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切尔与关系理论的整合
作者: 蔡智勇 / 6055次阅读 时间: 2018年9月09日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标签: 蔡智勇 发展抑制模型 关系冲突模型 关系精神分析 米切尔 驱力冲突模型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米切尔与关系理论的整合心理学空间L.FF9T"U-u
蔡智勇
r!N3Y(h w"A0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1卷第4期

)l.\v.O%J#`1l6S#R H0心理学空间4T"G/WV lt`

摘要:史蒂芬·A·米切尔是当代精神分析领域的一位重要理论家、培训师与督导师。他认为,最近几十年内的精神分析已经发生了范式转移,关系模型已经取代驱力模型而成为了精神分析思想的主要发展趋向。由于关系模型包括相互之间存在着丰富互补性的英国客体关系理论、美国人际精神分析和自体心理学等理论流派,因此,他着力于将关系模型内部的各个理论流派整合成一个摒弃了驱力概念的纯粹关系理论,有时他也将之称为“关系一冲突”模型。在此基础上,米切尔进一步将性、幼稚行为、自恋、自体和攻击等精神分析的重要主题置于这种“关系一冲突”模型视野下进行重新思考。

]z:v V/|Gb0心理学空间b!ESi)}

关键词:米切尔;范式转移;关系-冲突模型心理学空间 E$l(|AX!V?0U

心理学空间R2CCJ9|6Ou:T

史蒂芬·A ·米切尔(Stephen A.Mitchell,1946~2000)是当代精神分析领域内的一位重要理论家以及著名的精神分析培训师与督导师。他对精神分析的整个发展历程具有超乎寻常的理解,并致力于建立一个与弗洛伊德的驱力理论相对立的纯粹的整合性关系理论。心理学空间\C*h;D3k\@Hk{O

心理学空间oRJJ T9o2DMN

一、精神分析的范式转移心理学空间/R(zO]@ K

心理学空间O8IEo F&z

1.精神分析的划分

b7xy |"`9E]3p/T0

/c)\~E:G6z0米切尔与格林伯格(Greenberg,J.)在他们合著的《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客体关系》一书中首次将精神分析划分成驱力模型(drive model)和关系模型(relational model)。【1】米切尔认为,这两种模型都是能够用来解释人类经验所有侧面的一种全面解释系统,但是它们却基于完全不同的理论假设,从而对人类经验做出了完全相反的解释。心理学空间2JDS;H7Krx(sL8|R

心理学空间ZZR6s[a'jwm

驱力模型的核心假设是:性和攻击本能驱力是情感生活的首要的心理单位(psychological unit),心理在本质上是一元的(monadic)、冲突的(conflict)。根据这种观点,我们受到那些迫切要求表达的性欲和攻击欲望等本能驱力所驱动,被描述成是这些反社会的身体张力的一种混合物;我们处于本能驱力与社会现实的次要要求所构成的冲突之中;心理是由寻求表达的冲动与用以控制和引导这些冲动的防御之间的复杂折衷所构成;分析询问包含着对婴儿本能冲动的揭示以及最终的放弃。【1】同时,分析师在分析情境中应保持着中立、匿名和抑制等态度,反移情被认为是对分析过程的一种干扰,必须得到相应的分析处理。心理学空间bH/h$m\f U

UI T)o6X'WH0关系模型的核心假设是:与他人的关系是情感生活的首要的心理单位,心理在本质上是二元的(dyadic)、互动的(interactive)。根据这种观点,人类被认为是塑造于并不可避免地植根于与他人关系的机制之中,而不是被描述成各种生理驱力的一种混合物,人们既奋力地维持着与他人的联结,同时也在努力地将自己与他人进行分化;研究的基本单位不是作为一种其欲望与外部现实处于激烈冲突的孤立个体,而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场域(interactionalfield),在这种场域中个体努力去与他人发生联系并表达他们自己;欲望总是在关系的情境中被体验并从这个情境获得意义;心理是由关系构型(relationalconfigurations)所构成的,人只有在过去与现在的关系情境中才能得到理解;分析询问包含了对这些关系及其内部意象的一种参与以及一种观察、揭示和转化【2】3分析师不再被要求必须保持一种客观中立的态度,反移情被认为是促进分析性改变的一种有力手段而不是对分析的干扰。心理学空间kf$}`igvTC U

