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阿德勒学派
作者: 刘春锦 / 25356次阅读 时间: 2010年7月29日
来源: 嘉大家庭教育所 标签: 阿德勒 学派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 O8_u,{/z V&It6h nf

浅谈阿德勒学派
,P.G:e}o0刘春锦
:I5L|nQ#mS0嘉大家庭教育所心理学空间d%kGto}6AG J"O

&Qr8[K!eWK.R3p8u0一、生平事略心理学空间9XG| E&p*X mz4W
心理学空间e2d"Z7D%|d@Q DR
阿德勒1870年生于维也纳,其父为犹太商人,六个兄弟中他排行第二。从小因患脊柱症(rachitis) 而身体羸弱、行动笨拙,喉部也常因哭叫而感窒息。三岁时,睡在身旁的弟弟去世,又他幼年有两次被车撞的经验,使他十分畏惧死亡。五岁时,因得了肺炎,痊愈后决定当医生。求学时成绩平平,数学成绩极差,然因父亲不断地支持、鼓励,他终成班上数学最好的学生。1895年进入维也那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初为一眼科医师,他特别注意身体器官的自卑,认为它是驱使个人采取行动的真正动力。心理学空间Gi-mL9{(\-T
1902年因读了佛氏「梦的解析」而深受感动,遂参加佛氏所主持的研讨会,曾在精神分析学会居重要地位。后来因「恋母情结」学说上的意见与佛氏冲突,便于1911年离开佛氏。之后组自由精神分析学家联谊会,开使走向个体心理学之路。心理学空间,U$X5uP7\1~!n%`
1912年阿德勒发表论文「神经质性格」,推出自己的学说和主要概念,奠定个体心理学派的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Adler担任奥国军队军医,战后对儿童辅导产生兴趣。1919年他建立「学校心理卫生中心」,是维也那学校制度中第一所辅导诊疗中心,从事问题儿童及其家人、学校教师的咨商工作,它相当于现在的咨商中心,由医师和教师共同参与。1924年在维也那召开第一届个体心理学大会,自此以后几乎每年一次。1926年将个体心理学介绍到美国。1927年出版「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际」(其人格学说概观的代表)及「了解人性」。1931年在维也那创办第一个个体心理学实验学校。1935年定居美国,并开业为精神科医师。1937年受聘赴欧洲讲学,由于过度劳累,心脏病突发逝于苏格兰阿伯丁市的街道上。心理学空间sBQq'c"k5L
心理学空间8QvPA@$a h4v4By
阿 德 勒 的 生 平 概 况 表(1870~1937)
I/`r;ZG ~1I^ x,HB01870年 出生于维也纳,排行第二。父母皆为犹太人。心理学空间bz5a4d-H5_%P
1875年 得了严重肺癌,痊愈后决定当医生。心理学空间"hP7rf*b'L5NH {NT
1895年 进入维也纳大学取得医学博士,为一眼科医生。
MHH"SY01902年 参加弗罗伊德所主持的研讨会。心理学空间q,n3w,g3OR)Ib'i:wEo
1911年 因与弗罗伊德理念不合而离开佛氏。之后走向个体心理学之路。
%Mi#Jgg'mm01912年 发表论文「神经质性格」,奠定个体心理学派的基础。
(XW$hNu7X.q8Fq.l01919年 建立「学校心理卫生中心」。心理学空间_#{ O8FM&Q"ox5v"F
1924年 在维也纳召开第一届个体心理学大会。
E&\.S;v5ay3\01926年 将个体心理学介绍到美国。
3NidB-m i{-Pn01927年 出版「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务」及「了解人性」。心理学空间9YW&A4j],mI&S6@p
