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的成因到底重不重要?
作者: 高英哲 / 7337次阅读 时间: 2014年9月09日
标签: 精神病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心理学空间q4g0sR)E0}!^M

■2014年七月底是精神疾病研究領域大豐收的日子。精神病學家發現了思覺失調症(舊稱精神分裂症)的許多遺傳線索,也許能夠使我們能夠更加了解這種可怕疾病的生化成因。此外,慈善家泰德.史坦利 (Ted Stanley) 也宣佈捐贈 6 億 5000 萬美元,挹注精神疾病的相關研究。心理学空间{3`0C2H yu3\7v9S

心理学空间1H#U+Duo

圖片來源|Pixabay (by stux)
心理学空间c,uu F@O(i B8O5f
研究精神疾病的人們認為,若能對人類大腦迴路的來龍去脈有所了解,這個研究領域就即將能夠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他們用十年前癌症研究的處境,用來比擬精神疾病研究領域的現況:當時他們開始利用分子研究方法,將病患分門別類,並為其選擇專用的療法,癌症研究從此突飛猛進。心理学空间aiN+f8Wy_Q
心理学空间6f-_Zr~Q!U:z(j
精神病研究領域一路走來,確實有些坎坷。想當年物理學家在切分原子,生物學家在解譯 DNA 結構時,精神病學家始終拿不出一套治療思覺失調症等精神疾病的有效辦法。我們迄今仍然沒有找出任何能夠有助於診斷與治療所用的可靠生物標記,臨床診斷依然只能靠病人自述症狀跟主觀認定。藥廠也因此對於開發新藥興趣缺缺,因為要找出肇始精神疾病的神經通路,被認為是太過困難、所費不貲的工作,而這是研發藥物的必需條件。
E,xo;_+zF.l7ZH0
+go8BSn)X fsm0所以現在我們找出了許多思覺失調症的遺傳基礎,這樣是不是就能回答一個人為什麼會罹患思覺失調症呢?也許你更應該要問的是:知道了又怎樣?舉例來說,如果你罹患了強迫症(這是一種跟思覺失調症有些相似之處的精神疾病,最大的差別在於強迫症患者很清楚地知道,他們那些負面的思想是自己產生的),你的精神醫師或心理醫師會給你高劑量的抗憂鬱症藥物,搭配每週一次,接連好幾個月的認知行為談話療程,而這些藥物跟療程完全不用知道你為什麼會罹患這種病。心理学空间Q k(u|e0{#t;w/h#k
心理学空间\SP_!E |.rQ
人們會想知道精神病的成因,可能是因為精神病總有其故事性,而人們聽到故事都會想問為什麼;不過話說回來,當我們聽到有誰罹患癌症或心臟病時,我們倒是鮮少會去關心為什麼他會得病,我們比較關心的是病情如何。早期的精神分析學派(由大名鼎鼎的佛洛依德創立)倒是認為精神疾病的成因是關鍵,他們通常都能夠找到某個潛意識裡的因素,為你的精神疾病負責;只是如果你繼續探索下去,在對於人類大腦及心智不夠了解的情況下,往往只會落入精神分析的五里霧中。
E2`^ `'o+c0心理学空间&r3\h)rQFB4JD7R
現在思覺失調症的成因,可能終於要具有生物學上的基礎了;倘若真能繼續這樣腳踏實地研究下去,也許報章媒體上那些對於精神疾病的謬誤與偏見(最常見的就是聲稱思覺失調症完全是社會環境所造成的,說是跟遺傳有關只不過是藥廠的另一項陰謀罷了),就能夠逐漸被導向正軌。精神疾病當然有其生物學上的根據,只是現階段在診斷跟治療上不太需要知道這個而已;不過若能對此有更深入的了解,對於未來開發新療法,未嘗不會有所幫助。
0? AaKwH0
{i:w3A n#{KJ%V5}0——————
0KZia3V I.B ]0研究出處:Cause is not everything in mental illness
_+hl1ITc2V8L\B4x0譯者:高英哲 科教中心特約寫手,從事科普文章編譯。心理学空间*VN k|&zh*eQ
責任編輯:Kerina Huang心理学空间g y1_t.j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精神病
«从神经科学角度看数学之美 科普新闻
《科普新闻》
心理疾患的身体疗法:把旧日伤痛“演”出来»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