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與心理衛生
作者: 陳珠璋 / 8133次阅读 时间: 2010年6月20日
标签: 婚姻 心理卫生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婚姻與心理衛生 
心理学空间LTp&Zp4R
陳珠璋 
心理学空间g4Au"U h
前言 

5cO5lq4E"i} U&fK0
一般而言,結婚伴侶選擇的原則,取決於當事者彼此的生理、心理及社會因素
的相似性。但如雙方僅部份特徵略異,且能彼此截長補短,加上雙方在婚前於知覺
上、情感上、理智上瞭解與對方的相投性及補充性,應可期待有美滿的婚姻關係。 

]s\,v8~k;X(h0
若是婚姻的當事者,婚前各具備充分的先要條件,是否就能預測婚後良好的適
應呢?不!一加一的結果,不一定形成單純的「雙人」系統關係。夫婦複雜的結合,
有時不免產生彼此間的衝突現象,例如:1)婚前表面上情感的流露,被蜜月後的理
智代替,而互相覺察出對方的缺點;2)意識控制下的行為,受到潛意識動力的影響,
表現出截然不同的舉止心態;3)無法調適婚後生活面臨壓力所產生的種種困難。 

4B,q#\Mk9wz~;`0
配偶兩人應如何充實婚姻生活的各層面,如:1)性適應的滿足;2)夫婦角色
的履行;3)家務的共同分擔、合作;4)物質生活的安定;5)家庭傳統的建立;以
及6)與社會文化的配合等,均值得深入探討。 
心理学空间 [;O3el
茲就婚姻之先要條件、伴侶選擇之論據、婚姻的主要動機、婚姻關係動力學及
婚姻型態的改變等問題提出探討,以供參考。 

Hp-}^J'V6aX0
一、婚姻之先要條件 

4Z \A;]6~:He0T;t8x0
構成社會的最基本單位是家庭,而形成家庭所經過的歷程是婚姻。關於結婚的
先要條件,可由生理、心理、社會三方面來考慮。 

J:D!ij1h&|d;`o @5G"d0
生理方面最重要的是第二性徵的發育,以及身體的成熟健康,此兩者對性功能
之呈現皆有所影響。但由於身體上的原因而產生的性功能障礙是罕見的。大部分問
題的發生乃在性知識的缺乏、性關係技巧之不熟悉,和不允許自己及對方享受性滿
足的心理衝突狀態等,有些是為自己生殖器官之外型而覺得自卑,或對過去的手淫
而有罪惡感等,而生理因素加上心理因素造成性方面的困難亦不少。身體疾病會限
制及干擾性生活的可能性,但不致於破壞性行為,然因為怕性關係而引起或加重身
體疾病的憂慮、性活動中之身體上的不舒適感、以身體疾病為藉口而避開性關係之
意圖等,此與身體疾病有關的心性問題亦不能忽略。由此可見生理衛生與心理衛生
彼此之交互作用,故婚前的健康檢查應包含身體及精神兩方面,方有意義。值得一
提的是,近年來雖然近親結婚的比例亦在降低,站在優生保健法的立場,仍須注意
當事者的遺傳及體質,以免將來孕育一些畸形或心智障礙的兒女。因此,遺傳諮詢
是值得注意的。 

l:lpXE:B\3l+O{0
心理方面則須注重性別認同及人格發展兩問題。性指向可分為無戀性、自戀性、
同性戀、雙性戀、及異性戀五階段。在此發展過程中的精神病理學的因素,會誘導
性心理變態是眾所皆知的。但較成熟的觀點是能夠瞭解、接受及表現自己的性別認
同,並對異性有興趣、接納其角色,建立健全的情感關係。性功能障礙的普遍原因

