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中的非言语行为及其观察
作者: 范红霞 姚彩琴 / 11833次阅读 时间: 2013年10月01日
来源: 《中国临床康复》 2002年23期 标签: 非言语行为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心理治疗中的非言语行为及其观察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
范红霞 姚彩琴
心理学空间 x!`8}"[#Jf

人们一直非常看重言语在交流中的作用和意义,这显然没错。而有关研究证明,在实际交流的信息中约有65%或更多的信息是由我们的非言语行为传达的(S.Cormier&B.Cormier)⑴。看来,我们在强调言语重要性的同时,似乎对非言语行为有所忽视,在心理治疗中更容易如此。众所周知,心理治疗从某种意义上看可谓之一种语言艺术、交往艺术和思维艺术,其技术的关键正是对非言语行为的观察、理解、分析、反应上。而这一切乃是基于一个治疗师对相关理论的掌握、治疗实践中的探索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而成。心理学空间)~:OD*P6lO3m(fG

心理学空间"S;`:AO+q

何为非言语行为或非言语行为的交流?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给予了一定的说明:Knapp和Hall将非言语定义为“除言语和书面言语外的所有沟通方式”。鲁尔施与基思将非言语交流描述为除言语以外的一切交流的“超越言语”。伯贡和赛因认为非言语交流是“有社会共知的含义,被有目的或被解释为有目的地发出,被有意识的接收,并有可能有接收人反馈的、除使用言语本身以外的人类属性或行为”。洛雷塔.A.马兰德罗与拉里·巴克将非言语交流定义为“是个人发出有可能在他人头脑中产生意义的非言语暗示的加工过程”。麦凯则更加具体地指出,非言语交流有四种情况:有意并被感觉为有意的;有意而不被感觉为有意的;无意而被感觉为有意的;以及无意而不被感觉为有意的[2]。在这四种行为中,有意或被感觉为有意的三种行为都被认为是非言语交流。治疗者应当把握非言语行为,通过非言语交流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更好的体现治疗者的亲和力。同时,那些“无意而不被感觉为有意的行为”更以其特殊的表达方式在心理治疗中提示着重要的信息。非言语交流则以其特殊的表达方式在心理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善于对来访者的非言语行为进行观察、理解、分析并做出有效的反应,是一个心理治疗师应具备的较高级的基本素质之一。因为非言语行为含有大量的交流信息,Ekman和Friesen研究认为从求助者言语中获得的大量信息也可以从他们的非言语行为中获得[3]。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有效的观察非言语行为,对于心理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心理学空间$|y c$e'\d!Ke0[

UF;y+Y$n6nsH0   1.非言语行为的重要作用心理学空间"_} r-`1s

心理学空间/J(^'N1tZ"QN+Pb

   1.1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分为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种水平。无意识是深层心理活动,是一切意识行为的基础,影响着人的行为。无意识既包括对自己行为没有意识到的又包括人们清醒意识下潜在的心理活动。Passons认为非言语行为能比言语信息更为精确地刻画求助者。“非言语行为一般来说比言语更自然,因为词语在被说出之前要受到选择和检查,但非言语行为却不易受到控制”。[4]他还指出大多数求助者更能意识到自己所说的话,而不是自己的非言语行为。求助者的许多非言语行为在别人看来是明显的,但他自己却觉察不到。对非言语行为的观察有助于治疗者更深刻地解释来访者的心理现象。心理学空间 V)~0h|x:_8Y$Zc e