1931年 在维也纳创办第一个个体心理学实验学校。
W(V"AYn9E)K)oZ)`01935年 定居美国,并开业为精神科医师。
9XNO8[&U2V8zse01937年 心脏病突发,逝于苏格兰阿伯丁市的街道上。
Bs A~E-xB$i0心理学空间1S1P^/x;~
二、理论概念心理学空间c+Hnh$xxVXT

8qwG fG*q,Q$C0(一)个体心理学基本假定心理学空间~{6z G4n
1 人格的一致性与统一性: 生活形态管辖所有表现形式,整体统治部分。所谓的统一性,指所有表现形式都受着一个原则的管辖。心理学空间1[?0GN(`{
2. 个体对自己本身和环境的观念决定他的行为:每一个个体的行为朝向解决生活中不断变迁的问题。
C[/Xt Fak;[k03. 单一动力: 个体在问题的解决中追求成功,这种追求牢固在生活中的每一结构,但对于成功的判定视其观念而定。个体心理学评估这些个别成功的标准是以提升人类的福祉与发展而定,因为个体心理学发现个人所面对的那些问题只能以充分的社会兴趣才能解决。
Fi.SPwa04. 每一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 个个概念以生活方式呈现出来。心理学空间^p&y$QDd:Z#g(q"wY m
5. 社会兴趣就向人所有的内在潜能,它的发展跟个人自我一致的生活方式具有一致性。心理学空间B ~7rQ;J&wY l4Y
6. 生活方式起于孩童时特有的创造性力量,也就是从他所知觉到的世界以及知觉到所谓的成功。
G0Qp h.a4Q%q l0(二)人性观心理学空间/m$Lhc{`d(\
强调人的整体观,认为人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人也只有就整体来看才能加以了解。人们的行为有其目的,认为我们的未来远比过去重要。我们是自己生活的主角与创造者,并以独特的生活方式来表达我们的目标。我们创造自己,而不仅受到幼年经验的塑造。Freud认为人的本性为恶,Adler从生活有用的作为标准来界定,人倾向社会兴趣即为善。心理学空间G8H B W9`'y
(三)生活意义心理学空间*`'a7ym7w+~
阿德勒认为,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对别人发生兴趣以及互助合作,如果他不能体认人类的重要性是依他们对别人生活所作的贡献而定,那么他就很容易孕育出错误的意义。以下是三种容易使人赋与错误意义的情形:心理学空间$X1IGu Z2{;a
1. 器官缺陷的儿童:心理学空间~*d lW'm
大多数器官或内分泌腺有缺陷的儿童,常因为别人无法了解他们的困难,使他们变得只对自己有兴趣,而成为失败者,但是有些人却能够奋力克服身体及外在环境的限制,而对我们的文化有杰出贡献,所以,光看肉体是无法判断其心灵发展将会变好或变坏。心理学空间[)H~2gqngM
2. 被骄纵的儿童:心理学空间6Z'SR?|Y&]
他们多会期待别人把他的愿望当法律,他不必努力就会成为天之骄子,所以当他进入一个众人不是以他为中心的情境,且别人也不是以体贴他的感觉为目的时,他就会觉得世界亏待了他;当他们长大后,如果别人不再对他们谄媚或顺服,他们往往觉得社会对他们充满敌意,而想要施与报复,此时如果施与处罚,只会更加强他们「别人都反对我」的信念。
H;nD5[5NG2l0h%ovd,l03. 被忽视的儿童:
7sP|%iM0他们从不知爱与信任感为何物,只因社会曾对他冷漠,他就误以为它永远是冷漠的,所以他不但怀疑别人,也不能信任自己,当他面临生活问题时,他总会高估其中的困难,而低估自己应付困难的能力及旁人的善意与帮助,他们多数会成为失败者,其中大多数出身为孤儿或私生子。心理学空间i2u2csdM6];|3p