i+VY6U|3A6V02.精神分析的范式转移

'HK6Ff N!qf0

-{p3h/NnF0米切尔认为,驱力模型和关系模型都是全面的解释系统,它们之间是一种二选一的关系,而非相互包含或相互并列。但是,与弗洛伊德当初的选择相反,米切尔选择了关系模型而摒弃了驱力模型。他认为,在最近几十年内关系模型已经逐渐取代过时的驱力模型而成为了精神分析思想的主要发展趋向。这是因为精神分析从一开始就是时代的产物,它本身就是20世纪初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科学知识大变动的产物。从这种角度上说,弗洛伊德的驱力模型也必然会随着它所处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根本性转变,即它的过时与它的诞生一样都是历史的必然产物。具体而言,米切尔认为,跟精神分析思想首次出现时的环境相比,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治、经济和社会建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理解(scientific understanding)产生了令人震惊的发展,发生了许多文化的变迁和剧变,男人和女人看待他们自己的方式、他们在这个世界中以及在与他人关系中的地位有了显著的不同。寻求分析治疗的患者发生了变化,奉行精神分析的分析师也不同于以往。我们的挣扎(struggles)、问题(problems)、感受性(sensibilities)、希望和恐惧在许多方面都与一百年前的那些人有着巨大的差别。” 这些变化必然会以某种方式渗透到精神分析的理论和实践之中,从而对精神分析思想本身的发展和变化产生深刻影响。另外,最近几十年的精神分析文献也显示,最主要的贡献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关系模型。因此,米切尔借用了库恩(Thomas Kuhn)的术语认为精神分析内部已经发生了范式转移,即从驱力模型转移到关系模型,构成情感生活的基本材料则从驱力转变为与他人的关系。心理学空间{f"]9tS,g

;VKE'_o{0二、关系模型内部的整合心理学空间-c/Kc@!B9p kTF

心理学空间:~hG'M0pP8k3L1_9N

1.关系模型内部的分裂局面

ol] r!~/oY%ZF{0

UVX#G&nvC F0t0与驱力模型不一样,关系模型不是由某个精神分析理论家所单独创建的、统一的概念体系,相反,关系模型是由一些相互竞争的、彼此不承认对方贡献的理论家根据他们自己的临床资料所建构而成的。具体而言,关系模型包含着英国客体关系理论、美国人际精神分析和自体心理学等理论流派。可见,关系模型内部呈现出了一种分裂的局面。

'H+o xVU?r)W0

Qw7V6W([(|-lN0当代的精神分析之所以会陷入分裂的局面,一方面是因为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替代的。在理论建构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弗洛伊德之后的任何一位精神分析学家都无法与其相提并论。弗洛伊德的这些后继者都是针对于他们所认为的经典驱力模型中的重大失误来建构自己的新观点。他们所提出的理论虽然比较接近于临床实践,但是却没有像驱力模型那样丰富和全面,反而显得过于单薄或者不能令许多从业的分析师信服。因此,随着驱力模型的过时所导致的理论真空无法被某种具体的关系理论所完全填补。另一方面,弗洛伊德的这些后继者基于各自的派别政治或利益的考虑而彼此相互竞争。他们都认为只有自己才是精神分析的唯一正统,极度轻视那些与他们密切相关的其他现代作者的贡献。因此,关系模型内部必然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分裂现象。心理学空间V"re6OlQ Y-^;f@

心理学空间9]&CB?Q]2F$R l

2.整合的工具心理学空间.q5hw Cf1l.@`0W d

心理学空间;nmhJ#rt V.x

尽管关系模型内部是分裂的,但是米切尔对此却保持着一种乐观与积极的态度。他认为关系模型内部的这些理论流派之间的互补远远大于分歧,它们更多地是在用不同的声音来表达一个共同的“故事情节”。其中的人际精神分析提供了各种用以理解自体和他人之间的具体互动(specific interactions)的工具,它聚焦于自体与他人这两极之间的空间,而不是其中的任何一极。客体关系理论则提供了各种用以探索和理解关系场域(relational field)里的客体极(object pole)的工具。自体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用以探索和理解关系场域里的自体极(self pole)的工具。【2】33-34。 可见,关系模型内部的这三种理论流派分别强调了关系场域里的不同维度。因此,米切尔认为有可能也有必要将它们整合起来。他为自己确立的目标是,将关系模型内部的各个理论流派整合成一个摒弃了驱力概念的、纯粹的关系理论。有时他也将之称为“关系一冲突”模型(relational - conflict model)。

