2H8]'r0心理学空间)J(fl*UA#\.p

前面五个阶段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假定发生的时间几乎完全相同。至于这些阶段中要发生什么事情,埃里克森与弗洛伊德却持不同看法。后面三个阶段是埃里克森自己提出来的,它体现了他对心理学重大贡献的一个方面。心理学空间J1F_8[8D{u

w:Uv2N:bT0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来决定的,因而是不可变更的。这种由遗传决定的发展顺序被认为是遵循渐成原理的,这是埃里克森从生物学中借用来的术语。他对这一原理描述如下:心理学空间wES+Xe0} j

心理学空间` \I J#r*L2A

无论何时我们要试图了解生长的含义,最好记住有机体的生长从子宫内就获得了的渐成原理。笼统说来,这个原理说明任何生物都有一个大体的生长方案。由于有了这个方案,机体的各部分才得到生长,每一部分都具有它特殊的优势,只有各个部分都能获得生长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968,第92页)心理学空间o"ny|{w

心理学空间[V6D#X3dz {9M

危机是划分每个发展的特征。埃里克森使用危机一词就象医生使用它一样,也就是说,是为了表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而,作为每个发展阶段特征的危机就同时兼有一个积极的解决办法和消极的解决办法。积极的解决办法有助于自我的加强,因而有助于形成较好的顺应能力。消极的解决办法削弱了自我,阻碍了顺应能力的形成。更进一步说,在某个阶段中积极的危机解决办法增加了使作为下个阶段特征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的可能性。而在某个阶段中消极的危机解决办法降低了使作为下一阶段特征的危机得到有效解决的可能性。

Kc7MC/T9AA9D0

x#Qp~;h ?%g*f0虽然生物基础决定了这些阶段产生的时间,因为成熟过程决定了可能获得各种经验的时间,但正是社会环境决定了与任何特定阶段相联系的危机能否得到积极的解决。由于这一原因,埃里克森提议把八个阶段称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来同弗洛伊德心理性欲阶段相区别。心理学空间dj["~4S5~o

A i oTF0最后,在列出八个阶段前我们需说明一点。埃里克森并不认为解决危机的办法要么是完全积极的,要么是完全消极的。相反,他认为危机的解决办法中兼有积极和消极两种因素。只有在有利于积极解决的因素比消极因素所占的比率高时才能说危机被积极地解决了。我们将在讨论发展的第一阶段时再详细论述,下面就讨论它。 心理学空间F6]#].K Oe%z

dDq?4dM n5h/Od0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fxv D[2xv_ R0心理学空间q0X \(]q

应当注意,每个阶段都是以这个阶段产生的危机命名的。这个阶段从出生持续到一周岁,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的口唇阶段十分一致。

0O&oJ5D+E0心理学空间 Eq B"Y U6GL

这个阶段的儿童最为孤弱,因而对成人依赖性最大,如果护理人能以慈爱和惯常的方式来满足儿童的需要,他们就会形成基本信任感。如果他们的母亲拒绝他们需要或以非惯常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儿童就会形成不信任感。心理学空间*J7I!F.C [O {a EW

9X,M5k5r2rbdH0如果护理是充满爱和惯常的,那么儿童就懂得他们可以不必为失去一位慈爱和信赖的母亲担心,所以,当母亲不在身边时,他们也不会有明显的烦燥不安。

~#v9`4Gg&|!dl5d0

pRG"Y\OO0婴儿首项社会成就是愿意母亲离开而不产生过分的焦虑和愤怒,因为她不仅具有一种外部的预见性,而且还发展了一种内在的信念。这种惯常的,持续的,同样的体验提供了一种基本的自我同一性意识,我想,这种自我同一性意识依赖于对大量内部识记的和预见的感觉的认识,以及依赖于对那些确实与大量外部熟悉的和可预见性的事物及人物有关的想像。(埃里克森1963,第247页)当儿童形成的信任感超过不信任感时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的危机方才得到解决。应当牢记,重要的是两种解决办法所占的比率。对任何人和任何东西都信任的儿童必然会陷入困境。某种程度的不信任是积极的和有助于生存的。但是,信任感占优势的儿童具有敢于冒险的勇气,不会被绝望和挫折所压垮。心理学空间e&gm t(NC

DEN5f`m0埃里克森说,一旦某一阶段的特征危机得到积极的解决,那这个人的人格中就形成一种美德。美德是某些能够为一个人的自我增添力量的东西。在这个阶段中,如果儿童具有的基本信任超过基本不信任,就形成希望的美德。埃里克森把希望解释为“对热烈愿望的实现怀有持久的信念,尽管存在标志生存初期的那种隐晦的迫切要求及愤怒”(1964,第118页)。

Cf%p7M8m*ge1W0心理学空间 csND!K

我们可以说,得到信任的儿童敢于希望,这是一个注重未来的过程,而缺乏足够信任的儿童不可能怀有希望,因为他们必须为需要是否能得到满足而担忧。所以他们被目前所束缚。

h@/nHE(S @@%R0

6BSMu7e9ete02、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心理学空间"R w2A j1mU*L'OCr|;t