(四)自卑感优越感
.j W'GTnF5_)A-t!S0阿德勒说:「人一生下来就要面对二个巨无霸,也就是他的父母亲。因此父母指责孩子时,他们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一无是处。」人在开始生活时即具有自卑感,自卑感是每个个体都有的。这种自卑感激起个体产生追求补偿力量,这种力量便成为个体追求优越的基本动力。一个健康、正常的人,当他的努力在某方面受到阻挠时,他就能在另一方面找到新门路,争取优越感。心理学空间 a Za+{:^~3|"N t
自卑感来源:
+j @ u f$Poz.N u(y\4S01. 器官卑劣: 器官卑劣容易构成自卑感,因此先天缺憾的人由于受环境压力的影响容易产生自卑感,如果一蹶不振就变成自卑情结。
6\5[ Z;U0k(z02. 溺爱: 宠坏的儿童,由于溺爱使他相信自己每次需要都可以得到满足,一切以自己为中心,长大后变得自私自利缺乏社会兴趣容易发生自卑感。心理学空间4]@$v0? JB8R
3. 忽视: 在社会成长过程中,“忽视”会使儿童感到自己毫无价值,引起他们愤怒并使他们用怀疑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人,从此容易产生自卑情结。
RcE@_v.K.B0(五)生活风格心理学空间?MOl;La
生活风格的差异主要受家庭环境和家庭气氛所影向。家庭环境指影向每一家庭成员的社会事实,包括出生顺序,单亲、双亲家庭。心理学空间p/`3_ \Em
家庭气氛指家庭成员之间的情绪关系的性质。如追求优越时的主动或被动,建设性或破坏性等。所有的人都有各种不同的生活风格,追求超越的目标,有的人是发展他们的潜力,有的人是发展他们的艺术才能,或运动才能。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基本上都会受到我们独特的生活风格所影响。阿德勒认为生活风格是从早年在家庭中的互动之学习而形成。因此,如果父母能学习欣赏音乐,有阅读习惯,较可培养出喜欢音乐及阅读的小孩;而有良好父母沟通模式的和谐家庭,较易培育出情绪稳定,善与人沟通的孩子。
+rK]QX u*b0(六) 社会兴趣心理学空间SD m O F.r"kL
1.意义:心理学空间 {KpN%t6r&n
个体觉知到自己是人类社会的一份子,以及个体在处理社会事务时的态度,包括:为人类追求更美好的未来。随着社会兴趣的培养,自卑与疏离感会渐渐消失。人们由共同参与活动与互相尊重而表达出社会兴趣,此时他们是往生命的光明面发展,而未具社会兴趣的人会变得沮丧,生活在黑暗面。心理学空间 V-lbrZ wgo|2v
Mosak认为人必须完成五项生活任务心理学空间eeV7J%OFf j
(1). 友谊:与他人建立关系
(},Q+a,uE(X;O8m{0(2). 工作:对社会做出贡献
Cj!z#rTk#K%Kn0`#rV0(3). 爱情与家人:维持亲密
({G1d)t#R0S0(4). 自我接纳:与自己安然相处
,a5kA|IO4FZ^NSY0(5). 价值观、生命目标、宇宙观:发展精神层面心理学空间/pI'S%Uh
2. 社会兴趣的发展心理学空间U[5u5Mg5K
各个生命阶段中的重要他人,影响一个人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早期发展具影响力的人依序是母亲、父亲、同胞手足与教师。母亲是孩子最初人际接触与合作的对象,社会兴趣亦由此开始,其所学习而得的能力会扩展到家庭以外的社交圈,母亲也可能会是孩子发展社会兴趣的绊脚石。父亲也与小孩建立合作关系,并强化母子间初步建立的关系,及补足无法由母亲处获得的部分。兄弟姊妹能激发个人的合作态度并将其扩展至与其他小孩的合作上。