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繪家庭拼圖
作者: 李維榕 / 4726次阅读 时间: 2012年8月04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f?Z"e.x-j(^2jg0重繪家庭拼圖 
*aK@yA.u02012年8月4日 - 信報心理学空间.]?@ v7yS V
心理学空间 _TT$G(^WOe
第一次接觸這個案時,我其實一點把握也沒有。案主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少女,美國名大學的畢業生,但是幾年前回到香港的家,卻是足不出戶,情緒時起時落,被診斷為兩極性憂鬱症(bipolar depression)。發起病來,與父母爭吵得天翻地覆,吵過後,又會變回乖女兒;父母費盡思量,卻是毫無頭緒。心理学空间 s{"ul@_e$N
心理学空间:h2xZ'G9o&_+U*U(}
這類病例我見過很多,在亞洲各大城市都有這些青年人的影子。就是見多了,更感棘手。要了解這種病態並不困難,甚至可以套入一個方程式:幾乎每個病人背後都有一對長期不調和的父母,一個完全投入父母關係的孩子,一種兩代人難分難解的糾纏!
#X|/lJ _c3y _0心理学空间:Q$~!v^%fH A:XF
這個方程式很簡單,解決方法也不難,只要讓父母重新建立夫婦體制,不再需要靠孩子去維持,讓孩子有機會從父母的矛盾中解脫出來,建立自我思考,走自己的路。這樣簡單的道理,為什麼讓我如此為難?心理学空间4Q2R(dp#N&]l \OwM8D
心理学空间,d&g.IL5Db@jI.B
因為道理雖然簡單,要實行起來,卻絕不容易。首先,有衝突的夫婦往往都說對婚姻沒有指望,只想把精神放在孩子身上,這種思維正正就是對孩子走入鐵三角的一種邀請。再說,孩子出了問題,大多數人都把焦點集中在孩子身上,尤其是這些年輕人,大多學歷豐富,聰明伶俐,如果他們精神上出了毛病,都怪他們自己缺乏適應能力,無法應付大環境的壓力,怎麼也連接不到父母之間的關係。因此,父母認為問題出在孩子身上,孩子卻認為父母有問題。這些青年人的困擾就往往卡在這裏,很難突破。
R[7j+H.~~ h2M]0心理学空间(h)|/l9Uje`/L
孩子的最大心願就是把不和的父母拴在一起,插入自己的一腳,去平衡父母那岌岌可危的兩隻獨腳。三角鼎立的道理就是取掉任何一角,這個鼎都會塌下來,因此,即使家人同意問題的所在,他們卻誰也不敢動彈,一動就會讓家庭失去平穩。心理学空间\r0FY gq

/o}^5]zt)~0要打救這些被卡住的孩子,就得像拼圖遊戲一樣,把雜亂無章的家庭圖片仔細地探索和整理,然後再堆砌出整個家庭的畫面。雖然每個家庭都有不一樣的前因後果,故事千變萬化,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幾幅基本圖片往往就隱藏着整個家庭的乾坤。
*AJ)o2]VO#wI_0
;P2u)m;g6n*O+F:] gOuv0格格不入的配偶
4XX0k*q*s#J0
Y0`^ H {N ^U0第一幅圖片所顯示的,是青年人背後的父母親,他們大都有一段坎坷的歷史,基於種種因緣際遇,兩人日漸生疏,不但同床異夢,甚至不同床。這幅圖片內,往往都有一個十分苦澀的母親,一個無可奈何的父親,一對格格不入的配偶。心理学空间H(l3~dm6Et
心理学空间V? sn`}
像這少女的父母,他們從新婚蜜月開始,就積聚了不少芥蒂,接着是長期的海角一方,聚少離多,結婚二十多年,實在共處的時間可能還不夠半年。其實相聚時也是矛盾重重,索性不見面。長期處於分居生活的妻子,一直以來都是過着沒有伴的孤獨生活。她說:「我已經習慣了,人生就是如此,再也沒有什麼要求!」心理学空间y'N[z)C\1c

