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采择:儿童发展中的“哥白尼式革命”
作者: 刘建鸿 / 8836次阅读 时间: 2010年6月19日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p0O;| k {.}1l0小鳄鱼牙痛不得不去看牙医,心里怕怕。牙医不得不给鳄鱼看牙病,也是心里怕怕。两人心里都在打鼓,又不得不做,一左一右,相映成趣。
sW1gy8F'b T3g0心理学空间 e@$o+C*VO"G}
一见面时,两个都“啊”的一声,接着两边都心惊惊地想“我一定得去吗”,又都鼓励自己“我一定要勇敢” 。好不容易拔了牙的小鳄鱼心想:“真痛啊,我明年真的不想再看到他……”。那边牙医也在寻思:“(鳄鱼的嘴好可怕啊)我明年真的不想再看到他……”
(uBq1A {0
p L4`(Q;v5P2Op0  心理学空间0@cH4p#m.}m.A

4Z.z |;INccp0心理学空间F'@h7vT-gv V D
这是日本著名童书作家五味太郎的作品,它以生动幽默的方式,为儿童图解了同一情境下(牙科医院)来看病的小鳄鱼和牙医的感受。
5?w![)e3_ R0
j`f G#GJ"P0当儿童一会儿看着左边的鳄鱼怕怕,一会儿看着右边的牙医怕怕,当他意识到两边都在“怕”对方却不知道对方也在怕自己时,一定觉得很有趣。心理学空间!tPS'W4J F%E

:dv!Y!c+K@0能看懂这个故事,说明儿童已经具备一定观点采择的能力。4~6岁的儿童正处于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转变期。所谓观点采择是指能够了解他人和某一角色的观点,并将其与自己的观点相协调的能力。
"w*YFB#APF0
T e,M8io5Q t)t yv0不知道,你有没有和小朋友玩“剪刀、石头、布”的经历。你很容易就能赢4岁多的小朋友,你或许还会笑他:“这么个小笨孩,还不知道猜我的心思呢,刚才出什么现在还照着出!”但你再和五六岁的小朋友玩,赢得就不那么容易了,甚至还常常输!有的小孩“鬼”得很,赢了还会很开心地自报“秘诀”:“我刚才出了剪刀赢了,他还会猜我继续出,可我偏不!”
Vpa9y2@,a0
&Y2}'gHg:mc0差一、两岁的孩子怎么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儿童怎么一下子变得鬼机灵起来了?这里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增强。4岁的儿童因为还不会从对方的角度来“猜”自己,所以在游戏中不会变化,也不知道掩饰(常常还没出“剪刀、石头、布”,就暴露了),所以大人才“屡屡得手”。心理学空间 t)E{t.kt5`*q$dH

!{ w [7fB*s.p0Z0心理学家米德认为,在小孩常玩的“过家家”游戏中,儿童可以扮演不同角色、体会不同角色的心理,从而提高观点采择能力。4岁的小美扮成医生给洋娃娃打针,她一手拿着一支笔(假装是注射针筒),一手边抚摸洋娃娃边安慰说:“不痛不痛,一下子就好,你是个勇敢的孩子。”她在这样的扮演中能更好地理解一些社会规范和期望,并努力符合这些规范和期望。事实上,她的父母清楚地起得前几天她刚去打针时还害怕得不停哭闹。而透过小美玩得极为专注的游戏,我们能发现她正试图“听医生的话,说服自己”,慢慢内化他人的观点和期望,同时也是对自己“害怕打针”的安慰和疏解。
/J'H5Q,FZ|9Q(I9A9G0
Bog@7R/v$F4u0儿童有了观点采择的能力,就会慢慢“反观自身”,也就开始有了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例如李晓文教授在研究中发现,如果儿童在游戏中输给了对方,4岁组的85%的被试毫不掩饰自己的情绪反应,赢的小朋友急切地要求拿奖品,有的还会对伙伴做鬼脸,输的人常常是气呼呼的,满脸不高兴甚至当场哭起来;而5岁组有55%的被试出现了掩饰情绪的反应,赢了的小朋友会有些不好意思,输了的有些小朋友还会主动帮对方挑选奖品,但表情显得不自然,脸色发红,会避开老师的眼光,眼神转来转去,好像不知道看哪里好;到了6岁组表现出掩饰情绪反应的居然有85%。心理学空间Cd'D@Q'`3qQ9G

