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和莱文森的发展理论
作者: 瓦尔•西蒙诺维兹 / 22403次阅读 时间: 2016年8月18日
来源: 《人格的发展》 标签: 莱文森 发展理论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埃里克森和莱文森发展理论
bzn(LJ3U0瓦尔•西蒙诺维兹 著
+r-s(_+@ {!D(X0人格的发展》
心理学空间ouZG:`X)[;p F%M

凯特正值青春期后期,她是因为沮丧和社交问题前来咨询的。她很瘦,看上去死气沉沉、灰头土脸。她刚被男友抛弃,平时也没有什么朋友,所以感到很空虚无聊。每次当她鼓起勇气和同龄女伴去酒吧时总是感到无话可说,因为她感兴趣的话题朋友们大多趣味索然。她又不会跳舞,所以在那种场合总觉得自己很累赘、很孤立。当我们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时,我发现她对自己很不确定。她在一家软件公司做行政,平时的工作很呆板。其实她是个聪明的女孩,在夜校上课的是成绩是A。她希望加入朋友们的这种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但内心深处明白自己不可能适合那种方式。她与父母舒适地生活在一起,但由于父母不苟言笑,所以虽然家中很安全,但缺乏溫暖,很沉闷。虽然她留恋家的安全感,但也曾想过搬出去找一个便宜的地方住,那样可以获得更多自由。她不相信别人会对她说的话真正感兴趣,也不认为那些把她当倾诉对象的朋友真正在乎她。在凯特这一案例中,埃里克森关于青春期的角色混乱观点十分适用。所以在咨询中要让她意识到自己的冲突,让她学会在某种程度上协调和接受这些冲突。在长达一年的咨询之后,凯特报考了大学并搬出了家。她现在已接受了那段不愉快的恋情,也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当她结束咨询的时候,她比一年前自信多了,也更加了解自己。

MU.D J]yV'VR R,{0

埃里克森

9fc'vUTXX+J2w0心理学空间p_YF;g6?b7E

埃里克森(ErickH.Erikscm)对人格发展的最重大贡献之一就是:他强调社会和人际关系对人格发展的重要性。他的研究使“原本实证的、基于医学模式的心理学更富哲理性”(韦尔斯曼,2000年:第130页),“使我们得以洞察个人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体会其中的深意”(史蒂文斯,1983年:第108页)。

A#v_&?.^ h-|/v0心理学空间,Zb,l#^5a

埃里克森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了精神分析对个体内在世界的片面解释(即忽视社会和政治因素的影响),他强调了那些造就我们完整人格的家庭、阶层和社会的作用。科伍(Kovel)认为埃里克森的模型“具有人道主义精神,他挣脱了精神分析还原论的枷锁,然而又被弗洛伊德的观点所牵绊”(埃里克森,1988年:第68页)。心理学空间$_pbS(\q

3XShsYtD%yBF0埃里克森的贡献可以用史蒂文斯(Stevens)的所说“真正的整合分析”来评价,这种整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意识到社会和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坚持了心理治疗的伦理学基础。虽然埃里克森深受弗洛伊德早期儿童发展观念的影响,但是他仍然敢以怀疑精神分析有关婴儿期、儿童早期的论点,从而发展出了一套嚢括整个生命周期的理论。心理学空间d;H w+g7Yn

心理学空间+K f!ZkIrN-m

在他的《儿童期与社会》的第三部分,埃里克森阐述了他最著名的人生发展八阶段论,正是这些观点对人格发展的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韦尔奇曼(Welchman)曾这样评价道:“在那薄薄不足三十页的文字中,埃里克森向我们勾勒了一幅复杂与澄明兼具、渺小与权威并存、直观与真实交融的人生图景。”这八个阶段是:婴儿期、童年早期、游戏年龄(play age)、学龄期(school age)、青春期、成年早期、成年期、老年期。

$_#pq`w4I hG0

V#_k,_D0M4zZy0埃里克森曾对他早期的观点作过修正,他认为每一阶段都会经历“情感矛盾冲突"(emotional paradoxical conflict)。个体只有在面对和解决这个冲突之后才可能成功的进入下一阶段。由于其他的各种元素都集中于这个冲突,所以它体现了该阶段的中心特征。埃里克森对青春期的自我同一性的表述尤其深刻,且富有创新性。

L N'L#g,e(N`(isk o0心理学空间7DJ `:? cM+XA8XQ_%]

埃里克森的结论基于研究和临床经验,但他的研究对象比较局限。在他著名的有关青春期同一性发展的论文中,他承认研究对象是在他所工作机构接受治疗的16至24岁的青少年,他们都具有较严重的心理困扰。埃里克森试图从他们身上找出共同点,但他承认这些年轻人不是来自很富有的家庭就是来自很贫困的家庭。他由此意识到中产阶级也许并不具有很大代表性。心理学空间bbAF5_ zg"l%i ^_

9^8U"h f Vq0虽然有着上述的局限,但是埃里克森仍然希望能够替代当时精神分析对“障碍”的强调。弗洛伊德描述的神经症性冲突与儿童真实的冲突十分类似,并且这种冲突是深埋于人格之中,但是埃里克森希望能够更多的关注外在的、“健康”的人格。他努力寻求健康人格的要素,认为“他们显然不是神经症患者,他们是教育和文化系统中,以各自独有的方式努力奋斗的一员”(埃里克森,1968年:第55页)。心理学空间zxC3t` k'ac

心理学空间8B+CrC5HF \

然而,我们会对埃里克森的“教育和文化系统中努力奋斗的一员”的说法产生疑问,难道他们就能代表真正健康的人格吗?界定这样的典型的标准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比如,信奉“放手去做”、“实用主义"和成功哲学的典型美国化人格,能认为它就是健康的吗?在此,埃里克森沿用了玛丽•杰哈达(MarieJahoda)的说法:“健康的人格积极的掌控周围环境,能够正确地觉知自己和世界。”埃里克森强调上述的标准是相对于儿童的认知和社会发展。那么我们又有疑问了,因为埃里克森在说“他掌控自己”时明显带有男性化色彩。同时“正确的”这个词的说法也有待商榷。当然,我们可以认为上述说法在埃里克森的年代也许很普遍。

