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书不还
作者: 李孟潮 / 9329次阅读 时间: 2010年6月19日
来源: www.limengchao.com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R.d&HFp0   韩愈有两个特点:一是自命不凡,一是不识时务。说他自命不凡,是因为他把儒家的列祖列宗排了个道统,把自己排在了孟子之后;说他不识时务,是因为他当时极力排斥皇帝老儿喜欢的佛教,结果是自己被贬斥,差点丢了命。心理学空间6O'ly ~'{3OUaBO
心理学空间O9XMq!W
   一个人如果能把自命不凡和不识时务两大缺点集于一身的话,这个人就有了知识分子特有的自恋而大无畏的精神,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怕杀头、不怕丢官、不怕离婚。中国文人不少就是这样“非正常死亡”的。心理学空间vzN%a^

1_&zu&tw/Q0   韩愈不但不了解皇帝和同行的心理,也不了解学生的心理,有个姓柳的学生常找他借书看,他很高兴,写了篇文章《柳生借书说》,得出个结论:书非借不能读也!这就显出了韩先生对借书的不了解,他居然以为借书者都是为了读书而借书的,居然以为借书者不按时还书的话会产生内疚感。
}5} fAl `%\C0
)H#tE0M w4CU4t0   借书此事妙用甚多。穷书生找达官贵人借书可能是攀龙附凤的第一步;大学生找异性借书也许是爱情的前奏。在借书的过程中各种关系开始发展壮大。本人藏过几本书,也不时会常有人来借书。我开始也以借书者会读书的,很不识趣地和几位借书者聊起内容,这才发觉朋友们把书借走之后根本就没读,弄得别人很是尴尬。逐渐发觉“知音”越来越多,书却越来越少。
%`^S\P!Iz0
b qSk:p0   其他书也就罢了,最令人烦恼的是把写论文要用的工具书也借走了,情急之下,便厚着脸皮开始催书。又发觉这些“知音”借走的书虽然各有不同,对债主的反应却是千人一面,总是堆着笑说:“好,好,还有几页没看完,过两天一定还你!” 这些朋友是虽然都是地球上的唯物主义者,但时间观却是神仙的,“两天”的“天”这个时间单位大概是按照“天上方一日,人间已千年”的标准来换算的。心理学空间 |n.pMS

)q/S2OR-fNsL u1`0   无奈之下,就把自己的书柜上写着“个人藏书,概不外借”的条子,没想到这样一来,坚持要借书的人更多,并且每个人都信誓旦旦,于某某日之前一定还书。结果却是这“某某日”也是按照外星球的日历来计算的。
1y^E;M/u's1DG0心理学空间t O8^XqG
   后和一位朋友谈起此事,他传我一绝招,再有人借书时,就告诉他:“此书某某地方有买,我给你钱,你去买吧。”这一招的确吓跑了许多借书不还者。但也还是有人不屈不挠,专挑着那些脱销的老书借,让我哑口无言。
yQQ6R1GL{4p0心理学空间OATst|2Gu
   还有个也是深受借书不还之苦的书友告诉了我的杀手锏,“有人借书时,如果是不重要的书就说:‘不要说借,我送给你吧!’,重要的书就说,‘此书不能送给你。’”这一招果然起效,很多人一听此话,就再也不来借书了。
O*W%qei[0
@&s,~&{U6}-H)xd0   本人多年被借书的经验证明,“书非借不能读也”这条韩氏定理只对极少数人是有效的。符合这条定理的人必须明白:1借了的书要还;2书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拉关系或装点门面的。
dUfgcqx9^ ceU/z0心理学空间 v{f Ao+Q(]
   但是借书不还者无意识中的想法是:1 借来的书就是我的书;2我的书我想什么时候读就读,不读也可以。
!w+R*v$oP~7N"q0
7E'J9bA'y R5{i"@0   那个杀手锏起效的原因就在于澄清了借书者与被借书者的关系,这等于在问;你究竟是想借书还是想要书?用稍微复杂的语言来说就是,在借书这种行为背后,我们俩的关系究竟是什么关系?
Oa?!|Fb0R)I#R0心理学空间R'C0^.C1]+c
   两人之间“借”这种关系是相对平等的,而“要”这种关系就有了高低上下之分。借贷关系要发生,贷方要对借方有足够的信任,并甘愿冒着财务损失的风险。而借方也要明白,借来的东西的所有权不在自己,自己也只有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心理学空间.~D.aWsV)k(M[

