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母親還給爸爸
作者: 李維榕 / 4148次阅读 时间: 2010年10月14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G^7I;u-Wy

把母親還給爸爸 

i h!vk;V,F~0心理学空间bmL*i o+ch+lr#t:l~F

2011年10月14日 - 信報心理学空间$r Pj n9s

6Bn` SvkR^%H0這是學校老師轉介來的個案,一個十六歲的大男孩,就是不肯上課。

p E%aW qK&m(T YB h0心理学空间3GC'x?~ {4U%s7RV

我想,不想上課的孩子真多,見完一個又一個,每一個都有不同的故事;偏偏本來答應出席的老師突然來不了,我對着這一家人,真不知從何說起。好在這孩子十分坦誠,我問他:「為什麼不肯上學?」他說:「上課很悶,實在提不起興趣。」心理学空间C/l9z0u/MA6h9G

gL-az*v0但是他承認,與轉介他的那位老師很談得來,我說:「有談得來的老師,學校就怎樣也悶不到那裏去,必有其他不想上學的原因。」心理学空间9i)d.iD5N

%t7p(f^r e;s_}"i0那青年人想了半天,靦靦覥覥地不知道如何答我。不過他看來是個認真的孩子,十分有禮貌,並不像在敷衍我。他還有兩個妹妹,一個十三歲,一個只有十歲。兩個大孩子商量了一下,一同決定他們的問題是父母管教過嚴。

&KG Z3X3}:q_/N%X0

ry3r0vLr"t6X6l0千絲萬縷的依附理論

+J3V LDa0

pp/p?+U{!xf pm0父母管教過嚴,幾乎全世界的青年人都有同樣投訴。這是一個台北的家庭,究竟他們的管教有多嚴,我們就一同探討吧。我請他們與父母對坐,利用這時間彼此交談。沒想到才坐好,母親就說:「還是讓我來開始吧!」

zI8J/r(Hy%|0心理学空间aHH6N(@;Ymh7e+AZ

她說:「我結婚的時候,醫生就說我們很難生育,懷到第一個孩子的時候,簡直是個奇迹。那時候,丈夫叫我辭職回家好好生產,但是我很喜歡我的工作,在萬分不情願的情況下才放棄。在工作上,我得到很多認可,回到家裏,我卻連煎一條魚都難以勝任,那時候,我會拿着鍋鏟坐在地上,放聲大哭,心中實在苦得要爆炸,沒有人知道我的悲哀……」

6R lyX(TGD0

/uyM]9C{ g0她繼續說:「孩子長大後,他的一舉一動,都讓我放心不下,我總是怕他出事……偏偏他又不爭氣,不是不肯上學,就是逃課,讓我沒有一刻的平和,現在每天都要與他角力,大吵大嚷,人都快瘋了。」心理学空间|:D~X&RK1u"Nn]

心理学空间~)Q%n#]w'R4cf&X

母親的話,是那樣地轟轟烈烈,讓人心靈震動,也讓我感受到原來兒子是在母親如此激烈的情緒中長大。很多人不知道,所謂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 指的就是母親與子女間的千絲萬縷關係,不知不覺地把他們拴在一起。母親的心態愈不安寧,孩子的感覺就愈不安全,不知不覺地就會依伴着母親不能放手。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現象,並非有意造成,這些孩子長大後,都會與父母對抗,看來好像是反叛行為,其實是難分難解,而且這種糾纏一般都會歷久不衰。心理学空间H~3\b"iv

心理学空间if-Q@Z-M:EI#f8? T

手機成母子的新臍帶心理学空间_'S'b(Lw;q$rnp

Ij8~w.zskAJZ,p0像這個青年人,老是埋怨母親麻煩,但是他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房門鎖上,然後上床再睡。而母親的耳朵,已經習慣性地等着兒子鎖門的聲音,立即就會跳起身來,兒子的鎖門其實是對母親的一種邀請,展開每日一次的母子大戰。一個在門外力竭聲嘶,一個在房裏心情起伏,這種叫孩子上學的方式,連兩個女兒都忍不住笑出聲來,她們都說,母親忙着處理哥哥,理不了她們,兩個小的反而自己乖乖去上學,原來母親即使成功地把兒子趕出門口,並不等於他就去上課。一天不停用電話遙遠控制,手機是現代母子之間的新臍帶。

D c H"A4Yzp0

],b$L!xc5W_t0我對孩子說:「你一定很享受這樣與母親不離不捨。」

O@"PR+E&j0

G7i@"c Bs0他趕着回應:「不是的,絕對不是的!我實在煩死了!」

&H,W P"v8gx F0心理学空间K-T @];xj'a;SN

我說:「我才不相信你,如果真的是嫌煩,就不會逗留在家裏,上學多悶,也比困在家中好。」

5{a*g\I:Zp AO.G0心理学空间`j~-D9Q

他很苦惱地說:「真的不想天天與母親鬧情緒。」心理学空间'zCh(FW"LhK/B n

心理学空间 D7W+}"c9m4R"Q

我仍然搖頭,說:「你是個聰明的孩子,如果不想與母親天天吵鬧,母親想鬧也鬧不起來,你看,你並不是不能起床,不然又怎能把門鎖上?你分明知道母親一聽到鎖門聲,就會走來拍門,這才有機會展開每天一次你追我趕的鬧劇,這個遊戲一點也不好玩,只有你才玩得如此津津有味!」心理学空间9N{Fi0Ml+Vi3s