心理学空间*`(]&eu0[

   1.2非言语行为和语言是相互关联的。通过对方的非言语线索,我们可以判断对方的语言信息。Knapp和Hall将二者的关联方式列为:重复、矛盾、替代、补充、强调、调整[5]。洛雷塔.A.马兰德罗与拉里.巴克则把这种关系作了如下的描述和解释,认为非言语行为在此方面具有以下六种功能,分别为:补充、否定、重复、调节、替代和强调[6]。具体地讲,(1)重复:非言语信息是对言语信息意义的重复表达。重复不同于补充,可以单独存在,不需用与其对立的言语信息来加强它。使用重复,可以强调或阐明言语信息,更清楚的体现言语的含义。(2)否定:非言语信息和言语信息有时是自相矛盾的,来访者在用语言表达的同时却显露出矛盾的情绪。如果得到矛盾的语言和非言语信息,治疗者应更相信非言语信息,因为非言语信息有可能是来访者自我的真实体现。(3)替代:来访者经常用非言语信息代替言语信息。此时非言语信息中就包含着言语所要表达的内容。如: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否定;对于一个问题的交流,来访者皱着眉头不说话可能是否定也可能是内心很痛苦。(4)补充:非言语暗示,如声调、面部表情、手势或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等,时常能够补充言语信息,以添加、阐明或加强其意思。“补充”一词,表示该行为不能单独传播所想要传播的信息。来访者发出补充性非言语信息,以增加另外的识别力或消息的办法,来说明言语信息的意思。言语交流后,来访者可能会有一些情绪反应或一些其它的非言语行为,这些非言语信息可能是对言语信息的说明补充或更改。例如,来访者强调喜欢干某事,但脸上没有轻松的表情,目光游移,这可能只是违心的说法;来访者说自己感到苦恼,同时双眉紧锁,这足以看出对方苦恼的程度。(5)强调:非言语信息能通过语气、音调、音量、表情等强调语言,它的主要功能是强调口语信息中的特别之处,加强语言信息的表达。(6)调节:调节常用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对话。非言语信息有助于调整会谈的气氛、节奏、甚至来访者言语的表达。例如:治疗者点头,来访者可能会继续讲下去;治疗者的沉默可能会引发对方的思考。识别出来访者的非言语行为与其言语表达是否一致,更有助于治疗者了解对方的真实的心理状况,从而进行有效的咨询或治疗。

9G.GU7c:kM#rX0

%HAXtT*y ]0   2.非言语行为的表现

i)xwf;c0心理学空间&Lf*lPB+\

我们知道在日常交流中,即使在大家都沉默的气氛中,也充满了各种信息。有时候,来访者的面部表情、躯体动作、嗓音特质及生理反应等可以传出比话语更多的东西。

/B.[4ml7s0

F)r dI7R%`?\0   2.1面部表情心理学空间VDc/Y'\\o `Bm:{J%T

心理学空间`)}'l6c/m.K

   最早对面部表情感兴趣的是查尔斯.达尔文。达尔文认为,面部表情是通过相互作用获得成功的进化过程。当人类发现有其它方式可以交流时,面部表情就发展成为第二位的交流方法了。面部表情成为仅次于言语的交流方式在交流过程中其者起着重要作用。Mekrabian想知道人们用什么线索来判断他们是否喜欢自己,他和同事经研究发现判断印象只有7%通过言语获得,55%则是通过面部表情获得的,38%是通过嗓音线索获得的。他们还发现当言语和面部表情发生冲突时,人们更愿相信面部表情[7]。一些心理学家认为,面部表情是最敏感的发生器和显示器。面部表情在全世界有许多共同含义,表情所代表的情绪具有一致性和继承性,不同种族的人的脸部表情具有极大的相似性。要判断一个人的情绪,面部表情是不容忽视的非言语信息。面部表情有可能受以下原因支配:(1)强化真实情绪(2)减弱真实情绪(3)中和真实情绪(4)掩饰真实情绪。作为治疗者,应对此有很好的把握。心理学空间*mZ_fKB ? F;}0tT

心理学空间*cf:M1n0W#^2y4m4P

   2.1.1眼部表情心理学空间1X2T)rSNsa

9?On^(kRd0   眼部是表达情感极为重要的部位,目光被认为是人们赖以交流的工具之一,目光的交流被认为是心灵语言的交流。芬兰的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把演员表演各种情绪的照片裁成细条,只挑出双眼部位让人们辨认,结果回答出眼睛所表现的情绪的正确率最高。[8]有些人强调用眼睛来揭示情绪。大部分研究认定情绪不仅集中在眼上,还是得从面部整体来观测情绪。但不可否认眼睛在面部表情的观察中起着重要的代表作用。治疗者如果对来访者眼部表情敏感的话,就会有助于发现各种各样的情绪。例如:来访者长时间盯住一点,可能表明正在思考或内心正在进行思想斗争;目光不愿和治疗者接触,可能是郁郁寡欢,尴尬或不安;眼里含着泪水,可能是伤心之时所引发的真心感受。心理学空间\,rn8|s

1goYx(Y#U[S]+YJd0   2.1.2嘴部表情心理学空间o!{]+B SVF2x

E+} v0V Uw'F0嘴部的表情也可以为治疗者提供帮助。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嘴部有着丰富的形态,双唇紧闭可能是其心理受挫或有很大的压力;咬着嘴唇可能是痛苦或焦虑;嘴巴张开没有说话,可能是惊奇或难于启齿;嘴角上翘,可能是认同、满意或心情轻松;嘴角下撇可能是委屈、难过。心理学空间 K!R*G[`u_Z$a