(yl+Q3~3}U`v0这一阶段发生在出生第一年后至第三年。与弗洛伊德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肛门阶段一致。

*y-g%N4A N#U0

|6f2_pZ%ht0在这个阶段中。儿童迅速形成许许多多的技能。他们学会了走,爬,推,拉和交谈。更通俗地说,他们学会了如何抓握和放开。他们不仅把这些能力应用于物体,而且还应用于控制和排泄大小便。换句话说,儿童现在能“随心所欲”地决定做还是不做某些事情。因而儿童从这时起就介入了自己意愿与父母意愿相互冲突的矛盾之中。心理学空间$xsBV6GF[7Qg

h i O#icl-q0父母必须按照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向,履行控制儿童行为的精心任务,而又不能伤害儿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换言之,父母必须具有理智的忍耐精神,但仍然必须坚定地保证儿童的社会许可行为的发展。如果父母过分溺爱和不公正地使用体罚,儿童就会感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 “持久的良好愿望与自豪感发自没有丧失自尊的自我控制感,持久的动辄爱疑虑和爱羞怯的倾向来自丧失自我控制感和过度的外部控制”(埃里克森1963,第254页)。心理学空间jzD{ N8k,~8N

心理学空间0sR Y"w.N

关于羞怯,埃里克森说: “羞怯意味着一个人意识到自己被暴露无遗,在光天化日下被人审视,一句话,它是一种自我意识。一个人被他人识破,并且在毫无准备之下被人识 破……”(1964,第119页)。心理学空间KD%^8i-TBv

\Y(iO-wV/~B0在这个阶段中,如果儿童形成的自主性超过羞怯与疑虑,就形成意志的美德。埃里克森把意志解释为: “进行自由决策和自我约束的不屈不挠的决心,尽管在幼年期不可避免地要体验到羞怯和疑虑”(1964,第119页)。

$gbx&Z6omVA'a0心理学空间 a\z0R?9Z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危机积极解决的结果所形成的各种美德都是自我的功能。例如:希望和意志的美德对人生的价值具有某些影响,但它们很少影响人的生存。没有多少希望和意志美德的个人仍能生存,也就是说,这个人能够满足生物(本我)的需要,但他可能不及那些充满希望和具有意志的人们那样灵活,那样乐观,或总的说来,没有那么幸福心理学空间0_ f6z w;Q!}dj O

心理学空间kd BP'oy

3、主动性对内疚

"Ex G)cT0zV(E _9j0心理学空间_#M#h CN}

这个阶段发生在第四年至第六年左右。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阶段的男性生殖器崇拜阶段一致。心理学空间 gw2_%oy5m N

(v*f"lP kg0在这一时期,儿童能更多地进行各种具体的运动神经活动,更精确地运用语言和更生动地运用想象力。这些技能使儿童萌发出各种思想,行为和幻想,以及规划未来的前景。按照埃里克森的观点,这个阶段的儿童“一般对形状规格的差异,特别对性差异都产生一种毫不厌倦的好奇心……现在他在学习上大胆探索且精力充沛:这就致使他越出自己有限范围,投入未来无限的前景之中”(1959,第76页)。心理学空间 Oap'l5r-n

心理学空间2q i'[BsY?_

在前两个阶段,儿童已懂得他们是人。现在他们开始探究他们能成为哪一类人。在这个阶段,儿童检验了各种各样的限制,以便找到哪些是属于许可的范围,而哪些又是不许可的。如果父母鼓励儿童的独创性行为和想象力,那儿童会以一种健康的独创性意识离开这个阶段。然而,如果父母讥笑儿童的独创性行为和想象力,那儿童就会以缺乏自信心离开这一阶段。由于缺乏自主性,因此当他们在考虑种种行为时总是易于产生内疚感,所以,他们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隘的圈子里。心理学空间;I&OvF?.`fZf

;h l8k(iY,DWu@0如果儿童在这个阶段获得的自主性胜过内疚,就会形成目的的美德。埃里克森把目的解释为:“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的目的的勇气,尽管这种目的曾被幼年的幻想,被内疚、被对惩罚的丢魂落魄的恐惧所阻挡”(1964,第122页)。随着儿童在前面三个阶段中所遇到的危机得到积极的解决,就获得了希望,意志和目的三个积极的美德。 

.ar#\Bo0

Ro-u@0Qv q04、勤奋对自卑

@-_ZU/bm|CvH0心理学空间#b5C[(]*o"j+OF&{fN

这个阶段从出生后第六年到第十一年间,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潜伏阶段相当。大多数儿童整个发展阶段都是在学校度过。

:` n!rZD0心理学空间)tzW9^lYU

在这一阶段中,儿童学习各种必要的谋生技能以及能使他们成为社会生产者所具备的专业技巧。

0s!U3b f1y0

'@;D1z$I s0……内部发展阶段似乎是为“步入生活”而设置的,它不认为生活必须首先是学校生活,不管学校是田野,是丛林还是教室。儿童必须忘记他过去的希望和愿望,他丰富的想象被驯服,被一些非人性事物的法则所约束,甚至被读,写,算所约束。因为,尽管儿童在心理上已经具有做父母的基本因素,但他在生理上成为父母之前,首先必须是一个劳动者和有可能养家活口的人。 (埃里克森1963, 第258—259页)心理学空间VL0g'a3Cn