XNrq0MD+[o0
包括潛意識內在衝突的投射、性經驗所引起的焦慮狀態、與對方之間產生的心理困
難、對異性的敵對感、憂鬱症狀之表現、藥物濫用、酒癮等因素。所以,最重要之
解決方式是設法減輕心理障礙者之基本焦慮,而後排除過去不適當的性行為並學習
新的性經驗模式,或者鼓勵其對自己的性感受注意、反應及享受等。心理衛生工作
人員站在權威性的立場,採取允許性、保護性,並再保證的方法,給予性知識的教
育,引起其對性方面的好奇,讓有問題者開放地經驗自己的性感受,追求並供給快
感、情感上獲得親密感,不必以糾纏之方式,亦能向對方表示愛意等,上述均是協
助當事者培養性功能及性滿足之有效方法。 

j*@V.hZ~d0
社會方面應留意的是,職業方面的安定性及家庭和社會文化的認可性。麵包與
愛情兩者是不能分開考慮的,失業或經常更換職業,對經濟生活的威脅頗大。能夠
維持穩定的個人及家庭收入,而建立物質上享受的基礎,是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條件;另一方面,自己出身的家庭之雙親關係的圓滿可增進其對結婚的動機。在父
母親常吵架的家庭中長大的兒女,對婚姻的結果常抱有悲觀的態度。在離婚率增高
的社會裡,適婚年齡的男女會對婚姻有保守的看法。所以,縱然上述當事者的各種
條件俱全,亦會受到其家庭及社會環境的影響,而不一定走向結婚之路。反言之,
雖然家庭及社會在和睦、安定之氣氛下,不構成對婚姻動機之阻礙,然在給予兒女
婚姻的許可下,仍須檢討其具備的生理、心理及職業方面的各條件是否已達到適合
結婚的階段。 

T1Z9\t\8Q{;c0
二、伴侶選擇之依據 
心理学空间1Ae7L`\$@v;\i
選擇伴侶除通常的彼此認識的自然過程外,尚可經由媒妁之言、廣告徵婚、婚
姻諮詢、電腦配對及電視節目等,而獲得介紹之機會。因交際廣泛之廣狹、選擇標
準之高低、既往交友之經驗、好奇心的驅使以及個性的不同,而採取不同的途徑認
識異性。至於從認識到決定成為終身伴侶,其選擇的理論根據有下列數種,唯有些
理論對某些情況或選擇過程的某一階段給予部份的說明而已。 
心理学空间(zY%h&Y o.O
 占星學理論: 
心理学空间qiKA1w5i3Y5S
由生辰八字的相配與否來判斷婚姻的適合度。雖然無支持此理論的研究根據,
但亦非單純的迷信。目前在我國及印度仍有應用占星學理論的情形;甚至女方
的八字與男方的父母相剋時,婚後會帶給婆家不幸的看法,頗似以命運論來決
定配對的基礎,是在傳統性的家庭中,仍看得到的現象。 

b3r y C{ p t&Qx0
 家庭構造理論: 

#D.p9]@#tG0
在選擇伴侶,不知不覺中找出自己本身的家庭與對方家庭的相似性。例如:兄
弟姊妹的數目相近;都是男孩的兄弟家庭和都是女孩的姊妹家庭;有姊妹的獨
生子與有兄弟的獨生女;有姐姐的男性選擇長女;有妹妹的男性選擇么女等。
心理分析的觀點來看,男性選擇年紀較大的女性,表示前者對母親有較強的
依賴性,使其愛慕母親代替者的女性,本省俗語說「娶某大姐坐金交椅」也有
其道理。有時,兒童期經驗或家庭背景在潛意識裡形成一些癥結,而影響當事
者選擇伴侶的看法,亦可以精神動力學的立場來解釋。另一方面,對方的家庭

~1A;a,A6gu|0
型態—大家庭或小家庭,以及長輩的健康情形等因素,亦間接地影響選擇伴侶
的條件。 

:~E"Wp5L0
 理想伴侶理論: 
心理学空间8mO:a#I~0|R
一般女性喜歡英俊的、善良的、主動示愛的、較有感受性的、具有家庭觀念的、
從事適當職業的、相同宗教信仰的男性。相反地,男性則喜歡嬌媚的、謹慎的、
正直的、不自私的、開放的、具有適當處理家事能力的女性。此尊重理想偶像
的情況是較為普遍,但對約會的伴侶及配偶的對象之看法就不盡相同。例如在
美國,有39%的人不願意與對婚外性關係不介意的人約會,但72%的人不願
意與這些人結婚。故以一般標準為理想的理智性想法,有時容易被接納。 
心理学空间oGU,DC:C;I ].G
 特徵配合理論: 

