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工作的任务、原则与程序
作者: 转载 / 7487次阅读 时间: 2020年4月05日
标签: 哀悼 哀伤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Worden认为,哀悼的目的是让丧亲者了解悲伤终会结束,感到尚有希望的存在,且仍有努力之事和着力之处。

哀悼工作的四个任务

+v Pi}"S$_c$fj*\0心理学空间 yB'}Y!Afl

一、接受丧失的事实

sy0NUtg8r0

L+U'b@5Qpu c0完全面对事实,承认逝者不再会回来是哀悼工作的第一个任务。

EH!pmH ag1h0

Z;Y J8xyuLZ0有些人拒绝相信事实上死亡已经发生,他们仍旧停滞在悲伤过程中的第一关。否定现实有着不同的层次和形式,这其中包括否认死亡事实、否定丧失的意义、否定死亡的不可逆转性等。

\0TQ|q"Os0心理学空间c%kq T4{

否定丧失事实,这种形式可能只是轻微的扭曲,也可能严重到妄想的程度,通常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精神医师Gorer所谓「木乃伊化 mummification」的现象,即生者将死者保留在木乃伊状态中以备死者回来时之用。

H3KfaM.X'Vi X0

yIH"~ObG0另一种逃避现实的方法是否定丧失的意义,这种方式是「木乃伊化」的另一种极端,以减少失落感。还有一种否定丧失意义的方式是「选择性遗忘」。心理学空间4r,S V0cz(w6e

心理学空间j h V?_G0p-Ge

有些人藉著否定死亡的不可逆性阻止自己接受死亡的事实,通灵是否定死亡是不可逆转的另一种策略,其实希望和逝者重聚是种正常情感,特别是在丧失后数日或数週之内,但若是长期怀抱这种希望是不正常的。

g*Cl Z \/\)z!Y0心理学空间_8wJ:V }hqDb

总之,接受丧失的事实是需要时间的,因为它不仅是一种知性的接受,也是一种情感的接受。心理学空间 r{Q6sz+`5I \

0Cz|2GL%O0
W(t.ay1V _9k,~Wv0

lT8ktpD5T B$R0

RUk{l X%v t GG0二、体验悲伤的痛苦心理学空间 mZb9KQ!j

心理学空间7{!w3c!jS F(f~/xu

广义痛苦的定义包含了在丧失所经验到生理、情绪、行为上的痛苦,而承认和解决这种痛苦是必需的,否则痛苦会借由病症或其它偏见的形式来呈现。心理学空间;`Y3o!Y]]?o7nV5h]

心理学空间"B |:YB aDM ^

也就是说,如果为了完成悲伤工作,生者必须经历悲伤的痛苦,则任何允许生者逃避或压抑痛苦的事,反而都会延长痛苦。

4yi1E5dqW0

iy-~ v }}q0至于否定经历痛苦任务的方法,即是不去感觉,最明显的途径是断绝感觉和否定痛苦。

q^(qnf!s'^0

t6lEn's0心理学空间&p)p3krP-]

6c%H ~S%C V o"s0心理学空间,sk#^v;c.X

三、重新适应没有逝者的新环境

Gji9c2P"U3e0心理学空间kgD3Dqb8Q${ ~)c |*D

适应新环境,对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的意义。首先要考虑的是生者与逝者的关系、生者的角色、自我观念、个人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以及家庭、教育、生活信念等而定。

z$Yr0y9f}-VL0

-P%f$y bV4W O:S!D0丧失不仅意味失去重要他人,亦是自我意识的丧失。心理学空间J5u!`T i Vz

/}6\IL xt a1I6p0失丧可能导致严重的退化,生者会感到无助、不足、无能、幼稚,或是人格解体。生者可能认为改变命运只能依靠机会或命运,而不是自己的力量和能力。不过,经过一段时间,这种种负面想法往往会被更多正面想法取代,生者也能够执行各项任务、学习新的处世之道。心理学空间{|W z ?j:| Zp @K

心理学空间!S K hQJx,\s4ex

如果无法完成这个任务。那么,生者就不会去适应丧失,有些人会自我谴责、和自己作对,无助感也会加深,无法发展必须的生存技巧,或者社会性退缩、不去面对环境的要求。

f9O~YM~4D"W:E0

rtk }MqA0大多数人并不会采用这种负面方式,他们往往会下决心要做到以前所不习惯的角色,发展以前所不具备的技巧,迈向一个经过再度评估的世界。

d~cK*[0

B.Rop;g$xi0重新适应(readjustment)意味着“生者是否准备好进入新的关系,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和逝者的关系,生者能够在心理上中为对方的生命找一个适当的处所……同时也为他人保留了空间。”

"s&jU,Pd0心理学空间'ul{abR`0BP0t

心理学空间rkUB$k(fsj
心理学空间GMT;K8og&]!~

/De/E\"Hp"i-s0四、将情绪的活力重新投注在其它关系上

lk9i W^F,k0心理学空间&|4Y}$R*U]-V

哀伤辅导的任务不是促使当事人放弃与逝者的关系,而是协助他们在情感生命中为逝者找到一个适宜的地方,使他们能够在世上继续有效地生活。心理学空间;KtG3o+s$X7htSt$v