}-GN*?5K;i[ v0

;UVyp8q{.O0为了实现这个整合目标,米切尔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整合性理论工具——关系基质(relationalmatrix)。米切尔将关系基质当成一种组织原则(organizing principle)和解释临床资料的框架(frame),【4】它是与弗洛伊德驱力模型中的驱力(drive)概念相对应的。米切尔是以一种范式的角度来使用关系基质概念,它包含着自体(self)、客体(object)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模式(transactional patterns)。【2】41根据这种观点,人类心理在本质上是由关系基质所构成的。而且,关系基质这个概念还超越了简单的内外之分,因此使用关系基质来思考人类的心灵,能够帮助我们从一个更加抽象与全面的层次来看待人类个体,从而将人类个体看作既接受自我调节(self—regulation)同时又接受关系场域的调节(regulation of relational field)。心理学空间u)UwD~

}6V Qx-n*TDZ,l]0三、“关系一冲突"模型

e7l*f x X;j3`$a0心理学空间1?b \(M0n!J Tk

米切尔借助于关系基质这个新概念,摒弃了驱力概念而将关系模型内部的各种理论流派整合成一种纯粹的关系理论。他将这种整合性关系理论称为“关系一冲突”模型并以此来区别于弗洛伊德的“驱力一冲突”模型(drive-conflict model)和以温尼科特和科胡特等为代表的“发展一抑制”模型(developmental—arrest model)。

B2kg8M,i0心理学空间 pW|uj,]j(O

1 “驱力一冲突”模型与“发展—抑制”模型

R.oCkU0

#I1B"@yzWYAW0“驱力一冲突”模型在本质上是一元论的,它认为人类心理是由本能驱力及其派生物所构成的,并且非常强调心理冲突,即:本能驱力与防御之间,伊底、自我与超我等基本人格结构之间的冲突;但是,它否认意义是经由互动而产生的。心理学空间G3v7FpUH+Z#`^

心理学空间`}yA6T(]QF

“发展一抑制”模型是关系模型内部的一种理论模型,它抛弃了驱力概念,强调了关系基质的“自体”维度,并且认为自体来自于互动。但是,这种理论模型却与“驱力一冲突”模型有着密切的联系或相似之处,即都具有心理一元论(monadic view ofmind)的某些特征。因为,它认为自体一旦形成之后就可以在与他人的互动之外独立地存在并运作着。米切尔将这种只重视过去互动而极大地忽视当前互动的模型称为“发展一抑制”模型。“发展一抑制”模型是以温妮科特、岗特瑞普和科胡特为主要代表,它强调自体组织、自我功能、自我平衡式的情感调节、发展需要、真实或核心自体等,但是却严重地忽视了冲突的重要性。总之,“发展一抑制”模型本身就是关系模型中的一种类型,它给予了婴儿与母亲的最早期关系以最大的强调,【2】284重视个体的内部发展需要以及心理发展所必需的环境供给(environmental provision),认为正是童年期的正常发展过程的受阻才导致了个体后来的精神病理。

Y:pr1F,aj2z5H5Y0心理学空间8h\/P.VmR\/\\Qy

2 “关系一冲突”模型心理学空间 fl{+kw!_+t f_

心理学空间)c;?.?3mf}

“关系一冲突”模型批判了“驱力一冲突”模型与“发展一抑制”模型所持有的心理一元论的假设,摒弃了“驱力一冲突”模型中的驱力,批评了“发展一抑制”模型对于冲突的忽视。但是,它却像驱力模型那样认为人类经验中的首要心理斗争是强烈的欲望、愿望和恐惧之间的冲突;同时,它也像“发展一抑制”模型那样认为心理的基本成分是关系构型而非驱力的派生物。在“关系一冲突”模型中,关系的建立和维持成为了人类的首要动机,人类心灵是由关系基质构成的,关系基质包含着自体、客体以及它们之问的相互作用模式。心理学空间*sO!I.zt a.?(~+^

