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社会性危机:信任与不信任(0~2岁)
作者: Newman / 7635次阅读 时间: 2015年12月22日
来源: 《发展心理学》178 标签: 不信任 心理社会理论 信任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Gg5A)NSI0心理社会性危机:信任不信任心理学空间P,l^$q|2Q g

心理学空间$e(|7B b"D ~0d @

心理社会性危机这一概念指的是个体发展的需要和社会文化期望结果之间的一种紧张状态。在个体生命的每一阶段,危机代表积极和消极这一维度的两极间的斗争。在婴儿期,信任对不信任这一危机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婴儿对与其有关的现实世界基本特性的认识上。心理学空间Vh\gGL$^_ Pc


`l8[TT!C y&k0当lilly的父亲把她递给保姆的时候,lilly在表达她的戒心。她反抗的紧张程度反映了交给陌生人照顾的不适。

x%i}5`} {0t;n{/s _V0心理学空间?+K+_:n3{ V3pS,m0g+w

信任心理学空间9Y(X0V0dV:E5t_

q%|O qW6Fs0在成人的人际关系中,信任(trust)指的是对他人的可利用性、可信性和敏感性的评价(Mikulincer,1998)。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当个体发现另一个人具有上述特征之时,就会产生信任。随着信任水平的提高,同伴可能体验到因为透露自己一些会导致拒绝的信息或情感而出现危机。在经历多次危机后,个体发展出在人际关系中的信任。然而,当信任超过过去的总和之时,人们形成一种信念,人际关系肯定会存在于未来生活之中。这种信念开始于婴儿期。一种信任的关系能把人们对过去和对未来的信心联结起来。

3cjk ]7B.P0

L d&W p#s g,u0对婴儿来说,信任是一种情绪,一种相信自己的需要将会得到满足以及他人是有价值的经验状态。鉴于婴儿逐渐增强的延迟满足能力以及家庭成员间温暖和愉快的相互作用,婴儿能够推断出自己应有的信任。信任从社会环境中最直接的人物扩大到更广泛的社会和自然世界的支持和应答性。在加工来自环境的刺激时,婴儿习得了对自己感觉系统所获信息的信任。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信任延伸到了习得对自身的信任上。

jT.C$T9`+QJ0

1y SR[ U6P#aA%T [+NH0基本的信任与鲍尔比(Bowlby)的依恋概念有关但不完全相同。对婴儿来说,依恋是指能确保其安全和有保障的行为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依恋关系的内在表征泛化到其他的成对关系之中,特别是与亲密和保护有关的问题方面。信任是一个更广义的概念。在信任的框架中,婴儿不仅形成了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对一位主要的社会人物是可信的或是不可信的评价,而且也获得了对自己的价值和可信感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的基本信任不仅扩大到对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行为的预测上,也扩大到了自己迎接人生挑战能力的乐观性上。信任是一种综合的力量,它有助于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将情绪、认知和行动综合,使个体自信地追求目标并把事情做得更好。

B7c~1KJw;u U0心理学空间6ezU;M2I8b8J

不信任

)v5`S_6h,R9r.S,vg `0

?s5P+a G1o5]A0在婴儿期,不信任(mistrust)的经验至少来自于三个方面:婴儿的谨慎、对照顾者缺乏信心以及怀疑自己能否令人喜爱。

p!X1y7aU\0心理学空间0v,` YY%T&|!~ k

第一,谨慎是婴儿最早的情绪之一,它最初至少和婴儿的两种反射行为有关,即对大的噪音产生的“惊跳”反射和对突然失去支持所产生的莫罗反射。在婴儿的神经系统中,有对某种环境危险警惕的先天装置。照顾者的作用之一是让婴儿尽可能少地接触到引发上述反射的刺激,并逐渐在婴儿接触危险刺激后安抚他们,使他们平静下来。

Qf,G5s7{.h0

B2fO5Du0第二,婴儿可能对他人的好意缺乏信心。如果照顾者不能区别婴儿的需要,不能做出适当的反应,或者在满足婴儿的需要时很苛刻,那么环境是可疑种子的体验就可能植根于婴儿的大脑之中。心理学空间4em4j on

