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概念的演进
作者: 安东尼奥·达马西奥 / 6630次阅读 时间: 2018年2月15日
来源: 《当自我来敲门:构建意识大脑》 标签: 意识
自我概念的演进 作 者:安东尼奥·达马西奥
出 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2
书 号:9787559614698
原 价:¥89.90元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自我概念的演进心理学空间 ]H.F)ju.i

心理学空间Z%Z S Gb'To:~G

人类大脑是如何构建出有意识心智的? 尝试在这一问题上取得进展之前,我们需要先认识两项重要的研究成果。第一项成果囊括了人们先前对意识的神经基础的尝试性探索,这些探索可回溯到20世纪中叶。一小组研究者在北美和意大利开展了一系列先驱性研究,非常确定地锁定了脑干这一脑区,认为它对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在看来,脑干的确与意识的产生密切相关。

)rYF nN&E3G0H0心理学空间'~SA6I;Hu

根据我们今天所知道的一切来看,怀尔德·彭菲尔德(Wilder Penfield)、赫伯特·贾斯珀(Herbert Jasper)、朱塞·佩莫鲁齐(Giuseppe Moruzzi)、霍勒斯·马古恩(Horace Magoun) 这些先驱所提出的观点在适用范围和关注重点上均与我的观点截然不同。但这些科学家凭借直觉发现了正确的目标并非常准确地瞄准了目标,我们应当对他们表示赞赏和敬佩。他们勇敢地开启了这项伟大的事业,如今我们希望推进这项事业的发展。

NHd*S}0PK0心理学空间2{['x4g hR T

第二项研究成果包括近几十年来对局部脑损伤导致意识受损的神经疾病患者所开展的研究。弗雷德·普拉姆(Fred Plum) 及杰尔姆·波斯纳(JeromePosner) 发起了这些尝试。这些经年累月的研究补充了有关意识的先驱性研究,并围绕人类意识相关脑结构发现了大量强而有力的证据。这成了我们进行探讨的基础。心理学空间!I Gj.]|u8?;Q

心理学空间W+E1u-z6C2]3Ljz_

其他需要感谢的成果还包括对心智和意识这些概念的构想,这种构想具有悠久的传统,其历史和哲学史一般漫长而多姿多彩。围绕这一主题诞生的大量成果中,我更认同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的著作,并将其作为我自己思考的锚点。但这并不代表我完全认同他有关意识的观点,特别是他有关感受的观点。毫无疑问,本书的书名及前几页内容表明,在对有意识心智进行探索时,我心理学空间;n"_(wKbf&U;J

q4R(A&?O0特别强调自我。我相信,当基本的心智加工中加入了对自我的加工后,有意识心智就诞生了。从意识的真正意义上来说,在心智未拥有自我之前,还算不上具有了意识。当自我加工因为无梦睡眠、麻醉或脑疾病而中止时,人们也面临着失去意识的窘境。心理学空间x3u2p\ O

DD}A}~ fwq0我认为,自我加工对意识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但要对自我加工进行定义却是件知易行难的事。因此,对于这一段开场白来说,威廉·詹姆斯就能帮上大忙了。詹姆斯极具说服力地阐释了自我的重要性,但他同时也指出,很多情况下,自我的存在是非常难以觉察的,因此,心智内容在向前流动的过程中主导着意识。在继续往下讨论之前,我们需要直面这个容易被忽略的事实,并确定它可能导致的结果。自我是否存在? 如果存在,只要我们有意识,它就一定会出现吗?