心理学空间 E2g2P4?-F/e

要明确的说明什麽样的情况叫做「未完成此项任务」,不太容易。无法完成哀伤的最常见的情况可能就是「不再去爱」。生者往往会握着过去的依恋不放手、不再往前走,也不去建立新关系,而无法完成哀伤。

#x2K3F#__ Q?0

,{&~6N?"T$K&ed0对许多人而言,这是最困难的任务,他们的悲伤过程停顿在此。一段时间之后,他们意识到在失落之后,生命也停滞在某一点上。但这项任务仍是可以完成的。心理学空间}a!|'FC

心理学空间u]O_"M&Jo

完整悲伤反应的衡量标注就是,生者在想到逝者时能够不感到痛苦。或许仍会悲哀,但已不同于从前扭曲的性质,也不至于恸哭或胸口紧缩,并且能够将感情投注在生活与生命之中,此时,哀悼便已经完成了。

D1H$kN!WHG*vh.r0心理学空间Q$?v+{,uTT(s


L/c;azoBg-m Q4}0

.]4^T$T9@1WJ J R0

哀悼工作的原则与程序心理学空间{;jJ#yc{cW uO

{'PkdXjS0为使哀伤辅导奏效,都必须遵循某些原则与程序。下列大纲可提供辅导者有效协助个案克服强烈的悲伤情绪,并使悲伤得到解决。心理学空间NCl/GC+aMD"p

_mG!_3^v#W0一、协助生者体会和认识到丧失心理学空间R7J^'~&dR

心理学空间 y `#H#r W~

第一个悲伤任务就是完全体会认识到丧失实际已发生——此人已死并且永远不再回来,当事人必须接受这个事实,才能处理失落所引起的情绪冲突。心理学空间6mI6XP8E3d jq

/}6]`e+N'O&Z0二、帮助生者界定并表达情感心理学空间#z+h'G S(Ifk&H

*]x0s`Bp:b7^0丧亲感受包括愤怒、愧疚、焦虑与无助、悲哀等等。辅导者不应只是鼓励激烈情绪的,还必须查觉失落的内涵、适当且有效地设定愤怒的对象、评估并解决愧疚感,以及鉴定并处理焦虑。心理学空间,n8J!oxt ts#W%H4\

心理学空间)RtPhJYhm

三、帮助生者在失去逝者的情况中活下去心理学空间] P%yz*h)o7t"`)k

心理学空间b.p[,w|9N7I }C

这个原则帮助当事人适应失落、独立做决定,并加强没有逝者一起生活的能力。

/kYg$A@'a ^.n0心理学空间"T w)@JL ]k$H

四、将情感从逝者身上转移

d'?6}2I+GUFI0心理学空间+c2N c2b[-v!U0HT7^

藉著促进情感的转移,辅导者可协助当事人为死去的所爱寻找生命中一个新的处所——一个允许逝者发展新关係并且继续生活下去的地方。心理学空间;z:w+h/zfA5| |)K

心理学空间B"| d$@8Z%q)Nr

五、允许时间去悲伤心理学空间{5s)V&pNNM

9p;q3aI]D9pg5@;~*C0悲伤需要时间,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悲伤过程中有某些时刻是特别困难的,如果当事人没有固定、持续地与外界接触,则辅导者要了解这些艰难时刻,并及时与当事人联系。艰难的时刻是失落后三个月、第一次週年祭日、假日等。

%W3tm0{B"?j0心理学空间e.~,w&x4]W

六、阐明「正常的」悲伤行为

ta;y fI)MU(Gd4c)M0心理学空间*sL9D0Df

如果哀伤辅导人员明白正常的悲伤行为,那么,他们就能够向生者保证哪些新经验其实是正常的。心理学空间D5s$MIZ1?Z1Q+A

1d Au{\!`A0七、允许个别差异

?]#kA-KFu0

7goS`6N/O!P+}8O7|0每个人面对死亡的态度不同,每个人亦各有其独特的悲伤反应。心理学空间E,f _4Uxp

心理学空间? f P],]4J*xEo

八、提供持续的支持

p:uH!F {0

E x)|8`%lDR q0有帮助的悲伤辅导应提供持续的支持,辅导者能够在失落发生的后一年内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提供生者和家人协助。心理学空间CC5y{?rx#O

心理学空间;F t(d9\q H!MJ

九、检查防御、调整心态

%[!^3IY#Z W0

S!L1Z(kj ` h0当事人去检查因失落而更加强化的特定防御方式和适应模式,有些防御方式和应对模式能预测良好的调适行为,有些则可以预测出不良适应,如以酗酒或毒品来面对失落等。心理学空间&{ Ef(a2^)sS-S ds

心理学空间0QtT:i)Z;[

十、界定病态行为并转介

'I9Za+PM'f-C0心理学空间)xP QsJ5B dF

最后一个原则是辨认出有问题的悲伤行为并知道何时该转介,也就是所谓「守门人」的角色。

%^:Xp z1h4vl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哀悼 哀伤
«春节全国人口大流动下的新冠肺炎疫情控制 灾难心理学
《灾难心理学》
集体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