4cD D y!f*RVYEl0心理学空间U!rvUE4SfXq

埃里克森假设“一旦婴儿离开了子宫这个化学环境,进入人际互动的社会系统”,他就会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以适应文化。他从个人的经验出发,认为“只要给健康的孩子提供合适的指导和发展,他们就能够遵循内在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是指孩子为了与教授者有效互动而发展出的潜能”(埃里克森,1968年:第54页)。心理学空间-ZY5A6L@

心理学空间AG(B2A z._

埃里克森写道:心理学空间/mbk,w0bCr4x

k+@X*eEI4{0个体的发展模式是既定的,人格的发展就是沿着这个模式向前进,与不断拓展的人际关系进行互动。生命最初的交往对象是母亲的模糊形象,最终是与人类的互动,或者至少是与生命中特殊对象的互动。(埃里克森,1968年:第54页)心理学空间 p#M1W6V7N;BrS Nu

心理学空间}IQ(U*R"c9M

埃里克森将这些发展观点整合人自己的一生发展理论,下面我们将论述这八个阶段。

L1L0uN }/f~\0

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八阶段论

9CcsW0|0心理学空间 i}Z{{ ZJt|3I

阶段一:婴儿期:基本信任对不信任(trust vs mistrust)心理学空间F"I3Be&\;{#X"E

1Q[ TLsg3g8G+e:qA*IV0阶段二:童年早期: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autonomy vs shameanddoubt)心理学空间 _ickO6O

iA@Wgb:~9O.H:xT0阶段三:游戏年龄:主动性对罪疚感(initiative vs guilt)心理学空间3`9i;k`[Mf;e

心理学空间6kC)Jv [3L7C

阶段四:学龄期:勤奋对自卑(industry  vsinferiority)

lyc d U`\Dsw0心理学空间R/}i3m%b

阶段五:青春期:同一性对角色混乱(identity vs identitydiffusion)心理学空间@"Q ]l^3D:y&i']] v

bPh*L,A q#X$Y0阶段六: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独(intimacy vs self-absorption)

{z w ^2_:R;lP!G0

9H/ivG DT0阶段七:成年期:繁殖对停滞(generativity vs stagnation)心理学空间Q8P o4P2er&c1M

(Y)N!C$~'a*e0阶段八:老年期:自我整合对失望(integrity vs despair)心理学空间\X%?tK)v.{O#Q5s

HwwoEM2p0在每一个阶段,埃里克森描述了婴儿、孩子或成人与周围环境进行互动的方式。他认为每一阶段都会面临特定的危机,因为“初期的成长总是会伴随着本能能量的转换,这就容易产生每个阶段特定的弱点”(埃里克森,1968年:第55页)。心理学空间JH!oA7u"g0`|DV

心理学空间 I+}b g8gT`,gi

如果孩子不断地长大,他们就需要完成一些基本的成长步骤,比如:学会舒服地躺着、安全地坐着以及跑的能力等。与此同时,孩子对人际交往的观点也在经历快速而激烈的改变,在这样的短时间内完成如此剧烈的变化,会让孩子体验到冲突。孩子一方面也许会让母亲不离开自己的视野,一方面又希望自已独立行事。因此,埃里克森说道:“成长中的人格就是学会在不同的时候运用不同的能力,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全新的个体的过程”(埃里克森,1968年:第55页)。心理学空间]g-Y.@z6L c

心理学空间B!dIrxL!Ai

在埃里克森看来,心理治疗师的任务就是帮助个体形成同一性,解决每一个阶段的矛盾。他认为有时也有必要解决患者早期的未解决的冲突。(那么这里就有一个疑问:是否这意味着治疗师需要事先设定一套观念,并借此让患者适合治疗师的构想框架?)心理学空间%D4rtF!t)Tv

F I5j,zw0阶段一:婴儿期: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MX+s u8L-Z0心理学空间b"a{z6xO8z6X]*l5V H)Z

埃里克森认为基本信任(basictrust)是形成健康人格(healthy personality)的基石。“自我的首个任务就是建立一个稳定的模式,这个模式用以解决基本信任对不信任的中心冲突”(埃里克森,1965年:第241页)。心理学空间%B(bZ aG_]kmf

wd].G(b~C-d0信任建立在婴儿与照顾者之间关系的质置之上。埃里克森认为“这是婴儿的一种存在感,和对照顾者的始终如一的悉心照料的反应。同时信任也表现为婴儿对自己以及处理欲望的能力的信心。”(埃里克森,1965年:第239页)。在婴儿早期,通过嘴巴进食的需要占首要地位,但是视觉和触觉也同样重要。埃里克森认为此阶段是“结合期”(incorporative stage),因为只要照顾者喂给婴儿吃东西他都会接受。

:a9fWodQ0

!??l,kN| }0六个月之后,婴儿需要学会找到乳头后不咬,要学会习惯与母亲协调。在这个阶段,由于原先与母亲完全的结合被逐步打破,所以婴儿会体验到失落感。埃里克森认为“如果孩子感到被剥夺、被抛弃,那么有可能就会为今后的不信任埋下伏笔”(埃里克森,1968年:第63页)。心理学空间*~9i2H6stb]b1`D

@/^X:x+b Y"C0埃里克森强调社会因素和本能因素对人格发展都同样重要。我们会看到在有些文化中,婴儿是被包裹在襁褓中的,而在有些文化中却不会这样做。究竟何者对孩子有益取决于所处的文化以及社会的期望。比如,美洲印第安人嘲笑白人让孩子任意啼哭的做法,因为白人以为这样对孩子的肺有益。但是当印第安人的孩子愤怒得脸发青、吵闹着要吃奶时,他们却觉得很骄傲,因为他们认为这样会使孩子成为好猎人。由此可见,即使是人生最早期,婴儿也会受到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心理学空间sar2}M1WJp