心理学空间C^AQ,xL$I6fV

学校是培养儿童将来就业及顺应他们文化的场所。因为在大多数文化中,包括我们自己的文化,生存要求具备与他人合作的工作能力,所以社交技巧是学校传授的重要课程之。

6Q^q1Y-~S0心理学空间,un4C,a^

儿童在这一阶段所学的最重要的课程是“体验以稳定的注意和孜孜不倦的勤奋来完成工作的乐趣”。(埃里克森1963,第259页)。在这门课程中,儿童可以获得一种为他在社会中满怀信心地同别人一起寻求各种劳动职业做准备的勤奋感。心理学空间 Xl['{,mq

x8ER])k?D z0如果儿童没有形成这种勤奋感,他们就会形成一种引起他们对成为社会有用成员的能力丧失信心的自卑感。这种儿童很可能会形成一种“消极的同一性”,这个概念将在本章后面再做解释。

q*Z#zx6Q'~a5n0心理学空间%s!w K(Ig0Fxy(H

同这一阶段相联系的还有另一个危险,即儿童会过分重视他们在工作能力方面的地位。对这样的人说来,工作就是生活,因而他们看不到人类生存的其它重要方面。 “如果他把工作作为他唯一的义务,把某种工作作为唯一有价值的标准,那么他也许会成为一位因循守旧的人,成为他自己的技术和可能利用他的技术的那些人的毫无思想的奴仆”(埃里克森1963,第261页)。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在这个阶段里,必须鼓励儿童掌握为未来就业所必需的技能,但不能以牺牲人类某些其它重要的品质为代价。心理学空间4AgM\V F D4}r

心理学空间9Q\$a%r} r0k

如果儿童获得的勤奋感胜过自卑感,他们就会以能力的美德离开这个阶段。 “能力……是不为儿童期自卑感所损害的在完成任务中运用自如的聪明才智”(埃里克森1964,第124页)。象以上论述过的其它美德一样,能力是由于爱的关注与鼓励而形成的。自卑感是由于儿童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人物对他的嘲笑或漠不关心造成的。心理学空间z%L:C;u t5r"r%E"E

?ev:H$y9{y0]Q05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心理学空间5[ U`5mM t1k Yb|

心理学空间/l:`6VA l*{ X4HmDg

这个阶段发生在十二岁到二十岁左右,大致相当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生殖阶段。埃里克森正是对这个心理社会阶段的论述才显赫于世的,因为这一阶段包含了他最著名的概念同一性危机。心理学空间.iZl4Bwl.Y/U r

心理学空间+U {'^"f(d(RK#s:b5Z

埃里克森认为这个阶段体现了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中的过渡阶段。在前四个阶段中,儿童懂得了他是什么,能干什么,也就是说,懂得所能担任的各种角色。在这个阶段中,儿童必须仔细思考全部积累起来的有关他们自己及社会的知识,最后致力于某一生活策略。一旦他们这样做,他们就获得了一种同一性,长大成人了。获得个人的同一性就标志着这个发展阶段取得了满意的结局。然而,这个阶段自身应当看作是一个寻找同一性的时期,而不是具有同一性的时期。埃里克森把这个时期称为心理社会的合法延缓期,他用这一术语来表示青年人和成年期的间隔。心理学空间cR0f6]Z%_(Z F

心理学空间 r+N7\!W4]?)w

埃里克森在许多方面使用同一性(有时也称自我同一性)这一术语。例如,它是“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一种‘知道个人未来目标’的感觉,一种从他信赖的人们中获得所期待的认可的内在自信”(埃里克森1959,第118页)。他探讨了同一性和早期经验的关系心理学空间 w)I9r;J"y5f

|Y:x(] s[J9Sg0正在生长和发展的青年人,他们正面临着一场内部生理发育的革命,面临着摆在他们前头的成年人的使命,他们现在主要关心的是把别人对他们的评价与他们自己的感觉相比较,主要关心的是如何把各种角色及早期培养的技能和当今职业的标准相联系这个问题……。这种以自我同一性的形式发生的整合在数量上超过了童年期的各种自居作用。它是自我把一切自居作用与力必多的变化,与先天遗传形成的自然倾向,与在社会各种角色中提供的机会进行整合的这种能力的自然增长的历程。所以,自我同一性的感觉是一种不断增长的信念,一种一个人在过去经历中形成的内在的恒常性和同一感 (心理上的自我),一旦这种同一性的自我感觉与一个在他人心目中的感觉相配时,那么,就表明一个人的“生涯”是大有前途的。 (1963,第261—262页)

