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pathy译名的商榷
作者: 许又新 / 11318次阅读 时间: 2010年10月26日
来源: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年.第6期 标签: empathy Empathy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dQZ oN:f9c

 Empathy是心理卫生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有特殊的、来自美学领域的历史渊源。如何翻译这个术语,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定论。表面上的翻译问题,背后是概念,特别是不同领域内概念内涵的变迁。本次讨论从empathy的翻译谈起,逐渐展开到心理治疗中的内涵介绍,不仅为了讨论译名问题,更重要的是希望有助于澄清这个基本、又容易混淆的概念。本次讨论由许又新教授的一篇文章发端,继而得到其他几位作者的积极回应,在此一并致谢。今后,我们希望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者针对心理(精神)卫生领域的不同主题,进行类似形式的讨论,以活跃学术空气,激发学术创新。心理学空间6x~2lzW%Y g

D N5|] O$_g-B2h6q)Y0【关键词】 empathy; 翻译;讨论心理学空间Y b)d(YU f*Vt P,Gq
心理学空间-jZ8Q0P\
中图分类号:R749.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0)006-0401-02心理学空间-M8y%A!N3S-N

IO;X8U&DN2R-`0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06.001
$LpDZX'tK0K+{i5k0心理学空间(g"N"wef%@^
Empathy一词系直译自德语einfühlung,义为feeling in。大家对词根译作“情”并无异议;而对ein?或em?的汉译却有不同意见,兹申述之。心理学空间 i8i"},EAP$L\

#Jl1P k7^J1f*w0Einfühlung一语系德人Theodore Lipps(1851-1914)所创[1]。Lipps是一位心理学家,同时又是美学理论家。他用Einfühlung的意思是说,审美者把他的情感投入到审美对象中去,而没有这种情感投入就谈不上审美。
~%m*~\"TH0wS i0心理学空间gxt6gt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5th edition)[2]对empathy的解释是:The power of projecting one's personality into(and so fully comprehending) the object of contemplation,即将本人人格投入到沉思的对象中去(因而充分理解)的能力。
/i-kw0ZrKg[D;r0心理学空间5r:HM,KO)CAVEqG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译本(第15版)[1]有下列词条:“神入empathy或译情感移入,一种想像自己处于他人的处境,并理解他人的情感、欲望、思想及活动的能力。该词创于20世纪早期。特别用于美学体验。最明显的实例或许是演员或歌手觉得自己化身为所扮演的角色。观众也通过一种精神内注作用,觉得自己已置身于他在观察或沉思的艺术品中。”心理学空间0r R!a7ih

'i6N^@5W%O-s0
p/v5LJ#d4W0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3]一书中,把这个词译为“移情”,是恰当的。但由于在翻译精神分析著作时已将transference译作“移情”,朱氏的中译名遂不为当代心理治疗界所采用,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Empathy一词原来标示的是一个美学概念,心理治疗者把它移用于心理治疗中,因此,汉译时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也就是说,心理治疗者翻译这个词能兼顾心理治疗和审美活动(体验和理论),才是上策。心理学空间*L,gJ0B Yk}S.r

(HWC F6ys%N(?h&Z0近来,有人将empathy译作“共情”,就不能视为上策,因为作为审美对象的东西可以是无生命的,如何能“共”?辛弃疾《贺新郎》一词中有:“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青山无情,“应如是”只是诗人的审美体验,并非青山与诗人“共情”。
fpy ow;uX5n3A0心理学空间,n(C4h5{eJP U
有不少带“共”字的成语,如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共识等。这些都是指双方共同努力的情况。在心理治疗中,至少在开始时,治疗者对患者有empathy,但患者或来访者却往往没有共同的体验,因此,谈不上“共情”。所谓双方共同卷入,照例是治疗者努力甚至良苦用心所要达到的境界,也绝非每位患者或来访者都能做到的。显然,双方共同卷入(在情感上)跟empathy不同。心理学空间!I"N3{E4|*~Ba