孩子若无法与家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教师有机会修正此关键的特质,早期因不良家庭教养而产生的不适应行为,可藉由学校教育而改正。后期发展中具影响力的人依序为朋友、伴侣、工作伙伴、心灵团体与治疗师。会鼓励与支持他人的朋友提供个人追求兴趣与参与互利活动的机会,对某些人而言,朋友提供或替代了一个像家庭般的人际网络。伴侣,无论男女任何一方,两人间的亲密关系能丰富一个人的社会情感。工作伙伴:如与合作度高、富创造力与会鼓励他人的同事一起做有意义的工作,能让人体认到个人对团体的贡献是可贵的。至于心灵团体则能提供个人对团体的归属感,情感的发抒与情绪的纾解均有出处。心理治疗师提供一个安全与完全支持的情境,建立对人的信赖,并引发尊重和合作的发展动机。这些经验亦能扩展至与其他人的相处模式中。
&jnv.XE S/K:F03. 社会兴趣的不足的影响:不适应心理学空间w,^gJ:uu6G6J%z
不适应者遇到的挫折或心理失衡时,都显现出社会兴趣的不足。改变的方向:产生社会兴趣。此类型的人,必须试着不去追寻个人的优越感,及遥不可及的目标,或是放弃仅有个人意义与价值的事物,才能避免不适应问题的发生。心理学空间7I;S$mn!Ii
(七) 出生序
lx0a _0h#A3i0在同一个家庭长大的孩子,虽然同样受「家庭星座」(family constellation)的影响,但每个人的心理状态却因出生别而有不同。心理学空间$j2Ps#N"I-yZ ^$nMT
1.长子(女):受到大量的关怀与宠爱,直到第二个孩子出生,他们通常喜欢搬弄权势,并过份夸张规则和纪律的重要性,但也可能发展出喜欢帮助人、保护人的性格,或具有善于组织的才能。
$ntdHy#oE*?a02.次子(女): 一出生便须与另一个孩子分享父母的关怀,所以他比长子易于与人合作。次子总是不甘屈居人后,他努力奋斗想超越别人,好像时时刻刻在参加比赛,他通常都比长子有才能,且更成功。心理学空间2}%_!ZQu&dE
3.中间排行: 被压迫者或协调者心理学空间 U|5q9t8Ke
4.老么:独特者或失败者。心理学空间h9}%?~s,_
5.独子(女): 小大人,权力欲望追求者。
T3X(Q+K `aU2@,B%c0心理学空间&j4m8Vuy/D1eg"\x
三、治疗历程心理学空间+mO m Ff^

Dtd-hL5m0(一)治疗目标心理学空间*BGE@8d5T
阿德勒认为适应不良的人,主要是社会兴趣不足者,Mosak条列出治疗中的教育历程的目标:
-p8g p1gR|)s2[01. 培养社会兴趣心理学空间t!Ny4B W#c/Lx B
2. 协助克服挫折感、自卑感
rJ0YO V,gE8{i03. 修改错误动机与对生命的假设
"epUM\K/Qp04. 改善生活方式
%C4[+h^8?:Qp K!]0]05. 协助当事人感受自己与别人是平等的心理学空间,v|\u$P0@
6. 协助当事人成为社会上有贡献的人
h-v$JU9h?0(二) 治疗者的功能与角色心理学空间r z5{X2v
治疗者要探索当事人在思考与价值观的错误所在,如不信任感、自私、不切实际的野心及缺乏信心。治疗者的功能主要在评估当事人的功能,可运用问卷来搜集当事人得家庭资料,或利用早期回忆,让当事人重新经验童年发生的事件以反映出目前的信念、态度。
A1S a%z B(is\y0(三)当事人在心理治疗的经验
s7Ht mWjf0当事人要探索「私人逻辑」,当事人的问题在于它的私人逻辑跟社会要求不相吻合,治疗核心在帮助当事人学习修正错误的假设与结论。心理学空间N7S,b!}I
例子:中年忧郁症患者之基本错误
!n(ma xXm:xf i0© 他深信没有人会真正关心他。心理学空间)eE:Y P7L Z
© 他会抢在别人拒绝他之前,就先拒绝别人。心理学空间j.br,^G W ~!@
© 他会严厉的责备自己,渴望完美。
`.wG:q0@ \$D Uh0当事人的逻辑结构:心理学空间'Q| E.A!R2d.?