V6K/a xcj T0

!i;Hjd/j0z"h6l0埃里克森没有为他在各个方面使用同一性寻找借口。他觉得既然它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就应从各个角度来探讨它。

j&v+Gox8mM0心理学空间*x0rGF3~ O

如果年轻人不以同一性来离开这个阶段,那他们就会以角色混乱或者也许会以消极的同一性来离开这个阶段。角色混乱是以不能选择生活角色为特征的,这样就无限制地延长了心理的合法延续期,或者说仅仅应诺了一些很快就抛弃的口头许愿。消极同一性是告诫儿童不要学习不良行为。埃里克森把消极同一性解释为: “是一种违背意愿地建立在发展的关键阶段并向个人呈现出所有最厌恶的,最危险的,然而也许是最真实的各种自居作用和角色之上的同一性” (1959,第131页)。他举了一个例子,心理学空间&l/C3Mk(R&\+l

心理学空间0[)z8d&O3_:E%n b[-d

一位孩子的母亲对堕落成酒精中毒症的兄弟充满了一种无意识的恨铁不成钢的感情,她会有选择地仅对他儿子有可能重蹈其兄弟的命运那些特征作出重复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消极的”同一性对她的孩子来说,比他内心要成为好孩子的愿望更现实,他也许会努力成为一名醉汉……(1959,第131页)。

w A"q!D ?!\0心理学空间#_ a a&\en-t

在埃里克森看来,角色混乱和消极的同一性可以解释美国青少年所表现出的许许多多骚乱和攻击现象。他在对美国黑人领袖哈尔科姆•厄克斯(Halcolm X)的分析中,得出以下要点,

,kZ!I` QV@w0

W9e ?aI7\&Gk0……如果儿童感到环境试图对允许他把下一阶段整合在他个人的自我同一性内的所有表现形式进行彻底地剥夺,那么,儿童就会以野兽突然被迫捍卫其生命般地进发出惊人的力量进行抵抗。的确,在人类生存的社会众林中,如果没有同一性的意识就没有生存的感觉。 (1964,第24页)青少年也许会痛恨地排斥那些不适合于他们的同一性:

%gz Z:y0O(~9J,QD `0心理学空间3uQ5f|,Z5UMqk

同一性意识的丧失常常表现为以一种讽刺和势利的敌意对待家庭或未来社会所提供的合适和理想的角色。作为要求的角色中的某个部分,某个方面或全部各个部分,不管它是男性方面还是女性方面,是国籍方面还是阶级成员方面都会成为青年人加以辛辣讽刺的主要焦点。 (埃里克森1959,第129页)

?^v'tso0心理学空间7}j&{h4V| V~;a

为什么青年人在不能获得积极的同一性时要选择消极的同一性呢?埃里克森说,因为他“宁可成为一个无名小卒,或者成为臭名昭著的大人物,或者成为某个的确已经死了的人——总之,它们是经过自由选择的角色——而不愿意成为一个不太象样的人’(1959,第132页)。心理学空间c5~ p+F#}rP1E-M

\hSw,I]0如果青年人在这个阶段中获得了积极的同一性而不是角色混乱或消极的同一性时他们就会形成忠诚的美德。埃里克森把忠诚定义为,“使忠诚得到持久和保证的能力,尽管不可避免地存在价值体系的各种矛盾”(1964,第125页)。心理学空间4~Vk z`6Ih

心理学空间F{DLq df+Z0L

前面四个阶段为儿童提供了形成“同一性’的“材料”。在这个阶段,个人必须同化这些材料。同一性的形成标志着童年期的结束与成年期的开始。从这时起,生活是对自我同一性的彻底表现。既然个人“知道他或她是什么人’,生活的任务就是引导“那个人”完满地渡过人生的其余阶段。

m5\hoc0

iL)m OM},T(K-s0读者也许会注意到埃里克森的同一性与阿德勒的生活风格之间的相似性。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异似乎在形成的时间上。对阿德勒来说,生活风格是获得童年早期形成的优越和完美的手段。正如我们所知,埃里克森使用同一性这个术语描述了早期经验的整合为个人今后担负的主要角色的现象。生活风格和同一性这两个术语都涉及到一个按照个人生活而组织起来的重大主题,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别乃在于这个主题形成的时间。

o7E M7[Be0心理学空间P;Ah6c R|]*{

6、亲密对孤立

o9^'C"Z0W}6tS-r0

}BaBD3y0这个阶段称为成年早期,持续时间约二十岁到二十四岁左右。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不存在与它或以后的心理社会阶段相对应的阶段。心理学空间g.Ult;Z$e

心理学空间7\-p/^9O!H*yAUz9F

弗洛伊德曾经把健康的人定义为一种充满爱而辛勤工作的人。埃里克森赞同意这个定义。但是他又指出,唯有具备牢固同一性的人才能敢于涉足与另一个人相爱的情河之中。具有牢固同一性的青年人热烈地寻求与别人的亲密关系……青年人是在寻求和保持同一性的过程中生成的,他们热切和乐意把自己的同一性与其他人的同一性融合在一起。他已具备了与他人亲密相处的能力,也就是说,具备了成为协会会员和伙伴关系成员所须承担义务的能力以及具备了为遵守这些义务而发展的道德力量的能力,即使这些都需要付出巨大的牺牲和让步。(埃里克森1963,第263页)

