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家族治疗》节选
作者: Salvador Minuchin / 11854次阅读 时间: 2009年8月23日
标签: Minuchin 家族治疗 李维榕 米纽庆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學習家族治療 / 萨尔瓦多‧米纽庆,李维榕,乔治‧赛门學習家族治療
\(Z0[}vJr2H1[z0
b`-q4^Y0作者:萨尔瓦多·米纽庆( Salvador Minuchin )、李维榕
M ^a"OI.VW#u b)x Q+D3Sg0译者:刘琼瑛、黄汉耀
b6N}m5Q0出版社:心灵工坊 2003-10心理学空间0Yi!h2|.AE*G7dva
Mastering Family Therapy--Journeys of growth and transformation
 萨尔瓦多·米纽庆在家族治疗领域有深远的影响力,他的典型面谈已然成为治疗师评断自己工作优劣的标准。本书(繁体)提供临床工作者珍贵的机会,在大师的带领下,学习家族治疗的艺术与技术。 在哪儿买《學習家族治療》.....

序言

(b$L{ IZay|Ue0心理学空间9of@$fb

[!W8g$Pn0学习家族治疗的奥妙
5a*\1cJ?0心理学空间:Nr0wpP} Q
萨尔瓦多.米纽庆心理学空间U3L3Y&jD

$G|ybWX\0_0很久以前,一位智慧无碍的大师,津津有味听著两位得意门生争辩。第一个学生以非常肯定的口气提出看法,大师微笑赞同,「说得有理!」心理学空间kP!J)s ^:~Z {@U
另一个学生以清晰深具说服力的态度,提出完全相反的看法。大师还是微笑赞同,「说得有理!」心理学空间5Uwt/v}3iJ
两位学生目瞪口呆,同时抗议,「大师,我们不可能同时都对啊!」
,OG;I+l8ah?0大师回答,「说得有理!」心理学空间q?VE*_.~dq:R
心理学空间$qX v{X ^
本书的作者群,就像这位大师,对於如何成为家族治疗师,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马思基(Meyer Maskin),这位严苛、才华横溢的心理分析训练师,常常对学生提到自己的经验。有一次他想盖避暑小屋,要求建筑师展示过去设计过的蓝图。然後他一一实地勘察,了解房子盖好後的风貌。马思基说到这里,为了增加效果,先停顿一下,然後继续这个话题,「难道我们不应该花同样的心力,寻找称职的心理分析师吗?换句话说,在一起开始艰辛的心理之旅前,难道不应该看看这位心理分析师是如何建构自己的生命?她是否充分了解自我?她是怎样的配偶?甚至更重要的,她如何扮演父母的角色?」
LI7HM(S't0
D M.L7e&f X J0家族治疗师杰?海利(Jay Haley)在临床工作者当中,虽然也以批判的观察者自居,却不赞同马思基的观点。海利提到自己认识很多好人与优秀的父母亲,可是却只是平庸或拙劣的治疗师;而他也认识一些生活杂乱无章,却是能力超强的家族治疗师。不管是个人所具的生活能力,或是经由心理分析、心理治疗所获得的自我了解,都没有办法增进治疗师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更好的临床工作者。海利认为,想要获得临床技术,必须针对治疗的艺术给予特别的训练:包括如何做计划、如何给予指示、如何重新安排阶层关系等。他觉得,唯有针对实际的治疗过程提供督导,才能达到上述目的。海利也相信,想要了解家族治疗师是否称职,应该去访谈他治疗过的病人;只是阅读治疗师的记录,顶多了解他的书写技巧,无法看出他的治疗功力。心理学空间-zi7C1i%F%I(u
心理学空间q(m9J7Ot
治疗师成长的起点
,PBNC9f mp0
vMd4DL;{%m d0在这里,我们发现自己陷在无所适从的困境当中,因为就像前面提到的大师故事,两方意见绝对不一样,我们也都同意他们的说法。我在以前的著作中提到,如何运用自我的不同层面,去回应病患的不同需求。从这些经验当中,我体会到,这些家庭对我造成了许多影响,而这也连带影响我对他们的反应。所以在治疗的层面,绝对需要充分的自我了解。不过海利认为,治疗性的反应不是由自我了解所引导,而是藉由了解家庭功能运作的过程,以及指向改变的介入行动所指导。我同意海利的看法!心理学空间 UxCfv B

#D r5e,E|+Fz0许多家族治疗派别,为了避免陷入这种矛盾困境,往往要求接受训练的学生,必须同时接受心理治疗,事实上,这也是一些欧洲国家在核发家族治疗师证照时要求的条件。我们都记得早年萨提尔(Virginia Satir)提出的家庭重塑策略,以及鲍文(Murray Bowen)要求学生改变与原生家庭的关系等做法。华特克(Carl Whitaker)习惯邀请学生与他们的配偶参与治疗,并视之为训练的一部分。若将时间再拉近点,也可以发现阿彭提(Harry Aponte)和安东尔菲(Maurizio Andolfi)发展的一些督导技巧,也无不指出治疗师自我了解的重要。
5U"j [C#g0心理学空间 h!?:d[/C
面对此一困境,我们的策略是在督导中仔细检视治疗师所偏好的风格,也就是指,他(她)处在各种不同情境时,习惯使用的窄化的预期反应。某位治疗师可能非常强调内容部分;另一位治疗师可能会以某种特定的意识型态,譬如女性主义,来解释个案家庭的行为。有时治疗师的风格与他的基本性格特徵有关,譬如逃避冲突、官僚姿态、害怕直接面质、只专注情绪或只重视理性、或期待圆满结果。不过大部分时候,治疗师的风格呈现的是治疗师本身比较不容易看到的部分,就像拘泥小节、保持冷漠、讲话过於委婉、太罗唆、说教或没有自己的想法等。
K/\(t ^)e0心理学空间Q^p1bz}|y
因此,两位治疗师对於同一家庭的状况,即使存有相同看法和共同的治疗目标,结果却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治疗方式。这种风格上的差异,对治疗过程造成重大的影响;其中有些方式明显优於其他。因此我的督导是先帮助治疗师了解自己所偏好的风格。在其所习惯的反应当中,哪些是治疗时最常用到的?我接受这些不同的风格,这不是问题,但那还不够。治疗师的风格使她走到目前的位置,可是这一切都还有成长的空间。譬如以谈话内容为重点的治疗师,可以学习将焦点转移到家人的互动关系;至於沉迷於故事情节的治疗师,则可以学习使用不连续的处置技巧,退出观察、发现模式。
o+kL;b!f9yt D0
c@6z p.j#{0S0无论一开始是什么风格,都可以成为治疗师成长的起点。我们挑战治疗师,希望她能扩展自己,从各种不同观点来回应家庭的需求。这个目标是希望临床工作者能够自行运用不同方法,促进疗效并且兼顾自发性。心理学空间G0t:K5P1Q