[ kTguP3i B0米切尔不仅建立了“关系一冲突”模型这种整合性的理论框架,而且还将性(sex)、幼稚行为(infantilism)、自恋(narcissism)、自体(self)以及攻击(aggression)等精神分析的重要主题置于这个框架内进行重新思考。在“关系一冲突”模型内,性已经不再具有任何驱力的性质,而只是关系情境的一种反应、表达或行动。但是,米切尔并没有因此而否认性在情感生活中的核心位置及其临床重要性。他认为,性为关系模式的建立和维持提供了途径,是各种主要的关系问题和斗争借以展现的舞台。米切尔还提出了一种不同的发展观,他主张发展是一种连续互动的过程,而反对过分重视生命早期经验对个体日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他认为,早期冲突尤其是关系冲突,如融合与分离、依赖与独立,是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生命后期出现的困难,通常不是生命早期剥夺或问题的直接产物,而是个体早期经验的影响与个体对后来生活压力和冲突的反应的一种复杂结合。况且,双亲的限制和剥夺也并非专门地针对某个发展阶段,它可能出现于生命的各个阶段并持续更长的时间。但米切尔并不否认早期经验的重要性,他认为,早期经验是家庭互动方式的最早表现,并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断地加以重复;我们应该将了解过去作为理解现在的基础,并以此来了解患者如何处理现在的问题以及为什么要处理。心理学空间8pK p+u?-N(KPn

WM5S$HG8V p0米切尔超越了精神分析领域内存在的两种相互对立的自体观点,他认为自体既不纯粹是多重的、不连续的,也不仅仅是单一的、连续的;自体是多重与单一、不连续与连续之间的辩证统一。在他看来,自体具有各种植根于不同关系情境的不同自体组织和自体状态,而这些不同的自体组织和自体状态被一种连续性的幻觉整合成统一的整体。米切尔发现,精神分析文献中也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自恋观点,即作为防御性的自恋与作为创造性和成长性的自恋。米切尔认为,这两种观点都具有一元论的特征,都只看到了自恋幻想的固有性质,而忽略了其在维持整合性人际关系以及与重要客体的幻想性联系中的关键作用。在米切尔看来,自恋幻想在本质上是一种互动的形式,充当着一种开场白的作用。在米切尔的整合性关系理论中,攻击与性主题一样不再被当成一种内部驱力,而是一种由关系情境所激发的反应,即攻击是个体对其在关系情境中主观感受到的威胁和危险所作出的反应。米切尔认为攻击具有普遍性,这是因为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必然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威胁与危险;攻击具有强大的生理能量,并因此而成为了认同的一个重要工具。心理学空间)c ptpp a#B G O

心理学空间"hL&l,Duph0Kh2L#Y

总之,米切尔认为最近几十年内精神分析已经发生了范式转移,关系模型取代了驱力模型。面对关系模型内部的分裂局面,他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和独特的视角将各种关系理论流派整合成一种全面的、纯粹的关系理论,并进而赋予一些核心的精神分析主题以全新的关系内涵。心理学空间%N,?UQ%}

O5`@7ckE-A0参考文献:

KGpuQ$V I*W@0

Img%^L QqS7S-{k0[1]Greenberg,J.and Mitchell,S.A.Object Relaions in psychoanalytictheoryLM].Cambridge:Harward UniversityPress,1983:20.心理学空间G%Yw O_J

Z+dAr'^.cx n0[2]Mitchell,S.A.Relaional concepts in psychoanalysis:An integration[M].Cambridge:Harward University Press,1988.

Q8|hgb i-J g0心理学空间:i kK!XCG;b

[3]Mitchell,S.A.Hope and Dread in Psychoanalysis(M].New York:Basic Books,1993:6-7.

b%aBH|1J ?nd7c$`.S0

ztIC6A&m%u%L0[4]Clmr,M.S.Object relations and self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M].Canada: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2004:171.心理学空间)dl:XCu a `en0}w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蔡智勇 发展抑制模型 关系冲突模型 关系精神分析 米切尔 驱力冲突模型
«史蒂芬A.米切尔的成长历程 史蒂分·米歇尔 | Stephen A. Mitchell
《史蒂分·米歇尔 | Stephen A. Mitchell》
论关系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