:B @}l/Lc/tw0

jvY5@9](x ug0没有形成有效工作与亲密能力的人会离群索居,回避与别人亲密交往,因而就形成了孤立感。埃里克森列举出为了有益于个人与社会而应当发展怎样一种亲密关系:心理学空间?)W9A,E9zGO+] Ed F/}

6@YV'?6e/`uZ.m!g01、感情共鸣的情欲高潮心理学空间;hXt _7i

I*HHd0Co`02、一个值得爱的伴侣

w(Fzt+t7`D a0心理学空间? b9X sj#u j YD.^

3、异性

Zd f#bC X/f0hj)e0

}U3^t F-I#Qv h04、能够并乐意与他分享相互的信任

zg^ h(K0S8S'@0心理学空间F1x{rUP`F

5、能够并乐意与他共同严格遵守心理学空间 J"w.def L

心理学空间UT*j6oA@P&F;]

  a、工作周期心理学空间 J*L BRo"}z

心理学空间 nXf&]y(t+acz

  b、生殖周期心理学空间)G}:n1c%TP

心理学空间 fE7Q5v2N6}3V

  c、娱乐周期

H j7xq{p0M0心理学空间$xI)C*n I'~qr'Y

6、还应使后代在所有发展阶段安全满意地发展。(1963,第266页)心理学空间{go"|K6su7RY'}?

U3~qf Z:_7PAu0如果个人在这个阶段形成的亲密能力胜过孤立能力,他们就会形成爱的美德。埃里克森把爱定义为“双方对永久抑制遗传导致的分工作用的对抗性的相互献身”(1964,第129页)。

C;TT6QKx0心理学空间P,?2H"E'uQ

埃里克森的理论一直被批评为说教。很清楚,埃里克森所定义的在各种发展阶段对危机的积极顺应显然与基督教伦理观,与现存社会制度是一致的。潜伏在他理论中的危险 (正象一切理论一样)是,埃里克森描述的是他的希望而不是现存的事实。所以,重要的是要懂得一个理论家持有哪些偏见,以便当它们在理论中出现时能够迅速发觉。罗森 (Roazen,1976)提出如下理由:心理学空间D!j+F*m9|\#h-d

心理学空间-N#v y(S3cZ"m/I |G

埃里克森理论的那种说教者的特征于不久前显露出来了。勿庸置否,对一个理论家来说与其以某种潜在的信念来发挥一种无形的影响,不如把他所信奉的观点阐明还要更好。然而,当人们仔细思考埃里克森那些对以往社会制度的好处持有恭敬态度的自我心理学的要义时,就会自始至终地看到呈现着一副说教的口吻:结婚,异性爱和生儿育女等等,这都毫无疑问是他所认定的美好生活的组成部分。(第171页)

!fCl&K0U)uj[0

;KJh&o#G'Vt;o07、繁殖对停滞心理学空间(H.{:X2\;RU%zve

6^_0h6@_}4v(i0这个阶段发生在人生的二十五岁到六十五岁左右,亦称成年中期。

"bzO ^z|-M$b0心理学空间P;e/q(y&ib:v)}m

如果一个人能很幸运地形成积极的同一性,过上富有成效的幸福生活,那么他就会力图把产生这些东西的环境条件传递给下一代。这可以通过与儿童(不必是自己的孩子)提高直接的交往,或者通过生产或创造能提高下一代生活水平的那些东西来实现。

4P]"x;|fQRh0心理学空间eL+l_fc\y

所以,繁殖在建立和指导下一代中是头等要事,虽然有些人由于不幸,由于其它方面特殊的和真正的天赋,而不能运用这个内驱力来为子孙后代造福。的确,繁殖这个概念包含了生产能力和创造能力这类更为通俗的同义词的含义,但是这些同义词都是不能取代它的。(埃里克森1963,第267页)

_ d{,yZ E;[)i`0

UrhEU!E[@0没有产生繁殖感的人是以“停滞和人际贫乏”为特征的 (埃里克森1963,第267页)。心理学空间\s2[l3p(?z~%[

*g|^p]9C2M0一旦一个人的繁殖比率比停滞高,那么这个人会以关心的美德离开这个阶段。埃里克森把关心定义为“是一种对由爱,必然或偶然所造成结果的扩大了的关心,它消除了那种由不可推卸的义务所产生的矛盾心理”(1964,第131页)。心理学空间:H4aE:\ eOW4KGe

心理学空间[9g2p-sB$Td\

8、自我完整对失望心理学空间}xk;})a L

心理学空间d {*^t4l F)G0I

这个阶段发生在六十五岁到死亡这段时间里,称为成年晚期。埃里克森把自我完整定义为,只有这种以某种方式关心事物和人们的人,才能使自己顺应形影相随的胜利和失望,顺应其他事物的创造者,或者说顺应各种产品和思想的创造者——只有在这种人身上,这七个阶段的果实方能日臻成熟。——我找不到比自我完整更好的词来表述它。 (1963,第268页)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只有回顾一生感到所度过的是丰足的,有创建的和幸福的人生的人才会不惧怕死亡。这种人具有一种圆满感和满足感。而那种回顾挫败人生的人则体验到失望。看起来似乎令人奇怪,但是体验到失望并不象体验到满足感的人那样敢于面对死亡,因为前者在一生中没有实现任何重大的目标。心理学空间_"m^wN6jxIq_