"j,\HbT|^UC-s0华特克是一位灵活、富有个人特色的治疗师,他在教学中强调,协助家庭时,应该要能采取各种共通的角色功能。他很喜欢告诉学生当他是小「女」孩时所发生的故事。我们在指导学生时,可以自由自在千变万化,但也要能同时保持真实。
Yhb*gYF"nU+\0心理学空间4~L}/HV3v
成功的督导是造就出与督导者风格不同的治疗师,同时又能让治疗师在接受督导後确实有所改变;主要的窍门在於,这个自我转化的过程当中,能够尊重、不涉入被督导者的个人隐私生活。
-iE.LIVz)Tk:N0C0
gk7Z$m&C4PO&P5C0关於本书心理学空间&W.yL3Wq,h_

X1u'Fi1\6d1[O0我们将本书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不同的家族治疗理论,并描述其中的介入型治疗模式,我们以这个模式作为督导治疗师的依据。本书的这一部分由三位作者共同撰写,这三个人对家庭和家族治疗的观点是一致的。书中所称的「我们」指的就是这三位作者。至於治疗互动及督导内容的讨论,指的是米纽庆的工作部分,因此书中若使用「我」,指的就是米纽庆。心理学空间%[#Mv\nl;?U

4n;`;W`W/N{.~%Q$Ms0第二部分则是回应海利的观点:想知道治疗师的工作是否成功,最好的方法就是访谈被他治疗过的家庭。在米纽庆负责的进阶训练课程中,九位受督导者会谈论他们接受督导的经验,以及这个经验对治疗实务的影响。在内容的呈现上,这些作者(受督导者)会先谈一段他们在原生家庭的成长经验。我们都接触过这九位家族治疗师,他们都是相当优秀的治疗师,并为许多家庭提供治疗。从他们的表现可以轻易看出,每一位的风格都与米纽庆迥然不同。心理学空间+|o/Z,k O-u)g

-l!}#I4Az4gC FN1n0督导者和被督导者都处於相同的经验中。他们致力於创造具有综合性观点、有弹性、有回应的成功治疗性经验。这样的督导经验,对每一个人都产生影响,老师不只从知识面回应学生的需求,同时也是这个学习改变的行动中积极的参与者。最终,督导者和学生都获得学习。心理学空间 y@"NQ4^4i.F
心理学空间+J6sj'yN5L
我们期待本书所探讨的专业理论及临床经验,能够让读者了解学习家族治疗过程的奥妙!

.`"na&L ]P!Cg H$J0

内容摘选之一:

心理学空间i g4{-P Y"P'u"m;m {

家族治疗理论二分法──介入型与限制型治疗师
5CN!`;Yyry0
2b![P*G|*xq0妈妈(急切地):要不要跟他说你做了什么?心理学空间*[S)sm^P1R
大卫:喔,我的眼睛,我稍微搓一下眼睛,也不一定要这么做!这不会持续太久。心理学空间M/j5\pL`
吉尔(用温和的口气):大卫,这个冲动出现前,你的父母在哪里?他们在做什么?心理学空间c"[Qdi"FS;XI T+@
心理学空间/Q QB"UQWW
星期三的督导课,大家都在单面镜後面,专心看吉尔与大卫一家人搏斗。大卫今年二十四岁,过去一年都住在精神科病房。由於他强迫性揉眼睛的行为已经威胁到视力,因此要住院接受治疗。刚开始时,吉尔只负责大卫的个别心理治疗;不过最近四个月来,他改与大卫及其父母进行家庭会谈。心理学空间TFZh.NP

iG;d/Veh0这四个月当中,吉尔一直在督导团体中播放治疗录影带。这是我们第一次现场观察会谈的实际状况。我们对这一家人早已熟悉,对於父母全心呵护大卫的态度也不陌生,大卫的举手投足都对双亲有特别意义,也是他们关注的焦点。大卫根本无所遁形。
8^Q A*M3d5\0心理学空间5Ir/x'uB*`)M
这位父亲满头灰白发,踌躇不安,希望能帮上忙。而母亲充满愉悦的圆脸,总是紧紧靠著大卫,两人亲密的程度远超出我们想像。大卫含糊笼统的说词,总是公平地兼顾父母的需要;他的说词先满足母亲,再来是父亲。显然,大卫负有取悦双亲的使命!
\ F],b l6r0
)NP0R8sZ0吉尔是一位心理学家,成长於美国南方家庭,因此,他习惯与人保持相敬如宾的关系;作为一个治疗师,他擅长使用温和口气,提出低调的诠释。心理学空间}I |$Wz#CfM(|