心理学空间Q5F:U$M-@9Gd#~P

第三,婴儿对自己愤怒的力量体验。当遇到因生气而爆发了与之相关的情绪时,婴儿会怀疑自己的可爱性。

jl#JR$PP0心理学空间7R_/L5i2~gD

婴儿对不信任的体验,大多数父母也负有一定的责任,因为对婴儿烦恼的信号,常做出一些错误的反应,特别是在婴儿很小的时候。父母最初应对孩子烦恼的方式是尝试给婴儿奶瓶,如果婴儿继续哭闹,他们可能会換块尿布,给婴儿一些水,把孩子带到另一间房间,或是把孩子放在床上,父母需要尝试各种办法直到恰好符合孩子的要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敏感的照顾者学会了正确地理解孩子发出的信号并且做出恰当的反应,从而在环境中培养起婴儿的信任(Kropp Haynes,1987) 。心理学空间;A5pXwEB8cV |

)d x Dr\1s0与信任相连的怀疑或焦虑比人们想象的更为普遍。通过系统的观察,发现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美国母亲与婴儿之间形成不安全型依恋。跨文化研究所提供的进一步证据也表明,婴儿不能从照顾者那里得到安慰或安全感的比例是很高的(van IJzendoorn Kroonenberg,1988;Posada et al.,1995)。心理学空间7n#[)Ix{ Z-H8t v

心理学空间i USz0R_

除了来自于矛盾情境或者来自于照顾者反应迟纯所引起的婴儿的不信任外,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母亲——婴儿关系被破坏引起了婴儿的不信任。在极端案例中,父母和照顾者完全忽略了婴儿,并把孩子单独留下而没有任何人关心孩子或满足孩子的需要。他们拒绝给孩子换衣服或洗澡。他们不对婴儿的创伤进行治疗或使孩子处于危险之中。他们可能一直对婴儿表现出敌意,或是根本不提供与孩子交流的机会(Lyons Ruth, Connell, Zoll, Stahl, 1987)。在这种条件下,婴儿发现他们的父母在身体上和心理上都是不可接近的(Egeland Sroufe,1981)。因此,婴儿期形成的不信任源于婴儿不能从照顾者身上获得身体或心理的安慰。

%[%g&}CGd0心理学空间Fi(_7q A

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婴儿的不信任本身会表现为退缩行为、哭泣、面无表情、冷淡和没有食欲等抑郁和悲伤的症状(Field et al.,1988)。不安全型依恋儿童表现出的生气、焦虑和反抗行为,或者不能与其他人(如青少年和成人)形成亲密和满意的关系,会导致他们后来与人相处中人际间抑郁表情的发展。而且这种不信任也可能为有关消极自我图式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图式通过与自我密切相关的线索、谨慎、紧张或内控的消极归因而被逐渐精细化(Malle & Horowitz,1995)。

udR^/t o0F0e~0心理学空间A)[)tli:g [p

所有的婴儿都可能有一些不信任的经历,这要么是他们的需要和照顾者的策略之间不匹配造成的,要么是在调节害怕或生气强烈情感上出现困难而导致的。因此,对信任危机的解决反映了婴儿所取得的两方面的成就:自己对环境产生最大的安全感;能调节自己的内心冲动。从毕生发展的观点来看,信任的转化和成熟是一种理解人生的内在范式。在年长的、拥有强烈信任的成人中,不断发展的宗教信仰会使他们将生活中很多的失望和复杂性最小化。基本信任的发展成了他们对仁慈和爱这一普遍的、伟大信仰的力量,这一力量能够使他们超越日常悲惨事件所产生的痛苦,并使他们能全面有意义地看待自己的生与死(Erikson et al.,1986)。心理学空间T|#tf(j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不信任 心理社会理论 信任
«心理社会性危机:勤奋与自卑(6~12岁) 教育与发展心理学
《教育与发展心理学》
心理社会性危机:自主性与羞怯和怀疑(2~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