#e9O%V`}/~/Ej0这八个阶段不但依次相互关联,而且第八个阶段还直接与第一个阶段相联系。换言之,这八个阶段以一种循环的形式相互联系。例如,成人对待死亡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儿童的信任感。埃里克森相信,“用这种说法一—如果儿童的长者完美得足以不惧怕死亡,那么这些健康的儿童也不会惧怕生活一来进一步解释成人的完整与儿童之间的信任感似乎是可能的”(1963,第Z69页)。如果个人获得的自我完整胜过失望,那他或她就以智慧的美德为一生的特征,埃里克森把智慧定义为“以对人生本身超然的关心,来面对死亡本身”(1964,第133页)。

1v2}lF m I0

PL"u5o&eF }0没有一种人格理论不遭到批评的,埃里克森的理论也不例外.例如,罗森觉得最使他不满意的是埃里克森关于这个最后阶段的论述:心理学空间 ] B-u*z!N z:];u

4x CV/w~JG)P(]0这个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相对说来,埃里克森对它的描述最少,似乎是八个阶段中最令人不满意的阶段。为什么智慧是以默认不可避免的命运来定义的呢?不妨可以争辩说,智慧也会导致对以往个人的过失,对不幸的机会,或对未修正的社会不平等现象的不满,甚至是愤怒。任何老年人情绪的灵活性都可能比年青时要差。并不是所有的发展都会有收获的。事实上,如果衰老不包含着失望,那倒是咄咄怪事,因为老人不仅会失去某些能力,而且也容易失去所爱的人。用埃里克森的话来说,不管能从已经发生的事件中对将来预见到怎样的满足,死亡毕竟是孤独的,它通常是极其痛苦的。 (1976,第116页)

(Ev9[X6?+D7JX0心理学空间4kB T-L+l1B0}i+}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批评,埃里克森对人类发展的八个阶段的论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有可能经久不衰。八个阶段以及各阶段形成的相应的八种美德概括于表6—2中。

1k)?#n \\+t |0

8W#Ag,i0IT0心理学空间*~@~?GrPpz

心理学空间\a.TA q+Gy

1、 信任对不信任(出生——一岁)心理学空间B;A,xM'mQ*a

@b;G7SBq+`0R#s*[0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希望的美德。

rXL[w+}0

B"m#mS$u D%[d0如果危机没有得到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惧怕。

Y6al*{o!Z,E$|0心理学空间2VuLS8jb,}4u

2、 自主对羞怯和疑虑(一岁一三岁)心理学空间!K:@5BW&xGw,[

心理学空间F}` GRJQ-L)YK

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自我控制和意志力的美德。心理学空间C5b$n&M.Z_n

N3~ml{x0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自我疑虑。

'E$YM&X{:j(V0\t0

%eM.fV R03,主动对内疚(四岁——五岁)心理学空间,[-~^ py

心理学空间Ym"[3Zt/JEp

如果这个阶段的危机成功得到解决,就会形成方向和目的的美德。

t6S0P5h8S6{:I:q(X0

w @ H'}9T!{ O0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自卑感。

ogH+M X r%Pnm0

,{2d0{0I car e04,勤奋对自卑(六岁一十一岁)

$j c8vV5t0Z?7I!|0

B8`^yb*?lb*h"i0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能力的美德。心理学空间H7H C3`Cp

K|LM#d ? `x0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无能。

"Tp'RZ u[ O H m0心理学空间E%R{W y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十二岁——二十岁)心理学空间 ^ak0@W |*p~

心理学空间XI ~xFJ

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忠诚的美德。

]{bF1?9z.{0

J:uptv C0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不确定性。心理学空间1y:tjb#y~!VH

心理学空间e(L!l_\5].o

6,亲密对孤立(二十岁——二十四岁)心理学空间cGASr#oG

心理学空间.{3IP!?cV

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爱的美德。

T4Z%K5Bt-U3x `0心理学空间`{u D;w0a4uG

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混乱的两性关系。心理学空间d6V0J*xk)^

心理学空间#B|"a!p+T!Wm

7,繁殖对停滞(二十五岁一六十五岁)

X `;^tNNi2C3c D0

h3TsV7ab0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关心的美德。心理学空间W f$I4_7l,L~5x f#N

