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三角關係
作者: 李維榕 / 4570次阅读 时间: 2012年9月29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7xI-| ~0p0嬰兒三角關係 - 李維榕

zw?pca0心理学空间y]Q;g Kg? Y

2012年9月29日 - 信報心理学空间'I;A)jU r

心理学空间sZ"Z0\&F

我們都知道母親與嬰兒是互相依附的,母嬰的bonding,是天經地義的一回事。最近一項瑞士的研究,卻發現初生嬰兒並非只依附母親,同時依附着父親,證實了嬰兒不單止與母親互動,而是與母親、父親的一種三人共舞。

(BL7N*r E6x7nO0

1]\u9]5SpU4T+[h:G:N*Z ~0這項研究對象是三四個月大的嬰兒,在有系統性的觀察下,原來他們的眼睛,不單注視着母親,還會隨着父親走動。如果父母一同逗着孩子玩,孩子就會十分得意,手足舞動,咿咿呀呀地發出聲音。如果父母自己談話,孩子就會盯着他們看,不停作出小動作,引發他們注意。最令孩子不知所措的是,當父母面無表情,孩子就會很嚴厲地向他們瞪眼,然後十分無趣地轉移注意力,但是不出幾秒鐘,又會回復向父母瞪眼。心理学空间r }#}FAD FMa)e

+?$l5b{]}0過去二十年間,有大量文獻證實初生嬰兒擁有十分機靈的警覺,對四周環境及人物都很敏感,甚至天生就具有吸收父母感受的能力。但是早期的母嬰研究大都集中在母嬰二人,父親往往是隱形的。近代的研究引據卻愈來愈證實父親的重要性。尤其當嬰兒察覺親近自己的母親面目呆滯,沒有反應時,除了自己努力引她注意外,還會不時用眼睛找尋在場或不在場的父親,好像尋求救兵,這就是三角關係的開始。在嬰兒的三角互動中,有時是單獨與父或母親相處,有時是與父母親一起溝通,有時是父母在嬰兒面前自己交談,嬰兒只是旁觀。前二者是嬰兒與父母的直接接觸,後者卻是從觀察父母的行為中學習人際關係。

l Mu-L!`"F0

7W} Q5rk5U6c'E0這些發現,不但證實了嬰兒生來就有洞悉三人互動的能力,甚至擴展了Freud 對奧狄普斯情結(Oedipus complex)的一些理論。這個又稱為戀母情結的現象,是心理分析的基本,但是一直以來都是以個人內在心態為依歸,而且大部分學者都認為這情意結是在孩童時代才發生的,這項研究卻掀起了嬰兒的鐵三角關係,並證實了這不只是一種內在心態,而是實實在在發生在嬰兒的現實世界裏。心理学空间B-[)B7S|E&\

心理学空间@;oy e I YV

表情比聲音更響心理学空间?3@;qk iB iJonl

"KQ+B~#h(b*KQ(XD0這些研究嬰兒與父母關係的新發現,同時為成人的三角關係帶來一個更早的註解。我們知道,當父母的關係出現矛盾時,子女就會介入形成一個三角鼎立的位置,但是我們沒有想到,嬰兒幾周大就開始關注着父母。他們時而參與,時而旁觀,而父母的表情,尤其母親的面色,對嬰兒具有無限威力。

CfC*}A_:w3no0心理学空间xtX PK0D

在臨床的工作當中,往往聽到子女形容母親的表情。有人說:「媽,你的面孔太苦了!」也有人說:「我媽不會跟我爸爭吵,但是她面上的表情,那一副受害者的模樣,卻比任何聲音都更響!」這其中有很多是成年人,他們往往投訴母親的苦澀,但是即使他們要逃跑,眼睛仍不得不盯着母親看,甚至不必用眼睛,父母的面目也牢牢攝在心中,原來那是從嬰兒開始就難以放下的一個習慣。

"`RpS}0

-RU6{ P!b@2Oa8w0這些嬰兒研究,讓我們了解到成人三角關係的更深層次。最近見到一個青年男士,他自己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卻完全拒絕自己的父母親探望孫兒,甚至要求決絕。祖父母抱孫心切,無法理解兒子的堅持,只好把一切問題都歸咎於兩代的不同價值觀。

