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M5双相及其相关的障碍的标明
作者: APA / 7805次阅读 时间: 2016年11月21日
来源: 百度文库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双相及其相关的障碍的标明 心理学空间w*} E#dycP@"} i

6`"v*P/I9y5GG%RM0伴有焦虑困扰: 心理学空间1s{(@ l0N9K&Y ct] I

心理学空间7A V8Y4CvL{M

目前或最近出现的躁狂、轻躁狂或抑郁发作的大部分时间里至少出现以下2个症状: 

;H](LJ6t0

0@Ct.r8f4FBa%H01.感觉不自在或紧张。 

T+[,L"Zo$q OOc&W7G0

?A*H7t,U02.感觉异常躁动。 

q`r.W.E G0

f| @8I8} jhI]03.因为担心而注意力不能集中。心理学空间6?8x-w X1[,?8QC'| ` H

R\{Z2f;?v04.害怕一些可怕的事情发生。 心理学空间*h&@M;_BEgD q B*H

!_NT W)_#q LxzB05.感觉自己要失去控制。 心理学空间 i#V|0bT.g-g

w&@UG jD'_G6M7AZ0说明目前的严重程度:

|(n$KCz+{)?q&Q0心理学空间Ce:`+TU0i

  轻度:两个症状。 
V9TB+D4s!_6k A0  中度:三个症状。 心理学空间Q*g)S |X5OY
  中重度:四到五个症状。心理学空间.}.j:{X2E Gs,A Q
  严重:四到五个症状伴有运动性激越。 

P'ki p)SaD0

.q;e4QO"IE-Mk0标注:无论在初级保健机构还是在精神专科,焦虑困扰已经成为双相障碍和抑郁发作的突出特点。焦虑程度越高其自杀风险越大,病程越长,治疗效果越差。因此,指出是否伴有焦虑及其严重程度,对于制定治疗计划和监测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qk.qX*x#Zg q%T0心理学空间*HMGQ*O?E'c;H2Q

伴有混合特征: 心理学空间VJ h6SZ.y!R

4V5[ Lal4B#MjK Y4SE0混合特征的说明适用于双相I型障碍及双相II型障碍的躁狂,轻躁狂或抑郁发作: 

:Tjnc O Y3mZ0心理学空间o&I.^?3iUE` y9N}

1、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伴混合特征 

w k3P.]2?@0

g ?Q*qQ`2vbMFV`"oB0A.满足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的全部标准,目前或最近的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大部分时间里至少具有以下三项症状: 心理学空间*d l8zW;gFL

u:@ BBm5Q3D[Q0① 病人的主观感受(例如感到悲伤或空虚)或他人观察(例如泪流满面)有明显的抑郁情绪。 心理学空间!ITV(l `n'LU$?E

Xc Vk2KH0② 对于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活动丧失兴趣及乐趣(病人主观感受或由他人观察发现)。 ③ 几乎每天都有精神运动性迟滞(被其他人观察到,不仅仅是主观感觉慢了下来)。 ④ 疲乏、精力减退; 心理学空间eM*X6N(y"S

O a#^;c.X0⑤ 无价值感,或不恰当的过分的罪恶感(表现为由疾病引起的自责自罪称病耻感);  ⑥ 反复出现关于死的想法(不只是对死亡的恐惧);反复出现的自杀念头,但没有具体的自杀计划;或者是自杀企图;具体的自杀计划; 心理学空间^7Z8gn+p/_

心理学空间.M9y~,IwK4D(@

B:混合症状表现为个体日常行为的改变,同时可被他人觉察到。 

4d0H*iJd]f0心理学空间qYA2O&bM FI!T

C:症状同时满足躁狂以及抑郁的标准时,应诊断为躁狂发作伴有混合特征,考虑躁狂发作引起的显著功能损害及临床严重性。 心理学空间NY4lXBn#]$@@ a6F

心理学空间q4e0c0_+g;] \

D:混合症状并非由药物生理效应引起(比如物质滥用、药物或者其他治疗等)。 心理学空间-UcOa0[;b\

S jJb1O1S02、抑郁发作,伴有混合特征: 心理学空间A6B"j8c\(xPOR

.}^l@aKi*UI0A:满足抑郁发作的全部诊断标准,同时在目前或近期抑郁发作的大多数时间了,至少伴发以下3项躁狂/及轻躁狂发作的症状: 心理学空间_*n W qSZ7s9kH

