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机制 名叫歪曲
作者: 李孟潮 / 8177次阅读 时间: 2010年6月19日
来源: www.limengchao.com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题目是从琼瑶的歌词“有个女孩,名叫婉君”化来的。这样做是因为首先按Vaillant的说法,琼瑶这个女孩用的歪曲实在太多了,其次,按弗洛伊德的说法,作家的作品是一种白日梦,而歪曲(DISTORTION)和梦理论很有些关系。心理学空间)Q5Zk;K^Pr

'Ao!p_8x#c0   Vaillant给了歪曲的定义:为了适合内心需求而重新塑造一个外界形象。他自己也承认这样的定义是为了图方便,内涵被缩小了。在弗洛伊德那里,distortion是很重要的一个概念,特别在梦理论中。不过,中国的读者可能这种概念不强,distortion被翻译成了“变形”、“歪曲”、“化装”等等,孙名之同志更创造性地翻译出“伪装”来。
f2Vf9]/y'pe6l%o1Q1U0
0a5D.N+l,vt!Kw@ EM0   弗洛伊德提出,distortion是稽查作用的一种主要功能,显梦的形成是两种力量冲突的结果,一是被压抑的无意识的冲动,一是意识的稽查作用,无意识的冲动要通过稽查作用,就要进行梦的工作,其中主要就是歪曲。弗洛伊德对distortion如此偏爱,甚至在《释梦》中宣称:“梦的化装实际上就是梦的稽查作用的活动。”并得出他那个举世闻名并常被简化的公式:‘梦是一个(受压制的或被压抑的)欲望的(伪装的)满足“。可见,Distortion是重要的,他界定满足的形式,只不过被装在括号里,被人遗忘了。《释梦》第四章名字就叫“Distortion in dreams”,但直到第五章末尾,弗洛伊德才明确提出distortion的作用,“稽查作用执行其本身职责并促成梦的化装,……其目的就在于防止焦虑以及其它形式的痛苦情感的发生。”distortion这个概念又引出了梦的工作,在《释梦》的第六章,弗洛伊德提出:“梦的移置作用是完成化装的一个主要方法。”但弗洛伊德好像并不喜欢distortion这种东西,在第七章,他感概:“如果问是否对每一个梦都能做出解释,则答案是否定的。……在进行释梦工作时,总是要遇到构成梦的化装的精神力量的对抗。”心理学空间;{ `fEx4g
心理学空间 p^&a M3G'x K!B
  到《精神分析引论新讲》时,弗洛伊德还是矢志不移:“移置(displacement)是梦的变形(distortion)所使用的主要方法,在梦的检查机制的影响下,梦的思想必然受到这种变形”。也有些小改动,如谈及变形这种方式的作用时,他认为DISTORTION可以“否定痛苦并变失望为成功”,这比“防止焦虑以及其它形式的痛苦情感的发生”要积极主动得多。而且,我们几乎可以说梦的工作就是防御机制的雏形,弗洛伊德自己就说:“构造神经症症状的机制,也就是把隐梦思想转化为显梦的机制” (《精神分析引论新讲》)心理学空间^y Ls4r\i0f
心理学空间k5G(vQ%^H
  到了晚年,弗洛伊德已经能把自己的理论整合成一个逻辑严密的系统,可惜,他没有时间完成《精神分析纲要》,天意如此,但弗洛伊德趋近圆熟的智慧在此书中已经斩露头角。这里我无法抑制自己把他论否认的这段话录下来,因为此段话表明了弗洛伊德已经转变成一个老子式的理性主义者,需要说明的是,原文中的否认的英文是Disavowal, Vaillant指出,它和DISTORTION对应的是同一个德文单词。“自我相当频繁地发现自己能够摆脱某种来自外部世界并使它感到痛苦的要求,而这种摆脱是凭籍否认使它了解这个来自现实的要求的知觉这一方法才得以实现的。……他们处于折衷状态,试图脱离现实,却又不彻底。这种否认总是和承认相辅相成的;并且总是出现两种相互对立而又各自独立的态度,结果导致产生自我分裂的情形。”(p76)同书中,弗洛伊德已经开始使用人格划分的理论来解释梦的形成,梦的变形(dream-distortion)的产生是因为来自本我的无意识材料要强行进入自我,变成前意识的,并遭到了来自自我的对抗。弗洛伊德明确提出,DITORTION是自我的一种功能。心理学空间}Tn/y5`GE