Yf%S.b N x'_'I0虽然养育孩子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建立信住感,但是埃里克森认为处于现在这样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很多母亲对自己都不信任。斯波克博士出版过一本专供父母亲阅读的畅销书,该书第一章就叫“信任你自己”。可见,这个不信任自己的问题是多么普遍。

/@vng4~0

Q!vD@"K0阶段二:童年早期: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2至4岁)

Y'l#J3u"y0心理学空间!I1Y$pN#{ j1y}

弗洛伊德将这一阶段界定为肛门期,但是埃里克森认为这个阶段关注的不仅是括约肌,而且是普遍的肌肉运动。这一阶段的婴儿开始强调自主性,“学会了如何抓握与放手以及审慎的坚持自己主张的能力”(埃里克森,1965年:第244页)。

NM ^p8M&ZW0心理学空间 Je-?:m#a

羞怯和疑虑是儿童在追求自主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伴随着的感受是“意识到自己暴露无遗、在光天化日下被人审视”。与疑虑相联结的感受是“仿佛在身后某个无法看到的所在,藏匿着邪恶与腐朽,这也许就是我们害怕背后攻击的缘由”(韦尔斯曼,2000年:第53页)。

#Y9\5l g]0心理学空间U6yL6|Log3a5E$w

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模型中,还谈到代际间的相互关系。他认为在该阶段,成人需要表现出坚定与容忍,但是儿童的自尊与自主又依赖亍父母的社会尊严。埃里克森认为“很多时候孩子的羞怯和疑虑、低自尊与不确定,其实是来源于父母在婚姻、工作和权利上的受挫”(埃里克森,1968年:第73页)。

5LtM/w/}c x0心理学空间Bewc+|3@#P-ps

阶段三和阶段四:游戏年龄:主动性对罪疚感(4至5岁);学龄期:勤奋对自卑(5至12岁)

0ZwP)u&w[$C#f M R#C0

"Ei(mw\)K{z0这个阶段孩子会经常表现得像一个“小大人”。孩子扮演的其实是他想成为的那种人,此时如果父母在孩子眼中是“强有力而且美丽的”,那么就会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埃里克森拓展了弗洛伊德“性器”的说法,代之以“运动性器”的说法,由此更注重了此年龄段的行走和运动的特征。

2@t ~'gn`5y3M0心理学空间} M+Am&? k'S7Br

这一阶段随着运动、语言、想象能力的发展,儿童开始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主动性。他们会具有侵入性、闯入别人的空间、有时会有攻击行为,并且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当照顾者批评儿童的这种攻击性,孩子就会意识到来自环境的威胁,感受到邪恶和害怕被惩罚,由此,也就产生了罪疚感。

h#eD6@b0心理学空间[.A:jJK OU Z

此阶段的孩子会表现出对性的强烈好奇心。关于这方面的解释埃里克森同意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的说法,即男孩因为对母亲的爱所以对父亲表现出敌意,女孩则因为对父亲的爱所以嫉妒母亲。对同性父母的这种嫉妒和敌意以及不可避免的失败导致了孩子的罪疚感、恐惧感和焦虑心理学空间0H'@$|*GTPi

心理学空间 s'A'zu4T

埃里克森也同意弗洛伊德的阴茎嫉妒,即女孩由此会产生不完整感,但是埃里克森补充说男孩也会感到不完整感,因为所有的家务都是母亲做的。埃里克森认为社会普遍的性角色差异将有助于驱散早期的这种性差异的疑虑,虽然我们也可以认为社会反而可能加强这种性别差异。心理学空间j R7@6J Il(}G

+d nmMm1h z L0这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也开始发展,但是如果父母达不到孩子提出的要求,孩子就会产生压抑、退行和怨恨。孩子会认为自己天生就是“坏的”,这会导致孩子的自我约束或者通过无休止的吵闹来证明自己。所以,这一阶段照顾者尤其需要注意培养孩子的价值感和责任感,比如照顾者可以和孩子以及其他孩子一起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等。在此期间,父母需要着意培养孩子平和的主动性,即让孩子体验到虽然角色、年龄不同,但大家是平等的。心理学空间0nk$i#T0b yRH$Z/e K

GH$x+[7J&d0来访者英格里德(32岁)是一名教师。她和丈夫、孩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但她内心深处依然感到自己没有价值、感到痛苦。她的责年生活是不幸的:父母经常谩骂她,从未对她表示过爱和尊重,她还经常遭到母亲的毒打,可悲的是父亲不仅不帮地,还和母亲一起虐待她。在进入青春期后,她有过几次抑郁,并且会通过自伤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一无是处”。她希望能够走过曾经的这段创伤岁月,希望能够不再责备自己、摆脱消极的思维方式。通过治疗、讨论她记录下的一些创伤片断,她终于开始恢复信心,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令人满意的、是一个有用的人,她有能力让生活变得半富多彩”。

'c$~;f m,q ^T*hje0心理学空间1\7f[g6UX

进入学龄期,孩子开始发展出勤奋感,并且开始学着“通过创作东西来获得大人的表扬”。此阶段的孩子会忙于做事、或者与他人一起忙碌。弗洛伊德将此阶段界定为是比较无趣的“潜伏期”,但是埃里克森认为此阶段的学习将对孩子的未来造成重大的影响。心理学空间Ci N+a5EY1})F{'_6c[#}

n4yH"xQ0u0学校是勤奋感的助燃剂

I!x5iE"|.yg5v0心理学空间m$LY!c3e

在西方社会,孩子会被送入学校学会读书写字,但是在其他相对较为简单的社会,孩子们是跟着大人学习如何使用工具。在我们的社会中,学校似乎是自成一体的所在。学校拥有自己的目标和限定(比如目前在小学通行的标准评估测验等),所以可以说学校与成人世界联结甚少。

