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俄狄浦斯情结研究及其批判 兼评俄狄浦斯神话与文学批评的关系
精神分析的方法,而没有充分运用人类学、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民俗学等其他方法研究俄狄浦斯神话所取得的成果,束缚了批评的视野。
摘 要:较为系统地评介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罗海姆与卡迪纳等人对俄狄浦斯情结研究的批判,梳理俄狄浦斯情结研究的诸多方法,在此基础上,对中西方文学批评中的俄狄浦斯情结研究进行简短的评价。论文认为,文学批评运用俄狄浦斯情结理论时,过于偏重弗洛伊德 文学批评
关键词:俄狄浦斯情结 家庭情结说到俄狄浦斯及俄狄浦斯情结,有一系列与之紧密相关的词汇出现,如精神分析学、弗洛伊德,有些词汇几乎等同于俄狄浦斯情结而被广泛使用,如乱伦、恋父情结、恋母情结、禁忌等。本文通过对自弗洛伊德以来的俄狄浦斯研究进行回溯,梳理其研究的历史、方法与成果,对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情结理论及相关研究中不大为人注意的内容加以评介和批判,并对近三十年来中国文学批评中出现的俄狄浦斯情结研究进行综述,尝试探索狄浦斯神话与文学批评的某种互动关系。
一、弗洛伊德关于俄狄浦斯情结的理论
古希腊的传奇英雄俄狄浦斯的故事,因为悲剧艺术家索福克勒斯的戏剧《俄狄浦斯》而成为“古希腊最伟大的悲剧”,弗洛伊德则将俄狄浦斯这个名字推向了普通人的生活,成为了一个如今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无论是在心理学、文学还是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等社会科学领域都为人们所熟知的名字,俄狄浦斯情结也成为了一个多学科使用的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