)k4mfy?v(U&hm0心理学空间 pW7?/}5`-nH |`

維護父母的嬰兒

LL4N_5T.[0

vdoJ G,Y~0表面看來,兒子真的有點不近人情,但是留心觀察,就會發覺父母親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他的眼睛。兒子那樣不想接近父母,自己卻無法不監管着父母,從他們的生活起居,以至做人態度,分明是父母親自己的事,兒子卻完全無法抽身,而且總是覺得錯的是父親。偏偏父母親之間是長久的無法協調,母親無法說服丈夫,但一肚子的不滿和無奈都寫在面上,兒子下意識地就出面與父親對峙。這才發覺,父子之間不停衝突,無論父親說什麼,對或不對,兒子都必會加以抨擊。

Wl?fC0心理学空间6[K3oK!n?;d

我示意父母互相討論一些他們自己要處理的事情,像一般老夫老妻,他們總是各說各的,很難談得起勁。他們自己不覺得怎樣,兒子卻聽得投入,不斷分析他們說話的內容,對與錯。這種行為一點也不像要與父母決絕,反而像前面提及那些努力觀察和維護着父母的嬰兒。心理学空间 h%{&K!mv4~*PX

心理学空间8^2B _)zMo0eNl-V

一個成年人與父母如此難分難解是很讓人苦惱的,怪不得男子要求決裂。但是這種分割都只是表面的,只是因為在心理上無法脫離,才故意在現實生活中劃清界線。男人的妻子也說,他仍然為了父母的一些小事夜不成眠。如果他真的不在意父母,又怎會如此容易被他們所牽動?

.o,T;Zf1o3Xv0

(N ^t4](d0從小形成三人舞蹈

hQ8V'T@ wM0心理学空间+w4m^;p/|

奇怪的是,男人對兒時父母親的關係,完全沒有過去的回憶,只知道無法忍受母親的愁眉苦臉及父親的無理取鬧。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是老是感覺到一種焦慮和抗拒,不想父母接近自己的孩子。這其實是個虔誠的宗教家庭,表面上兩個老人家是一對理想夫婦,骨子裏雖然長期不和,卻沒有大問題,如果不是這個嬰兒研究的提示,我們很容易就會受表面行為所影響,只把這問題當作是父子之爭,而忽略了那父母子從小形成的三人舞蹈。心理学空间H3Y a fC+V

B e3qz]/p z#D3k5]1Z0好在男人有善解人意妻子,她不希望自己兒女失去接近爺爺奶奶機會,處處為家人拉攏。最後,男人對父母說:「如果你們兩人關係變得和睦,我就會與你們和睦,我與你們和睦,我的孩子就會接受你們!」簡單的幾句話,卻真的道出了三代人的情緒牽連。

;m1hOtz#E1nC0心理学空间 }(T&M4fx@6v

這項發現讓我們同時了解到父母親眉目間所傳遞的訊息有多重要。一個產後憂鬱的母親,一個心神不定的父親,一對隱藏着矛盾和衝突的夫婦,會給嬰兒帶來怎樣的一種危機感?怪不得有多項研究指出,如果長期處於父母的衝突中,孩子成長後不但缺乏安全感,甚至患癌症或心臟病的比率也比常人高。相反,如果父母關係良好,心曠神怡,嬰兒也長大得心安理得,沒有牽掛,這才是徹底的親子之道。

'Aro&b"su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阿公阿嬤 Rock and Roll 李维榕
《李维榕》
今天快樂,明天快樂!»

 李维榕

現任香港大學家庭研究院總監、美國紐約「米紐慶家庭中心」(Minuchin Center for the Family)督導、具美國婚姻家族治療學會(AAMFT,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會員及督導資格,多年來在歐、美、中、港、台、新加坡等地示範教授家族治療並提供督導。在一本重要的家族治療教科書中《Family Therapy: Concepts & Methods》,麥克.尼可譽為目前「結構派家族治療」的主要人物之一。李博士著有《家庭舞蹈I》、《家庭舞蹈II》(張老師文化),另與米紐慶合著多本家族治療叢書,如《學習家族治療:家族治療師的成長與轉化之旅》
http://www.familycouncil.go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