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大侠,一路人生,一套迷踪拳,一曲壮志歌——李连杰的《霍元甲》
何良 作者: 何良 / 5240次阅读 时间: 2010年6月25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s*kl$f(^2D0霍元甲在中国家喻户晓,而李连杰也是武侠电影中首屈一指的明星,在这个意义上,由李连杰来饰演霍元甲,相信没有人会表示异议。虽说142分钟的原版被压缩到了95分钟,但该片仍然瑕不掩瑜,个人认为没有影响到本片的主旨,也达到了放映前李连杰的设想,即希望本片能对自己这些年来对武学、对人生的感悟做一个总结。心理学空间!O(n_-sW(@K

.`qbQ5E*c R0影片故事情节其实也很简单,很多人诟病于其老套,其实故事并不重要,霍元甲不同于黄飞鸿,年代近,影响大,拍成徐克风格的武侠片多少有点浪费题材的嫌疑,后者编故事的空间相对较大。何况李连杰对霍元甲一片寄予厚望,着重于故事叙述或武打设计无法提升影片所反映的主旨。这不,有新闻说霍家后代状告《霍元甲》一片,编故事编出麻烦来了吧。心理学空间1B*Ap;{8ll

心理学空间([K rU&og

我们可以把此片和80、90年代的有关霍元甲的影片对比一下,便可发现一个很有意味的变迁。80年电视版霍元甲被誉为经典之作,黄元申主演的霍元甲含蓄内敛,沉稳持重,比较相似于李版霍元甲后半部的风格,只是80年代国家满目凋敝,霍元甲一片正当其时,所谓“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对于凝聚重创后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该片无疑是一场甘霖。90年代的《精武门》(主要讲陈真,但离不开精武精神)也是李氏之作,有人把此片评为李氏的巅峰之作,实则是拜商业大潮所赐,其武打设计之美的确无片出其右者,此片中除了民族大义外,还加入了对武学的理解,这种变化,实在是本片点睛之笔。今日的《霍元甲》,感觉民族、国家的色彩已淡了很多,武学的探索也只是一个载体,它载着的是什么呢?个人认为笃信佛学的李连杰想着重探讨的是对生命意义和人生态度的思考。。。。

hZ#x[_0

?u4GrD[0从武的角度来说,《精武门》的确是巅峰之作,但《霍元甲》不是没得比。未剪辑版中有霍元甲和泰拳高手北查进行较量一役。经此一战,他开始重拾对武术的意义及思考,创出流传后世的迷踪拳,并决定返回天津,为自己及中国武术重新寻找方向。《精武门》中尚且需要日本高手渡边来点拨陈真,但《霍元甲》中则是通过自己的反思和领悟达到的,从意境上说,《精武门》相当于前半个《霍元甲》。不过,少了这一段的影片,在可看性上受到不少影响,可惜可惜阿。(一定要看到DVD版!)。说得远点,武术传到如今,也有自己发展的脉络和规律,各位看官可否想过为什么先少林后武当?太极也直到明清之际成型,为何不更早?实在是外家功已无发展潜能,内家功夫才崭露头角,而内家功更强调天人合一,强调对自身潜能的全面开发,实际是对个体生命力的无限释放(有人总说没有科学依据,但事实上内家功的原理已被现代科学诸如”生物反馈原理“部分证实了)。看霍元甲的迷踪拳,明显有内家功夫的影子,而且,也只有通过内家功夫,才可能体会到超越自身的可能,这个和影片所要反映的主旨不谋而合。心理学空间)bsBn;? GwuK

心理学空间bN wDms?F&Mn

回顾影视历史上的霍元甲(精武门),可以发现,从80年代的家仇国恨,到90年代的武学争锋,再到新世纪的对人生和生命的感悟和探讨,很明显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霍元甲》一片则突出了一个人个体力量的无限放大,在影片中则形象的体现在霍元甲中毒之后对日本武士的最后一击,“人无法选择生命的开始,但一定要有勇气走完最后一步”,实际上在霍元甲停手的霎那间,已经重新构建了生命。影片此时闪过一个镜头,正是他对秦爷的致命一击。在片尾,霍元甲仰望着教堂的镜头,使我突然想起了《惊情四百年》中吸血鬼德拉古伯爵的忏悔,教堂的穹顶,在两片中均象征着完美的自性,这正是对生命极其尊重的姿态,仅此一点,《霍元甲》亦可名列经典。心理学空间$|8ST2W.bX

心理学空间 f;dH:@$e6z&N A N

这种从宏观到微观意义的变迁,实在是时代的进步。如果有很多人仍然只从民族大义上来看,未免有些舍本逐末了,就如同把20年前的霍元甲拿到现在放一样。有人拿影片结尾群众高喊“自强不息”来辩解,我倒从中听到另一种声音,似乎讽刺的是整天高喊口号的反日愤青,不自强,你拿什么反?至于有人已说教之嫌来质疑该片,虽也说得过去,但给一个凶悍的小孩子一点教育,不为过吧,哪个父母没做过?至于后来霍元甲自己的感悟,我本人并未看出有做作之嫌,一句话,人家有说的资格。“武侠”二字,侠之道止于金庸的《鹿鼎记》,而武之魂,成于李连杰的《霍元甲》,从此,江湖上可以有功夫片、武打片、动作片,但不会再有武侠片。

2wI d yNjl0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自由的救赎——评影片《汉尼拔》的主题精神意义 何良
《何良》
香水无香——解读《香水》»

 何良

何良 临床心理学硕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人员与机构注册系统注册心理师(注册号:X-11-005);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专职咨询师、督导师;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上海市高校心理卫生协会理事;
中美精神分析联盟(CAPA)会员;


训练背景:
1. 中德精神分析系列培训项目(2011-2013);
2. 中美精神分析联盟(CAPA)连续培训项目(初级、高级)(2008-2013)
3. 中美认知行为疗法系列培训项目(2009-2012);
4. 中德催眠疗法系列培训项目(2009-2010);
5. 方新现代行为治疗连续培训项目(2011-2012)
6. 首届精神分析自体班连续培训项目(2007-2010);


微博地址: http://weibo.com/u/21855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