心理学空间.G!I5~1c*ul2`4fo&n

   2.2躯体动作

;^ M\,_b:Ug0

fi\'|]0许多研究人员认为我们也许能够停止有声的谈话,但不能停止发出信息。我们的身体会有意无意的通过姿势、手势等发出一些信息。弗洛伊德认为,没有人可以隐藏秘密,假如他的嘴唇不说话,他则会用指尖说话。舒滋博士认为:心理状态影响身体的姿态和功能[9]。所以,远比机械地应用微观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认识到躯体可以作为沟通的源泉。从出生以来,人们力图在身体动作的同时发出声音,身体动作和语言配合表达,而躯体动作和言语间缺乏协调,正是行为者心理矛盾的体现。身体动作能调节或表达个人的谈话。体语学两大思想派别分别持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身体动作构成其独特的语言代码;另一种观点否认这种身体语言,但同时承认身体动作提供了重要信息。另外,在1981年,美国南加州大学的亚伯.米华宾教授曾经对肢体语言与说话音调对使人产生的信赖感作过研究。研究显示,假如口语与肢体语言间有矛盾,应该较相信那些非口语的讯息[10]。体语学最早的研究者埃克曼和弗里森把身体动作分为五个大类,符号式、图解式、调节式、心情展示、适应式[11]。结合这项研究分析躯体动作的种类及作用为(1)符号式:手势对发出或接收信息的人有特殊的含义,这种特殊种类的手势即符号式。(2)图解式:与语言密切相关并有助于“图解”言语的手势。(3)调节式:帮助动作者与另外的人相互作用的身体动作,包括点头、手势、变换姿势等。(4)心情展示:是通过动作展示出动作发出者的情绪强度。变换姿势、紧握拳头和松开双手等都可以揭示出体现者的情绪。(5)适应势:多纳伊1980年报告说适应势是为自己的舒服和方便曾使用,而后却成为无意识的习惯的行为。伴随来访者言语的重要身体动作有头部运动、手势及身体姿势。头部运动一定程度上表现着来访者的情绪,头自然抬起,可能是愿意接受这样的交谈;头部挺直可能是愤怒或对所谈事情的固执态度;头部下垂,可能是沮丧或失望;头总是摇晃,可能是厌烦、不在乎。在来访者手势的表达中,我们可以推测快乐、悲伤、惊奇、愤怒等不同的情绪。有研究者认为,手势与言语的表达有着紧密的联系,手势对解释、说明、强调语言起着重要的作用。罗伯兹和威塞尔(L.Carmichael.S.O.Robert.N.Y.Wessel,1937)曾用实验研究了双手表情的有效性。他们发现,几组判断者辨认手部照片所表达的情绪的成绩大致和辨认面部表情的成绩一样好[12]。另外,对胳膊姿式的观察可以发现,双臂紧抱在胸前可能是较为保守;手臂动作僵硬可能是因为紧张和焦虑;手臂舒展可能是对谈话投入或较为适应。没精打采、抱肩、弯腰,可能是心情矛盾、沮丧、不愿与人交流。腿脚反复交叉意味着焦虑、沮丧或不耐烦。另外研究者发现,当隐藏情感有说谎成分时,观察者只观察正在撒谎者的身体比观察人的头部、面部表情更准确些。

*Dy.M/{} I0心理学空间"m i X3j%l:Z~(C

   2.3沉默心理学空间s&COu8P`.o

心理学空间 G l] }:t6U(Y^'L

沉默现象虽然没有言语和身体动作的表达,但其中仍有信息的传递。治疗者如果能够很好的理解和掌握这种现象,那么治疗就会更加有效。根据引起来访者沉默的原因,可把沉默分为主动性沉默和被动性沉默。心理学空间 Rbyk]!x \ kqN

t)t,~;VY:D0   2.3.1主动性沉默

!I ~+x2B](x?3e;kA7a0

V#pcJ5vFll0主动性沉默是来访者自发的沉默。来访者可能不知道接着该说什么好,或者不知道什么是治疗者需要了解的,什么是不需要说的,或者该怎样表达想说的内容。这时,治疗者需要做出适当的引导。因为如果让这种沉默持续下去,来访者势必会更紧张,这会影响交谈的气氛。另外,来访者可能凝视着某一点,表现出沉思的样子。这时治疗者应在等待中注视着对方,表明对来访者的理解、关注与支持。而不应插入言语,影响对方的思考。因为这时的思考有可能是来访者新思想、新体验产生的过程。心理学空间i(FwT*`@ C

