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应用理论促进人类进步
阿尔伯特·班杜拉 文
mints 编译
在行为主义的鼎盛时期,我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当时的人们认为行为是由反射的结果决定和修正的。而心理动力学理论主导了临床领域和大众文化。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发展了社会认知理论,这一理论植根于一种施为视角 (an agentic perspective) (Bandura, 2008)。在这种施为方法( agentic approach)中,个人能够(并被引导)采取措施改善他们的生活(Bandura, 1977)。这一理论被广泛的应用于跨学科活动的不同领域。然而,由于篇幅的限制,本综述主要侧重解决一些最具挑战性的大规模应用的全球问题。
因果关系与改变模式的范式转换
无意识情结的冗长分析来改善人们的生活,只会对社会心理治疗的巨大需求做出微小的贡献。有些改变,需要改进那些导致心理社会问题的不利社会制度的做法。
20世纪60年代初,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理动力学理论缺乏预测和治疗效果。即便心理动力学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它们也没有多大的社会效用。通过对20世纪60年代迎来了个人和社会变迁因果模型和模式范式的彻底变革(Bandura,2004)。十年内创造了新的概念模型和分析方法。创办了新的期刊,成立了新的专业组织,以推进特定的研究手段。新的专业会议为观念提供了交流的论坛。新兴的治疗模式——认知行为治疗——关注改变根深蒂固的错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虽然这些新的治疗方式通过其显示出的有效性在专业上获得了广泛的接受,但是它们在社会上却掀起了一场狂风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