T/~%l6}-S)s;S B0
大部分的人選擇具有相似特徵的異性,但偶爾會選出一、二個相對照的補償性
特徵。例如個子矮的選個子高的對象,或是內向的人和外向的人來往等。此理
論又可由身體外表、社會背景、個性嗜好及客觀評量等四方向來分析。 
心理学空间c#L{ y{A%h9p
 外表:年齡、身高、體重、儀容、服裝、身體健康狀態等。 
心理学空间*`8?)W _If1[n@#a+t
 背景:本身的教育程度、職業種類、籍貫、種族、語言及宗教;家庭的社經
地位;風俗習慣;幼年居住環境之大小;地理上距離之遠近等,可應用門當
戶對的概念。 

7V|2r4OB+i~[$k~0
 個性:智力、興趣、嗜好、言談態度、價值觀念、對扶養子女的態度、社交
性等。 

yxM6k6{J#Y0
 客觀評量:以量表測定個人氣質或價值觀,或以羅夏氏(Rorschach)墨漬投
射之心理測驗結果等,亦可發現配對之一般原則。 

UP*m@~j)Tb0
 交往發展理論: 

\ dx4_C0
自當事者的會面、認識、接近、戀愛及結伴的過程中,情感型的人及理智型
的人之交往發展型態不太相同,但有時兩性型態會交替出現。較主觀的情感
型的人會面時,由於對方的吸引力而覺得愉快舒服,在認識時期開始喜歡對
方而被刺激及產生興趣;在接近期覺得有滿足感而渴望親密,在戀愛中彼此
依賴、經常提醒而更進一步接近並開始有身體上的接觸;在結伴時互相關
照、尊敬及負責。較客觀的理智型的人在會面時較注意對方的外觀,在認識
期對社經階級、種族、宗教、教育及表面行為等,以運用某些標準去衡量;
到接近時期就彼此表示、討論及認可雙方的價值觀及行為;在戀愛期增加互
相的溝通,瞭解彼此的角色及計畫結成伴侶;在結伴期交換知識、應許及承
諾。如此,所謂戀愛的經過,並非僅在事件的累積,而是一連串階段的發展。
如果事先瞭解此種過程時,就能幫助當事者較容易找到一適當的伴侶。 

cRV}I{0
三、結婚的主要動機 

&Ew*C d}ww0
相愛的男女不一定要結婚,同居的伴侶不一定辦理結婚手續。認識一段時期而
彼此瞭解相當程度後,一方面為滿足生理上性需要,另一方面以傳統性的傳宗接代
的觀念而進行計畫性的訂婚、結婚是一種自然的發展過程,其對婚姻生活負向的影
心理学空间%x }7DA^I l
響較少。但在性慾驅使下,於婚前發生性關係而意外懷孕後結婚者,婚後生活不一
定能協調。如果伴侶認識相當久,並已經在計畫結婚的情形下,由於婚前懷孕而提
前辦理結婚的成功率約為一半。在此舉出其他心理方面不成熟動機的結婚例子,供
為參考: 依賴性較強的人,對獨立生活會覺得不安,而找對象來滿足其心理需要
的依賴型婚姻; 因為家庭成員之關係不和睦,而欲脫離家庭的逃避型婚姻; 因
為失戀而覺有失顏面,就隨意找對象來補償其心理創傷的嫉妒型婚姻。至於家庭、
社會因素影響的不成熟動機的結婚實例如下: 因父母死亡、為彌補其寂寞感而結
婚的失落型婚姻; 因排行長子,在想要早抱孫子的長輩要求下,無法反對家庭,
而提早結婚的受壓型婚姻; 在畢業後或服役前,擔心因彼此的分離而失去對方,
故匆促舉行婚禮的機會型婚姻。 

