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荣格心理学:自我-自体 James Hollis访谈
作者: 译者:董建中 / 9103次阅读 时间: 2019年2月19日
来源: 作者:Amy Edelstein 标签: 荣格 自我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荣格心理学:自我-自体(James Hollis访谈心理学空间;Y Ro;s'O#~
作者:Amy Edelstein
_ s/@\*ap;vs0译者:董建中心理学空间-l b*g Hlck/E
心理学空间:U+Z!rV$Sz M!kA

dy&B I$r"cMY1z0心理学空间2Z*g'J:QJ*|]m

7Bco&H"AdY+p0James Hollis博士是德克萨斯州休斯顿荣格教育中心的执行主任,他在瑞士苏黎世接受荣格精神分析师训练,并写出了八本书及超过四十篇有关荣格的文章。他本人积极从事心理治疗工作,并就荣格学派的人类发展理论及他所称的“心灵与灵魂的相会点”,到全美各地旅行演讲。心理学空间L\$r&}6v?(f,K'h

;X j A$YW9z1S0WIE:按荣格的说法,什么是自我心理学空间 l:t,d-`3__ e

?[H+Z#S!}3c el\z0JAMES HOLLIS:荣格把自我定义为意识的核心性情结。我们往往认为“情结”是某种病态的的东西,尽管实际上情结不过是一个充满情感的心理能量簇。自我之情结的形成,始于我们最初与重要他人(通常为母亲)的分离之时——我们开始告别乳房。这种分离是个体之形成所必须的,但它非常痛苦,因为它是对早年合一体验、对原始归属感的丧失。心理学空间1f {a8w_5{_2c

7Xlw"r/@a2f0荣格把自我的形成,看成是意识觉醒所必须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分裂宣告了意识的出现——要唤醒意识,就需要认知我所不知之物。我不得不拥有“彼在”感及“此在”感。荣格还把自我看成意向性、专注、及意义的必要中介。你和我怎么会安排在同一时间相会以讨论同一话题?这是“自我专注”的作用, “自我专注”使得这次对话得以发生。心理学空间Y](A/^4QeF&B

心理学空间p-Ute d(P

自我做为一种情结,极具可塑性和“可侵入性”。当来自潜意识的内容侵入自我时、当自我被其它情结所控制时,自我就变得不稳定、被动。你看,我们通常所称的“自我”,实际上是受到一个或多个情结的控制,这些情结包括金钱情结、权力情结、性情结、或攻击情结。这些情结不是个体的核心性本性,但它们有能力篡夺或控制自我。心理学空间a/pwh&s0r+v

l6v*f7]0v0K0心理学空间I\@1NYk(m

:x$Acf s0WIE:在荣格看来,自我是人格中的积极、消极、或中性的力量?

l~:q;NoV f }0心理学空间m"i8q!bR u)D[_7R

JH:我刚才已提到,要创造出自身同一性、意识、意向性、以及意义(这都是积极的),就需要自我这一结构。自我本身并不是问题。然而如果我们的不安全感控制了自我、如果自我深陷入个体历史而不能自拔,则自我就变得神经质——或者说,它对我们造成干扰。因而问题不在于自我,而在于自我出了什么问题。完美的平衡——如果我们能够实现——应是一种开放的自我状态:自我与外在及内在世界的其它部分对话,我们从文化中吸收信息,但不被文化淹没,我们还能与潜意识对话。
9EX1Tw;_6lLG0心理学空间5ck4NcC8\S

?:f \e3qG0

7If l#tQD8]0WIE:这些情结是否有其自身的意志?或最终我们能否选择让哪个情结占优势?心理学空间 odYlz5E

心理学空间-\Y&W^4mK A#Jp$^

JH:我举例说明:一个人可能会说,“回顾我的一生,我发现其中存在某种模式。在我一生中的每个场景中都出现过的人,只有我,因而我应该就是这些模式的制造者。如果乐意,我可以把这些模式归咎于西方文明或我的父母,但我不得不承认我是按这些模式行事。我们会说,自我做得不错,因为它开启了与心灵其它部分的对话。心理学空间{3a?P{
心理学空间+\k/M$tw1f ]&r'oZ

uk,xJ3o8q.?0心理学空间-a"Gz3Q;To

WIE:在荣格看来,自我是否等同于“I”所指代的主格或内容?心理学空间zz:x H;tR)V&z |

心理学空间9w:G7\5] A*A@B

JH:一般来说,“我认为我是谁”是指自我状态。但问题在于,“我认为我是谁”也可能是一个情结。我可能生而为奴并有奴隶的认同。我想,只有当严格反映性地对瞬间进行响应时,我们才会处于纯粹的自我状态。人在进行体育活动时通常不会处于情结中。击球前的击球手会焦虑得无法挥动球棒,但在球飞出后的瞬间,击球手通常会完全地沉醉并在场于该瞬间。这就是纯粹的自我状态。(董建中译)
Lw2Uy!p0G/Q3I$O0
%]'v7{hO#c0