  1. 情感高涨; 
  2. 自我评价高,夸大; 
  3. 话多,言语急迫,急于表达; 
  4. 思维奔逸或者主观感到有很多的想法; 
  5. 精力充沛,或者目标导向活动增多(包括社会交往、工作、学习以及性本能); 
  6. 活动增多,为贪图一时享乐而过多参加有可能带来痛苦后果的活动(例如:疯狂购物、轻率的性行为及不理智的投资); 
  7. 睡眠需求减少(尽管睡眠减少但仍感到精力充沛,与失眠症相反)。
心理学空间W@.f9n/O+C

B:他人可观察到的混合症状以及个体行为的改变。 

P4V5nb6}A zbp| qS0

J_.[e-E*A)g.F[2R$d0C:症状同时满足躁狂以及抑郁的标准时,应诊断为躁狂发作,伴有混合特征。 D:混合症状并非由药物的生理效应引起(比如物质滥用、药物或者其他的治疗等)。 注:伴有混合特征的重型抑性发作(MDE)发展为双相Ⅰ型障碍及双相Ⅱ型障碍的风险性很大,因此,指出这一特征对于制定治疗计划及监测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beJ:for l7n0

z.m2ta-WO[0心理学空间Z+[Vc2Dya(~

B)m W-Xf6[K0伴有快速循环特征: 心理学空间D P^)~Y)V

8A;H9Z&HZ@ kz8vM0在过去12个月的时间里至少有4次发作符合躁狂,轻躁狂或者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可发生于双相Ⅰ型或双相Ⅱ型障碍)。 心理学空间 J0eF6jo6w w'X#Z

&F^MB }SL0注:每次发作之间至少有2个月时间症状部分或者完全缓解,或者存在转相(例如从抑郁发作转为轻躁狂或躁狂发作)。 

j~F~ca0

1}-^fz:@[,U @0注:快速循环发作的基本特征:在过去的12个月当中至少有4次情绪发作,这些发作可以任何形式及顺序出现,每次发作必须满足躁狂、轻躁狂及抑郁发作的持续时间及症状数目的诊断标准,同时每次发作之间存在缓解期或者转相。躁狂及轻躁狂发作属于同一相。除了发作更为频繁之外,快速循环发作中情绪障碍与非快速循环模式中的情绪障碍没有其他差别。在确定为快速循环发作之前,需要排除这些情绪障碍是药物的直接效应(如可卡因、糖皮质醇激素等)或者由其他条件引起的。  心理学空间*S!jk}9I0U)fDe

心理学空间lMXD1A#DK

伴忧郁特征: 

4L#}7h \5N{%K0

2O!O1PxN]4d0A:在目前发作期间存在以下任一项: 心理学空间 @eA*YD%[C]K

zC? L W l-p0① 对大部分活动甚至所有活动丧失愉快感; 心理学空间*|A-B'Tgv/i3\r,Y
②  对通常能引起愉悦的刺激缺乏反应性(即使有好事发生,也不会感觉好一点,连短暂的好转也没有) 

D)UIi0T c YX0心理学空间E#@ tVfo

B:符合以下三项或者以上: 

3w-xowLG h9X1z0心理学空间,Dc _.uw

① 明显的抑郁情绪,以居丧,绝望,和/或郁闷,或所谓的空虚感为特征; 
n2b.p,[$zY/d0② 抑郁情绪通常在早晨更重;心理学空间,O8a0ev i
③ 早醒(比平常早醒至少2个小时); 
c*j Qd Y{%r0④ 显著的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 心理学空间!S~6V*SH
⑤ 严重的食欲下降及体重减轻; 心理学空间U v'yX,l_J]NdN
⑥ 过分或不恰当的罪恶感。 心理学空间Lm;V$B/Q ` b