FMb:MB3`(N0
總之,如果結婚的主要動機不太健全,其婚姻過程中也許遭遇到一些挫折的可
能性大,統稱為未健全官能症結婚,其背後蘊藏著潛在性的雙方性格之特殊配合。
結婚前能夠探討彼此性格的互動,及主要婚姻動機時,對夫婦生活的適應,應有助
益。 

L l'B^3w-W0
四、婚姻關係動力學 

Y4D"mW:T0
婚姻關係之發展類似團體過程,為解決其基本問題,依照精神內在動態及婚姻
模式,可自下列三種重要因素來說明其特徵: 

)uK3]!P"k$~5j)`0
 家權之掌握: 
心理学空间U%T"N2]7}@
管理家事上,需考慮柔順、被動、軟弱的一員如何配合有支配性而能下決斷的
另一半之權力控制。家庭內權力又可分為平等性、補充性及並列性等三種關
係: 平等性(symmetrical)關係的雙方表現類似的行為,彼此給予及接受,
互相交換吩咐,盡量減少兩者間之差異,推行平等及相似的角色,能夠在對方
的行為中看到自己。其婚姻問題可能自競爭關係中產生。 補充性
(complementary)關係中,雙方交換不同的行為模式,維持傳統性的上下關係,
由對方誘發滿足需要的行動。因在下位的人常被視為有缺點、不如人的,而使
多數人覺得不舒服,但如果被幫助者在家務中賦予某些責任時,則不會有競爭
的表現,且可適切地解決問題。 在並列性(parallel)關係裡,配偶對環境的
變化能交互採取平等性及補充性關係,他們彼此支持,對於適當的競爭並不畏
懼。此種關係是近代社會文化中最合意的關係。 

'^ uUk1a8L0
 夫婦親密性: 

+w T)AY,Rj#_#Ov J4V0
夫婦雙方倘在對親近的需求及對親近的恐懼中掙扎時,其情感的表現,及彼此
距離的遠近,常呈現不穩定狀態,其有下列幾種分類: 常衝突性
(conflict-habituated)婚姻:其特徵為嚴重的拘束、緊張及衝突,而感覺不愉
快。配偶處於孤獨的擔憂及假性優勢的情形下相處,並向對方發怒。 缺活性
(devitalized)婚姻:其活動可能因彼此興趣不同而分開,故有不滿的表示,
其互動是麻木、冷淡、表面上衝突不大,但缺乏生活情趣,雖有時分享交誼,
但主要是基於法律與道德的義務,使其貌合神離。 投合性(passive-congenial)
心理学空间;]#V#Q6TwKp9UD
婚姻:雙方都覺得愉快及舒適。彼此有相同的興趣,但不太投入。主要的社會
支持來自婚姻外之關係,其興趣亦與外人共聚。配偶覺得每個人的婚姻都是如
此,祇不過從關係的結構得到一些支持感。 活力性(vital)婚姻:此關係令
人興奮,值得欣賞,對配偶雙方而言,覺得有些工作或扶養兒女是很重要的,
且很熱心地一起實行,在追求活動的快樂時,認為對方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有些表面的衝突,亦可視為穩定的力量,既有助於婚姻的穩固,亦能增長
彼此的感情。 全然性(total)婚姻:除參與比上述活力性婚姻更多層面的活
動外,其他頗為類似,彼此共享所有增強性活動。此種類型的關係恐怕較為罕
見。因有時多層面的參與會導致權力衝突,在特殊情況下,會形成不穩定關係。 

M1M+k*]U"J0
 系統的邊界: 