!VIj1@g9k*j5a0

](G{ Q JH0我们的教育哲学始终在以下两个观念间游移:学校是“强调自律和责任的成人世界的延伸”,还是放手让孩子们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埃里克森认为不同的孩子都能在上述两种教育方式下茁壮成长。所以学校应该同时兼顾孩子的学习和玩耍,避免走极端。

D bzl-c\h0

bk+ID9vY0埃里克森认为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控制感,并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共处”(埃里克森,1968年:第81页)。游戏让孩子“通过思考、试验、计划和参与,从而获得这方面的宝贵经验”。

Q:j5a#k"QP0

0PTk v U0但是此阶段也存在危机,尤其是之前的冲突若没有得到解决,那么孩子就容易产生自卑感。也许孩子依然很依赖母亲,或者孩子先前在家的所学没有被教师认可。此阶段教师的素质以及对孩子行为的了解程度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此时需要警惕的是教师不能过度认同孩子,不能让孩子成为“教师的宠儿”。由于众多的原因,学校完全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消极作用,孩子很有可能在学校找寻不到任何乐趣。

"tWv1i}0

p0@d5d.b$Q:~ U0在此,埃里克森将他对社会和文化的关注融合入了该阶段的发展模式。他指出此阶段的孩子会意识到父母的阶级或种族将决定他们自己的社会价值感。因此,他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孩子的自我认同。

&jc8V:EK0心理学空间$hw8yD@$b0Q)fhe4w

阶段五:青春期: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至18岁)

L*L:?%?Ig{b Hp0

,I9jM"}oy/@L0自我同一性的需要心理学空间4f)l{ K'd^~!w

I2] ad8ZX0埃里克森断言:若个体缺乏自我同一性感受,那么他也将无法体验存在感。“同一性或认同”(identity)是埃里克森发展理论的一个关键概念。

DRX6]JkkG:C0心理学空间Nv j YWJjA

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希望能够形成稳定的自我同一感,埃里克森认为“随着力比多的变迁、能力倾向的发展以及社会角色的尝试,此阶段青少年的自我整合能力有所提高”(埃里克森,1965年:第253页)。原本在童年期已经建立起来的确信将受到质疑。除此之外,身体以及性器的发育又要求社会角色的统一。处于该阶段的青少年尤其关注自己在同龄人面前的形象,他们希望展露自己最完美的一面,但又感受到外表与内心间的差异。他们想知道如何将早期的角色整合人新的同一性之中。如果他们前来接受治疗,往往需要解决他们先前遗留的冲突。他们需要发展出自我同—感,也就是解除“我是谁”和“別人认为我是谁”之间的矛盾。心理学空间Cyz7O|-LD}b8B

心理学空间[r ] N2j%{

如果重要的长辈对他表示真诚的赏识,而不是空洞的赞扬和迁就的鼓励,那么这将有助于青少年自我同一感的形成和巩固。青少年需要认识到“自己掌握经验的方式虽然有别于他人,但也是成功的方式”。

XII4].R)O ^Z0心理学空间 F@)c h%vb%n5[5_[

自我同一性是对早期自居作用(identification)不断整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最终整合的整体并不只是部分的简单相加。埃里克森坚持认为如果没有第一阶段的信任感、没有来自重要长辈的赞赏所带来的信心,就不可能形成稳定的自我同一性。

xU`3W&f&Q0

0|C;z\$`&yP&q+zA0U0角色混乱的危险

Sh5s t#o#c%bQ0心理学空间%d^ Waos7]PoM]

埃里克森认识到“角色混乱”(identity diffusion)将会给青少年带来许多问题。当青少年困扰于自身的种族、性别、宗教或者阶级时,角色混乱就有可能产生。心理学空间OpB9m8P/S"Mt M

.Bv1J{ H6U |A,e0研究自我同一性如何在美国的少数民族青少年中被歪曲是十分令人着迷的,我为此还观察了现今多文化的英国。移民的孩子也许童年早期受性欲的困扰更多。当他们的父母开始不信任自己的传统文化,转而不顾一切地希望融入新的文化时,他们就会拼命地矫正,这将导致强烈的同一性的中断。于是孩子们就竭力希望否认自己的出身,尤其是否认母亲的温暖和对自己的诱惑,孩子会将出身视作阻碍自己更像美国人或者英国人的绊脚石。(参见第七章有关种族认同的发展)心理学空间"x)tRene

心理学空间0z+J\y*|

当孩子进入中学,看到自己与同龄人的生活方式的差异,他们的自我同一感就更加受到打击。于是许多年轻人幵始对社会和家庭曾经强加于他的角色产生困惑,这有可能将导致他们逃学、或者通宵不归、或行为古怪、更有甚者会开始吸毒和犯罪。由此,他们会被称为“问题少年”,而他们也将以自我实现预言的方式来“实践”这样的称号。

z,djBTns0

x#W_f-?2SCR0埃里克森在此强调了职业的重要性。如果一个年轻人既找不到工作也没有职业认同感(occupational identity),那么他们很有可能会拉帮结派。这让他们有一种完全的融入感,由此,他们有可能变得非常无法忍受那些与他们“不同”的人,对这样的人也许会尤其冷酷。埃里克森认为让人们认识到这种褊狭只是角色混乱的一种防御是十分重要的。这种角色混乱以身体的改变、性驱力、无数冲突和选择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也解释了为何一些年轻人在简单的有关种族、阶级和国家的极权主义教条中获得同一性满足的现象。纳粹主义和民族阵线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埃里克森写道:心理学空间_Ej5L$Vm5E]

k*n6\.d$rk/il0如果你从内心深处不确定自己是男性或女性、无法确定自己是否有魅力、如果你无法控制自己的驱力、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不知道自己在他人面前的样子、不知道自己是否在做着正确的决定,只能将自己束缚于错误的朋友、性伴侣、领导或职业,这样的情况确实让人难以忍受。(埃里克森,1968年:第81页)