%^$P0{@1u L6H0Empathy的要义之一是,审美者或心理治疗者的主动或主观努力。但我们不能要求患者都有同样的理解(指empathic understanding)。可见,常常“共”不了。
j'o#q)e;z0心理学空间 Z~T;i&h2MUP
老的译名“神入”可谓得empathy之神,但恐怕很难为当代心理治疗界所接受。如简明牛津词典所述,既然投入(projecting…into)不可少,且前缀em?也有in之义,将empathy译作“投情”,似乎可取。我们既可以对“青山”投情,当然也可以对人投情。“投”字确实能体现审美者或治疗者的主动性。
xj:\-W [ y,`0心理学空间E}IC0Yr6O/KC
Empathy不仅用于美学和心理治疗,还广泛用于精神病学。Jaspers的《精神病理学总论》[4]在多处讨论了对患者投情的重要性。Jaspers要求医生把“自我”暂时搁置一边,不带任何理论和价值观,进入到患者的人格和内心世界里去。没有这种设身处地地投情过程,精神病患者的很多症状是无法弄清楚的,尽管患者常常并不与医生“共情”。这是笔者(作为一个精神科医生)反对将empathy译作“共情”的一个重要的理由。精神分裂症初期,在不少患者看来,别人的行为都显得离奇古怪,因而患者把健康人(而不是他们自己)视为有病。德国精神病学家Wernicke称此现象为transtivismus(义为转让、让渡),要求这种状态下的患者和我们“共情”,岂不可笑。心理学空间o2?9[wS!h*q

rR%XI!{7\0在精神病学实践中,投情有不同的情况:(1)对于患精神分裂症这类疾病的患者,医生可以投情,这是指可以体验患者的病态的体验(如被控制体验),但患者(阴性症状明显者尤著)并无理解别人的需要与动机,别人不理解他,他也不感到委屈或抱怨,似乎无动于衷。简而言之,患者无投情能力。(2)在某些事情上,尤其是不涉及症状和患者苦恼的事情,医生和神经症患者可以互相投情,达到沟通。但神经症患者很难设身处地去理解别人的难处和痛苦,认为别人的痛苦跟他的比起来简直不算回事,他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也认为他的病“世界罕见”、“唯我独有”,有时问医生见过他这样的病没有,甚至说“我宁愿得癌症”,此种心态来源于不被理解、不被重视的感受。神经症患者对别人的快乐(如节日心情)一般尚能理解,他至少还没有忘掉过去的快乐,还不到无动于衷的地步,他渴望恢复到过去无病时的状态而苦于不能。简而言之,患者的投情能力是很有限的。
RKK.l0b5`*x0
8l6JO-n9Q:u0总之,将empathy译作“共情”只适用于心理治疗的部分情况,而译作“投情”,则适用于审美体验、心理治疗和精神病学三个领域,后者优于前者是明显的。
`E"D|*u-w0
;^!Ae5g5W!Z#v8v Z0在《精神病理学》[5]谈到“社会性退缩”时,有这样一小段:就社交而言,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说是“不欲”,回避者是“不为”,而痴呆者则是“不能”。因此,这情,即使有些患者始终不与我“共”,我却坚持不懈地“投”,否则有愧为精神科医生。心理学空间1[ExtEFRc`

F7['V(jvrt\0参考文献心理学空间'G/f4WS~A~i

QcSW_Y4W0[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M].15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153.心理学空间#rK6_F#y:I#jk

u$B\ b j)O3R0?[2]Fowler HW.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M].5th ed.Oxford:Clarendon Press,1964:397.心理学空间8Ij{9y,x;j"}1G6W6p
心理学空间]R ssb#ON
[3]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59.
Z UP)R^UB9tpR0心理学空间qy4j6m"K{t,G:Qu
[4]Jaspers K.General Psychopatholog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4:63,113,304.
Q)b'?jD/~0
G:C(QJ:u.v3A tR0[5]许又新.精神病理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49.
3F2P!P2J;V0心理学空间GLs*V*hl
编辑:胜利心理学空间1]HUq-g%_ PH;T
心理学空间6My{s1A"~d
2009-11-18收稿,2010-01-06录用(许又新)

W axX4s?e!T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empathy Empathy
«我们都来重视焦虑 许又新
《许又新》
耻感、神经症与文化»
延伸阅读· · · · · ·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