t:l#a(c'gJ,u0米纽庆(督导者,对著团体说):我猜吉尔正对他们说,大卫一直揉眼睛是因为妈妈跟他太亲近。他太崇尚语言的力量了,认为他们应该懂得他话中的含意。不过他们跟他的频率不同。在他们能听得懂他的话之前,吉尔应该先学习如何大声说话。
&w9d?/zt;N2V0
n(Ar-\(~I:Du5[)_0从年初开始,我就一直协助吉尔了解他治疗这个家庭的风格。虽然他已经知道自己风格的限制,也努力扩展其他治疗方式,不过他的认知观点仍然很偏狭,也还是依赖用温和语气传达诠释。因此,我决定走到单面镜的另一边,以督导者和协同治疗师身分,暂时加入他的治疗。
`R|3aOk\ p0
.oT9@ t+MG2t6r(bV0我走进会谈室,吉尔简单叫了声「米纽庆医师」,我坐下来。这个家庭知道过去几个月里,我一直在督导治疗过程。心理学空间)zmm/s X VxJmg&_

N/_C`n^&P#Z0米纽庆(对著父亲):如果你想帮助孩子,就必须让太太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请你跟她讨论看看。
8E|Z4j V4x%e%F(Y0父亲:我没办法!我不知道要跟她说什么?心理学空间G2_8F*w aj+Kk
米纽庆(对著大卫):这么说,你只好继续弄瞎眼睛!
E5s7Cx/u/Ra4Xx0大卫:我不希望瞎掉。心理学空间4B!k$Dk b9o&D~2B^)@
米纽庆:为什么不要?好孩子一定要做父母喜欢的事!你爸爸承认没有能力应付你妈妈。她感到孤独无依。而你决定当一个治疗者,所以你只好弄瞎自己,这样才能给她生活重心──继续扮演好妈妈的角色。心理学空间cI)U Oy(SB pa2s4r9p
心理学空间0@]9J(zMQf
家族治疗督导的内涵
&BQ v:k:~~!N!D0在本书的第十章,吉尔将仔细描述他治疗这一个案接受督导的整个经历,我还会在期间穿插我的评论,并解释为什么我决定进入吉尔的会谈室。大卫一家人的故事相当吸引人,大家都想了解我如何督导整个过程。因此,我想从他们与吉尔的互动及我的谘询介入带出我督导吉尔背後的想法。不过,在探讨督导内容之前,我要先提出一个一般性观念。
2{\S:m{ u7OL0心理学空间j*wX+q{
我在此次谘询所采取的方式,其实也是我惯用的督导方式,主要是根据我对治疗性互动的看法。这个观点奠基在一种对人的理解,理解他们行为背後的缘由、他们如何改变,以及什么样的氛围会引发改变。从结构派家族治疗的观点看,个人对於治疗的见解与实际执行督导和训练的方式密切相关,这是很自然的现象。自家族治疗开始以来,每一个治疗「派别」所采取的督导方式,绝对取决於它对治疗的看法。
z c3S rL0{m'iqrV9U&r V0
@0d(j!`*}[ o#{5e0想要探索家族治疗的督导内涵,就必须先了解家族治疗的进行方式;不过了解的方式必须能穿透这领域使用的五花八门技巧。若把对督导的探讨建立在对家族治疗过程的深入理解5,我们必须要能洞察技巧背後的想法,同时明辨形成这些技巧的基本假设与价值观。如果能以这种方式检视家族治疗实务,那么家族治疗各个「派别」之间的明显差异就会消失不见;不过我们很快就会发现,依然存在的差异现象,必定是最关键的部分。
d+qR'w2H5U0心理学空间V-v y1fq D0x_K5J
回到我督导吉尔治疗大卫一家人的情形,我得提出一个重点,作为督导者,我注意的不是家庭动力,而是吉尔的治疗风格。我认为,把焦点摆在治疗师个人是必要的!不过,非常不幸地,几乎所有的家族治疗文献都太过重视治疗技巧,忽略了治疗师本身也可以成为改变的工具。早在这个领域萌芽之际,就已区分治疗技巧与治疗师运用自我之间的分际。这是由於家族治疗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与心理动力理论划清界限而意外产生的结果。举一个例子,心理动力理论中的情感转移(transference)与反情感转移(countertransference)两个概念,与治疗师本人有密切的关系;可是早期的家族治疗论者却认为这些概念毫不相干。因为,既然病人的父母与其他家人都一起在治疗室内,那么根本不须考虑病人会把对家人的感受和幻想投射到治疗师身上。除去这些概念後,家族治疗先驱的著作中,便看不到「治疗师作为一个个人」的相关概念。治疗师消失之後,剩下的就只是他(她)的技巧而已!
Ee\x"d1R0
9\S:Jm4dnb7|0家族治疗的领域逐渐扩展,家族治疗师也慢慢接受、复制、修正其他实务工作者所发展的新技术。譬如:米兰学派(Milan school)提到「矛盾及反矛盾」的概念,就出自海利(Jay Haley)的「限制改变」(restraint of change)概念;派普(Peggy Papp)的「编舞」技巧,就是取材自萨提尔(Virginia Satir)的家庭雕塑,并加以修正;至於鲍文(Bowen)和萨提尔发展的家族图(genogram)则成为常用的工具。几乎所有的家族治疗师都会使用到这些工具,用以了解家庭互动的内容、或协助整理收集到的家庭资讯。然而,就实务面而言,治疗师运用技巧的方式当然与个案家庭、治疗师及督导者有关。不过这样的考虑并没有反映在相关文献中,顶多事後被拿出来讨论。譬如,我在《贫民窟的家庭》(Families of the Slums, Minuchin, Montalvo, Guerney, Rosman, & Schumer,1967)一书中写到:心理学空间 kVL.Mg3zsmE