3~"Gc#g:oH-P7y)ag0

!wz5KpuX D0对于青少年而言,不断增长的自我同一性需要有助于消除驱力混乱、抵抗良心独裁这一早期与父母交往中残留的无能感。心理学空间@!~min'|

BR w)y{ U0当英格里德在人生的后期阶段意识到父母曾经的行径是残忍的、应被谴责的,她无须为此负责,并且她可以丢弃他们的价值观而无须感到罪疚和贬低时,她的自我同一性也就得到了发展。心理学空间G'F` b/U&H

心理学空间8A,NZ8a f6@t]-G

埃里克森的理论架构于美国社会的价值观。这些指导同一性的价值观是和他有争议的信念联结的,即他认为“如果精英制定规则,那么规则将得到最佳发展。年轻人应该抱持这样的信念,即那些成功者就是社会的精英,他们是国家典范的化身”。他还谈到综合性人格有可能产生的问题:年轻人也许会迷惑于自己是否就是表面看上去的样子,这种疑惑不可能通过一个注重实用和学分的体制来加以克服,只有一个关注价值和目标的教育体系才能解除年轻人的困惑。心理学空间(vwR0W/BKH

V;q6P6bV ?k0阶段六: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独

U#F-H"|$u+g'yM0心理学空间{3Q/^$DV

埃里克森是最早研究和关注成年期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之一,因此他的理论指引了其后的心理学家的研究,比如大卫•莱文森、诺米•格兰(NaomiGolan)等。埃里克森坚持认为,只有当个体建立了真正的自我同一性,他才可能与他人发展真正的亲密关系。亲密(intimacy)是“一种负责的能力……是巩固和加强关系、是即使赴汤蹈火也信守承诺的力量”(埃里克森,1965年)。在友情和婚姻中,人们往往可以通过寻找朋友或伴侣的过程发现自己。心理学空间$K+g7c[R [ g

心理学空间E_Tg(vV

亲密的对立面就是疏离(distantiation),即当个体的自我同一性在交往中感到威胁时,就会破坏关系的行为。也可将此行为理解成是青春期对差异无法容忍的一种延展反应。我们在政治和战争中经常可以窥见疏离的缩影。有时对同一个人,我们也会同时产生亲密、竞争和对立的关系。

S,`E:?~w4tt7p%P0心理学空间~z7[#i!w]t @N2|

埃里克森赞同精神分析强调生殖性、强调个体在面对钟爱的异性时狂喜的潜力(orgiastic potency)的观点,认为这是健康人格的主要标志。精神分析也强调理想的方式是异性之间的生殖方式。当然,上述观点反映了在社会中存在的地区性的同性恋憎恶。

k)Vet2Mn0心理学空间cJk$X1Hh

他们解释了一名前来咨询的年轻的同性恋者丹尼尔的内心挣扎。他是一名爱尔兰人,但是为了不违背自己的性取向,他只能在18岁时离开爱尔兰、离开自己深爱的家人。直至十年之后,他依然无法将真相告知父母。心理学空间_,|0is2i

心理学空间.yp-WJ'H

亲密与疏离之间关系的处理在来访者谢恩的案例上尤其适用。谢恩是一名23岁的学生,在一项青年项目中参加常规咨询。他是因为想处理与病入膏肓中的母亲的关系而来,他与母亲的关系十分亲近,然而,咨询还让他意识到他想要和家庭中权威人物分离、发展同一性的想法。在他母亲过世之后,他对发展中的自己形成了新的看法,同时在处理与其他亲密人物的关系时也有所改观。心理学空间1_e5T?Z iq

*V!M)_[r{0阶段七:成年期:繁殖对停滞心理学空间|;Cy:]p

心理学空间"Z-?~L+O*xWj9|

埃里克森认为:那些具有令人满意的性关系的伴侣会“很快希望能够孕育融合了他们人格和能量的爱的结晶,并会产生希望抚育后代的愿望”。他称这种现象为“繁殖”(generativity)。他认为这个阶段十分重要,正是因为它人类才得以生生不息。当然在此他指的是异性之间,而非同性之间。

\hXy(C;a(_0

1{)H8a'@P$p{Zj0当然,埃里克森也意识到社会中也同样存在这样一些人:他们也许不能生育,或者也许不愿将精力花费在抚育后代,而宁愿将繁殖的需要转移到诸如艺术创作或者公益事业。

gU d%wFY Gyxj[0

'O$f*|0JD-f.XX0这些不愿参与繁殖的人们“将体验到由于停滞和人际贫乏所导致的对假亲密(pseudo-intimacy)的过度需求。”他认为这种停滞的感觉对人类的延续十分重要。埃里克森发现大部分的父母在指引孩子时会感到无力发展自己。因此,他谴责童年早期给孩子造成的消极经历、有问题的同一性、过度的自爱以及社区支持的匮乏。

1VG^&N}S#R:],WFa0心理学空间 l*hBJ'[L

阶段八:老年期:自我整合对失望心理学空间X!C ~0x GL4{&P

Fw/gm&W*Fv8YhYU0在人格发展心理学家中,埃里克森是少数几位认为老年期(oldage)是具有特定任务和危机的独立时期的心理学家,并且他还亲身经历了漫长的老年期(埃里克森一直活到92岁高龄)。在他的《生命周期的完成》一书中,他从老年期回溯至婴儿期,希望在书中表达此种回顾对一生的重要性。埃里克森认为最后的这个阶段具有非连续性。韦尔斯曼曾在2000年说道:“老年期理应受到人们的深切关注。”随着西方社会中七八十岁,甚至是九十岁高龄老人人数的不断攀升,埃里克森的理论将使我们获益良多。