;_nI6lk)C0

g;]y6{[P0WIE:荣格所说的纯粹自我状态是否等同于这样一种情形:我们直接触及到现实本体?心理学空间 B ASa'_3Ml-u

心理学空间:BL%CC*Z1f ~`

JH:是这样。在这种意义上它等同于禅宗的“空明”概念——纯粹的存在。但为了生活在文化中,我们需要一个自我,它使得我们能够建构时间、组织自己的心理能量,以服务于某种抽象存在如经济、兵役等等。心理学空间VFY R3r-s y

心理学空间-?'W&XB$`UkG

荣格的自我概念有其演进历史。我认为,早期的荣格想要突出潜意识信息,并认为自我的任务就是服务于潜意识要求。但到后来荣格做出了修正,转而强调对伦理责任的需要。例如,假设我梦到自己正谋杀某人、我没有醒来并在梦中成功地谋杀了他。我说:“这个梦说明什么?”这是对自我的正当使用——对生活体验进行意识处理,对外在及内在世界都不授予过多权限。(董建中译)心理学空间p#Fl]8Fa#?

M0E`(? aA8? }|a;]0

}L;v]/BU0

i!@o!U:\G0WIE:荣格如何看待意识与自我两者间的关系?心理学空间 Ed;a |Yj

心理学空间's0C#u9T#H u I7tjN

JH:哦,我稍后再谈这个话题。你看,对于荣格来说,更高级的本体就是他所称的“自体”——不能把它混同于“自我”。在前半生中,我们的任务是要发展出自我——即对“我们是谁”的足够强烈的有意识感觉,它使我们离开父母进入世界,并能说,“招聘我吧,我能做那个工作”;“与我建立关系吧,你可以信任我”;等等。如果我们未能充分发展自己的自我觉知,我们就依旧是儿童。前半生中的对话是与世界的对话:世界对我有什么要求?不过荣格还说,在后半生中,自我要与“自体”对话。问题然后就变成了:“自体”对我有什么要求?——这是远远更具心灵性的对话,可以说是一种宗教对话。因为“自体”所期望的前进方向很可能不同于自我所选择的前进方向——后者可能不是通向自我伸展、而是通向牺牲之路。例如,可能“自体”的召唤是要成为艺术家,而在我们的文化中这会使你食不果腹。如果“自体”如此要求、而“自我”仍继续向其它方向努力,则就会出现巨大的心灵苦难。因而在根本上,自我将不得不学会尊重“自体”的请求。存在这样一种伦理和宗教责任:与“自体”对话,但依然生活在现实世界中。自我的部分任务,就是去应对会由此导致的冲突。(董建中译)
1Jj u/d0wV;E0心理学空间0si'p"J#\'yK
心理学空间9Q4|#Q-S _)d#s9W

心理学空间T(neMF-Dk F"H.{@

WIE:按荣格的说法,什么是“自体”?它是否表征着、或召唤我们意识到自己做为人类所具有的最高可能性?

5m#G)Ri3q(Z%P4AeM*X G0心理学空间3}%lTd)E[6R

JH:“自体”是生物有机体的智慧、是做为生物有机体的我们的总体性目的,它超越于意识。心理学空间X/C&qR JI9| uY
心理学空间Pu:m0A[{:b-`"iE
心理学空间+Uw ]3r q$d @

心理学空间6c*Q"`7kE J)|#L M V0t

WIE:你在“与自体对话”中已提及这一点,一个人可能发现自己命定是要成为艺术家。当荣格谈到这种“自体的召唤”时,他似乎是指人生中的这种事业或角色——它最适合我们、最彻底地利用我们的天赋,无论是什么天赋——但它不一定就是通向心灵之路的召唤。心理学空间e+t3G \?L1qD+{C

&[(z6w#iBr0JH:哦,它是我们的天命——神的召唤。那么,人们被召唤要成为什么?成为存在?成为个人?——它与自我没有多少关系。历史上充满这样一类人:他们的社会地位本来应该能够很好地满足他们的自我,但他们感受到其它召唤,因而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安全世界,以服从于意义、伸展、或深度。心理学空间7j"Bc7ex
心理学空间%V)vu RgEe
心理学空间G-a1j0_ \q/j H

+YS"d6BQ NIh&a0WIE:你认为荣格心理学的目标是什么?是帮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最高可能性吗?