RGQ:JWguF0注:忧郁特征是指抑郁情绪出现在疾病发作最重的阶段,多有愉快感完全丧失,不仅仅是部分缺失。评价情绪反应性缺失的指标为:特别渴望的事情并没有引起情绪的显著改善,包括情绪完全没有改善或者只是部分改善(例如:只提升正常的20%-40%,持续数分钟)。以忧郁情绪为特征的抑郁发作与非忧郁型抑郁发作相比,其抑郁情绪更严重,持续的时间更长,或者是毫无原因的,但两者在本质上没有差别。精神运动性改变非常常见,往往可以被他人观察到。 心理学空间 zY%`6Z+\

J,Xe1JWV0在同一病人身上,抑郁特征在疾病发作中显示出轻微的复发倾向。与门诊病人相比,这种复发倾向在住院病人中更为常见,而轻性抑郁的复发倾向要小于抑郁,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更易复发。  心理学空间3y3x0d Tk!{,yoT

心理学空间4tF3K{1hO'Uv~9n~

伴有非典型特征: 

V/F:y sBG!Aqe0心理学空间_L;?"Qp)I

指非典型症状占据目前或最近重型抑郁发作的大部分病程中。 

7U|oN7Tu0

he`,hDx8T0A:情绪反应性(即由实际及可能发生的正性事件引发的情绪改善);心理学空间G)_y9UE3m?

心理学空间 K0C q2J1WZm

B:符合以下特征两项(或者以上)

.x1murt0

X)Yr0l w ]9|0① 显著的体重增加或者食欲增加; 心理学空间&hSlQ G!T
② 嗜睡症; 心理学空间sEsI D-K+Z%u:H$r
③ 铅样麻痹(即四肢感到沉重,胳膊和腿好像灌铅一样) 
R \cQ)@`LL0④ 长期的人际关系敏感(并不局限于情绪障碍发作时)导致显著的社会或职业功能受损。 心理学空间pE2t1_,T/X-_

%k4h/|\E0}u-V5a0C:在一次发作中,症状不满足伴忧郁特征或者伴紧张特征的标准。 

P#F`'jM nu0心理学空间r8L JXG

注:非典型抑郁的概念具有历史意义(即非典型与经典抑郁相比,内源性抑郁作为规范性在门诊尤其是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很少被诊断。),不代表该特征少见或不同寻常。

(Pc^)Vp.\:\s0

)G v'Ww X@.~y0情绪反应性是一种当正性事件发生时情绪提升的能力,(比如当孩子们造访、获得他人的赞扬时等等)。情绪保持愉悦(不再悲伤),当外界环境保持有利时,这种愉悦感甚至可以持续一段时间。食欲增加可表现为摄食量增多以及体重的增加。嗜睡症主要指夜间睡眠时间及白天小憩时间增多,一整天睡眠时间合计至少十小时,(或者至少比非抑郁状态下多睡2个小时)。铅样麻痹是指肢体感到沉重,难以移动,动作缓慢,通常发生在胳膊或者腿部。这种感觉通常至少持续1小时,但多数情况下持续数小时。与其它的非典型特征不同,人际关系的病理敏感性在很早即出现,几乎贯穿一个人大多数的成年时期。其敏感性在抑郁和非抑郁时期持续存在,但其在抑郁发作期间会加重。  心理学空间YCf s ~_

'\[J _-B$Dm0伴精神病性症状: 

7l g xhlD9Lj c!t0

"f;k`;i-\ P I0在一次发作中的任何时间存在幻觉或者妄想。如果伴有精神病症状,要标明情感反应是协调还是不协调。 

6v.pS z \0心理学空间f!jJ%I sB.@]

伴情感反应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在躁狂发作中,幻觉及妄想的内容具有典型躁狂发作夸大、行为冲动不顾危险等特点,与此同时也具有多疑、偏执等特点,尤其是当其他人对其个人能力、成就等产生怀疑时。 心理学空间"e3r;TPG/~Pf X

+j'\d,ke(aM0伴情感反应不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及妄想的内容不具有上述特点,或者是呈现

@?]'lP0{0f8?0

d*t)Me7qU2P y0情感反应协调与不协调混合状态的特征。 

g;H]!v;LA%mS,``o0心理学空间3}#C&K2yN+q.p6|%Q ?