4L'i,X\2RI&|0心理学空间$LE9Bw h~2BW7I

此阶段的自我整合是之前七个阶段的最后巔峰。埃里克森写道:“只有当个体关心他人和事物、接受自己作为造人者和生产者的成功与失畋”(埃里克森,1968年:第259页),个体才能产生自我整合的体验。也就是说,具有此种体验的个体,他们接受自己的生命周期、接受周围重要的他人、不再对父母不满、认可毎一个人应该为自己的生命负责。心理学空间1iRt _h0y9v4GK

ESZS$x| o"g0在我与来访者朱丽叶的咨詢中,我们的重点始终围绕着如何与她冷漠麻木的母亲和冷酷的父亲妥协。我希望能够让她摆脱愤怒,从而与自己和睦相处。处于老年期的个体会与前人、创造了次序和目标的人以及传达人类的尊严和爱的人们建立起一种联结感。

p@(g!IV&K!w\0心理学空间,n G"u!O8O(l

埃里克森同时补充道,他在临床中发现此阶段也有个体表现出对死亡的绝望和恐惧,他认为这是由于自我整合的缺乏或者失败所致。绝望的表现形式有:厌恶、愤世嫉俗、蔑视等,这其实也反映了个体对自己的态度。心理学空间~fY(}Mhk/b6kJ

U|_sZ1_@-Y0自我整合意味着情感的整合,包括对依赖和领导欲的整合。这是对不同生活方式的觉知,也是“在面对生理和经济威胁时,对生活尊严的维护”(埃里克森,1968年:第260页)。它可以运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人类行为的各个领域。

{+L4`9^m6iZ6u3Q0心理学空间#e!c}&e5L,mC

1989年,八十多岁高龄的埃里克森夫妇以及30岁的海伦•凯伍妮克(HelenKivnick)合著了《老年期的困境》—书。此书是在采访参与1928年加州的“指导研究”活动的八十多岁老人的基础上完成的。对埃里克森而言,这是难得地了解每一阶段的基础和人们对他人期望的机会。

m/O#AH7? K0心理学空间iDu O8@

访谈旨在理解是什么导致老年人长久的陷入困境、是什么导致困境如此痛苦。埃里克森写道:“所有这些人都在努力的寻求毕生的痛苦趋势与普遍的力量间的平衡”(埃里克森,1989年:第72页)。因为每一个人都无法逃避死亡,当老年人意识到有些机会已经一去不复返、有些方面已经白白浪费之后,这种对人生阶段的整合与对整合的绝望之间就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心理学空间p!fc9~t3}-no `

心理学空间2r!Z_6D/h-L-T

由此,他总结道:“每一位老年人都试图寻求毕生的才智与愤世嫉俗、失落无望间的平衡。”(埃里克森,1989年)所以治疗中要让这些被访者了解到记忆并不只是用于回忆,它也可以用于调整目前的需要。在此阶段,早期的信任与不信任主题将卷土重来。一些老人即使身体健康,也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应该被照顾;还有些老人一生都对人充满苛责、不信任,他们在此阶段则会表现出无理由地恐惧、沉迷于回忆过去遭受的耻辱与冤屈。心理学空间k+N!d R{,K3i,X/W

心理学空间'Cx wK2}~X4gKC

在心理治疗中的运用心理学空间GA7d f8? t

心理学空间GW6xWh9kS!g/p

在理解来访者的世界时,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将为我们提供十分有用的框架。心理学空间+U E-[q0MIE\"y`

W-b,^UJ}0来访者凯瑟琳是一位释囚的妻子,她想让自己在面对无理、以强凌弱的丈夫时更有信心。她无法信任治疗师,如果我们追述她的童年就会发现问题所在.她母亲很年轻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于是将她托付给一个远房阿姨照料。从此,她就认为大人无法给她安全。心理学空间^vF4[;t

心理学空间!\{{ZL1j4h

虽然埃里克森的理论有助于理解来访者,但是在运用时需要注意适用性以及时代性。比如,我们需要摈弃一些已经不合时宜的部分。上述凯瑟琳无法信任治疗师的问题,也可以认为是由于缓刑监督官和社会公益机构曾经对她造成的负面影响,使她认为心理治疗师作为该群体的一员,与他们是一丘之貉。心理学空间.M$iK.j\C7eC|b o#X

心理学空间6}k_a W#u'R2rR'v

f)] qaO f&Qb0

达尼尔•莱文森:人生的季节心理学空间|%Tc{G0Go"x#Uw

心理学空间3ze7^xH1K8I zv'i

20世纪60年代早期,达尼尔•莱文森(Daniel Levinson)基于他对人生发展阶段的理解,开始着手这方面的研究。他尤其关注早期研究曾经遗漏的中年期和晚成年期。他发现过去大量的研究都集中于婴儿期、童年期、青春期,鲜有中年期的研究。因此,他调査了20岁至45岁的人群,并特別强调了早成年期过渡至中年期的转换期。心理学空间O8{-G+i^0a

心理学空间%Z]|%BPa

他认为人们对中年期(middle-age)的思考和研究之所以匮乏,是因为人们恐惧中年期的未来,这种恐惧源于社会对老年期的负面渲染,致使许多中年人认为老年期是不幸福的,不仅身体每况愈下,曾经能够从工作中获得的乐趣也荡然无存,并且还将经历亲友的亡故。在此种情况下,最安全的应对方式恐怕除了避免反思之外别无他途。心理学空间p*JtV6W

心理学空间T&u(W mP

然而莱文森对人生后期所抱持的观点要乐观许多。在他眼中,人生由若干季节组成,是具有内在的普遍发展模式和次序的周期。人生是稳定和固定时期与非固定、变化时期不断更迭发展的过程。他认为如果人们充分的认知和接受人生的每一个季节,并且完成了每一季节的任务,那么之后的阶段也将同样令人满意。莱文森关注中年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他的研究始于46岁。所以,也可将此理解为是他对自己中年期的反省。心理学空间#j.uG4^J#e