Y)`Gau+B)q0心理学空间0E0Nj Qs

JH:是的。你知道,在荣格看来,核心性隐喻是“个体化”,但它太过经常地被混同于“自我发展”。它不是自我发展——它是相对于那个更高级本体(我们都从属于它)的对自我的定位。个体化意味着变成神所意欲、而非自我所意欲的存在。这两者可以非常不同。当有人说“不是我的意志,而是你的意志” 时,就是自我在与“自体”对话。这样,“自体”一词类似于“上帝”一词——它意味着不明确;它不是指代一种实体,在本质上它指代一种神秘之物。
1c'HX'W+r}7C J_0
[:Tq4m&u4Of'A0n0心理学空间(|,?}!Q:D0s$s@

Dp n4| \ DZ0WIE:荣格治疗如何帮助我们培养这样一种意愿和能力:响应“自体”的召唤?

KgoWO9D0心理学空间Y!`+|HDBm

JH:哦,不响应自体,就会带来症候群。被冒犯的“自体”会在我们的关系中显现出来,它会攻击躯体、它会进入我们的梦境、它会引起情感状态。也就是说,症候群是对“自体”自主性的量度,因为症候群的存在就相当于说:“注意,你脱轨了”。而心理治疗,无论是治疗师实施的正式治疗、或是做为一种个体过程,其目的都是去关注这些症状所传达的内容。荣格治疗处理症候群的手段不是去抑制、而是去发问:“它们意味着什么?创伤在哪儿?它要求什么矫正?”

b(I;C/t? UlK"ZkMp0

L ^X#Y}(Y3E.j~ A0例如,我们的目标不是清除抑郁。抑郁实际上是在述说:我们的某些重要人生维度没有得到伸展。我们研究所收藏有瑞士画家Peter Birkhauser的一些作品。他最初是位版画艺术家,非常理性,认为现代美术混乱无章、毫无价值。但到中年时,他实实在在地经历了一场抑郁。他在瑞士接受心理治疗,治疗师要求他着手画出自己的梦境。他画了,而这使得他进入了一个全然不同的创造力领域、创作出不同以往的艺术作品,并因此而闻名于瑞士。在这个例子中,“自我”狭隘地理解“自体”,“自体”对此进行了批判。他的一些画显示出他害怕那种创造力。门外有声音在召唤他,他不安地关紧门——门外是一头巨兽。自我当然害怕打开门——它会被吃掉!但这头野兽是他自己的召唤,如果他打开门,他就会充满活力。由此你可以看到,有必要与潜意识及外在世界进行对话。还有必要强化自我,以使它能够胜任这场对话——但不是强化自我的那种虚幻控制感。实际上,自我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谦卑。(董建中译)
voBs3T'{r6Q#C0
E1w}m.L$y ?0

7Ole8q,LC} ~(\4C0

:TT%_#wIG c0WIE:传统宗教观点把自我看成个体内的消极力量,如它使人骄傲或自私。在这种观点中,完全无法想像自我会培育出谦卑倾向。但似乎是,荣格是在阐明自我发展的两个不同方面或阶段——一个是,做为自我调节机能的自我需要得到强化,以帮助我们战胜人生挑战;另一个是,需要压制自我,以使个体能够发现生命内在的深层次隐秘智慧。

.A({&H2gEg/w7T0心理学空间0u#h'_8n4w7se1g'F

JH:对。一般来说,我们的成长面临两个任务。一个是形成自我,使它强大得足以应对生活、顺应生活的需要。另一个是拥有压制自我的力量,从而能够说:“那么神想要我做什么?”这两个任务完全不同。心理学空间DG V v6Z,{*lN
心理学空间VD} ~ IQ}'Cq,N
心理学空间M O1C|&l)Ui

心理学空间nw6n R]"M _y u|

WIE:荣格深入探讨了阴影。荣格认为阴影是什么?阴影如何与自我发生关系?心理学空间Z+X.]7T` aT }

心理学空间ad#de2{ xa5Jh;E

JH:哦,最实用的阴影定义是:使我对自己感到不安的我的内在存在物。因而我们会很快想到愤怒等典型议题。我不想对自己的愤怒无动于衷,因为它扰乱我的自我意象。但经常是,如同那位瑞士画家的情况,我们的最强势特质同时也是我们的阴影的一部分。因而阴影是这样一种存在:它挑战自我的虚幻操控。(董建中译)心理学空间:ot*x-tM_