9or Y-J1da { c4t0   但要东西的人和被要者的关系就大不相同,一般来说只有乞丐和孩子才会向人要东西。所以当人借书时,你说一句:“不要说借,我送给你吧!”,这很可能在暗示对方的身份不时乞丐就是孩子。借书不还者当然不是乞丐,乞丐要的是饭,不是书。他们而更接近于孩子。而且是特别小的孩子。心理学空间v;xX*w+e5G#[

.nf k#x0c5J:t&n0   小孩子的心理特点就在于记性不好和自我界限不明。记性不好就容易忘事,自我界限不明就会分不清你、我、他。有些小孩看到别的孩子哭他也会莫名其妙地跟着哭,这不是他有同情心,而是他把另一个孩子当作自己了。借书不还者时常忘记了,这本书不是自己的,这本书是要还的,无偿长期占有属于别人的东西是不合乎道德法律的。借书不还者往往是没有明确的物权观念,不能正确区分哪些东西是自己的、哪些东西是他人的。
lk5[|C D }&j0心理学空间*dSl*K3Tm}&q
   在借书不还者眼中,世界是模糊的、人与人的关系是暧昧不明的。他们有时候很自私,如不顾周围的女士咳嗽连连还吞云吐雾地吸烟,不管别人同不同意,就用别人的杯子喝水、用别人的毛巾洗脸,告诉他要为灾区捐款他反来一句:“那些人死活关我屁事?”;有时候又很无私,看到穷人贫困就寝食不安,把自己身上最后一件衬衫都捐献出去,看到动物受虐待就泪水汪汪、义愤填膺,强出头抱不平,不问别人愿不愿意,就把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塞满别人的碗,朋友搬家他比搬家公司的人还买力,让搬家公司的民工感到自己的职业受威胁。心理学空间*sIyK c Uu9@2}w5u]

1|)E#`]ph%s;HQ0   借书不还者和孩子一样,把纷繁复杂的世界分作截然不同的两块,一块是“我的”,一块是“不是我的”。对于“我的”那一块,就比较爱怜,另一块就根本不加考虑。他们之所以借书不还,是因为他把你当作他自己的一部分了,他像爱自己一样来爱你,像安排自己的生活一样来安排你的生活,像用自己的书一样来用你的书。谁会借“自己”的书呢?谁会着急把属于“自己”的书读完读把书还给“自己的另一部分”呢?心理学空间_,n8H/@a|/K Q

H[^L3iQ$N p-f0   所以他们能说“借”字,就已经是对你客气的不得了了,这说明他站在你家书柜前的那一瞬间还是明白――你和他毕竟还是不同的两个人,虽然他把你当作他自己的一部分,你不见得也这样想。
+t&h8o7gW-k~0心理学空间 C _+w]-b
   等到你的书进了他家,放在他书桌上时,他就已经忘了这是一本从别人那里借来的书,忘了别人永远不能完全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了。
K0JuC3i h0O0
6D3f2?J ~0   借书不还者这种自恋有时候也很可爱,他也把自己当作你的一部分,对你无微不至的关怀,并把你夸大成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仙上帝,让你怀疑他是不是想和你搞婚外恋或同性恋。和他相处一段时间,你自己也会变得自信自恋自大起来,直到你终于明白:哦,原来他是在夸自己啊。
4oye1lY7R ~0心理学空间-z-A G/PU'yc p S
   借书不还者去做心理治疗时,就会好奇地问心理治疗师为什么非要在50分钟内的时间就要结束治疗,给多少钱都不延长?为什么治疗师不能在业余时间和自己见面谈谈哲学和人生?他们又一次地想把人际关系变得暧昧,把治疗师-咨询者的关系变成若有若无的朋友熟人恋人亲子关系。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还书,也不知道治疗该什么时候结束了。他们的世界没有分别,没有分辨,没有分离。心理学空间+xJY.Rp

:Z Q+o q)UFP0   心理学空间%GM6[i(M
心理学空间q&T8qH _"E^
   事不本文部分内容将发表于2007年第七期《出版人》杂志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名正言顺,借就是借,要就是要,含糊不得。胡适言:“正名主义,乃是孔子学说的中心问题”。这是说到了点子上,爹是爹来娘是娘,亲兄弟也要明算账,我是我来你是你,好朋友借书也要还。心理学空间I%a"yk\F6C

huV!u)w S7_0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旅行 科普杂文
《科普杂文》
江湖友爱 李孟潮»

 李孟潮

李孟潮

李孟潮,个体执业者,心理医生(精神科主治医师),精神分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