e9K1F^wj)QP^0   2.3.2被动性沉默心理学空间e|2r{&_-^.W%wYOV

?+B{k1] p?7q[%d:]K0被动性沉默是指沉默的出现不是来访者主动的停下,而一些其它因素影响了来访者,使谈话不能进行下去。初次接受治疗,来访者可能因为害怕而不敢说,这时治疗者要消除来访者的疑虑,鼓励并抚慰来访者,使其愿意开口说话。在谈话过程中,所谈的某一话题可能引起来访者复杂的情绪体验,或使来访者陷入痛苦矛盾中,而不愿继续讲下去。这时的沉默可能是寻找来访者心理症结的最好时机,治疗者可通过合适的引导,使其说出内心的困惑。另外,来访者可能对治疗者或谈话感到不满意而不愿开口说话,这时,治疗者可以和来访者进行开诚布公的谈话,使其想法得到改变,从而打破僵局。

o7v"~P7{0心理学空间i|!^)fvao8~

   2.4副语言现象

m"\&o+ZW$s'D0心理学空间J7N5UDw@'k O

有声的非言语交流被称为副语言或次语言现象。副语言包括音量、音调、言语节奏及流利水平。从来访者的副言语信息中,可以推断出来访者的态度及情绪变化。音量、音调的提高可能是激动、兴奋或强调;音量、音调的降低可能是痛苦、抑郁或没有信心。语速快可能是情绪兴奋、激动的表现;语速变慢可能是来访者在这点问题上有心理阻力或正在进行思索。说话吞吞吐吐、频繁出错,可能是胆怯、焦虑、言语不真实;语速快而且频繁出错,可能是过于激动。达维茨和达维茨(1961)研究发现,讲话人表达活跃的感受,如生气、乐观,用大音量、高声调、快速度。表达消极的用相对平静的声音、低声调、慢速。[13]心理学空间Q2zb M Tp;u_ EFm

i.] ['D Q~)@0   2.5可观察的生理反应

dme|NY:U,dWJ0心理学空间.V T"f,M9FX

治疗过程中,来访者可能产生一些生理反应,如:呼吸、出汗、脸色变化等。呼吸急促可能是所谈的事激起了来访者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也可能是来访者产生了极为矛盾的情绪矛盾。来访者不是因热而大量出汗,可能是紧张,也可能是胆怯。来访者脸色的变化也会体现出他的心理感受,如:羞愧会脸红,过分的害怕和紧张会使脸色变白。治疗者将来访者可观察的生理反应与其它几项非言语行为结合起来判断会更为准确。

-y(~8O@w:dz0

]3zCm\!{0   2.6时间

u ?+W(K3N J!~0

xA |8G-Q7n4Y9M#S0时间在咨询过程中也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时间受文化的影响很大,因此,不同国家的人所持有的时间观念也不同。就我国的文化影响而言,或许可以从来访者对时间的表现中获取下列信息。

H%O(zl2o2dL$u0心理学空间~'\W8h6|&od5~'j

   2.6.1来访者过早地到

%\,t,@7pm KaH0心理学空间 |?@\e5y K1p

这类来访者可能对治疗抱有很强的依存心理,希望较早见到治疗者;也可能是过分的焦虑和不安,希望早一些从痛苦的环境逃避到咨询室,以求心理上的解脱和安宁;还可能是平时做事过分强调时间,总是要早些做完事,留下足够空余的时间心理才踏实。

oM2O,\b7l5k e?0

EW5F3jb0   2.6.2来访者赶正点出现

d(o ~+}T-@0心理学空间-O%k&gf.nl i

这种赶正点像报时一样出现的来访者,除了可能有早到者所持有的心情,还可能有其它需要考虑的情况,如是否担心在接待室见到其它人,或者对自己来咨询本身持有否定态度,也有可能是想将与咨询者见面的时间限定在最小的、必要的范围内[14]。

O,IJ M-h^0心理学空间*f lXZ'T7W8X(N,a#P

   2.6.3迟到或无故不到的来访者心理学空间4k d L/q,y,Ap'@

0JD/J*Z"o0频繁的迟到或无故不到可能有以下几种倾向:时间观念不强,生活中情绪不稳定、混乱或行为过于任性;对治疗者有不满,对治疗有抵触情绪,缺乏对治疗的热情;也可能是在试探治疗者,以判断对自己的态度和接纳程度;另外可能是所定的时间本身不合适。

:Ssw#p|`0心理学空间~*Mq5a:T

   2.6.4拖延时间的来访者心理学空间uup rGg"A~ l1s.W A

G4a)ex(P{0来访者总是不愿按时结束谈话而将咨询时间延长,这可能是因为有强烈的求助愿望,迫切的希望问题得到解决;也可能是思维较混乱,无法将想要表达的说清楚,感到自己说得不充分,总想进行补充;或许是来访者的情绪受所谈问题影响,陷入后不能自拔;也可能是试探并控制治疗者,使治疗程序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心理学空间B,US7JH W