BO$zE"e!leY6D0治疗师选择的处置方式一定会受到限制,因为他(她)必须在家庭系统的结构要求下运作6。不过这个条件也会带来一些好处,当治疗师觉察到自己正处於这些「系统拉力」当中,他就有机会找到须要修正的互动范围,以及自己可以参与并改变他们的方法。……当治疗师的距离消失,他得以进入家庭的脚本,并开始以互补性的反应和家人互动时,此种互动通常也正是家人间平时互相诱发的模式,这时治疗师已经完全加入系统了。(p.295)心理学空间*Ck}(_+`W$S^(K$^
心理学空间?l;^~@ulf
这段有点复杂的描述旨在说明,治疗师是运用身处治疗情境中的自我察觉来体验、认识个案家庭。不过,在我的早期著作中没有强调治疗师的自我部分,而著重容易影响家庭的技术层面。由於我强调的是他们(这些家庭),而不是我们(治疗师),因此,治疗师被视为「拥有技巧的人」的观念变得普遍。治疗师作为独特的个人消失,而另一方面,家庭的独特性却越来越显著。
2X7Z6q6O?!ln6H)F0还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治疗师消失不见的情形。亦即我提过的「加入」(joining)概念。这个概念後来由米兰学派修正为「正向转义」(positive connotation)的概念。在我撰写的《结构派家族治疗技术》中,对「加入」的解释是:心理学空间P z-MR;F{

*s/@;L+eG^c}0治疗师与个案家庭在同一条船上,不过他必须是个舵手…….他必须具备哪些资格?他要用什么来引领这艘船?……(他)拥有个人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与人接触的独特风格。这个家庭必须尝试各种方法,顺应治疗师的独特风格,而治疗师也必须学习顺应个案家庭。(p.29)
2J l$K[(V8~h0
)uX1R`_/l`-R\5SC0因此,「加入」的主要概念,就是关乎两个独特社会系统(个案家庭和治疗师)相互顺应的历程。但当「加入」被转换为「正向转义」时,它就只是一项用来回应家庭的技术。
@IL2G~ dF?U0
UB7`|'Z{3z0在所有解决方法中,最有名的莫过於「正向转义」,这个策略不只是禁止批评家庭的任何成员人,还包括刻意宣扬每个人值得赞许的行为。……今天,当我们回顾过去,注意到「正向转义」这个概念,一开始是用来引导治疗师避免与家庭进行无益的冲撞、避免家庭中途退出……是一个策略性的浅薄设计。(Selvini- Palazzoli, Cirillo, Selvini,& Sorrentino, 1989, pp.236-237)
&zpB I&@!x.d \6B0
Nr-URM&O x*~"? Q`v0这两个概念最主要的差异不是内容的不同。大部分的「加入」指的也是以正向观点解读家人的行事方式7,但是它的含意不仅只於此。「加入」概念承认治疗师是一个积极、独特的治疗工具;可是「正向转义」概念,却只是把治疗师视为被动、传达意义及具有技巧的寻常人。心理学空间3e%Xtyf?Er
心理学空间NqT/e$\LF3G.]0U~m
我们提过,家族治疗文献中找不到「治疗师作为一个个人」的相关资料,一部分原因与家族治疗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有关。不过大体来说,治疗师的消失绝对不是意外,而是刻意筛选理论之後的结果。事实上,对於治疗师角色风格的强调也正是本书的特色之一。
E^M*F Bs0
\"GwQs.Q0家族治疗领域逐渐发展成两个阵营,彼此用截然不同的观点来解析治疗师是如何扮演促成家庭改变的角色。本章稍後会再讨论一些理论预设的问题,那时再继续讨论为什么有些家族治疗师故意让自己在会谈室中消失。现在,我们先来看看其中一派治疗师,他们在著作或实务上皆主张「治疗师作为治疗互动中主要的改变工具」,这尤其可以藉由萨提尔的治疗范例来说明。心理学空间,aMt uK

内容摘选之二:

6R#@jvT!H&l~Iq0家庭的特殊性──每个家庭都不一样
W6qaib9VB V`0
wTR(j#_A0大部分有关「家庭」的定义,都强调依血缘或誓约所组成的小团体,但即刻浮现脑海的是,那些远离传统概念定义下的例外状况,它们又该如何定义、归类呢?什么样的字眼可以囊括所有的可能性?
4X3v1Tv'OR0
&WXEZ_0家庭:组成份子包括父母与子女的团体。
+c3W-kq7SZ l'p4x0例外情况:彼此相爱,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却没有子女的夫妻呢?
~hx]cB0
{;MB;g,s-O^0家庭:一群有血缘关系的人居住在一起。
4pB*Z1is7yp4r } k0例外情况:再婚父母,加上继子女的混合家庭(blended family)呢?心理学空间 XHkKi$d-b

