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也是“异性相极”吗?
作者: 马晓年 / 4339次阅读 时间: 2010年3月01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AA8fIfBp,`+dfa

马大夫:我有一个5岁的女儿,我发现女儿特别依恋她的爸爸。单位里的姐妹们说男孩喜欢妈妈,女孩喜欢爸爸算正常现象,是这样的吗?天津李女士

!x&q(h B!nil"c)s'q0

|"](|6Q_s@8\+~0李娜女士:你提了一个很有代表性的问题。据我所知,不少人都是这样看的:女儿更爱爸爸,男孩更喜欢妈妈。于是,爸爸们也就更多地接近女儿,妈妈们则更多地溺爱儿子。弗洛伊德早就提出儿童性心理发育时具有所谓恋父恋母期(3-5岁)。事实上,这种看法是没有多少道理的,这种做法甚至是有害的。心理学家调查发现,有些小伙子或“女性祟拜(妻子加母亲)”或“女性恐惧”,甚至影响到婚后的性生活;有的姑娘渴求一种“丈夫加父亲”式的对象。追根寻底都与他(她)们在成长过程中过分依恋异性家长有关。这提示我们,如果对孩子与父母的依恋关系引导不当的话,可能影响到他(她)们的性心理发育,导致日后的性心理障碍,也就是弗洛伊德说的形成了恋父恋母情结。心理学空间z8Wy$l5O;@l0xG,?bH

心理学空间+T]pVRy

男女之别有三个层次上的含义:第一,生殖器官不同,这是第一性征上的区别。第二,体型体态不同,是第二性征上的区别。第三,举止、神态、性格等方面的不同,是第三性征上的区别,也就是男性化或女性化的问题。第一、第二性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唯有第三性征是要靠父母从小有意识地正确培养,而第三性征对一个人来说,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想想看,如果一个五大三粗的男人,满嘴娘娘腔而且脸上总涌现出蒙娜丽莎那样的微笑,恐怕会把人吓跑的。孩子接触父母最早也最多,父母是孩子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的第一任老师。应该更多地让男孩子亲近具有男性心理特征的父亲,使他把父亲当作本性别的典型代表,从父亲那里学到男性特有的性格、气质和举止神态等,从而使他将来成为一个被社会所认同的男人。同样,女孩应该更多地接近母亲,以学会如何做一个女人。否则,孩子长大以后就容易形成“性身份障碍”或其他性心理问题。孩子对父母的依恋“不偏不倚”,也不是好现象,它表明孩子弄不清应该依恋谁、学习谁,同样容易导致孩子将来的“性身份障碍”。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与孩子的感情交往中,鼓励男孩爱父亲、祟敬父亲;引导女孩爱母亲、理解母亲。这种儿时的教育,对他们长大后进入正确的“性别角色”,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心理学空间C/k0o8U2R8]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我为什么内心对异性具有强烈的猎奇欲? 性心理
《性心理》
做男人先得驾驭心理»

 马晓年


 马晓年,出生于1945年,1969年华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1981年华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1982-1983年在英国进修。
马晓年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