Z YB C*m2q%_0
婚姻系統中除岳父母、公婆或大家庭成員外,朋友、同事、娛樂及社交活動,
甚至寵物等均包含在內。實際上包含誰或排除誰軍隊家庭系統的影響頗大。尤
其在核心家庭中,兒女的出生會產生對夫婦關係的重要破裂。養育兒女期間帶
給夫婦的一些困難,可包括在下列幾個階段: 兒女出生前; 扶養兒女之初
期; 兒女之青、少年期;以及 兒女離開家庭後(空巢)等。 
心理学空间1a`"@8w@\:sa
在健全的婚姻中,基本的夫婦問題之解決不是靜態的,而是依照其階段及配偶
之需要而有連續性的變動。當婚姻功能失調時,容易以較靜態的及較僵硬的方法解
決問題。在上述三種重要因素中,當事者想要達到自己的期待之需要,而導致婚姻
的動力。為了使對方達成其期望,而產生了一些抵消及反對的力量。因為一方的需
要及慾望經常有矛盾,內心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此種內心衝突之存在會增加夫婦
間關係之複雜性,而傳出矛盾的訊息或模糊及混亂性的角色行為。故需將夫婦溝通
之結構細心地評估及分類後,方能適當地分析及探究精神內在過程。 

k to,p5LBf7[9li0
五、婚姻型態的改變 

0Uw3EifL^0
近年來,有兩種複雜且有關連的社會心理學現象逐漸受到重視:1)離婚率之上
升,及2)交替性生活方式之探索。此兩種現象是否廿世紀末期,共同的社會及婚姻
壓力下之產物,或僅是對老舊話題的一種新式解決方法,至今仍是爭論的重點。雖
然一般婚姻會受到社會風俗習慣或宗教信仰的約束,但離婚率及再婚率依然在上
升,且新奇的婚姻方式(試婚、交換配偶、開放契約、團體婚姻等)亦在增加。此
等傾向也許可由當事者之精神病理學的觀點來解釋,但以自由民主的社會現象來解
釋更為妥當。在美國,有些研究者認為開放契約及相續性單婚制,是對平等壽命之
提高、結婚期間之加長,以及都市化模式本質上,正常而可能健康的反應。在此流
行過程之反面,心理衛生工作人員需要協助一些孤獨者、優柔寡斷者、為是否要離
婚而煩惱者、離婚後之憂鬱者、或對人生的更多經驗之必要的辯論者等民眾,使他
們面能在對配偶的譴責中,或對生活的再評估,以及新刺激的尋覓的需要中,表達
其苦衷。 
心理学空间v#N{_w q-Y/N
一般社會均以離婚率來測定婚姻、家庭及其社會的安定度。但婚姻的破裂,鮮
少因為單一的因素,通常是經過一連串不如意小事件的日積月累,直到雙方無法認

gW8]Z6l0F8NU0
受,才會離婚。離婚恐怕偶爾會在異族通婚中出現,但在同一民族內結婚中也會發
生。在孩童時期,有過不快樂經驗的人們會離婚,但嚐過幸福滋味的兒童,也不一
定就不會離婚,在此,想要再提的是,離婚後有兒女的家庭可能會產生的問題,例
如若需要再組織家庭,會有繼父母之存在、前夫妻子女之同住、異父母弟妹之出生
等可能,此時必須慎重地評估子女的需要,使家庭成員在再整合之努力下,面對新
情況而去適應。 
心理学空间;]"p m~}o.S o|-v h
結語 
心理学空间-iTZ*c,e-Lb*c7K]9E
健全的婚姻可以協助當事者個人之成長,促進配偶所形成的單位—夫婦關係及家
庭團隊之成長,並貢獻於社會國家之發展。安定的婚姻需要相當的合作,例如配
偶雙方彼此的關懷及溝通。吾人經常看到,為了兒女的幸福,而避免離婚結局的
合理化現象。事實上,婚姻早期發生心理衝突時,應接受心理衛生工作人員之諮
商或治療以預防離婚;且在婚姻的路途中,應培養配偶間親密的連結,發揮面對
威脅的勇氣及不畏懼困難而保持安全感,以促進更鞏固而長期的婚姻關係。 
心理学空间IXT~5E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婚姻 心理卫生
«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之功能 陳珠璋
《陳珠璋》
從佛洛伊德之「性發展」理論,談性別認同與心理衛生»

 陳珠璋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