2iA)Hz2? F7R#f0齐布兹(Kibbutz,以色列所推行的一种合作农场,也供居留的地方)的家庭将界限扩展到整个社区。摩门教的家庭常包括一个男人、四个太太和所有的子女,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核心家庭,不理会社会学家或国家的看法。拜现代生物科技之赐,家庭可以包括一对夫妻以及透过试管、代理孕母的子宫所孕育出的亲生子女。有一个例子,一对女同性恋伴侣被女儿的生父告到家事法庭,她们的女儿就是由这位也是同性恋的男人捐赠精子,经过人工受孕生出的。女儿两岁大时,捐赠者提出诉讼,想要争取监护权,结果法官认为,对孩子最有利的作法就是不颠覆她对家庭的观念,而判定这个小女孩已经拥有「双亲」。
^8mun9T0
2MOhVA{0「家庭」到底是什么?社会学家昆兹(Stephanie Coontz,1992)会说,那得要看是在哪个年代、哪个文化下定义的「家庭」。家庭,永远是大团体中的某个小部分,特别在某些特殊历史阶段更是如此。
|Ar$Q'Jk'Q*K$?0心理学空间Gl ~wL _`
家庭常模随时代变迁
,ek-UG6E8@$O0心理学空间|1Z$s5g3v)p5g
现代人所谈的「家庭」通常指的是核心家庭。不过,根据社会学家史东(Lawrence Stone,1980)考察发现,两百年前的英国家庭是以大家族为主,极少见到核心家庭。18史东提到,在那个时代开放性的直系系统下,他们对婚姻的看法,关心的是双方财产的结合以及家族血脉的延续,双方是否意气相投就不是那么重要。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法国拿破仑时期。皮尔里维(Pierre Riviere)父母的婚姻契约,仍然可见这种建立在经济基础考量的婚姻关系。子女就跟土地和牲畜一样,都是婚姻关系中的一部分资产(Minuchin, 1984)。
r9nfo]3ru.^1Y5s0心理学空间s8J^x+v
今日,家庭的两大基本任务──养育子女及夫妻间的情感支持──在那个时代是整个家族体系的事情。按照史东的说法,当时的夫妻关系一点也不重要,如果夫妻之间能够滋生爱慕之情当然最好,不过如果两人没有任何情感,也没有人会认为这是失败的婚姻!
({\"\LZ9@+rq0
w*^q1^$}(N0现今,大家将妇女对子女的照顾视为基本,甚至是本能的表现。不过,法国历史学家巴登特(Elizabeth Badinter,1980)认为,几世纪以前根本没有所谓「母性回应(maternal response)」的概念,当时,孩子习惯被带离父母身边,婴儿时期由奶妈负责照顾,儿童时期则被带去当学徒。造成这种疏离关系的原因,据她的解释是,许多孩子在婴儿期就已夭折。直到现代社会初始,婴儿和儿童的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真心爱一个孩子常被视为不智之举!史东也指出,中世纪的父母常常把好几个孩子都取相同的名字,希望其中有一个能长大成人。
3IBq#ucL$T ~+b0心理学空间K.p0|$|V
随著社会的都市化及工业化、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科学革命带来的医疗进步,核心家庭成为越来越普遍的型态。当欧洲社会开始改变,家庭常模也跟著变化。到了十八世纪中叶,核心家庭成为中产阶级所接受的理想型态。人类有始以来第一次将夫妻间的依赖以及养育子女,视为核心家庭的两个重要任务。史东推测,这个改变大概花了将近两百年的时间。
9q%C5lIl/Ze&];o0
%UOIe4T8So_Q0此外,现代核心家庭所要求的自主性与权威性也是近代的产物。二十世纪之前,社区一直扮演较积极的角色,处理我们现在所认为的家庭事务。殖民时代的美国,如同十七世纪的欧洲,现代人认为的私人事务,如不守规矩的孩子、辱骂丈夫的妇人等,在当时都直接交由社区处理。处罚的方式可能用木块教训告密者,或使用浸水椅处罚辱骂丈夫的妇女【译注1】。心理学空间2Jv X#z7N_L
心理学空间){U:~u)@F/V
殖民期间,法律,如同宗教和习俗般,对於家庭事务也是相当关注。19一个遭受先生虐待的妇女,理所当然要回到丈夫身边,以维护社会秩序(Skolnick,1991)。同样道理,法律也认定妇女和儿童必须服从先生╱父亲或监护人的控制。此外,男孩会随著年龄增长在法律上逐渐成为一个男人。至於妇女的地位,英国一位具影响力的学者威廉.布莱克史东(William Blackstone)曾就法律的观点表达其看法,他认为,先生和太太是一体的,而先生正是这个个体的代表。心理学空间2\0^5PbGm$ml
心理学空间\;p @r.v/^l'A
我们讨论这段曲折的历史过程,是因为作为家族治疗师,应该了解不同历史脉络之下的家庭是不一样的。想像一下,我们经由时光隧道,分别治疗殖民时代的美国家庭以及十九世纪法国皮尔里维(Pierre Riviere)的家庭各会是怎么一回事(Minuchin, 1984)。在不同时空穿梭的治疗师,必须配合他所登陆的地点和时代,调整他对家庭的看法。同时,不同的时代与文化,对治疗的需求与目标的期待也各不相同,因此治疗师必须审慎评估以往他所认定的家庭规范。
/gNRpXH8y}\ c0
8M GT6y&?Bi*`we0公共政策对家庭角色功能的形塑
D;}p,V)Wyk%t'y:h0心理学空间7Qq"]zp Dv E,@d
一些勇於探索的治疗师可能特别关注各个时代形塑家庭的那股巨大力量,特别是那个时代的公共政策。举一个例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的法律会随著国家的需求而跟著调整。为了符合马克思主义者的女性主义思想,早期法律视婚姻和堕胎是相对的平等主义,但在一九三○年代人口逐渐下降时,这项政策就变得比较不适用了(Bell & Vogel,1960)。唐斯勒(Jacques Donzelot)撰写的《为家庭制定政策》(Policing of the Family,1979)一书,也探讨法国的类似现象。当工业化需要稳定劳动力的需求,支持家庭持续存在(以及伴随的人口成长)的机构就出现了。同样地,当法国建立海外殖民地时,以家庭为中心的博爱社会变成普遍的现象。养育子女的议题不只得到医师和教育人员的关注,也获得政治家罗贝斯比耶【译注2】等人的重视;他们质疑婴儿交给奶妈照顾的措施,并加以戕伐攻诘,於是政策内涵也跟著逐一改变,这种现象不只反映家庭的实际需求,也回应了政治当权者的意图。而公共政策对於当今的美国家庭也产生一些冲击,不过才几年之前的家庭组成模式,就已经不能适用当今的状况!
CPU2LjC0
HQN6`-K0i/K5u0九○年代以後的家庭
;u X{+} m,C UF{0P0
e_ pE t-]P020未来的家庭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会改变」。家庭就跟社会、个人一样,也必须随著变化的环境而改变。若是急於把适应性的改变视为是偏差或病态,必是一种歇斯底里,绝非历史结果或理性判断。心理学空间+M` R j/h
心理学空间'd/S$D-fx^Ci0w
社会心理学家史考尼克(Arlene Skolnick)提到牵动一九九○年代以後家庭变迁的三个可能的原因。第一是经济方面,举个例子,从工厂到办公室的转变,意味高所得蓝领工作正在消失,而低所得的粉领工作日渐增多。这样的转变伴随著大量涌入职场的妇女。以今日的经济条件来看,妇女没有待在家中的权力,即使她们希望如此,也很难如愿。妇女外出工作对家庭所造成的冲击,再加上女性主义思想的影响,过去所认为的理想婚姻已经改变了,朝向比较平等的方向。
Nu6j e.M#J)S0
&zA#H!Q2|Pk6g0影响家庭变迁的第二个因素是人口统计。在高科技社会中,养育子女成为经济重担,因此,子女人数显著下降,家庭结构越缩越小。两代以前的父母经常期待家中儿女成群,今天的父母只希望倾全力栽培一、两个孩子。同时,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提高,人类有始以来第一次可以期待「活到老」。因此,即使子女的「儿童阶段」不断拉长,不过一对夫妻完成了为人父母的亲职之後(当然,他们也必须同时照顾年老的父母),仍然有很长的时间可以生活在一起。心理学空间SR;_"s|c X5_