心理学空间D"\Od'n}6g(v

在研究最后,莱文森及其研究团队认为人生具有基本的模式和秩序,并且发展的顺序是固定的。如果人们在某阶段的任务没有完成,那么他们就将固着于该阶段,并且无法顺利的进入下一发展阶段。心理学空间{6@r&|3c |)h]

心理学空间SY8C(Sz6o ~

来访者尼特,26岁,深受厌食和抑郁的困扰。她始终无法摆脱低自尊的状态。因为她母亲一直希望她成为整沽、美丽的淑女,但她从未达到过母亲的期望。因此,在治疗中,需要让她学会从母亲的影响中分离出来,学会在不受过去内投负面信息的影响下认可自己的能力。于是在心理治疗中,治疗师将此作为治疗的一部分,并且成功地完成了这些任务。心理学空间"U)w[%_D

心理学空间1Nq{W*c/a

在发展阶段的观点上,莱文森与埃里克森相仿,即重视生命的每一个阶段,而不像其他心理学家(如科尔伯格、皮亚杰、勒温格)那样强调人生的某些阶段。心理学空间+BOV2_)jF?fh1Q

心理学空间0k\%V#c'T

转换期的重要性心理学空间 yM J0^9}k|!Y P

心理学空间4C9s{k#T,s#F+io

虽然莱文森强调时期(eras)和人生发展周期(developmental periods)之间的区别,但是他也承认生命的不同周期之间存在重叠和大量的相互渗透。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将生命理解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阶段包含了其他阶段的所有元素。莱文森曾引用了普鲁斯特的一段话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心理学空间e O$zv~L

4b zT%`o!F.|0人是没有固定年龄的生物,人具有能力使自己在几秒内变得年轻无比。人仿佛被经历的时间之墙围裹着在水池中漂浮,而水池的表面则变幻着将人带入一个又一个不同的阶段。(《逝去的回想》)心理学空间*Q;XHg5j[&?e

QBj_(HY @7n5k']0由此,莱文森认为目前阶段的发展任务也许亦是之前阶段未完成的任务。心理学空间@0e;Op-TG_EB!W

L1d];Khz:R:Z050岁的来访者尤纳虽然在其他许多方面都十分独立能干,但是始终无法摆脱对丈夫的幼稚依赖。因此,咨询的部分任务就是探求她过分保留这种依赖的矛盾心理。她无法确定是否要摆脱家庭主妇的现状去接受写作培训(她在这方面很有天赋)。

VH"e(F9G3X4D0

Vz1gV0S?0j0莱文森及其追随者都强调他们关于人生周期的理论意义深远,因为它不仅适用于多种文化和社会,而且早在公元前2500年,圣贤先哲就曾经描述过。为此,他引用了至少三位古代伟人在这方面的论述,包括犹太法典中的《先祖的言论》、公元前500年的孔子以及公元前700年古希腊伟大的诗人和立法家梭伦的观点。莱文森声称他们对人生发展的观点出奇的一致,当然也与莱文森的观点一致。可惜的是,他们都只研究了成年男子的发展周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心理学空间"K7C[%ID:n

A-Q:Wq`0}%T0研究

/qi8|${;F(N0

f9z8kh~8V"sj6W01966年,莱文森偕同耶鲁大学的五位同事开始了一项长达十年的课题研究。他认为这项研究对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们选取了40名男性作为研究对象。他们是从四种他认为最具有代表性的职业中选取出来的。这四种职业是:没有技术的钟点工人、商业领域的主管、大学的生物学家以及小说家。莱文森是根据以下因素确定对象是否具有多样性的:社会阶层、宗教信仰、种族、教育背景、婚姻状况。但是这些研究对象几乎都是白人,也几乎没有同性恋者。访谈的形式类似于治疗初期,让他们畅所欲言自己的经历、并对这些经历进行探索、澄清并建立其间的联系。所以,可以说莱文森关于“人生季节”的结论是基于这40名成年男子的传记。

&]$U]V3{5xUA} K0心理学空间Q h7Y8nR"R

显而易见,如果一个研究是基于40人的小样本,那么其结论必然会有缺陷。虽然存在这个局限,但是当治疗师面对压力沉重的中年男性,尤其是处于转换期的男性,那么莱文森的理论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心理学空间 Zc;T'SR.H

;l)?8t\6Hz0时期(Theeras)

h'rv)f+E0

(oN*auu B6{ V0莱文森是用“时期”来表达不同的人生周期,他没有用比较普遍的“阶段"(Stage)—词,是由于他认为“时期”包含的结构更大、更具有综合性。莱文森认为每一时期持续25年左右,这25年有其“独特和统一的属性”(莱文森,1978年:第18页),包含了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发展(并非只聚焦于一个方面)。因此,“时期”的含义要比发展“阶段”(developmentalstages)具有更加广泛和综合的含义。每一时期又包含若干发展“周期"(developmentalperiods),每一周期持续五至六年。心理学空间VyUnZ

心理学空间/~.[,HGH

1.前成年期(preadulthood):儿童期/青春期(0—22岁)

,Jv)VTj'[H-x G0心理学空间N)p9^+Ql$hD2Q }e

2.早期儿童期的转换期(0—3岁)

V8~B.b,Hl1c/Tw0

nNs[:o]03.早成年期(17—45岁)

zRL@ o3D?l!}0心理学空间 D~ w(Ca8z'Pg8v

4.早成年期的转换期(17—22岁)

[,G L| yD0

*[1z9w*@1?/I? L5W G05.中年期(40—60岁)心理学空间7L9i]/t]2p

心理学空间gIR)p&hM.pY

6.中年期的转换期(40—45岁)

~8q,LI:}N Z0

l4B2iUTZ07.晚成年期(60岁之后)心理学空间'A J%{ A;V+y

心理学空间Gq eb3e4n,J:e

8.晚成年期的转换期(60—65岁)