伴紧张特征: 心理学空间mSv,v)m)BT2P;NgE

心理学空间*a{Wl6_FVX

是指紧张症症状存在大多数躁狂或抑郁发作中。在精神分裂症谱系及其他精神障碍章节中,紧张症常伴发情绪障碍。 

*U?3XQ*] p{z6t~0

(DZ J*WG v0伴围产期发作: 心理学空间 n_"t'n \!K1l

心理学空间,gycH"Z

是指双相Ⅰ型或者Ⅱ型障碍中,目前或者最近的发作未满足躁狂、轻躁狂及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且情绪症状发生在孕期或者产后四周内。 

p'Aa'c9FN0心理学空间 ko!Z8I!{@ |%v-m F

注:情绪障碍可发生于孕期或者产后,依据产后一段时间内情绪状态进行评估,尽管评估结果各不相同,但显示出3%-6%的妇女在孕期或产后数周或数月内会经历抑郁发作。50%的产后抑郁发作实际在产前既已存在。因此,将这些发作统称为“围产期抑郁症”。围产期抑郁发作的妇女通常有严重的焦虑情绪,甚至惊恐发作。前瞻性研究中显示,孕期情绪障碍及焦虑症状,与产后抑郁症一样,增加了产后重型抑郁发作的风险。 

Ep{Qa0

"e S9ZO;Y&~g9p U$XM0围产期发生的情绪障碍可以表现为伴有或者不伴有精神病症状,杀婴事件经常与产后精神障碍发作联系在一起,后者以杀死婴儿的命令性幻听及婴儿是恶魔缠身的妄想为特点。但是精神病症状也可以存在于不伴有特定幻觉及妄想症状的严重产后情绪障碍。 

/aD6Y rrV5e0心理学空间,Eg4qyS*NS9Bl/d

伴有精神病症状的产后情绪障碍(抑郁或者躁狂发作)发作,发生于1‰—2‰的产妇中,在初产妇中更常见。围生期前存在情绪障碍的妇女,患有伴有精神病症状的产后情绪障碍的风险会增加,对风险性的评估主要针对既往有抑郁或者双相障碍(尤其是双相Ⅰ型)发作病史的妇女,以及双相障碍家族史阳性的妇女。 

*` j%R&@s&jGho'AE h${0

sn8_!i ^0既往有伴精神病症状的产后情绪障碍发作的妇女,其复发的风险性在30%-50%之间,产后情绪障碍发作必须与发生于围产期的谵妄鉴别,后者伴有意识水平波动及注意力不集中。围产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无论是神经内分泌水平、社会心理因素的调整,还是母乳喂养对于治疗计划的潜在影响及产后情绪障碍病史对于接下来的长期家庭计划的影响,都是这一时期所特有的。 

"|4@ \l `S7~ C0

,[%{;G$H6c~;^Y0伴季节特征: 心理学空间2| BUEr.r

心理学空间:U+@%^Y eo

该特征是指患者终生情绪障碍发作的一类模式。 心理学空间%Tf1E;gS#Vh4JC q1N

心理学空间1|_S3W\(o

基本特征是指:至少一种类型的情绪障碍发作(即躁狂、轻躁狂或抑郁发作)遵循一定规律的季节模式,其他类型发作可不具有此特征。例如:一个个体的躁狂发作具有季节性,但是他/她的抑郁发作并没有规律的发生在一年中特定的时间。 

8Oy ?@N;C0心理学空间f*gTM4V s

A:在双相Ⅰ型或者Ⅱ型障碍中,躁狂、轻躁狂或者抑郁发作与一年中特定时间(例如:秋季或冬季)之间有一个暂时的时间规律。 

p^$b&z0@Y ms0心理学空间1SIA#H8w-]$@5w A h6eS

注:不包含主要由季节相关的社会心理压力导致的情绪障碍(例如:每年冬季的解雇高潮)。 B:完全缓解(或者从重型抑郁发作向躁狂或轻躁狂转相,反之亦然)也发生在一年中特定的时间(如:抑郁发作在春天缓解)。 心理学空间;d6G Y#]*x(}{

3v CK*?+VP/No0C:在过去两年内,个体出现躁狂、轻躁狂及抑郁发作显示出暂时的季节相关性,如上述所说,在这两年中没有非季节相关的情绪障碍发作。 心理学空间%Z_u,Z X

