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依附》短评
作者: 李孟潮 / 9666次阅读 时间: 2013年9月14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mk)Ns LI;K s0情感依附》短评心理学空间:V }n,`3Z o,oi N

心理学空间0j2O8Mh*R#k_vZR

心理学空间d;M S.o2T$l$A

@g[-\ rE0DU MH0《情感依附》一书是武汉的中美精神分析班老师塞恩伯格的著作。心理学空间(c!~y'_*M1g;K6N3I'B e(`

心理学空间6h)aqS.g1@B

我当时去参加中美精神分析班做翻译的时候,认识了这位老师。

E[0dE$R$RC0心理学空间 T:C pDt9h*Q

之所以去做这个班翻译,其实主要还是为了自己学点东西。心理学空间 PT Q ^&?GV

心理学空间oJb3AL#?2d

武汉中美精神分析班是非常有特色的,很多老师都是自体心理学的背景。

aLk#gt/X$V9f0

} DV]^0如塞恩伯格就是在科胡特当年主持的精神分析学院受培训的,他有几个督导师都是当年和科胡特创建自体心理学的人。心理学空间/hE/]5VA{k

心理学空间!yTG p#@-~4CsTV:|

可惜我后来忙于博士学习就没有继续参加。

D&j^7n+Ny/P_0

&{N,ttd j a&O0塞恩伯格老师非常敏锐,督导时候往往一下子凭直觉就抓住个案特点。心理学空间+i"a2{l/xKW

7yZA#a1uu M0同时他做发展心理学的科研也蛮老道。

,b\\-n-nN!J/C0

4O w\ s$j)c0《情感依附》这本书就是少数的发展心理学的终身研究。精神分析界的另外一个终身研究国内也翻译过,叫《怎样适应生活》,VAILANT研究,程文红翻译的。

,K2g;v:ST k0心理学空间5\ O(UPy@

《情感依附lives across time》是BRODY研究,持续了30年,几代学人共同进行。

2]AE:k;k$X0心理学空间Q"Dd^*Ym$j}

当然研究结果,并没有石破天惊的发现——早年养育和一个人发展有密切相关性,尤其是影响依恋模式、防御机制等等。

s7}`.P;k0心理学空间K aJa/bG#y ju

但是这本书关键的看点,对专业者来说,是研究的设计、研究方法和呈现研究结果的方式。心理学空间(`%X g5@*}"y?

心理学空间h f sZL y}n(W3C

我觉得这本书除了临床工作者和来访者可以看看以外,其实也蛮适合心理学系的老师和学生看看。

,n/u3vLL c.ex j0心理学空间1Y`J2_+X/B

好多人以为所谓科学研究,就是玩弄统计方法,结果动不动上个结构方程,神经网络。但是研究设计,对资料收集者的培训却很差。写论文也动不动一堆不必要的图表。到了结论部分,却是一笔带过,语焉不详。貌似科学,实则忽悠。

SL:] w a#_a!G0

3VDUd yB*Pf0而《情感依附》中,作者们缓缓道来,自己参与研究的过程、动机,研究个案不仅仅是选择几个量表快速收集一下数据了事,还有多角度访谈,直接观察,录像观察等等,呈现结果也用了最适合描述此类研究结果的方式——语言叙述。当然也有数据和图表,但是都是适可而止。心理学空间V$G&j*s0p(d5k

*Hn5] Jy)IA.AR0然后,这就成为了一本大众和专业人士都可以阅读的好书。

;c7i)w!Us K-\h(G!h7~0心理学空间x`5a`.^z.SB

这本书还有一个看点就是几位国内精神分析界大牛的序言和后记,反应了国人对此问题的思考。心理学空间t6HW j0n dS@

$L D*M$\7A.ky0

H U*hy,\6AH0心理学空间tVX I/AQCB

精神分析师们惯于从临床现象就逆推发展心理学规律,以弗洛伊德为代表,这种逆推的结果很可能是符合事实的,但是方法很有问题。后来精神分析界和发展心理学界有很多交流,就有了很多更靠谱的研究,Brody研究就是其中之一。心理学空间*Mc2T;]Y3rq

IlL,DvHZ0

|ah k"n:@ Z0

.Y6DJHe_;z&N0这本书的翻译没什么好说的,译者之一是作者塞恩伯格的太太,其他几位译者也是中美班上塞恩伯格老师的督导组的成员,都是比较有经验的治疗师,而且此书语言本来也不复杂。心理学空间 H [(`#y~+^E

心理学空间,j)n f3h(r XC](aM4c

心理学空间C"In;~,L3RC

J7U`"PAd0

S%Js#S)@1C$uHo3G0心理学空间R B$R@:H ^$u0@

没有主题词列表,也可以理解,因为本来原书就只有少数几个主题词,没有多少学术搜索意义。心理学空间!GWX y'y2f!Xf/]

/r f,L}(hP M&i0心理学空间(MUKO HU,H9x&[,mU:_8G

心理学空间2IN3lK |:\

唯一不足的是副标题《为何家会影响我的一生》,听起来好像是想搭《家庭会伤人》,《为何家庭会伤人》这一类书的顺风车,而且有点隐约地谴责父母的过错。这在“政治”上有点立场不正确,举个例子,分析师GROTSTEIN写文章,说某些家庭动力会产生替罪羊,家中的孩子承受家庭苦难和创伤,就形成了精神病人格障碍,这本来是很多临床者的认识,结果文章发表在《国际心理治疗杂志》上,却遭到了批评,批评观点就是认为这种观点在“政治”立场上会引发争议。

+O;e/V5qV,r)U0心理学空间y3g-z0_V5d1\E

'j m8T ?*u?4L0

b@\9{VJy(T0这本书还有个用途,就是用于教授“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学生们看故事,更能理解那些抽象的理论是如何得出的。

lt+Wu$XT$B0

9DY/Q2}_J1T0

C? FEkg1GZi G ]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当事人中心疗法》译者前言 书序
《书序》
限制故发展,凝位而昭明《发展与罪恶》书评»

 李孟潮

李孟潮

李孟潮,个体执业者,心理医生(精神科主治医师),精神分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