心理学空间Y/N/g\z ~{D@

如果危机得不到成功的解决,就会形成自私自利。

[ [\mB-W0心理学空间B'tb_U&r:X

8,自我完整对失望(六十五岁——死亡)心理学空间W*gy*X|

心理学空间2}2tD"rn7`Z5Bc

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成功地解决,就形成智慧的美德。

] u8[zDEN:g?0心理学空间r+]W8F6LtnK

如果危机得不到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失望和毫无意义感。

g9s~5~(` ~N7pI0

3q ~H\eY.Gt0心理学空间6E4A3M3`QQA)COJE

)P_$P%jY/`/lm5Gp0表6—2 相应于埃里克森的八的发展阶段的八个危机以及危机的成功与不成功的解决所形成的品质。

o;I:h$}(@w0心理学空间x;vJq^;B

(L1Y J&y+EU&TB%o0

(ujFJ"H0精神治疗的目的

6K*xV3@)m0心理学空间xK_`Pc$W

埃里克森强调他的精神治疗的医术与传统的精神分析不同,因为现代出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精神失调。例如,他解释说,“今天的病人大部分是遭受着他应当信仰什么,他应成为什么样的人,或确切地说,他可能是怎样的人或会成为怎样的人等问题的折磨,而早期精神分析者治疗的病人大多数是遭受着阻止他们成为什么人和阻止他认为自己是什么人的各种约束的折磨”(1963,笫279页)。

3] bLy'}t:c0心理学空间 l;A)A7gr&GT

对埃里克森来说,治疗过程的关键是必须增强病人的自我,使其能达到处理生活问题的程度。“如果临床治疗侧重于病人零乱的人生规划,如果规导注重于加强对建立病人同一性的各个要素的重新整合,患者的恢复工作就会进行得更有效更经济”(1959,第43页)。心理学空间^C?&W)s9d*e`

:|J6Kh],[0埃里克森觉得传统的发泄潜意识心理内容的治疗法弊大于利。他说,精神分析法“会使某些患者的病情更重……特别是在精神治疗的情境下我们对‘使之有意识’任务的热心追求的时候,就会把一个俯身于潜意识危险境地边缘的人推进去了”(1968,第164页)。心理学空间 PF(B-mSC(e%^

心理学空间]X/M'{6Y5j

埃里克森让他的病人坐在他对面的安乐椅上,而不让他躺在病床上,因为对病人来说,前者比后者创造了一个更为宁静的情境。他轻视梦的分析,说道, “甚至注重梦的周期性今天看来也是浪费,甚至可能会有害于治疗”(1954,第131页)。

V"p&w;v {iH0心理学空间'opm(Cg]a c.y

简而言之,健康的人的自我是以在八个发展阶段中每个危机都能得到积极的解决而形成的八种美德为特征的。精神治疗的目的是促进未曾得到的美德的形成,即使这种治疗意味返回到前面阶段来帮助这位患者形成基本信任感。对埃里克森来说,每一种危机解决的结果是可以消除的。例如,一个在离开第一个发展阶段时未形成基本信任的人,是可以在以后获得,而已获得这一美德的人也会丧失它。

`X:E,Cg_z5c0

m,W7T1T!] K G1l0心理学空间.\H3Bc,nZZ[

n9?*x ]5t0埃里克森与弗洛伊德的比较

d0J K2[fPenY t;X`0心理学空间 pu,K4bB+FK _y

埃里克森与弗洛伊德差异的主要方面列举如下:心理学空间0?*OeZHRN/F

心理学空间#K%O-{ y.j(?-M7n_

发展弗洛伊德把他的研究集中于六岁前就形成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因为他感到人格发展的大部分最重要的东西那时就已形成。而埃里克森研究的是贯穿整个人生的人格发展。尽管荣格也相信重要的发展在整个人生中都会出现,但是,埃里克森对发展过程的阐述比荣格更为详尽。心理学空间9k0\[ nAO vm.N c3|

2\5H K T3}\"_0自我心理学 埃里克森把注意从本我转到自我的研究上来。他把社会看成是潜在的力量源泉,而不是把个人当作与社会作斗争的战士。柯西尼(Consini)对这一点作了以下解释,埃里克森并非把个人当作社会力量的玩物,而是向人们呈现了一个正在生成的个体的概念,由于受到人生危机的挑战,从而使他以胜利者和强者的形象出现。这就意味着埃里克森把个人当作自身的主宰,当作命运之船的船长,而不是那种不得不服从别人支使的船员。埃里克森具有一种乐观而富于创造性的人格观。(1977,第413页)

h ymp[,u0

9lu&fmy'vWQ2?0潜意识心理虽然埃里克森的理论强调意识的自我,但他并不完全忽视潜意识的机制。事实上,尽管自我从某些社会经验获得力量,但是这些经验本身却大部分是潜意识的。心理学空间r+X U T]V?"C2|2Oj6\

心理学空间1iy7{5T gk/Z/L+U

精神治疗我们已经看到,埃里克森把成功地通过人生八个发展阶段从而获得希望,意志,目的,能力,忠诚,爱,关心和智慧等美德的人看成是健康的人。如果没有获得这些美德,那他们的自我就会比健康人的自我更脆弱,帮助提供形成这些美德的各种条件正是治疗者的职责。这与弗洛伊德把使用诸如梦的分析和自由联想法的治疗作为有助于了解潜意识的信条截然不同。心理学空间6c i4n3@aq E[4gq

