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波:免疫风波中的民意信号
作者: 现代快报 / 5015次阅读 时间: 2010年9月09日
标签: 刘洪波 民意 风波 免疫 信号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刘洪波免疫风波中的民意信号  
9_0E)EH0`$@s0
wJy+cX%OZ+d+K0  做好事都做到谣言四起,是很尴尬的事情。心理学空间E5]u5_"b B"b n
心理学空间r{.I%uL$ql ~
  9月11日至17日,卫生部安排全国近1亿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引出了一系列的传言。一些地方,手机上传着“这批美国赠送的疫苗完全可能是慢性毒药”的短信;又有网友质疑“麻疹强化免疫只针对中国儿童”。心理学空间aZ$?@"t?M9kw+M
心理学空间;_?,y-[ h'M0P0?u
  卫生部于是急忙辟谣:药是兰州产,不是美国货;疫苗很成熟,非慢性毒药;免疫全程控制,质量有保证;强化麻疹免疫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出现异常有补偿。世界卫生组织也参与表态,否认“只针对中国儿童”。心理学空间4`!BW!~a$o

kE$P~(U GV%Na0  刚刚被人追打的方舟子也积极发言,继前时碘盐辩论中直斥北大免疫学副教授王月丹博士“妖言惑众”,“已超出了言论自由的范围,应该追究其制造社会恐慌的法律责任”后,再次疾呼,“对王月丹散布谣言、制造社会恐慌、危害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行为,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PWv x Js ec@B0心理学空间`#]1T+@["D{%C8@b
  基于对卫生部决断重大民众健康问题的起码信任,我可以相信儿童麻疹强化免疫是一种严肃认真的、负责任的决策。要知道,这样一个决策事关上亿儿童,几乎就是整整一代人,如果卫生部在这样的决策事项中,还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置任何可以预见的风险于不顾,岂能想象?心理学空间2?*?y5Gd*h&F

"jO x_+~#N ^I*@0  对多数像我这样缺乏专业判断能力的人来说,能够相信的只能是卫生部作为政府权力部门的基本行政伦理,以及卫生部后面那些参与决策咨询的专家们的科学良知。
$j7Giw-JYk4p*p0心理学空间+D W~e/{V:E.a
  正因为如此,对一切从科学角度提出疑问的专家,我不会有方舟子那种“置之死地而后快”的意念。我想,一切从科学角度提出来的疑问甚至反对意见,都不是“妖言惑众”,至少那将有助于人们去设想更加复杂的情况,把事情做得更好。何况,完善的方案也可能预伏一些未能预料的意外,成熟的科学认知也未必就不会产生疏漏和欠缺,有人去多担点心,多提点问,不是坏事。心理学空间)M'}}&Rr5L0Q

te~ |6Dy9Hh0  就算是没有任何专业背景,如果有人对覆盖上亿儿童的免疫行为有不安,有忧虑,有疑惑,也是完全正常的。毕竟,免疫不只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科学行之于社会,应建立在社会接受和认可的基础上,当社会存在担忧时,应给予充分的解释,而不是以“违背科学”而简单处理。心理学空间w#F@2z9sGB
心理学空间N:Ipqp^
  我认为,此次风波反映的问题实在比一般的担忧更为严重。一般的社会担忧,可能源于科学认知的缺乏,而不会质疑免疫行为的初衷和免疫决策的严肃性。这次风波却直接针对着免疫是不是为了儿童健康的问题,指向卫生部免疫决策的随意,乃至包含某种不可示人的目的。心理学空间2Di9`9XD\Kj6X

\j/{qq[mR9} d0  这不能不说是严重的信号,表明权力的公信度已降至何种水平,权力与公众之间已相去何其遥远。心理学空间I;^ v'`,Q+S b
心理学空间y m2X?+_H,G
  近几年间,疫苗产销链后面的利益黑洞,疫苗生产中的掺杂使假,疫苗经营与管理上的违法违规行为,疑似疫苗致病的现象,不时有之。疫苗的安全罩上了阴影,权力部门的形象大打折扣。此次风波的背景,就是疫苗乱象时现,而人们并不认为权力对乱象实行了有效处置,对权力的质疑越来越深,深到怀疑权力是否还有基本的道义。心理学空间Eb;i.V5_
心理学空间-a4Mcp3L,yA o
  权力长期不受约束,终会遭到社会的报应。权力做好事都会做到怨声载道、让人起疑,总体而言,并不冤枉,这与其说要对社会进行“科普宣传”,不如说首先是要反思信任丧失的过程。权力忽略民意、民情,时间越久,问题积累越多。心理学空间&TA%D$^I&o

b[ w8j!D!e C V0  现在,还有多少人会相信“德政”的存在,还有多少人放心地将安全和利益托付给总在表示“为人民服务”的权力?疫苗风波的深层问题是,在公众利益一次次被有关部门轻视以后,有关部门权力的社会基础在哪里。心理学空间I-inN"on)K w.~5JH
心理学空间wP8R0Df8Y,[#p
  (作者系著名杂文家、评论家)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刘洪波 民意 风波 免疫 信号
«"守贞课"借尸还魂了? 社会心理评论
《社会心理评论》
青春期教育,家庭和课堂都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