© 我本来就是不可爱。
bWKV5q-Z0© 这个世界到处都是会拒绝别人的人。
/Ctd'Vs%]0k~0© 因此,我必须不予人来往,才不会受到伤害。心理学空间!x!c~0A J-V!\J
(四)治疗者与当事人间的关系
}2n,I5i0Z*hu-Ly'L0阿德勒学派的咨商以当事人与咨商员两者间的合作协议为基础。咨商过程阿德勒最关心能否与当事人发展出相互信任与尊重的关系,为了达到此目的,他们之间须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
*X3gU5{,JA0
;i)QqtOD-E0四、治疗技术与程序
] M$eS G.]2xt/qM0
O3o KVoUS0(一) 建立适当治疗关系
2t{1Ile9M*[0创造合作性治疗关系,帮助当事人觉察自己的资源与优点所在。
Lf%Y|i0使用技术:投入、倾听、确认、澄清目标。心理学空间/Q}[/@m3W G6Q
(二) 探索个案心理动力
4c Y3b!W-i ~"gd7u0目标:使个案了解自己的生活方式,此生活方式中各项功能的影响。心理学空间%PC:sng+n)E
使用技术:
u9r2E z?#nK01. 生活评鉴:家庭星座、儿童期历史、探索个案幼年回忆、参考社会情境因素来了解个案、梦、优先偏好的选择
'YQVJ4s1[eR0鼓励:每个阶段都用到鼓励的技术,经由鼓励使人体察其优点、内在资源,以及自我抉择与导引权力。也鼓励个案检查个人错误知觉。心理学空间uw YX+{#c7h;?3ux { |
(三) 鼓励内省与自我了解目标在于协助个案觉察错误目标与自我挫败行为,使隐藏着的目的与目标显现出来。
[h5DzO%C0使用技术:面质、解释、同理心。
G Ok&bC*l'fK0(四) 协助当事人重新定向心理学空间$Pfnm|C)jj {
目标:协助个案作新的决定并修正目标-解决问题
/[7~2Z.hv0阿德勒鼓励案主将洞察付诸行动,成为他们所想要成为的那种人,此即所谓重新导向,此学派的目标是产生建设性的行为,以使当事人更有效能。
v3H XUD7S0
1q}v2|I3k-a~n0五、应用领域
+\%U[6z)U?X/tw.@Q H3u!]0心理学空间H,q3P[M
阿德勒的咨商模式乃属短期咨商,是成长模式而非医疗模式,故可应用在不同层次的人、不同型态的咨商情境。许多咨商模式及治疗,如:儿童辅导、亲子咨商、家族治疗、婚姻治疗、团体咨商、儿童青少年个别咨商、文化冲突、矫正与复健咨商、药物滥用防范计划及社会问题等,举凡教育、亲子关系、婚姻及社会问题都有阿德勒的影子。接下来,就其中的家族治疗作较深入的介绍。心理学空间(K$R.LP5_O7x
(一)家族治疗心理学空间1_ N7J F:G[(^9C U2d
1.目标:不在改变个人,而在教导家人如何共同生活。刺激其社会兴趣并学会彼此鼓励,对家庭有一份归属感与责任感。心理学空间h2Q*Xv%kj gg
2.首务:观察家庭动力。家庭动力包括家庭结构与家庭功能。家庭结构指家人个自所占位置及家人如何被放在一起。家庭功能指家人间的互动及表现。心理学空间3F5L+W*K,yt5zk@
3.观察家庭动力的重点:心理学空间5c'b9y:W]Y6t
(1)家人的距离与亲密度心理学空间'IHs0x"n
( 2)家中成员的力量、权力分配心理学空间J7v8o!^/J t}
( 3)在家中不同的位置对彼此的期待
s olp,t%E0(4)沟通型态为何
7?5D"U]3D0(5)家人对事情「主观」的解释
G^ X@ ?V0心理学空间AjE'JB
六、评价
v_#d}E J] l!T I0
,Rb oY-qKp0(一)正面评价心理学空间7v gE5n5v
1.认为人是天生的社会动物,人的行为乃受社会驱力所推动,而社会兴趣乃人格形成之要素,使心理学者注意到社会变素的重要性,并助长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空间&{XJQ3N#fRU](]
2. 最早提出「创造性自我」的观念。
}4p_"R [ H03. 强调人格的独特性统整性:一个人所做的一举一动代表着他自己特有的生活格式。心理学空间g [5v;XP;V`8|
4. 认为意识是人格的中心:人是一个自我意识的个体,他能充分了解自我实现的意义,从而计划并指引个人的行为。
r b1c,L b4\'N05.「学校心理卫生中心」的最早设立者之一。
9J8}`WJ8fIK#h}06. 阿德勒转变了佛氏人格发展的重点,而将重点放在社会的需要与社会文化的影响力。心理学空间U"U\:v9w.Gb%`b
7. 创设了人本主义的人性理论:人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不必受命运支配。
V(|s-H#m;b9u1h"} eL+l0(二)负面评价心理学空间e\3R'|X