(x kc1o NVwG0第三个因素是史考尼克提到的「心理知识高阶化」概念(psychological gentrification),这对家庭也有深远的影响。由於教育程度提升,休闲意识也跟著增加,美国人越来越注重内省,更关心自己的内在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相当关注自己与家人、同事之间的情感品质。这种强调温暖与亲密关系的态度,对於家族治疗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其中一部分原因在於,家庭生活不再仅仅只是社会角色,更是提供情感连结、幸福与成就感的园地。因此,对一个先生╱父亲来说,已经不可能只是单纯担任生计的21供给者角色;妇女也不能只藉由烹饪功夫,证明自己是称职的妻子;至於孩子,也不再只是乖乖听话就够了!大家对於家庭所能提供的功能有更多的期待,当这些期待不能满足时,所谓的家庭问题也就跟著出现!

%f4@Pxr*ZX0

内容摘选之三:

jF]U/[L0家庭的共通性──每个家庭都一样
5seP3y_Zy0心理学空间ZV4e\-QHp#tU U&Oq
作为一位家族治疗师,必须了解种族、阶级及其他各种社会因素,对家庭结构、家庭功能、乃至对家族治疗的意义。不过有些发展上的情况却是不分脉络、具有共通性的,譬如:父母亲必须照顾自己的孩子;某些要求只适合某个特定发展阶段;家庭组织型态与结构决定了本身的动态;不同年龄的家庭成员因不同需求而相互冲突……这样的例子不胜其数!心理学空间I-?;T p%}
心理学空间Y d9CJ~1p9B
不管是过去或现代的家族治疗师,若认可家庭的组织型态具有多元的特性,就会相信家庭具有极佳的自我疗癒功能,可以用来引导治疗。本章将提出一个家庭概念模型,在这一基础上,不同的治疗师可以试验不同的方法,但仍然会产生有效的类化和沟通效果。
0c/eqX`F3PG/p-`0N0心理学空间V8HY6[/K
家庭结构:成员的互补性建构
(rZ*e#~/\'V&B0心理学空间]wl]|'s']Mt
家庭是依情感?血缘而结合的一群人,由於同住的时间够久,因此发展出固定的互动模式,以及可以用来验证、解释这些互动模式的故事。家庭成员透过彼此间固定的互动模式,建构出彼此。这种家庭互动网络中的互补建构有好有坏,它意味著家庭成员还没充分发挥功能,自我的某些部分无法藉由目前的规则和模式激发出来,这是一种损失。但它的优点是,共同生活带来某些可预测性,带给家庭成员一种归属感和确定感。
1_"wlC5L6t0
5?;x'[x;UQD|M0家庭成员慢慢适应家庭规则中被指派的角色与功能。这种调适作用使家庭的功能得以顺利运作,并产生预期的反应,感受到安全感、忠诚度及和谐。然而它也30意味著家庭常规逐渐变得老套,自发性受到阻碍,人际成长的机会也因此被剥夺。尽管如此,扩展的机会始终存在著!心理学空间1I1h1Pb)]{!^j