心理学空间$}^7o5e7\X

   3.对来访者非言语行为的处理

j)x'A]k"S/icV B0心理学空间1J8t:G E|+Z }

在理解了来访者非言语行为潜在含义的基础上,对非言语行为的处理尤为重要。对一切非言语行为的观察都是为了更真实的了解和感受来访者,所以以下几点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需要加以注意:(1)我们应通过对方言语和非言语的表达判断二者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我们则宁愿相信非言语行为。(2)在交谈过程中,结合非言语行为的暗示,更准确的做出判断,制定有效的咨询或治疗策略。(3)从来访者的非言语行为考虑治疗的进展,判断前面的治疗是否有效,为以后的治疗制定策略。对于学会如何解读非言语行为再解释它们,不存在简单可行的方案。在知道了非言语行为的实用知识和可能含义后,治疗者必须通过实践和经验来获得对它的敏感性,并能在任何场合解读它。心理学空间;u5J pR~-s E_'V*S

心理学空间W#XM(Q:V6Z

   4.非言语行为观察中应注意的问题心理学空间+Z7X8z@?,H5Fx E

0d3?5Zdjq!Qp5ZTps0   4.1非言语行为只是会谈交流的一个方面,治疗者要倾听交谈的整个过程,而不是过分的固着于某些非言语行为得细节,失去对问题全面了解的机会。不要做过度的解释时失去了对来访者的整体把握。

#J.E5Nsx/GQ(M0

7MU}E{1@!k0   4.2注意非言语行为的表现,但不能被蒙蔽其中,在对非言语行为进行分析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虽然大多数非言语行为是自发的,不容易伪装,但对它的分析应与治疗中其它的方面整合。

e j:I$[2@{2w }_(C0心理学空间5Sp9YrV F

   大多数非言语行为能准确的反映出真正的自我,不容易伪装,作为治疗者应能准确的把握来访者非言语行为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来访者形成一种默契,促进与来访者的理解与交流,使咨询或治疗更加有效、更加得心应手。心理学空间:B.RMH X+Q6jZ

心理学空间y pdG ? o)X

 

fI/F XQw0心理学空间C-Y WD Z;D

                                 2001年9月12日心理学空间0^u$C`pr


心理学空间hX+Ft4];o2@R

参考文献:

c'B8B h])q7Giw$K0

T0y6x.e?PG+dbv0[1][美]S.Cormier,B.Cormier著/ 张建新等译:《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l![bAr&Y&YM?hM0心理学空间P k1P Nl `z!](G;A

[2]洛雷塔.A.马兰德罗&拉里.巴克著/孟小平、单年惠、朱美德译《非言语交流》,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7。心理学空间d!V*hP6P N3ett

心理学空间v'k&G Q&C$R

[3]Ekman,P.Facial expression and emotion. AmericanPsychologist,48,1993     384—392.心理学空间z,yq%TLa$}

vPJ)kq0[4]同1心理学空间9R_K lGz/Z'{}

L$Z|0XVo8c+F0[5]同1心理学空间t'U3n(n*rH ~g

心理学空间6f1y \8ath)f

[6]同2

g$Eff2q"qq0

5Oi6A1?~b'C|0[7]Mehrabian,A.,Silent Messages,Belmont,CA,Wadsworth,1971.心理学空间8{;d!L A'P2Ah/K

心理学空间6\f,{.wQpL

[8]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心理学空间"M"i??6?(A6P"~

心理学空间r#Q r-r,}1rk dP w

[9]王德春、孙汝建、姚远 《社会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142。

Jc e-vO$n3xjp0

!oP9q%W2y0GSQ0[10]贾强 《心智的修炼》,辽宁民族出版社,1998.230—231。心理学空间^TGB"f4[(d4N

F2h)cX-?sg6y ?0[11]Ekman,P.”Movements with Precise Meanings”,Journal ofCommunication,26,3,1976,14—26.心理学空间dh-c9n2wx

!v7n j[:`|T0[12]杨治良 《实验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515。

iF1A7rOX0心理学空间b$O#u]4p%Gq

[13]同[2]。

N@,Z$C] r-P0

y Tn3P%B7f0[14]张日昇:《咨询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心理学空间2Ez se#a-w5A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非言语行为
«解读述情障碍 问诊策略与技能
《问诊策略与技能》
心理治疗入门时的常见心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