;@1Ps C!?Y0我看這孩子很逗人喜愛,便乘機挑戰他的想法。我故意把他每天與母親的角力詳細地重複一次又一次,不只是讓他覺得不好意思、同時是把一些習以為常的事物突出起來,讓他以簇新的理念去思考,找尋新的出路。心理学空间zs1]Z8C0IZ)dR

心理学空间LR,P!U1}EjSi

我們交談了好一陣子,父母親都全神貫注地留心着我們的每一句話,我對青年人說:「我昨晚去看了一場西班牙的Flamenco,這些舞步其實千篇一律,來來去去都只有幾個形式,但是他們獨自跳得興起,就會邀請別人一起跳。我看你也是天天要與母親跳舞,你想,你們跳的是什麼舞?兩人如此拋來丟去,一定是探戈吧?」心理学空间6N&F |,C!h

.I5e}:N@WIK lR b0他笑起來,答:「那是一種很奇怪的母子互動!」連父母親都笑了起來。母親說:「我其實知道自己這辦法實在行不通,我知道要放下,但是這孩子對我實在太重要,一想起他無心上學,我便無法自我控制。」心理学空间(n+F Yr,UL'wE2fw

c{5\ CH0我向她說:「你是一個火熱熱的人,內心有說不盡的情緒起伏和澎湃,你丈夫能夠明白你的激烈嗎?」

+QUg\,WZ0心理学空间)n}"lB1ddH

她說:「我丈夫是個大好人,他很愛家,但是他不能接受我的熾熱。」丈夫也說, 自己是個十分理智的人,最怕的就是太太這一股激情,讓他無法面對;而兒子,就忠心地填補了父親的位置,滿足着母親那大起大落的情緒需要。心理学空间[ z3t~lD V w,b_Y

心理学空间T&^ s,m.z-sI

這是一個奇怪的想法,孩子不上課,怎麼引發起如此一連串的荒誕詭論?其實這想法一點也不出奇,這只不過是鐵三角的一個常見現象,只是每一個鐵三角都是以不同形式出現,每個劇本都不同,卻是同一個故事。

ER4PdX}g7Y?0

?@r4J ? gH u0這些故事其實都是來自家人所提供的內容,只要細心聆聽,留意觀察,跟着家庭的脈搏探索,這家庭關係的拼圖就會呈現出來。

6D4E _6m!y3|0Gc0心理学空间0Ua MP q8|A

矛盾在無法與母親分離心理学空间Y2r;k9am;u,R

心理学空间"tXLS6h1h

從人際網絡看個人問題,人的行為就有不同演繹,我們就不會狹窄地只被表面的行為牽引,這青年怎樣也想不到自己與母親的矛盾,反映的竟是無法與母親分離。母親倒是一點就悟,承認孩子從小就與自己最貼心,在她最焦慮苦悶的時候,是母親最好的伴。我告訴她說,我也認識一個與她一樣具有強烈情緒的母親,總是感覺在火中燃燒,我們叫她「火鳳凰」,偏偏是很多男人都害怕女人這種猛烈的情感發洩,讓她憋着一肚子的不痛快。倒是女兒與她久不久就來一次驚天動地的爭吵,才讓她舒展得淋漓盡致。心理学空间cvQ~p%Y/Xz;qr

心理学空间O8T?8d;]?1Fi

這母親聽了我的故事很高興,每個人都以為她太情緒化,很少人會賞識她的壯烈情懷,其實最清楚母親的是兒子,只是這種「奇怪的母子互動」實在不能繼續,否則就會妨礙青年人的正常發展。心理学空间Y\G9VWf

xr&V6e$| q n ^z1T0我問那一直不多話的父親:「為了兒子,你願意自己去面對妻子的情緒要求嗎?」男人還來不及回應,妻子已經主動地靠到他身旁,情深款款地說:「你別老是怕我發瘋,你多陪我一點,我就不會追着兒子!」

[&z tR\#U3c'w.U~:B0心理学空间z:X2IW7J?k

丈夫真的用手拉起妻子,兩人露出前所未有的親密,這對夫婦雖然有些隔膜,好在彼此之間並不存苦澀,不像一些癡男怨女般讓人感到難受,孩子的問題也就容易解決。青年人不再堅持自己不喜歡學校,真的努力思考怎樣不再做母親的舞伴。心理学空间 T,m g-H9BsIV

Wn j'fdt"t^NZj&U0這是很讓人喜歡的這一家人。臨別,我對他們說:「我六個月後就會回來,到時,我希望你們會告訴我一個新的故事,一個青年人怎樣成功地把母親交還給父親的故事。」心理学空间GD$k7ZSx/M.|

)g8H zd n%U:K0我們一一握手,一言為定!

9i;r1[D6BPp2G7Cr1tu S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想做兒子soul mate的父親 李维榕
《李维榕》
為父母親頭痛»

 李维榕

現任香港大學家庭研究院總監、美國紐約「米紐慶家庭中心」(Minuchin Center for the Family)督導、具美國婚姻家族治療學會(AAMFT,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會員及督導資格,多年來在歐、美、中、港、台、新加坡等地示範教授家族治療並提供督導。在一本重要的家族治療教科書中《Family Therapy: Concepts & Methods》,麥克.尼可譽為目前「結構派家族治療」的主要人物之一。李博士著有《家庭舞蹈I》、《家庭舞蹈II》(張老師文化),另與米紐慶合著多本家族治療叢書,如《學習家族治療:家族治療師的成長與轉化之旅》
http://www.familycouncil.go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