0W(G6{R"Bo4j{0家庭成员的互补性建构,需要长时间的协商、妥协、重新整顿、甚至竞争。这些互动经常隐而不显,不只是因为互动的主题和脉络经常变动,同时也是因为这些事都很琐碎。如:餐桌上谁负责传递糖罐?旅游时谁负责看地图?休闲时做什么?谁负责选电影?谁决定看哪个电视频道?……谁回应谁?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方式?这些都是家庭成员用来巩固关系的凝著剂。谁被包括在内?彼此的亲密程度如何?谁对谁负责?谁被排除在外?谁成为代罪羔羊?谁受到虐待?哪些因素增强快乐感?哪些产生压力感?用来平息冲突的机制是什么?
N'[;V;DW7if(x0心理学空间d C _B@"v;a[
透过成千上万不起眼的方法,家庭成员渐渐发展出各自偏好的交流方式,也逐渐形成对自己、对方、以及对彼此关系深信不疑的定见。这些定见有些慢慢变成了一个家庭的独特之处,其他的则随时间推移而有所改变。家庭成员有时会自然地发现一些不一样的相处方式,这时家庭功能的弹性就会增加。不过大部分的时候,家庭成员倾向维持原来的成规。这种预期墨守成规的互动,可以说是一种节省力气的相处方式,成员之间彼此的连结只需耗费最小能量;此外,家庭中也会有内部的强制性,要求成员忠诚遵守家规,如此一来,家庭成员任何成长或改变的企图,都可能被视为是一种背叛。心理学空间8F1gzl&ID'f?5}
心理学空间#@ WkjU4p
家族治疗师接受训练,学习观察家庭模式与预测家庭成员的动作习性,并将之归类、整理以便订出治疗策略,就像围棋高手般。治疗师学习观察这场比赛的特性:这场竞赛环绕在哪些主题?谁总是固著在哪些特定的议题?谁主导?谁与谁结盟?如何对抗其他人?谁是家中主要的教养者、支持者、权力运作者?可以藉由这些定义出家庭的结构。心理学空间pc;r{gr

0R%].WnNoW|0先前,我曾为家庭组织的概念做出扼要定义(Minuchin,1974),上述只是再针对家庭结构做出摘要性介绍。这些概念并不足以对家庭结构提供具严格科学性定义的完整架构,只是我个人根据临床观察整理出来的结果。事实上,并没有所谓家庭结构这样东西的存在!家庭结构只不过是治疗师根据观察所整理出来的概念。我们认为,每位治疗师都应该有一个参考架构来思索并整理错综复杂的家庭内涵。不过这样的策略无可避免地出现所有策略都有的危险。治疗师依据某个观点观察,就更倾向觉察某些范围内的资料,因为在之前她就已认定这部分资料的重要性。家庭图就是这种人为构思概念的另一个好例子 31。家庭图是一个非常好用的资料整理工具。它能够包含过去与现在的所有家庭成员,不过,毕竟还是有偏差。
f'{v c!DLou0
1~L9L&bm!F0无论如何,我发觉结构的概念还是很管用的。它具有启发性,也有助於临床工作,因为它可以协助治疗师整理她对家庭的观察与想法,并据此形成有用的处置计画。这个概念可以帮忙治疗师整理观察到的复杂互动现象与口语表达内容,也特别有助於那些重视关系、而非家庭故事的家庭。家庭结构的概念,包括家庭生活的某些共通性,譬如:归属感、忠诚度、亲密度、排斥性、遗弃和权力运作等议题,以及出现在次系统里的攻击,界限之间的渗透性、连结、以及联盟等。
o{!P7T iC0
)x7v#\a0uDs0以结构为参考架构的治疗师无法完全客观,不过我很肯定,没有任何治疗师能做到这一点,然而有所准备的人做到的机会会大些!心理学空间(y&D.e Ge7Fa

AhG t9] j5PsbH0家庭系统:家庭次系统及界限渗透性心理学空间 }1|1x,h ZJQt%Q

x5o*jh;zJ?0每一个家庭都包含几个不同的次系统。家庭中的个人可能因各自属性的差异,而分属各个不相同的家庭次系统内。例如:因年龄差异而有不同的次系统,大人组成一个次系统,孩子们则形成另一个次系统。文化中若对性别角色存有特定的规范,那么,不同的性别就会产生不同的次系统──男性次系统及女性次系统。混合家庭内,父(母)及孩子们共同的过去生活史及血缘的连结,也可能产生不同的次系统──「他的小孩」及「她的小孩」。
ZM @7A]kt3z0心理学空间!SB$mt`#X6Z
构成家庭生活内涵的日常生活事件,促成了次系统间不同程度的关系界限,而使得各个次系统间有了不同程度的渗透可能性。如果父亲跟孩子的关系非常密切,父子之间的界限就被视为是可流通、有渗透性。对比之下,母亲就可能与父子显得疏远,这样的情形,在极端的状况下,若父子次系统和母亲之间无法正常交流(缺乏渗透性),界限就可能失於弹性,关系就容易陷於僵化。反之,另一个家庭,父母次系统和孩子次系统的界限可能过度渗透,反映出来的是孩子干涉父母之间的相处,或者父母侵犯到孩子的自主功能。「界限」的隐喻看起来也许有些抽象,不过在治疗当中,这样的概念确有其方便之处,这个部分本书後段会再提到。心理学空间A+LQ n*p5o8~$m

8E5M"\oD'Q2R(|s2@As`0从一个家庭中日常生活事件的协商,我们就能发现家庭内部的权力运作模式,及认识权力在这个家庭是如何被使用的。此外,阶层 (hierarchy)关系也被视为是家庭权力结构的一部分。家庭内是哪一个次系32统操控其他次系统?使用哪一种方式操纵?采取强制、威权的方式,或是允许讨论?能容忍不同的意见吗?对於权威是愿意接受、顺服,或是拒绝、反抗?心理学空间|E1xJF-fa

i-B%MG!R$x ]QhT0家庭结构图
)H`1TL@0
,w)TV,X*x Tb0藉著回答上述那些问题,我们可描绘出家庭运作的蓝图,也就是我们所称的结构图(structural map)。结构派家族治疗师运用家庭型态(family shape)和家庭发展(family development)的概念,来评估这些结构图。家庭型态指的是一个家的人口结构,这个家庭属於「传统」的核心双亲家庭、单亲家庭或混合家庭?还是,这是一个包括一方或双方原生家庭的大家庭;或者,虽然不是大家庭的居住模式,但原生家庭在日常事务的处理中过度介入,扮演非常主动的角色?亦或,这是由一对同性伴侣所组成的家庭。不同的家庭型态,对家庭成员会有不一样的功能要求。因此,一个家庭结构可能适用某个家庭,但是对另一个家庭却可能完全不适用。例如:母亲和孩子间的关系过度亲密,对双亲家庭而言,这也许反映父亲被边缘化而形成的不良适应;不过,同样的情况若放到混合家庭,就成为一种正常、适切的现象,因为母亲和孩子的相处,远早於母亲与现任丈夫的关系。在双亲健全的核心家庭内,祖父母的角色可能损害父母的权威;不过在单亲家庭或大家庭内,这一切就不成问题,有时甚至非常重要。心理学空间'WB9O_|#N

