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斯特恩(Daniel N. Stern)简介
作者: 陈明 翻译 / 18158次阅读 时间: 2018年4月19日
来源: 维基百科 标签: 母性簇集 原始叙事囊膜 原叙事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丹尼尔·斯特恩(Daniel N. Stern)简介
mints译自维基百科心理学空间5`w+fD rWg

8RW&]7O$gS0丹尼尔·斯特恩(Daniel N. Stern,1934年8月16日 - 2012年11月12日)是著名的美国精神病学家和精神分析理论家,专攻婴幼儿发展。在他众多的婴幼儿的著作中,最著名的就是《婴幼儿的人际世界》。心理学空间T [$~(a[1xc6u

心理学空间 ZM6fC6~6d3`(?

中文版《婴幼儿的人际世界》

!G tzU#[&c0心理学空间+@T5} Z6b,qs8Y

斯特恩在1985年和1995年的论文中研究并概念化了发展模型。他在精神分析和以研究为基础的发展模型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

PTP*fHa4tF'[0

个人简介

P#W.dv:A&g??Gz0心理学空间%jru&V-v

斯特恩出生于纽约市。1952年至1956年在哈佛大学接受本科教育。随后他去了爱因斯坦医学院,并于1960年完成了他的医学博士学位。1961年斯特恩成为了自由骑士团的成员,这个团体以集体在南部乘坐公共汽车旅行来挑战黑人和白人之间的种族隔离。

4y;^T+pw fI}0

w;JKr4hJo7v!Bw01962年至1964年间,他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进行精神药理学研究。1964年,斯特恩决定专攻事精神病护理,并且在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完成了他的内外科住院医师训练。1972年,他开始在哥伦比亚大学精神分析培训和研究中心开始了精神分析的教育。

.O4QFS7B6@0心理学空间LR&Va&L1m7| U,f ts

30多年来,他一直从事于发展心理学和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的研究与实践。其研究致力于观察婴儿和早期经验的临床重建。他持续努力地为现有的发展理论做出贡献。

*bU+RGVWQ'GL1{?SI0心理学空间&~D k8B Vp

他以母婴早期情感链接的研究闻名于世。研究并探索情感链接是他的主要活动领域之一。心理学空间c.^'V y~

心理学空间\[._e3Sy'~

在他去世之前,斯特恩是日内瓦大学心理学荣誉教授,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兼职教授,哥伦比亚大学精神分析训练和研究中心的讲师。

G3`U3T6Ak%a"k0心理学空间 x.] o2]YT.j@x

他于78岁时在瑞士日内瓦死于心衰。仅在几个月前,他还在积极参与推进波士顿变化研究小组的工作。

-h*`\:F"sF~ e(g0

理论贡献

f4b0YK+t8X0

Q3G3tj,bW#Z0_A A6j\0斯特恩最杰出的工作就是对母婴领域的思考。心理学空间+Az!cO:v(CnY

Qv]Sx;z4h&y0自我的层级心理学空间7x-Yluau]

心理学空间)q6|NMO5aJA

(1)斯特恩在《婴幼儿的人际世界》中提出,婴儿在一系列重叠和相互依赖的阶段或层级中发展,这些阶段或层级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日益错综复杂。他区分了四种主要自我的感觉:

vt"URs0
  • 浮现的自我感(the sense of an emergent self)从出生到两个月形成;
  • 核心的自我感(the sense of a core self)2个月到6个月之间形成的;
  • 主体的自我感(a sense of a subjective self)形成于7至15个月,以及;
  • 语言的自我感(a sense of a verbal self)。心理学空间f Lv2Z/pD,T

    2?5GJ%Z r'k"]f3a\2F0

f3JjZU0浮现感汇集了最早的“物理凝聚感”(...“继续存在 going on being”,是温尼科特的术语)。心理学空间!v/gy`#Z6zy$ih

心理学空间 L,K-}m"O1Fz V9|:rm

在“下一个生命周期,2到7个月里,婴儿获得足够的经验...[以]创造一种组织起来的主体视角,可以称其为核心自我感”。在此阶段,当强烈地参与了和他者[母亲](M)other的社交互动,但基本上“他者[母亲]是婴儿的自我调节器...一个调节婴幼儿的人”。心理学空间 t3wx M!A

心理学空间E-[!I%\:L9g

在婴儿此后的主体自我阶段,“有着一个主体间性的情感交换…母亲必须超越真实的模仿,而这种模仿在头六个月左右已成为她社交节目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且形成了“主旋律和变奏曲的形式...有目的错失协调”。心理学空间/b*G i8oE B$Ej6_,U

心理学空间(DY&y&\;e B Z

最后,婴儿在第二年出现了语言,以提供一个语言自我——从而创造出“一个新的相关领域”。但是,这个语言自我把相关性移动到了非个人化的抽象的语言层次之上,远离了个人的、即时的层级”。心理学空间%}6}]+f!t$Q

GOi%C7}~@ Y b*g0(2)在《婴幼儿的人际世界》随后的版本——“回顾十五年前写的一本书”之中,斯特恩在他的自我层级理论中又增加了两个层级:在“主体自我”之前的“核心我与他(core self-with-another)”;以及从语言自我发展而来的最后的“叙事自我,或众多自我(narrative self, or selves)”。心理学空间Z%r2q,U-[