4q B6D7db9N6M8AM0   对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语录学习之后,可以看出,歪曲在弗洛伊德那里至少有两种功能:一是使本我欲望变形,最常用的是移置(displacement)的手段。如牛先生有恋母倾向,长大成人后,他的愿望变成了与马小姐性交的期望,因为“马”“妈”相谐,爱屋及乌,牛先生的自我会说是因为马小姐可爱温柔才有此念,但可爱温柔妇人多矣,何必专向马小姐?;歪曲的另一个功能是改变外界事物的特性,接着议论牛先生,马小姐有男友了,牛先生已结婚了,于是牛先生做了个梦,梦见自己起着一匹枣红色的马,奔驰在草原上,不小心跌了下来。
5| ^&M&] s0`gL%UX-p0 心理学空间)A(a F^/rk
  牛先生会自己解释说,做这个梦是因为前一天带孩子去游乐场坐木马,很愉快!但为何梦不是把白天的事重播一遍,在带孩子去坐木马呢?其实,马象征着马小姐和妈妈、及白日残余,这里有凝缩的机制,在其先,马小姐要被歪曲为马,性交要被歪曲为骑马。为什么是枣红色的马?牛先生说他刚看了《三国演义》,想当关羽。实际上,马小姐常穿红色衣服。为什么在草原上?牛先生爱唱民歌:“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最后跌了下来,这个梦有了惩罚性质,牛先生道德不错,超我发怒了!牛先生要庆幸的是,他没爱上姓朱的小姐!心理学空间 i nDl9\5h

p%m ~c*j9lc0   Vaillant的定义:歪曲是为了适合内心需求而重新塑造一个外界形象,至少把弗洛伊德的理论缩水一半,很大方。接着他又小气了,限定了歪曲的外延,他说歪曲包括:“不现实的夸大想法、幻觉、满足欲望的妄想和持久的环线性优越感。它包括对自己行为的持久否认。它也包括那些不现实的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在歪曲时,可以有一种令人愉快的、和另一个人混合或融合的感受(例如,‘耶稣活在我心中,并且答应我的所有要求。’)……在歪曲时,不愉快的情感被他们的对立方所替代。就像在宗教信仰中所显示的那样;歪曲可能有较好的适应效果。”歪曲是“精神病性”的防御机制,但又有“较好的适应效果。”按Vaillant对健康的理解,“健康即是适应”,那么,使用歪曲的人就可能是很健康的。而且,Vaillant这里所用的“精神病性”可能也是不带判断色彩的。
w-l/FI"Ko?+w~0
-| n7`4V)c2VgG0   什么情况下歪曲可能是健康的呢?原文已经做出了回答,在宗教信仰中。斯皮罗曾提出,宗教系统包含了一系列文化基础上形成的防御机制,如投射是最常见的。和尚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也许横向时,但毕竟不是一回事。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构筑个人的幻想和行为系统来解决他的内心冲突”,而和尚使用“文化上构成的幻想和行为系统(佛教)来解决他的内心冲突”。“文化上构成的宗教行为不仅不是一种病态的症状,正相反,这种行为倒是有助于阻止病态的突然蔓延”。和尚的行为适合于社会角色,心理和佛教群体能结合,他的世界观和宗教遗产的世界观是一致的,他适应他所生活的社会,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行为、心理、社会联系的方式都是个人的、独特的,他几乎不能适应任何一种社会。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对病态的判定是有跨文化的标准的,那就是大多数原则、有利原则、适应原则。这于什么是有利的、什么是适应的,则要由文化群体来判断。心理学空间y4k'`;OB4p

,C"|i]7[r0   和否认一样,歪曲也促成了移情。生活中最常见的移情就是爱情,有人说,爱情中的人都是瞎子,这是说否认,说到歪曲,就该说爱情中的人都是精神病了!要不然,就是和尚?和尚怎能谈恋爱呢?所以,失恋就是唾面自干,自作自受!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置换足矣 专业文章
《专业文章》
抵消»

 李孟潮

李孟潮

李孟潮,个体执业者,心理医生(精神科主治医师),精神分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