4_S ~_7V}'G y.K0心理学空间]9}{3C6V

答案是肯定的。自我的确存在,但它是一种加工过程,并不是一种事物。当我们具有意识的时候,这一加工过程始终存在。我们可以从以下两种角度来思考自我加工。其一,从观察者的角度出发,欣赏这种不断变化的客体,它由心智的运作、行为的特征及一段特定的生命历史构成。另一种角度是将自我作为觉知者,这种加工使我们聚焦于自身的体验,并最终对这些体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将这两种角度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自我的双重概念,这一概念将贯穿本书始末。我们将会看到,这两种概念对应于自我发展演化的两个阶段,作为觉知者的自我起源于作为客体的自我。在日常生活中,两种概念又对应着有意识心智的不同操作水平,作为客体的自我比作为觉知者的自我适用范围更窄。心理学空间\\/b-|L-E7E_GA

心理学空间HR)k1['p$Y

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自我加工都具有不同的范围和强度,在不同情况下,它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自我能够作用于难以觉察的感觉登记器,作为生物存在的一种“半遮半掩的线索”,或者作用于显而易见的感觉登记器,包括心智拥有者的人格和同一性。有时你能够觉察到它,有时你又觉察不到,但你一直可以感受到它,这就是我对这种情形的总结。

q{y1n d6\*u2r2g0心理学空间X o@%T]/SS

詹姆斯认为,对于一个人来说,可以称为“他的”的全部总和就是作为客体的自我,即物质我,“不只是他的躯体和精神力量,还包括他的老婆和孩子、父辈和朋友、名誉和作品、土地和马匹、游艇和银行账户”。我同意这个观点,但我更认同詹姆斯的另一种想法:心智的精神主人是躯体、心理、过去和现在、其他的切,有关这些对象的任意一种知觉产生出情绪和感受,感受又反过来将属于自我的内容与不属于自我的内容区分开来,令心智得以知晓这种支配的存在,且这种支配来自于它们的精神主人。

F"[#n,i5~'w!T6`0

d1?7I+j$}$E#cV0我认为,这些感受充当着标记的作用。它们是以情绪为依据的信号,我将其命名为躯体标记(somatic marker)。当心智流中出现了有关自我的内容时,就会激活标记,标记以表象的形式进入心智流,与激活它的表象并列而行。这些感受区分开了自我和非自我。简言之,这是一种觉知感。我们将会发现,在好几个加工阶段中,有意识心智的构建都依赖于这种感受的产生。对于物质我,即作为客体的自我,我的工作定义如下:一种以生命体的表征为中心、整合各种神经加工的动态集合,表现为一种整合各种心理加工的动态集合。

-G ^.Pg7[2a?e E i0心理学空间V#s HD:_m Y:CQA}

作为主体的自我或者说觉知者,也就是“我”,是一种更加难以捉摸的存在,在心理学或生物学术语中,其完整性比作为客体的我更低。它更加分散,常常融于意识流,有时候它实在是太难以觉察了,因此它存在却又仿佛不存在。毫无疑问,和通俗易懂的物质我相比,作为觉知者的自我更加难以把握,但这并不能削弱它对于意识的重要作用。作为主体和觉知者的自我不仅的确存在,还是生物演化的转折点。可以这么说,作为主体和觉知者的自我位于作为客体的自我之上,这一点不难想象,它是神经加工的新层次,导致了另一种心理加工水平的出现。作为客体的自我和作为觉知者的自我不是对立的,相反,它们位于同一连续体之上,是递进的关系。作为觉知者的自我以作为客体的自我为基础。

Xu.G UK ~_0心理学空间Dgl9Yo/IKd

意识不仅与心智中的表象有关,最起码,它还与心智内容的组织有关,这种组织以产生和激发这些内容的有机体为中心。但在任何时候,只要读者及作者愿意,他们都可以体验到意识。这么说来,意识不仅是鲜活运转的有机体作用而成的心智,还对这具有机体的存在了然于胸。诚然,大脑成功地创造出了神经模式,用以将体验到的事物映射成表象,对于有意识的加工过程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从有机体的角度出发对这些表象进行定位也是该加工过程的一部分,但它不同于自发而外显地知道表象存在于我的内部,是属于我的,可用以操作。心理学空间 vhT4Eo#tP_