"C?6{m.yT2Gp0D:在个体一生中,季节性躁狂、轻躁狂及抑郁发作(如上所说)次数要多于非季节性躁狂、轻躁狂及抑郁发作次数。 心理学空间4|)o IfQd$J

$\Tx+lwY4Nk C$Q(U0注:双相Ⅰ型障碍、双相Ⅱ型障碍及抑郁症(MDD)中抑郁的复发模式。其基本特征为抑郁发作(MDE)及缓解均发生在一年中特定的时间。在大多数病例中,秋冬季多发,而春季缓解。夏季抑郁复发则很少见。这种发作—缓解模式至少持续两年,同时在这段时间内没有非季节性情绪障碍的发作。与此同时,在病人一生中,季节性抑郁发作的次数要远远超过非季节性抑郁发作。 心理学空间)b c*h'bImlH

#Xz0n'~-g'M0本项不包含:季节模式是由季节相关的社会心理压力(季节性解雇或者学校假期等)导致的。具有季节模式的抑郁发作的特征为精力充沛、嗜睡、多食、体重增加、喜食甜食(碳水化合物)。季节模式较多发生于抑郁症(MDD)的复发中,还是双相障碍中,目前还不明确。然而,在双相障碍中,与双相Ⅰ型相比,季节模式更多见于双相Ⅱ型。在某些病人中,躁狂及轻躁狂的发作可能与特定的季节有关。 

K"}0{D l1e0K S0心理学空间$](DT7NX~

冬季型季节模式的流行病学随着纬度、年龄及性别发生变化。纬度越高流行病学资料也增加,年龄也是季节性强有力的指标,年轻患者罹患冬季抑郁发作的风险更高。心理学空间VY6M _m.F

5tM I_b.B0[x0标明: 

GL,F2w*H!{Zg0DcmI0

P pX"f%M0部分缓解:既往躁狂、轻躁狂及抑郁发作的症状仍存在,但是不满足全部诊断标准。或者每次躁狂、轻躁狂及抑郁发作之后,症状消失时间不超过两个月。 心理学空间'GiCd#h\{Z,eY

心理学空间 n-V%wFYQ-RRN-A

完全缓解:在过去两个月中,没有显著的情绪波动的征兆及症状。  

'Y M:tM$kK~2B0

严重程度标明:  心理学空间7J;G"tz2C;yNc z

心理学空间0Kz1GS4KJn5S DD f

基于满足诊断标准的症状数目,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心理学空间 d:}4h&QD+]b

+uJ{"_l8`#ck q9sG0轻度:目前存在的症状,只有很少或者部分满足诊断标准,症状较严重,但是临床上尚可控制,症状导致社会职业功能轻度受损。 心理学空间)U(j/}2u%rK8r!Z"c

心理学空间T)M#p2A8d)f

中度:症状数目、强度和/或社会功能受损介于轻重度之间。 心理学空间)l#~3i(_3h/|#r5H

h6zb J {t0重度:症状数目远远超过诊断所需的症状数目,症状严重且难以控制,症状明显影响了社会职业功能。 

N/EY3F T.iVs0心理学空间)k-U6rZQw#wI

 心理学空间Am"Lh9r._n;~~'?

V%[ D?)I H-B"] C0译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罗炯 王雪 陈旭 周玉明 李鹏 王晓艺 邹宇川 仲照希 郭苏嫣 钱晓红 杨雪 耿雪华 心理学空间0q%p/t;VhK

心理学空间7N3RO h,V7Z~"d

审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郑毅 罗炯心理学空间'n'_K|J'U

心理学空间*l1?d!tU2ZE?%B

心理学空间^n&l7k @` @

y0}5k)Aw{0

Q9h$J`kb0

N7q^0i'|@h(iY0

:v9~W/@[:O"]tI~0

C-f/Q.]5`NW6W0

&EI.V(mB]C0心理学空间3@/P~ @'IS@

 心理学空间0m8_)b nM~ \!^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DSM5 其他特定的双相及其相关障碍 诊断标准 双相及相关障碍(躁郁症)bipolar disorder
《双相及相关障碍(躁郁症)bipolar disorder》
锂盐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