NBw*UkBh`0宗教弗洛伊德对宗教的看法是模糊不清的,他认为宗教仅仅是建立在幼年恐惧和愿望之上的集体神经病症。埃里克森完全反对这个观点。他认为,宗教是许多人真正需要的东西。多少世纪来,人类一直运用宗教来更好地表达人生的各种事件,从而减少对人类的威胁。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如果没有宗教,成千上万人的人生中将会充满着不确定性。在这方面,埃里克森与荣格和阿德勒的观点是相吻合的。心理学空间/WqkK;ejR)["f

;j:]Q\z2s3B/DV0我们知道,虽然埃里克森自称为弗洛伊德的信徒,但他的理论与弗洛伊德的理论很少有共同之处。此外,他有关人性的概念与弗洛伊德的人性观有显著的差异。也许,正象我们已提出过的,埃里克森的理论本身并非象他个人坚持认为的那样很接近弗洛伊德的理论,这实际上只是反映了他对弗洛伊德的门徒接纳他为其中一员,从而解决他自身严重的同一性危机的感念之恩。评价象众多的人格理论一样,不能(或者说起码还不能)按照实验室研究法来评定埃里克森的理论。心理学空间%r.r k0y"s"b!^:L.aV

心理学空间|'^-Y/w,UL

埃里克森并非为研究者创立理论。他力图从概念上对与人格发展有关的几个条目进行分类,任何一个人可以认为它们是清晰的也可以认为是模糊的,可以认为他的理论对了解人格是一种有用的引导,也可以认为是毫无用处的。“理论的证据存在于治疗者与病人之间”不断进展“的交流过程中,从而引起新颖的和令人惊奇的顿悟,使病人对自己承担了更大的责任”(1964,第?5页)。

[6Y.O\EfP0心理学空间8R#?7ad4Y IS

有一点是很重要的,埃里克森认为除了实验室研究法外,还有其他评定人格理论的方法。尽管埃里克森感到需要对他的理论进行科学验证,但其他学者已毅然开展了这一工作。例如,西厄欧(Ciaccio 1971)要求一百二十名白人男孩用五幅图画来编造故事。儿童相等地分为五岁,八岁和十一岁三个组。在几名裁判者的协助下,对儿童所叙述的故事按照它与哪个发展阶段最一致来逐句分类,并把每个儿童所使用与埃里克森前四个发展阶段相联系的句子的百分比作了记录。

\C|M|2g/d _ |0

B4Y&|6i\0这些数据明显地支持了埃里克森的理论。四岁儿童表现的主题与第二发展阶段相关性最高(46%),其次为与第三发展阶段的相关(42%)。八岁儿童表现的主题与第,三发展阶段相关性最高(56%),其次为与第二发展阶段相关 (20%)。十一岁儿童表现的主题与第四发展阶段相关性最高<“%),其次为与第三发展阶段相关(26%)。

%sV!K4|F:x0心理学空间U)|2Anb

在本章前面已经提到,埃里克森运用他的理论剖析了几个非常著名的历史人物的生平,例如:希特勒、乔治&#8226;肖伯纳,默哈特默&#8226;甘地、马克西姆&#8226;高尔基和马丁&#8226;路德等。他的成就导致了一门称为历史心理学的新学科的诞生。有人也许会问,埃里克森对历史人物分析的精确性如何呢?他的答复是,他的分析是基于一种训练有素的主观性,也可以说是基于“半传说”之上的。埃里克森谈到他对马丁&#8226;路德的分析时说:心理学空间-imsWw2b+v

L.q|y:C;q0如果说这种分析中的某些部分是传说的话,那就让它这样吧。传说的构成部分来自对历史的学术上的改写,部分来自学者著作中使用的原始素材。因而,只要所记载的事件与其它公认的事实没有矛盾,只要始终坚持一种真理的口吻,只要得出一种与心理学理论相一致的意义,我们就不得不把它当作是半传说半历史的。(1958,第37页)

C6|3Q(dMb0

$W-`,m L1zx}{6E;a0正因为埃里克森的理论缺乏科学的严谨性,所以罗森告诫我们:心理学空间v Rf-KxS1\

5|!ELW4K-`~U0……要认识到他提供给我们的是一套理论,而不是一些事实。正是部分地由于他承认自己缺乏理论意识,才使许多读者在读完他的著作后去掉或破除一种信仰,尽管他表白过他的意图,但他仍然揭示了一门必然性的学科,而不是建陶了一种有价值的观点。(1976,第120页)

!D qT*FlE8v4wJpi ?0

W ^;|+oD8d+A0尽管埃里克森的理论缺乏科学的严谨性,但他的理论被许多人看作是所提出的人格理论中最有价值的一种。因此,在你碰到心理社会发展、白我强度、心理历史学、同一性、同—一性危机和生命周期等这些术语时,请记住都是爱利克&#8226;埃里克森首创的概念,自此之后它们成为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h9U/[w5i0i$p5EC*I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Erikson
«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 12 埃里克森 | Erik H Erikson
《12 埃里克森 | Erik H Erikson》
埃里克森:同一性渐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