1.阿德勒强调的补偿作用,多重视生理组织方面,而忽视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影响。心理学空间}v8S+I j^F
2.并非所有有缺陷的人都能得到积极的补偿。其补偿作用只适合用在缺陷者本身有足够的自信,并有外在支持的力量,才能发生理想的「优越感」。
2E,Z-Tt\q03. 阿德勒的补偿作用乃为反抗自卑感而来,解释太过消极,忽略了人尚有积极的支配欲(Maslow)。心理学空间N D*` @cN-R

(Jx)F.bU8Dc/_%JW@n0七、结语心理学空间Kj0t&P'A1Q0eO
心理学空间Q*X-r1K eW#r
阿德勒是著名的新精神分析学派学者,因对佛氏的泛性论不能茍同而创立了「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出于自卑感及对自卑感的克服与超越。在人性观方面,认为人是自己生活型态的创造者、决定者,重视人格的整体观,「自卑感」是所有人都具备的一种正常感觉,自卑感激起个体产生追求补偿力量,这种力量便成为个体追求优越的基本动力。生活方式是从早年在家庭中的互动之学习而形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人逻辑,朝向自己的生活目标。社会兴趣是阿德勒最重视的概念之一,社会兴趣越高,自卑感越低,社会兴趣的不足会造成个人的不适应。 受「家庭星座」的影响,但每个人的心理状态却因出生别而有不同。阿德勒的咨商模式乃属短期咨商,是成长模式,可应用在不同层次的人、不同型态的咨商情境,对后来的咨商学派影响贡献很大。
:MK~,] J~0
a2nB%Yy t1@&A|0八、参考文献
T9V6p6i)h0n;i?0心理学空间3P xMjjBL
吴淑祯(1995)。阿德勒学派对早期记忆的解释。咨商与辅导,116,28-34。心理学空间%h1kLaX?9N,qL
李茂兴译(1999)。咨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台北:杨智。心理学空间;pTm g A:m:T6Ek
林正文(1991)。自卑儿童的行为观察与辅导。辅导与咨商,68,4-10。心理学空间]3~EA Ld?/h{!G0vu
洪淑雅(2001)。与儿童建立关系的艺术- 阿德勒取向游戏治疗。咨商与辅导,184,6-10。心理学空间J8l!lb b7GdJ
黄德祥(1989)。咨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施。心理出版社。心理学空间3gz&qb2P'H3V.I,P
严久惠(1998):阿德勒取向游戏咨商团体对国小社会适应困难儿童辅导效果之研究。国立高雄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
*C.QE&`G-A%Q+o0Adler, A. (1996) 。自卑与超越(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黄光国译)。台北市:志文出版社。
w!XNt UQ1W&Q0Heinz L. Ansbacher and Rowena R. Ansbacher (1956). The Individual Psychology of Alfred Adler. Harprt & Row, Publishers, Inc.心理学空间V,U3F3yS Z6q
Bernhard Handauer(1998). The Freud-Adler Controversy. Rockert: Oneworld Publication.心理学空间Ls(SB~Z:ZDJ|
Adler, A. (1958). 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 New York: Putnam Capricorn.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31)心理学空间&I;YLtpB]g:G
http://www.durbinhypnosis.com/adler.htm#CHAPTER%202
%a4i9jYJ Q"b'B0http://www.socialwork.com.hk/psychtheory/therapy/alder/adler-1.htm
\A#P[m4J0

*C/h1v2]J'`'L/f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阿德勒 学派
«心理与生活 阿德勒 | Alfred Adler
《阿德勒 | Alfred Adler》
Alfred Adler 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