心理学空间 g$J6z;i(Re-[ Y([ W

组织起来的表象在心智流中流动,单是它的存在就能够产生心智了,但除非加入某些额外的加工,否则心智将维持在无意识的状态。无意识的心智所缺失的正是自我。要让大脑具有意识,它需要获得一种新特性: 主体性。这是一种在主观体验到的所有表象中都会出现的感觉,这就是主体性的典型特征。现代人从哲学的角度对主体性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论述,可参阅约翰~塞尔(John Searle) 所著的《意识的奥秘》(The Mystery ofConsciousness) 。心理学空间 _Z-|Ta x fIC[

]3b!S ]M/@;Q0在产生意识的过程中,表象的产生和心智基本要素的出现并不是至关重要的步骤,这与上文所说的是一个意思。让表象成为我们自己的表象,归属于它们真正的主人,也就是它们诞生时所在的那具唯一的、界限分明的有机体,这才是至关重要的步骤。从演化及个体生命历程的角度来说,觉知者是逐步形成的: 首先出现的是原我及其原始感受; 然后是行为驱动的核心自我; 最后形成自传体自我,将社会和精神维度也容纳其中。但这个过程并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其复杂程度每天都处于波动中,能够依据环境中出现的指令而迅速作出调整。自我、体验者、主人公,不管你喜欢将觉知者称作什么,它必须出现在大脑中,心智才具有了意识。若是大脑成功地将觉知者引入了心智之中,主体性也就随之而来了。心理学空间l2S \5d0Z1p&Yi

心理学空间6P(W uH p$`

读者也许会怀疑对自我作出这番解释的必要性,但我认为这是相当有必要的。在当今的神经科学工作者中,许多人致力于对意识作出解释,但他们对自我的看法截然不同。有的将自我视作意识研究议题中不可或缺的主题,有的却认为现在还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目前,秉持不同看法而开展的研究都在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有价值的观点,因此,我们暂时还没有必要去弄清楚到底哪种取向最终会产生更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不同看法所产生的观点是不同的。心理学空间r(E)HP` ? ^

心理学空间h\9z`*sV&G0D7q@

这两种看法之间的分歧经久不衰,威廉~詹姆斯和大卫.休谟(David Hume)正是为此分道扬镳的。当我们围绕本话题进行讨论时,常常会忽视休谟的存在。詹姆斯明确指出,他所提出的自我概念具有坚实的生物基础。他所说的“自我”并不是形而上学的觉知力。但他还是认识到自我具有觉知功能,即便这种功能难以觉察。而休谟摒弃了自我,甚至达到了要消灭自我的程度。下面这段话体现了休谟的观点:“任何时候,如果失去了知觉,我就绝不可能觉察到我自己。除了知觉以外,我们也绝不可能观察到其他东西了。”他还说:“我可能要斗胆对其他人类断言,他们不过是一大批各种知觉的集合。这些知觉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快速交替出现,不断变化着、运动着。”

5w2e-kr f?f,o%z0心理学空间"V/c,pr\.y

休谟否认自我的存在,这让詹姆斯大为震动,在对休谟的观点进行评价时,他的质疑令人印象深刻。他申明自我是存在的,并强调自我中奇特地混合着“单一性和多样性”,号召人们关注贯穿自我成分中的“同一性内核”。心理学空间au9BVZ/X4F

nb d5E(r3A0哲学家和神经科学家对这里所讨论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修正和扩展,引入了自我的不同方面12。但对于构建有意识心智来说,自我的重要性从未削减。如果不首先对作为客体的自我与作为觉知者的自我加以解释,我不确定是否能对有意识心智的神经基础进行充分的阐释。心理学空间(h-}2F;at4exg8n S

"b"z#X2s4[ I0当代有关心智的哲学和心理学研究扩展了这一概念性的成果,同时,普通生物学、演化生物学及神经科学利用了神经学的研究成果,取得了了不起的进展,创造了大量研究大脑的技术,收集了大量的证据。本书中出现的证据、猜想和假设都是以这些进展为依据的。

~;`+^ Ob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意识
«antonio damasio:了解意识的一次探索 TED 安东尼奥·达马西奥 Antonio Damasio
《安东尼奥·达马西奥 Antonio Damasio》
心脑等价假说»
延伸阅读· · · · · ·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