}ubX5k0斯特恩在他所谓的“故事世界”中强调了叙事自我的设置,强调了如何“从故事情节的角度解释人类活动的世界...嵌入在叙事结构中的心理解释...根据基因决定的时间表展开...”的能力。心理学空间}qHU9ru

7x4Aa[ vr8N0大约三到四岁期间。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孩子,讲述一个自传式的故事...正在创造他的认同”;然而,消极的一面是,扭曲的可能性,以及巩固的虚假的自我,也出现在这个时候:“如果过去的生活与过去的叙述非常不一致......就会设立故事的创作并持续地曲解现实——曲解对精神障碍有重大影响”。

@.Y@G6YUf Ao0

6Qp6s p/l]a0斯特恩博士在20世纪50年代从Jay S. Rosenblatt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的小猫作品中获得了灵感。 Rosenblatt博士发现,当他将小猫从笼子里取出时,即使牠们还只有一天大时,牠们也会到触及到母亲的特定乳头。这一发现表明学习在很短的年龄就自然发生了。——《纽约时报》

5H0e#])]bbD0

!dXrl9|DI8p8gG;f0母性星丛(motherhood constellation)心理学空间U!w?O4i8^1Y\a D!y

Ue+P"m"d,HQ0斯特恩在《母性星丛》中描述了母性星丛的特征,即,母亲本能地聚焦并投身于她的婴儿,这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临床精神分析的支持可以采取“好祖母移情”的形式。”

(?'P)odw`0心理学空间!w)cN9F`{m

原叙事心理学空间H!Lp5k4?

心理学空间n7s&O&di8a;u0T&of

斯特恩在1995年介绍了术语“原始叙事囊膜/信封(proto-narrative envelope)”。 他写道,”这个囊膜/信封”包含了用叙事结构组织的经验,但是...一个没有文字或符号的故事,只有通过它产生的感性、情感和肌肉运动的策略才能看到一个情节” 。斯特恩强调了母子互动在早期、中期和结束期的体验,以及一系列戏剧性的张力是如何开始的;他们是微小的叙事...“原始叙事囊膜/信封”。心理学空间 bC4ED.JV6`"jB

心理学空间b$hE%a~4P|w

“入境口岸(ports of entry)”是他用以描述干预母子情感关系变化的术语。这里有母亲对自己的看法,母亲对婴儿的看法,婴儿对自己的看法以及婴儿对母亲的看法。在企及干预一个功能失调的二元关系时,所有这些策略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心理学空间%U5qlQ2Z)E

精神分析论战心理学空间9_)p(xq3o_{g4A
以及更广泛的影响

4Q&V6u_]0

skqiO%~0“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关于母婴联系的争论,以及对他们在理论分歧上的一系列的回应,请参见André Green与丹尼尔·斯特恩之间的论战《临床与观察精神分析研究:争议的根源》。

;u(WMZ(c0心理学空间#iN Es#?;KWBYc

Clinical and Observational Psychoanalytic Research: Roots of a Controversy心理学空间tbJAu|wY

心理学空间;F2XtA;h[{3Jb6U

作为一名分析师,斯特恩将自己定位为“后弗洛伊德者”,因为他强调“创造移情/反移情条件,这一条件允许一个人在与他人的关系中获得新的更好的自我体验”——因此,“更少地依赖诠释过去”,并且“更多的依赖于客体关系的方面(纠正的依恋体验)和自体心理学(可利用的共情自尊)的方面”。心理学空间3C?)gErpm

^-k8npoBFGQ$h0著名的理论批判家和心理学家Félix Guattari在他的书籍《混沌Chaosmose》中广泛汲取了丹尼尔·斯特恩在《婴儿人际世界》中关于婴儿制造了主体的概念和前语言意识的概念。他在解释斯特恩的想法时,他说:“值得注意的是,[丹尼尔·斯特恩]探索了婴儿前言语主体的形成,他表明,这与弗洛伊德的意义上的”阶段“的问题没有关系的,而是终身维持平衡的主体化的层次。因此他拒接了弗洛伊德主义被高估的、被作为主体性结构“共性”的诸多情结之心理发生学。”他同时强调了婴儿早期经验所固有的跨主体特征,婴儿的这些早期经验不会让自己的情绪感受和他者分离。心理学空间\5^4K)u yYt!E+r

参考文献心理学空间KC9O:M7E+Bn

  • The First Relationship: Infant and  Mother (1977)
  • The Interpersonal World of the Infant: A View from Psycho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1985)and  (1998). ISBN 978-0-465-03403-1
  • Diary of a Baby (1990)
  • Motherhood Constellation: A Unified  View of Parent-Infant Psychotherapy (1995)
  • The Birth of a Mother (with Nadia  Bruschweiler-Stern) (1997)
  • Face-to-face play. In Jaffe, J., Beebe,  B., Feldstein, S., Crown, C. & Jasnow, M.D. (Eds.), Rhythms  of dialogue in infancy: Coordinated timing in development. 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Vol.  66). Ann Abor, MI: SRCD (2001)
  • The Present Moment in Psychotherapy and  Everyday Life (WW Norton &  Company, 2004).
  • Forms of Vitality: Exploring Dynamic  Experience in Psychology and the Arts (2010)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母性簇集 原始叙事囊膜 原叙事
«探索婴幼儿的主观体验:自我感的核心作用 丹尼尔·斯特恩 Daniel N. Stern
《丹尼尔·斯特恩 Daniel N. Stern》
丹尼尔·斯特恩:出生后的主体间性发展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