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的意向性
作者: 转载 / 5529次阅读 时间: 2021年3月15日
来源: 《心智化临床实践》 标签: 情绪 心智化 意向性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X7FT:YP#C@0作为心智化的一种形式的意向性,处于理解情绪的核心位置,如果我们仅仅将情绪诠释为拥有孤立的“感受”。那么我们就大错特错了。心理学空间!S*PE [,r8V}

心理学空间zw6KL2n]

Sartre曾经用一句话将我们引向正途:“情绪是我们理解世界的一种特定方式”。就像目的性的心理状态。情绪体验也是关乎某些事物的。因此,认知天生伴随着情绪。这种认为认知巩固了情绪的观点,可以一直追溯到罗马时代。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曾经说过。“困扰人们的并不是什么事物,而是他们对于事物的判断”。

};\Icb0

W]](S*}0因此,情绪也被视为一种判断的形式。是一种对于(对某人的目标和计划而言十分重要的)情境的评价性反应。我们需要再次重申。这些判断并没有与认知评价相脱离。恰恰相反。正如Solomoo所陈述的,“情绪不仅仅只关乎(或者‘指向’)这个世界。而是积极地与世界纠缠在一起……情绪是对这个世界的主观参与……一种认知性地与世界扭打的方式”。

M#AVb r0心理学空间rf] fd

Sartre和Solomon抵制住了将认知从情绪中分离出来的诱惑。而我们却经常错误地这样认为。例如,我们坚持认为某种情绪反应虽然是因为一个认知评价所激发的、但是却明显区别于这个评价。认知性的评价最好被理解为对情绪元素的整合、因为情绪是一个动力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不论是情绪所关乎的情境还是情绪本身。都在不断地被重新评估。心理学空间LO YT4t"r9k!?:P)[$}

2ly&`?.~q0此外,“认知性”评价(或是判断)一词。往往会产生一种误导作用,让人们以为它反映的是一种有意识的、省映的过程。而最初的情绪性评价常常是迅速且无意识的评估反应。

VT X8V%Z&k0

^(b2];w^0我们必须时刻记住。“认知”是情绪性的,正如William Jame坚称的,“认知并不会孤立出现。而是会伴随着感受对它的评论,感受会在认知身上打上烙印。让它具有更多或是更少的价值”。我们会把对情绪的心智化诠释为一种动力性的过程。包含持续的情绪再评价。不仅仅针对激发的情境,同样也包括情绪反应。

yoK5d }In{BZ0心理学空间+q1o2Fv n7Y Q

心智化涉及对主观感受的维持和分裂繁殖,并且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将它们所蕴含的意义进行精细化——它们关乎什么。此外,我们也常常会对自己的情绪产生某种情绪反应(例如,对于愤怒感到害怕),甚至对我们的情绪进行情绪判断(例如,对于害怕感到内疚)。心理学空间$PGR)?k G

心理学空间n IE3[9dY0|

Solomon曾经通过将情绪诠释为拥有一种目的性结构,从而彻底地将认知整合进入情绪的范畴:心理学空间 G&fRi.t4q%`s:K,W

心理学空间.e'NB:Al1Dlc!~9B

每一种情绪类型,即情绪的种类。并非是什么特殊的立场。都是可以通过其具有的形式化目标来加以定义的。一言以蔽之,各种各样的情绪都拥有它的目的性结构。所以。恐惧的形式化目标就是某些危险的东西。愤怒的形式化目标就是某些侵犯性的东西。以此类推。

Pq!`9_@al0

R3l Z4x Bp!ud0当然,什么属于危险或是侵犯性的。取决于当前的情境、环境,以及个体的心理性格和主观状态。但是构建起每一种情绪概念的。正是这样一种结构。一种形式化的目标,通过各种它从环境中挑选或是知觉到的事物来形成自身的定义。心理学空间wpJ/m ~W'c

DeW f2O#l*e0正如Solomon所描述的。情绪的目标性结构所涵盖的范围。远远超过了“认知性评价”的狭隘定义:“情绪同样拥有这样一种力量,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来构建现实。它们会在评估的同时赋予价值。”

4R0NlO7eqnl2^0

-Ipp{3cc0因此,他补充说,“那个讨厌的人看上去就令人厌恶。那个喜欢的人则看上去就惹人疼爱。”

w!AAUU'IFQ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情绪 心智化 意向性
«心理化, 依恋安全及认识论上的信任证实 心智化
《心智化》
何为心智化»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