0I}__2~zgD+Q0丈夫在家中找不到慰藉,全部精神放在事業上。他知道妻子心中有怨氣,但是他認為不需要處理,對外一直保持一派理想家庭的形象。夫婦二人大半生的時光就是這樣鬱鬱寡歡地度過。
1MEvi5f2^1J`0心理学空间"M%p:\!_!r5qb-V
另一幅圖片,是一個眼睛離不開父母親的孩子,長期觀察着母親那陰霾滿布的面色,她不知道母親為什麼那樣不快樂,父親又為什麼如此疏離。她說:「我自小就羨慕別人的家庭,總覺得他們很溫馨,很多時我責怪母親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對不常見面的父親反而是有點美化了。」心理学空间*K+SS{6mv:l
心理学空间)xP9U(Q D)M
與父母纏在一塊心理学空间H N1jv7Gwl
心理学空间/r-L8n!s rP
於是她不知不覺地就站在父親的一邊,久被拒諸門外的父親,也不知不覺地把全部情懷投到女兒身上,以女兒為中心,為女兒張羅一切。每當母親與女兒發生爭吵,父親總是制止妻子,女兒就更變本加厲,不斷挑母親的毛病。母親被攻擊得體無完膚,說起話來就充滿隱晦,更證實了自己受害者的形象。女兒投訴要脫離父母,但是孩子不在身邊的日子,父母之間更不知道如何共處,尤其是父親,情緒全無着落,千方百計想接近孩子。女兒也同樣不是真的放手,多年來一直與父母糾纏在一塊,說起父母她就激情流露,對外面的世界卻毫無興趣。
}Ev(C%G+pD}IB0心理学空间8p]*l3Jql)@5Lu
在這些拼圖片段中,有着各種不同的人物配搭,有夫妻、母女、父女或父母與女兒三人的共舞。把這些碎片堆砌成大圖案,你就會明白女兒的憂鬱是這整個家庭的憂鬱。心理学空间#?_\4rbL Cx

tTaxrjWF!l0這家庭還有一個年齡與少女相仿的弟弟,每個人都把焦點放在大女兒身上,弟弟變得有點隱形。其實他的角色同樣出現在拼圖的每個畫面,只是不像姐姐那樣戲劇化。與姐姐不同的是,他與母親十分貼心,與父親卻並不親近。家中每人都把少女當作病人,他對姐姐更是小心翼翼,不想刺激她的情緒,姐弟也因而無法真正親密。他說:「我們是個緊密的家庭,但是我對姐姐的認識都是從父母親那裏聽來的。」
-];@Q:{8OK_0
?&e]_nZ,?q0如果弟弟學會以年輕人的坦誠與姐姐相處,他將是這家庭中的一股能量,一股新氣象,把姐姐從上一代那鬱悶的纏繞中拉回到青年人的世界。心理学空间:chy:||Y
心理学空间#i']t/R sq4U
癡男怨女互相支持
qR?B)s5C}0`1[&}0S5B0
KR:V'q~%s0這個家庭的療程就是這樣一小段又一小段地把家庭內的每個小拼圖拼成一個大畫面,讓一家人面對多年來一直迴避的困難,重新整理各人的角色。我分別與父母親做工作,讓他們變回夫妻關係,又與姐弟做工作,讓他們回復姐弟關係,如此輪流配合,再把四人滙合,讓他們有機會嘗試以簇新的方式交流。心理学空间aB{V)E&CO7ti

T3Qq|C(I%Q%e0做父母的工作尤其困難,經過多年的冷漠,要求一對癡男怨女學習互相支持,當然不是易事。好在丈夫實在是個愛家的人,當他了解到自己對妻子的疏忽原來如此禍害家庭,決定臨老做個好情人,妻子即使初時不斷潑冷水,最後還是軟化下來。
_+NJ[2t.}8{0
e*Wy"_I0c(c0姐弟二人本來都不相信父母真的可以改變,尤其是少女,搬出各種前麈往事纏着他們不放手。但是父母立場堅定,她也不再無理取鬧,開始以較成熟的態度與身邊人交流。而那一向深藏不露的弟弟也暢通起來,不再做個旁觀者。家庭就是如此有趣的一個大系統,當局內人被各種複雜情緒綑綁在一起時,他們無論怎樣努力,也看不到彼此,必須鬆了綁,才可以找到對方。
arf3{ c4d0
.LlT-O[0我們很努力地工作了兩個月,醞釀了二十多年的落寞、失望與忿怒,經過一番驚天動地的情緒起落和衝擊,他們終於明白,不單要了解自己的家庭拼圖,還要重繪一幅新拼圖,一個讓每個人都活得痛快一點的新畫面。心理学空间*X j0g9^@+Dqv

aYeqC2OK7?7h0父母感嘆地說:「作為父母,我們犯了很多錯誤!」我卻說:「你們唯一的錯,只是沒有讓孩子知道什麼是一對恩愛夫妻。」
P N[Pq0t_0心理学空间(}.p_;f4jO
因為那才是孩子最需要的一幅家庭拼圖。心理学空间/FR9~'h ?_6Z;g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有禮無禮 李维榕
《李维榕》
三代家庭網絡»

 李维榕

現任香港大學家庭研究院總監、美國紐約「米紐慶家庭中心」(Minuchin Center for the Family)督導、具美國婚姻家族治療學會(AAMFT,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會員及督導資格,多年來在歐、美、中、港、台、新加坡等地示範教授家族治療並提供督導。在一本重要的家族治療教科書中《Family Therapy: Concepts & Methods》,麥克.尼可譽為目前「結構派家族治療」的主要人物之一。李博士著有《家庭舞蹈I》、《家庭舞蹈II》(張老師文化),另與米紐慶合著多本家族治療叢書,如《學習家族治療:家族治療師的成長與轉化之旅》
http://www.familycouncil.go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