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赫特的自身心理学
作者: Ryckman / 29683次阅读 时间: 2014年12月06日
来源: 《人格理论》 标签: 自体心理学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_q9Xzh2R8B0传略

-a'X r?#cX&c%Ar0

|L oo"JV%`P0海因兹.科赫特(Kohut, H.)1913年5月3日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他的父亲——费利克斯(Felix)既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同时也是博学、文雅之士。费利克斯是一位有天赋的钢琴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曾打算供职于音乐界。在那些动荡的岁月里有无数人投身于战争,他也不例外。因而在科赫特五岁前,他一直不在身边。归来后大概仍困扰于战争,费利克斯依然远离他儿子的生活。科赫特对他的父母有着很矛盾的情感。海因兹是家中唯一的孩子,他认为母亲——朗普勒(Lampl,E.)固步自封,与他人疏远。

S5vUM,Xs q0

&lT!w R%e;w0_'H4M`0科赫特所受的教育引受人羡慕。作为维也纳上层社会家庭中的一员,高中时他接受了名著教育。他学习法语,之后有一年时间去了巴黎完善语言技能。此外科赫特花了八年时间学习拉丁语,六年时间学习希腊语。他也学习文学、音乐、艺术和历史。从八岁到十四岁,他的父母雇了一名家庭教师开发他的智力。科赫特和家庭教师欣赏歌剧,参观艺术博物馆。漫步于美丽的维也纳的街道时,他们也讨论和进行智力游戏。高中毕业时,科赫特的学业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他对体育活动也很感兴趣,他善长径赛,拳击也不错。心理学空间,?[*Tn6R

心理学空间(GZ~ nHN7[w V6h'?q*L

科赫特十九岁进人维也纳大学,于1938年获医学博士学位,他主修神经学。在这斯间他对精神分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科赫特非常崇拜弗洛伊德,并且有意模仿他的这位偶像,但从未与之谋面。事实上,当1938年弗洛伊德及其家人开始他们为逃避纳粹迫害而踏上前往英国的旅程时,科赫特也出现在维也纳的火车站。在后来的年月里,科赫特愉快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弗洛伊德向窗外望去,看到科赫特和一位朋友站在站台上,火车开动时科赫特挥动手中的帽子,弗洛伊德也挥挥帽子致意。很显然,科赫特的使命是跟随弗洛伊德的步伐,将精神分析这门科学和治疗技术发扬光大。

*` C9PD,`~.s&r0心理学空间6g6UR%M _\;I

1940年,科赫特离开维也纳到了美国,在芝加哥定居下来。芝加哥丰富而又多样的文化生活,让科赫特逐渐爱上了这座城市,并一直生活在那里,直至去世。他是芝加哥大学精神病学系(Department of Psychiatry)的一名讲师,也是芝加哥精神分析研究所(Institute for Psy-choanalysis)的一名成员,在那里培训、指导精神分析师。在其职业生涯中,他不懈地工作,致力于保进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他有充分的临床实践经验,同时也讲授精神分析理论课程。在课堂上,科赫特对学生的影响不容低估。他是一名优秀的教师,能就任何一个评论或问题完成一个讲座。他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尽量将自己置于提问者的角度。

C+GX,\b6PD;w0心理学空间!w n N)I:iR/d%]2b:I

科赫特最终决定将其思想公诸于众。这是他毕生深切地对理解他人这一任务关注的成果。他的主要理论著作《自身的分析The analysis of the Self)(1971)和《自身的修复》(The Restoration of the Self)(1977)强调了他关于自恋问题的新观点,也强调了共情的(empathic)环境对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他去世后出版的《如何进行分析治疗》(How Does AnalysisCure?)(1984)全面阐述了他的关于精神分析治疗本质的思想,深入分析了共情的慨念,澄清了自身心理学中俄底浦斯情结的地位和含义,论述了防御和阻抗的性质,井且修正了关于他—我移情的理论。最后,《自身心理学与人文学科》(Self psychology and the Humanities)(1985)详细介绍了人文学科尤其是历史学、文学和艺术——如何提供了对新精神分析观点的支持。

eW)o EJ3RE*A0

dAc[*\B u0科赫特在其一生中获得了许多荣誉和奖励,从被选为美国精神分析协会(American Psychoanalytic Association)主席到获得纽约精神分析协会(New York Psychoanalytic Association)颁发的海因兹·哈特曼(Heinz Hartmann)奖。后来由于年事已高,他不再理会许多奖励和仪式,这样他便能将所有精力投人到工作中。科赫特通过在其思想体系中突出自身(self)的地位,他致力于发展作为科学和治疗技术的精神分析。他的心无旁骛导致了与一些同事发生冲突,他们谴责科赫特忽视同行在这一学科中所做的贡献,并说他有时候甚至窃用别人的理论作为自己的成果予以发表。科赫特的初期理论也备受争议,他经受了来自精神分析领域群体内部的不间新的批评,许多分析师,尤其是那些有传统倾向的学者反对他的观点。因为敢于表达那些与经典精神分析立场相背离的理论,他失去了许多重要的同事和朋友。科赫特于1981年10月8日逝世(A.I.Goldberg,1982,pp.257~258;Strozier,1985,pp.3~12)。心理学空间9JKnr5B bt+q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自体心理学
«柯赫的精神能量的觀點/柯胡特的經濟學觀點 科胡特 | Heinz Kohut
《科胡特 | Heinz Kohut》
Z先生的两次分析»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