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空间
繁体 首页 > 心理学人 > (david_wang1029

《癔症研究》读书笔记(一)——绪言

david_wang10292014-9-07 09:07
查看:3299次

         2014724日,在鼓足了勇气后,终于翻开了厚重的《弗洛伊德文集① 癔症研究》,开启了对文集的首轮啃读。不得不承认,我的心情是忐忑的,有种莫名的紧张,仿佛在去朝圣的路上,对可能会遇见的种种挫折与困难,我心不由得惴惴不安。在仪式般的浏览了黑白老照片与车文博老先生的冗长的总序后,《癔症研究》映入眼帘。差不多一个月的光景,算是磕磕绊绊的浏览完了。但当想提笔写些什么时,却突然发觉头脑中一片空白。带着懵懂,偕着困惑,再次翻看阅览,并试图用文字记录下些什么。

从目录看,《癔症研究》共分三部分,分别是第一章的“论癔症的心理机制:绪言”,是1893年由布洛伊尔与弗洛伊德共同发表的同名论文组成;之后的第二章,二位通过五个“癔症”病例的介绍,向我们展示了一百多年前,缺乏足够的医学支撑,没有现成的理论框架,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疗程后,主要运用谈话或催眠的方式,使得一度被认为无法治愈的癔症有了根治的可能。从安娜·O的清扫烟囱,到埃米·冯的催眠,到露西·R的压力术(pressure technique),以及伊丽萨白·冯的分析,以及这背后数百个成功或失败的案例,让精神分析的雏形渐渐得以呈现,不得不说,这几个真实的临床案例,让我真切体味到了他们当年的探索与坚持。而在本书的最后,则是由布洛伊尔完成的理论部分。六个议题洋洋洒洒,不时地引起我的强烈共鸣,但由于已经知晓一些精神分析理论,再看布氏的言语,总似乎有隔靴搔痒之感。但还原到维多利亚时期的欧洲,或许,崇敬之意就喷薄而出啦。

 

论癔症的心理机制:绪言

1、(癔症病人)部分原因是因为某些经历是病人不喜欢讨论的,但主要是因为病人一般不能回忆起它,而且常常不会怀疑促发因素与病理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2、有的促发因素和病理现象之间只是一种称为“象征性”的关系,就像一个健康的人在做梦时形成的关系一样。例如神经痛是继精神痛苦之后,呕吐是继道德厌恶感之后。

3、起决定作用的心理创伤和癔症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并非指这种创伤只是起一个释放症状的诱发因素(agent provocateur)的作用,而且随后它还可导致症状单独存在下去。

4、发现:当我们能使患者把激发的事件及其所伴发的情感清楚地回忆起来,并且患者尽可能详细的描述这个时间,而且能用言语表述这种感情时,则画一个癔症症状就会立刻和永久的消失。(而)布袋情感的回忆几乎不产生这种效果。

5、癔症患者主要是遭受记忆恢复(reminiscences)的痛苦。

6、另一方面,我们的观察表明哪些称为癔症现象的决定因素的以及,长时期的以惊人的鲜明程度,而且带着其全部的情感色彩保持下来。然而,我们还必须指出另一将在后面说明的,值得注意的事实,即这些记忆和患者过去生活的别的记忆不同,即他们不再患者的支配之下。相反的,当患者处于正常心理状态时,这些经历完全不在他们的记忆中,或只是以非常简略的形式存在于记忆中。

7、如果我们更深入的去寻找那些阻碍(创伤的记忆)发泄的原因,我们至少发现有两类情况使创伤反应不能出现:

1)第一类情况是因为创伤对反应有排斥性,这使患者对心理创伤无反应。……因此有意从他的意识的思想中压抑着。

2)第二类情况不是由记忆的内容而定,而是由患者在接受这些所谈及经历时的心理状态而定。癔症症状存在的原因其发生在严重的无能为力的情感支配下如惊恐,或发生在确乎一场的心理状态下如半催眠的朦胧状态下的白日梦,自我催眠等。

8、那些病理性的观念,之所以会带有鲜明性和情感强度持续存在,是因患者通过发泄和在无抑制的联想状态中进行再现而摒弃了正常的磨灭过程。

9、(癔症)病例在“双重意识”(double conscience)状态下存在明显的意识分裂,这在每一个癔症患者中都有轻度的存在,而且这种分裂倾向及其伴生的意识的异常状态(类催眠状态)是这种神经症的基本现象。

10、我们梦中的精神错乱在清醒状态下对我们没有影响,而类催眠状态下产生的精神错乱则以癔症症状的形式干扰清醒状态下的生活。

11、沙可描述,一次(癔症)发作的全过程可分为四期:

1)癫痫状态

2)大活动期

3)情态期/幻觉期

4)终末谵妄期

12、癔症发作时的运动症状,可部分的看作是记忆伴发情感反应的普遍形式,部分的看作是这些记忆的直接表达。

13、癔症性的观念丛与其他观念的联想性联系被割断,但它们中间自身联系的,具有一定高度组织性的第二意识的雏形,即第二意识状态。

14、严重的癔症的典型过程:

 

15、心理治疗的疗效:它使最初没有发泄的那种观念的作用力,通过言语途径而发泄受压的情感,使其不产生作用。它借助于(在轻度催眠下)把这种作用力引入到正常意识,使其受到联想性的矫正,或在伴有记忆缺失的梦游状态下,通过医生的暗示而消除。

16、一旦急性阶段已过,任何以慢性症状或发作形式所表现的遗留症状,常常可因我们的方法而消除,而且是永久性的消除,因为我们的方法是根治性的。

 

 

王东         

201491日于西子湖畔



david_wang1029的其他日志

招生︱桐心学院当代精神分析取向临床训练项目(2020-2022 杭州•地面)
桐心学院 讲师团队
桐心学院 顾问团队
念念无住,凤栖梧桐 ——桐心学院 · 咨询师孵化平台
罪疚、灼心、救赎——烈日果然灼心
哭着笑,笑着哭——让肿瘤君滚蛋吧!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绿巨人
匠心·情怀
母亲节,献给婚姻中的母亲
清明时节,我被“抑郁”撞了一下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