&MV9nf#V&p~/J0

2G }l?0\?f0转换期(The transitions)心理学空间xq }pXI

心理学空间+H)D Wi(Gjr:J

转换期是指两个时期(eras)之间长达三至四年的过渡阶段。莱文森对转换期十分感兴趣。处于转换期的个体不仅需要巩固和整合过去的经验,还需要面对下一时期的挑战,所以转换期是一段动荡、不安,甚至有时存在危机的时间。心理学空间~;N;_a8c+x{7W

?1g5]Pp$pF+mf01981年,有位名叫诺米•格兰的社会工作者也意识到了转换期的价值。在她所著的社会工作者指南中她还特意强调了转换期的重要性。在和处于转换期危机的成年求助者接触中,格兰发现此时个体对压力的反应尤其明显。在对转换期情境的观察中,她发现了一些相似和关联之处,并由此展开了一系列更深入的研究。

VzMPH5H2a:`0t0

^k lsw![,FkA|,t0格兰发现当工作人员介入求助者的重要情境时,如果他了解并理解转换期,那么在助人过程中将形成清晰的框架。由于我们习惯于将来访者的问题归结于童年早期,因此可以说转换期概念的引入摆脱了传统的思维方式。格兰认为转换期的人格结构与角色期望间的联系对助人者十分有用。同时她还发现处于转换期的来访者更倾向于求助,并且咨询效果也好于其他时期。心理学空间+S J7t0@ Uh A N&e"M

K*G!cp I FW0早成年期和中年期心理学空间 E+|Y*^\#o0?

;xCu%N*s;D pT0莱文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20至40岁的个体。他认为此年龄范围的个体遭遇着最芜杂的生理情境、最剧烈的心理冲突和最沉重的心理压力。因为此年龄段的男性需要做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些选择、需要在社会中找到立足之地、社会角色也将面临着变化。莱文森及其研究团队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量转换期:

Zb yhH{0

w$l%zCc7j1\0 ·生理以及心理机能的变化·后代的延续·职业与事业的发展心理学空间 g9Y"VZ9G

埃里克森和莱文森理论的异同

cR2ZQ Y]Q4N0心理学空间1I5Ee^2C8J*e/B

虽然埃里克森和莱文森的研究背景不同、研究经历不同、研究对象也非常不同,但是两者所说的人生周期是相似的。莱文森的自我(self)观点是在整合了埃里克森的自我(ego)概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莱文森所说的时期(eras)和发展阶段与埃里克森的成年发展阶段大致相当。同时,两者都深切的关注自我与世界的相互关系。心理学空间8]Y]1tc

i.I!Xd"b.Y0然而,两者的理论依然存在诸多不同。埃里克森理论中的每一阶段是由自我与社会联结的不同重要问题所支配,这是两极之间的冲突问题。因此,每一阶段的中心任务就是解决这些矛盾,并将其整合入自我之中。

-G*sEY-s|/Mv0

{L|Ht FC0虽然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论同样关注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但主要关注点是在个体内部。毎一阶段以不同的属性命名,例如社会义务联结的就是自我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埃里克森的理论向我们昭示了社会文化对自我发展的重要、微妙的影响。当他把理论与历史名人马丁•路德、肖伯纳和甘地等人联结时,他的研究就更加令人着迷。

c-q v ay&t9dX^0

P,@9w L)j*f#Q2Wq0莱文森沿用了埃里克森的研究思路,但是研究重心发生了转移。他的生命结构的概念更加关注自我与社会间的范围。他认为无论是自我还是社会,对个体的发展都同样重要。莱文森还定义了众多的发展时期,他对此的研究要比埃里克森更深入和具体。但是,莱文森曾声明他的理论并不是对埃里克森理论的颠覆,而只是扩充。心理学空间\.q/\FuO5I

1r$fw p8`[0莱文森认为当个体处于中年期的转换期,就必须协调年轻与衰老、毁灭与创造、男性化与女性化、依恋与分离之间的矛盾。只有这些对立得到很好的解决,个体才会迈入生命周期的下一时期。虽然过去心理学家们都曾研究过这些矛盾,但是莱文森认为不仅要从人格的角度解读这些矛盾,还需要从“社会中的人”的角度来思考。前成年期和早成年期的发展更需要我们的关注。

vt:T*U:F^Hb0心理学空间.z#iEg(K K)Z\p

在那些重视年轻人、压抑成年人的时代,人们宣扬男性化、抵制女性化。年轻时我们与外界的联结很多。年轻人经常掩饰自己的真实感受,强烈地想要控制好自己。直至中年期,个体将发展出更强的自我感以及与外界的分离感。心理学空间0KExcW.eK

#k%P&z0c qR0在我们深入思考引起焦虑的问题时,经常会感受到来自个体和社会的阻抗。莱文森说道:“即使无法胜任,我们依然必须找出新的解决方式。也许只有在几代人的努力下,我们才能取得重大进步。”(1978年:第340页)。在人类漫长的演进中,成人心理发展研究上的进步必须是人类社会和人格进步的一部分,它将为人类发展的新纪元做出贡献。在新千年伊始,这将成为我们研究的指路明灯。

0i@k2Cmf1Q J U0心理学空间6@^-H\[W5b

来访者利拉,41岁。她是由于决定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所以前来治疗。她勇敢地辞去了一份稳定的、收入頗丰的工作,因为觉得原先的工作无法满足她想要自我实现的内在需要。并且她正在结束一段消极的感情。在她生命的这个转換期,她反省自己的过去、反省自己人格的形成。她内心深处曾经充满了不安、需要取悦他人,但是她认为自己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位热心、慷慨、能干的女性,她对自己充满信心。她开始能够协调内心的矛盾冲突,向着积极、具有独创性的方向发展。

BK:}&Xq0z%t KA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莱文森 发展理论
«精神分析有关整个生命周期成长的理论 12 埃里克森 | Erik H Erikson
《12 埃里克森 | Erik H Erikson》
一、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