;l3@0F0wu7x;E5Q'f/tW!c0「家庭发展」的概念源自於不同文化常会对处於生命不同阶段的个人,指定合适的行为举止。举一个例子,现代美国文化期待青少年的行为与思考,应该与年龄较小的孩子或成年人有所区别;同样地,年轻的成年人也会有社会期待的压力。他们必须建立不依赖父母的独立能力(然而,以目前的经济环境,独立能力很难达成)。心理学空间0o qhvn

6G7_(u ?tkP0做为成员建立自我认同的原初环境,家庭必须不断自我调整以适应社会文化对个人行为的要求。当这些要求随著成长和环境的改变而不停修正,家庭也必须改变其结构,以符合修正之後的需求和期望。从临床意义看,适合某一阶段的家庭结构,可能不适合另一个阶段。在家庭发展的早期阶段,夫妻关系的成形必须是两方投入等值的质与量,不过,一旦 33有了孩子,两人的关系就必须有所调整。有年幼子女的家庭,亲子间必须做某种程度的投入,但是,对迈入青春期发展的孩子而言,这样的投入却又可能过於黏腻,会有透不过气的感觉。
'z\s/r FS_?*WG0心理学空间*dbQ u2ws
因此,治疗师必须同时参考家庭型态以及家庭发展的概念,才能评估他所描绘的结构图。这些概念提供了一些规范,作为评估家庭结构适切性指标的依据。这些规范,有些只适用於某特定时刻、或某特定的文化脉络,并非放诸四海皆准。不过无论如何,临床上使用这些概念,与藉由这些概念来了解不同家庭型态间的差异,并不发生抵触。这么说吧,每个家庭都必须找到它在其社会文化中的定位,因此,它必定会找出方法,与它所属的社会文化脉络达成协调。
Dy,`"fpsgP0
M g%t"RuD|.Vw0家庭冲突:定型化的冲突模式及阶层权力
;j3^c;sn;h0心理学空间 Q0H#}.C(c3?
家庭是复杂的系统,由不同的个人组成,他们大都只能从个别的观点看世界,这些观点让家庭维持平衡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状态,存在於自主性与归属感之间──我与我们之间的紧张平衡。每一天,每一个家庭,在成千上万的互动之中,从最微小的决策到任何重大决定的时刻,都可能引发关系紧绷。家庭随时都有待协商的事发生,我们该依照我的、你的、或努力取得共识?有关冲突的处理方式,家庭成员也会逐渐建立一套自己偏好的反应模式,就如同他看待自己与别人一样,都会慢慢形成一组简化、固定而快捷的反应型态。心理学空间 QK)N3[*n&a
心理学空间2aj3j2NFd4I1? X
在面对决策选择时,家庭成员可能会依成员个别专长或威权而选择认同。譬如:某个成员是会计,就会觉得该让她负责家庭帐簿的管理;又如某个兄长擅於做生意,那么他提出教导成员如何避免在商场中吃亏、上当的建议,就必然会被欣然接受。或者,一个家庭也可能明显地认同父亲的权威,因此,家庭成员就把父亲的言行视为典范,努力向他学习,甚或不自觉地就采用了他的看法,如:父亲不喜欢蛇,所以大家从未考虑过参观爬虫馆等。心理学空间[6?4U,DV:S"A{f [
心理学空间i/w"Z}"z
此外,家庭成员也有可能习於透过协商来协调家庭事务,并在协商过程中发展出达成共识的新方法,然後变成大家的方法,也就是家庭的方法。不过当意见不易取得共识时,家庭因此容易出现盲点、陷入危机,过去所累积的经验都被隔绝,无法有效处理问题,结果是,整个家庭精力耗竭。心理学空间S7z-W_ii1\O1}
心理学空间7A+N {8yz,SWC#j
当家庭始终无法解决不一致的意见时,便会运用权威重新设定议题,整顿家中的阶层关系,以期解决这个问题,这时,通常争议的内容消失不见,家庭成员处於尊重或反抗权威的对立立场,甚或有时候战场会扩及至原生家庭,原生家庭的成员被徵召加入冲突,与某些成员结盟,强化正反两方的势力,此时,协议更是难以达成。心理学空间 Lt8h5U$n5j
心理学空间/]\pt#vi!q,R(m
在面对家庭冲突时,适当的阶层权力运用有其必要性及实用性。家庭有明显的分工,且能尊重、接受某个成员在特定领域的专长与权威,那么,这个家庭的功能必定运作34良好。有子女的家庭,可利用父母的权威来解决冲突,这通常也是有帮助的,而且孩子在过程中也有所学习。不过,如果一味将权力视为解决良方,那么,这也会是造成家庭适应不良的原因。

XJ5U+L:kN8[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Minuchin 家族治疗 李维榕 米纽庆
«李维榕:为家庭疗伤 米纽钦结构模型
《米纽钦结构模型》
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