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停止思考——减压的根本之道(卢丽卿)
作者: 卢丽卿 / 5520次阅读 时间: 2011年6月21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B+r&b8V` Nm

任何形式的减压和放松方式,相通的地方以及起效的根本都是“停止思考”。现代人的负面情绪、烦恼和压力,都来自于我们的思考能力,在成长过程中以及接受教育和社会规范的过程中学到的理性思维、判断、评价、概念等等。可以说,如果人类返回幼年,回到婴儿的状态,那我们就会没有烦恼。因为无论多大的挫折、失望、悲伤、愤怒,它只代表那一时刻的感受,它不会固着和停留在婴儿的内心。下一时刻,婴儿又会产生对世界新的感受。因为婴儿只与当下的自己在一起。当然,事实上回到婴儿状态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做的是,借助一些方式,让自己停止思考。让无意识自然的流动,去处理那些情绪压力。就像电脑的内部运作一样,你无须知道那些具体的复杂程序,你要做的只是看着显示屏,操作键盘和鼠标。

i,b nq"rJ-rf:i;S0 心理学空间h5Fc7a1Q K

这样说来,你可以做任何事情,只要你在从事这项活动的时候,全情的投入其中,这一刻请你忘记“你是谁?”。当你集中精力去做,而不是去不停思考的时候,内心的大门就打开了,身体的能量开始自由的流动,你只和你的生命本质在一起。你不是任何身份,拥有什么和没有拥有什么,能成功达到某一目标与否,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与否,这些都不代表真正的你。此时完全地放下你从父母那里、从学生时代、从你职业生涯中学到的知识、经验和判断。这个时候,只有你亲身感知到的才是真正的自己。“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闻到了什么?你的心感觉到了什么?你的身体感觉到了什么?”。去感受你全身心的真实感受。大部分人可以在外出旅行的时候,当自己完全置身于一个脱离现实烦恼和琐事的环境中的时候,可以感觉到上述的状态。心理学空间bm&MIm7[L

U1hh2Lq.BGn0而实际上我们自身心灵的宝藏、神奇的想象力,也可以帮助你找到这种感觉。短短的二十分钟的想象练习或者冥想,让你的心灵经历一次旅行。同样,对于一些非常不习惯于将注意力转向自己本身的人来说,初期可以尝试其他动态的活动,这些比静坐、冥想可能更加容易使你放松。比如快走、慢跑、游泳、舞蹈、瑜伽、打太极拳、唱歌等,同样的事情可以有成千上万种不同的做法,也会有各种各样的体验。你在快走或者跑步的时候,可能心里还在想着刚刚发生的事,或者明天的工作,或者如何对付一个令你讨厌的同事,或者计数着自己跑了多少圈,今天的目标是多少。那么还有另外一种方式,是用心感受你的身体在跑步时的感觉,你的脚是如何接触地面的、你的腿如何有节奏的交替?你双腿肌肉在奔跑着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觉?你的气息如何?你吸入的空气如何?你心跳加速的感觉如何?你汗水流过皮肤的感觉如何?是月光还是阳光伴随着你?你所到之处映入眼帘的每一个风景如何?如果下一次你跑步时候,请你倾空你的大脑,试着开放你的各个感觉器官去感受你自己跑步的感觉。心理学空间Q5RW:{BG`

心理学空间 S~m1wD v g%FC]-{

对于总是处于紧张状态的人来说,找回放松是一个学习过程。就像当年我们进入小学,开始学写字,一横一竖,一撇一捺,学习生字总是要写上几十遍,现在你在写字的时候完全不需要思考。学开车也一样,多次的重复学习和实践经验,会将复杂的动作和应变程序成为自动化的记忆,储存在无意识中。一次一次的练习放松之后,放松状态会成为一个很自然的程序,在你需要的时候,你只需要几分钟、甚至半分钟就进入了。当然我们不能和专业修行人士相比,如禅师和瑜珈士。但是开始学习放松、用新的体验和新的无意识程序去代替和处理那些紧张和压力,就像“以柔克刚”。

? ]]e,i!R0 心理学空间%d"J'i+x}1^8x _

压力就像一块冰,温度升高自然会融化。关于压力,适当的思考和计划是必要的。但是你不需要整天想着烦恼,那只会让烦恼越来越粘着你,跟着你。对自己说“不要紧张、别再烦恼了,后悔没有用”,这些话是没有用的,对无意识来说,这些还是一些负面的咒语。因为这个时刻你的心仍然和烦恼在一起,只会一遍一遍的将你与烦恼连接。一句常听的话“转移注意力”是非常有道理的,只是关于将注意力转移到哪里,大部分人不是非常清晰。放松的过程,就是引导我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很具体的点上。冥想的时候,注意力在自己的身体感受、呼吸、想象画面上。聆听音乐的时候,注意力集中在听觉,可能还有内心感受。练习瑜伽的时候,注意力在每一个姿势时身体部位的感受上。跳舞的时候,注意力在身体跟随音乐节奏的运动中。所有这些放松活动,与紧张和压力状态不同,注意力都不在大脑思考,也不在担忧和焦虑思维上。一段时间之后,你的情绪能量就得到了转化,此时你的身心状态就发生了变化,压力被新的放松状态赶跑了。

9u2e)hiV-q0 心理学空间D~+MCwj)x8k

让我们停止思考、放松、放松、再放松!心理学空间.rG&I{ t6|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陪孩子“玩”的智慧——卢丽卿 卢丽卿
《卢丽卿》
霍妮《精神分析的新方向》读书笔记——卢丽卿»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