'O9kM+p8d4fh%{0儿童开始变得复杂了,他们开始能够理解他人的“心思”――知道输了的小朋友不开心,为了照顾他人的心理开始会掩饰自己的情绪――同时也显得“自己赢了也不骄傲”,这些都有利于儿童今后的同伴交往和内化社会规范。
R"[ n+AWNTq^6l0心理学空间ii;X,u"n2e DyS
同时,观点采择既有认知上的(了解其他人的观点、想法),也包括情感上的(又被称为移情,即能够意识到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如果说认知观点采择让儿童能够去理解他人,也从其他人的眼里来看自己,逐步脱离“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的评价日渐客观;那么情感观点采择让他们更能感受到其他人的情感,它为儿童养成亲社会行为(如分享、合作、互助、尊重等)提供了内在动机。心理学空间4T#}W/@(_1s3X3H

5?{w*M:D lL0如何提高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呢?
RePp"U%U;?c0
Z)iX!zrT \%y,Z01、 幼儿园、家庭里要鼓励儿童参与各种游戏和活动。幼儿教师在游戏、活动中能够加入充满想象力又丰富多彩的角色让儿童扮演,会有很好的效果,例如扮演《夏洛的网》里的小猪威尔伯、蜘蛛夏洛、老鼠坦普尔顿等)。
DTf]kch)k0
/t7\/i.Ny02、 在家庭、社区里要让儿童有更多接触同年龄玩伴的机会,这样他们在玩耍中也会有更多机会来感受到他人的想法和情感,在运用观点采择能力的同时逐渐提高。例如小伙伴们一起玩可能会为玩具分享发生争执,家长可以利用这样的情境做一个分享讨论:先让儿童把玩具给其他小朋友玩,观察他们的心情和表现;不分享给别人时,让孩子观察他人的心情与表现;当儿童没有玩具又很想玩,谈谈自己心里有何感受;如果其他小朋友这时候愿意分享玩具,谈谈心里的感受。即在短时间内让玩具的所有者,被分享者互换角色,更深刻地意识到等待分享而得不到分享时的内心体验,在分享体验的同时引导、培养儿童养成分享行为。心理学空间tk0t*~9B AN?
心理学空间U9u$y#^ fz-G|
3、幼儿教师、家长们也可以通过讲故事来增加儿童采择不同角色观点、情感的能力。例如讲《我舌头疼》的故事(蓝火车温情童话系列,少年儿童出版社):六岁的阿诺,特别喜欢说话。他舌头很大,也很灵活。一天,乒乓嘭!阿诺爬楼梯去教室,去一不小心绊倒了,顺着楼梯滚了下去……他那不安分的舌头正好伸在外面,舌头疼得眼冒金星。老师上课时问他,他舌头还在疼,吐出的话变成了“啊嗨嘿哈,哈嗨耗昏哈”。老师有点生气, “我不允许你这样,谁也不能对我伸舌头”。校长也来了,要阿诺向老师道个歉,结果阿诺一开口 “嘿呼嗨斯……”。“我不允许你这样,我要给你父母打电话”校长说。她转过身,怒气冲冲要出门。但是她忘了先把门打开,直接撞在了门上。老师急切地走上前,问道:“校长,你没事儿吧?” “后怀哈黑”。 什么,他问道,校长只好伸出舌头,让他们看看被咬伤的舌头。阿诺和校长这时互相看了看,伸出他们的舌头,两人都笑了。故事讲完后可以和孩子讨论“为什么校长开始很生气,最后伸出舌头也笑了?”心理学空间s8o][7_
心理学空间 ep^|%B^3nD S3k
4、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善用一些机会对儿童做适时的提示。例如当奶奶说只爱吃鱼头时,可以循循善诱地让儿童去体会“奶奶是不是真的不爱吃鱼肉”,让儿童换一个角度思考,体会到成人对他的关爱。逐步培养儿童主动去尊重、关心长辈的行为。心理学空间g3|z'g*MX8T

ZKW];q:ZU)i5D0早期的儿童是自我中心化的,观点采择让儿童逐步地“去中心化”,逐步理解他人的情感和观点,同时对自己的评价也开始融入了他人的观点,皮亚杰把这个过程称作是儿童发展中“哥白尼式的革命”。家长和老师们如果在儿童发展中能够提供更多观点采择的机会和尝试,对儿童的社会化,尤其是亲社会行为的养成都有长远的价值。心理学空间lF#~)y}/Pj
 

刊于《学前教育》(家教版),2007年第5期心理学空间.Tn8^O0J$Y4B"P:d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真我(true self),建构还是发现 心理生活
《心理生活》
关于缘(一)»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