O9l:]zdW5X%zC0

IxZt yFwtwG@0心理学空间9d+IS)Sg%e

WIE:因而阴影中还会包含我们的积极特质、包含我们的这样一些内在冲动:它们会使我们进入未知之物,甚至有可能促进我们的成长?心理学空间 s;Z ]6}[S5A&?c

$W A`.T#Q)P2M0JH:是,绝对是。这就是为什么阴影并不等同于邪恶。在我们的文化中阴影无所不在——我们对身边苦难的漠视、我们自身的琐碎、我们自身的疏漏以及推诿之罪。但另一方面,在阴影中常常可以发现真正的创造性能量。心理学空间v0f Svi}

i8d%{6V9_ f0

)q|{$h7_Mu0

k!`Q4V!N N#A0a0WIE:荣格会把邪恶看成我们内在的情结或力量吗?或者说,邪恶会是我们自己的走向极端的自大或自恋冲动吗?

;d7?J ](l d\{0心理学空间RBE8BJFr V+B~4Q

JH:哦,这都有可能。荣格在《Answer to Job》一书中,谈到上帝的阴影一面,他说我们的整个西方神学已经单面化。阴影被分裂出去投入地下,或被投射到别处的敌人身上。神性的阴暗面就是我们自身的阴暗,它指向我们的内在阴暗面。在此二元存在之下,是生命能量的统一;自我因为对所有那些不明确感到不安(由此可以很好地看到自我能够做些什么),而力图分裂事物:“我好。你坏。我们的人好。Hudson河对岸的人坏”。它甚至力图制造神学分裂。你如何对待一神论中的邪恶?哦,它被分裂为魔鬼——“敌手”——或恶魔,即“上帝的对立面”。而这个分裂是由自我造成的——自我寻求优先满足自己的安全感。我要说,自我健康的标志,是它能够容忍焦虑、模糊、矛盾,而不总是试图解决它们。因为人生是焦虑的、人生是矛盾的、人生是不明确的,这就是现实。我们越是试图解答、解决、或分裂人生,我们就越会陷入某种激进福音主义——军事、政治、神学、经济、心理上的,而这其中就有极权主义的萌芽。大量的我所称的激进福音主义,实际上是一种焦虑障碍——他们试图以非黑即白和向他人投射的方式,来解答问题。这是非常无意识的,他们的自我非常发育不良。由此可以看到,让自我足够强大以容忍这些紧张,是极为重要的。如果我不能容忍它们,我就会把它们倾泻到你头上。这都是投射性的。投射意味着自我放弃应对。你可以看到,“自我”一词有多种用法。但积极的自我仍有其位置;它并不总是障碍开悟。对于意识、伦理行为、应付对立面冲突,自我负有责任。(董建中译)
[mRcC6RkE0
$}o2~ N p7X0心理学空间L?$s4V:f,C x1by7\|

y;A%g2k pK(|KG+M0WIE:许多西方心理学家批评东方宗教教义的“自我否定”观。他们担心东方对服从、克制、或消灭自我的强调,会妨碍我们的健康自我的发展、危害做为个体的我们的正常成熟。你怎样看待这种观点间的分歧?

s)c"RE"CnW)]{,h[~0

,vs+Q\ qoMw QY0JH:坦白地说,我认为许多分歧只是由于把自我混同于自我主义,而导致的。甚至荣格的个体化概念,也被误解成一种自我主义,而实际上它是指谦卑并顺从于自己的成为个人的召唤。这远不是自我主义。心理学空间 O~ c|3WV5|h }v
心理学空间sdoJNN7}

,]KK0Vf5y0

Q*n0A%V'Z2O"S0WIE:有关我们做为人类的最高可能性,荣格的观点似乎比弗洛伊德的观点包含更多的心灵维度。心理学空间 PSnJ,IjJ ]

心理学空间dk*k2{A7D$\u

JH:确实是这样。“自体”一词就其本意而言,实际上是指宗教相会。事实上荣格说,“与‘自体’的每一次真诚相会都被体验为对自我的挫败”——因为自我的操控幻想或慰藉被“自体”的要求所推翻。心理学空间:mtA~zX@-Vi

心理学空间fk1y2]%b,P n-j;xx8J ~

英文地址:http://www.wie.org/j17/hollis.asp

OP$W:s%d;_q5Jm EG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荣格 自我
«智者阴影 原型archetype
《原型archetype》
»
延伸阅读· · · · · ·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