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经典中的心理能量——致南京《春之约》学员的一封信
时间:2021年02月28日|1026次浏览

开发经典中的心理能量
——致南京《春之约》学员的一封信

孙泽先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形成了很多经典著作,包括儒家的经典,佛家的经典,道家的经典等等。每一部经典都是蕴量巨大的心理能量库。从这个意义上讲,套用英国学者弗朗西斯 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的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我们完全有理由站在心理学立场上说:“经典就是力量”。
    全世界能够作为心理能量库的经典有多少种呢?英国学者麦克斯 缪勒(Friedrich Max Muller,1823~1900)认为一共有六种:
    1. 吠陀经和佛经(印度教和佛教)
    2. 波斯古经(琐罗亚斯德教)
    3. 圣经(犹太教与基督教)
    4. 古兰经(伊斯兰教)
    5. 四书五经(儒教)
    6. 道德经(道教)
    在六种经典中,中国占有一半之多。因为实际上,佛经虽然发源于印度,却是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佛经的文字载体最全的是中国的藏文和汉文,而不是印度的梵文,相比之下,梵文的佛经已经是少之又少了。
    同时,其它经典也曾在中国有所传播。圣经曾于唐代贞观九年(公元635年)由叙利亚人阿罗本(Olopen)传入中国,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大力支持,曾盛极一时。西安现存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就是历史的见证。古兰经于公元七世纪传入中国,经唐、宋、元、明数代流传,已成为中国回族同胞的必读经典。波斯古经虽然已近失传,在北魏时期传入中国后也曾产生很大的影响。山西古建筑“祆神楼”就是琐罗亚斯德教(祆教)在中国的遗迹。
    由此可见,中国有自己的传统,但不拒绝他国的传统;中国有自己的文化,却不排斥外来的文化;中国有自己的文明,同时也愿吸收世界各地所有的文明。
    文化的前途在于融合,文明的愿景也在于融合。文化与文明的融合既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能力,它是一个民族软实力的体现。而最先有可能实现这种融合的一定是中国。这就是中华民族崛起的传统文化基础。
    开发经典中的心理能量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儒家的“三纲八目”,佛家的“戒定慧”,道家的“性命双修”等等,都是以各自的模式开发经典中的心理能量,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古代修炼学,其中的修炼技术一直在民间流传,拥有相当广泛的爱好者。
    任何学问都必须与时俱进,如同《易经》所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当今之世,开始进入了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开始进入一个自我觉醒的时代。面对这样的变化,古代修炼学及其修炼技术出现了明显与时代不相应的种种证候。
    气功曾是传承古代修炼学和修炼技术的一种努力,但它没有取得应有的成功。在气功最流行的年代中出现过大面积“走火入魔”现象(我称之为“气功神经症”),使得人们只能着力于动功这样形体艺术疗愈层面,而对于更深层次的静功一直讳莫如深,少有研究。我正是在治疗大量气功神经症的过程中体验到,气功与古代修炼技术必须与现代心理学接轨,才能做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古代修炼学为什么迟迟不能实现与现代心理学接轨?
    原来,心理学是研究精神生活的学问,而人们的精神生活有三个层面:
    1. 感性层面
    2. 理性层面
    3. 灵性(悟性)层面
    所以心理学研究就有了三个向度:
    1. 从测量出发的心理学,属于感性层面——重在工具与数据;
    2. 从概念出发的心理学,属于理性层面,重在思辨与逻辑;
    3. 从经验出发的心理学,属于灵性层面,重在修炼与体验。
    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流方向在于理性层面,属于从概念出发的心理学。古代修炼学研究方向在于灵性(悟性)层面,属于从经验出发的心理学。这种层面差使得二者互不相识,失之交臂。这就是古代修炼学与现代心理学未能实现接轨的根本原因。
    这里我要说明一下,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向度都是必不可少的,各有各的作用。正确的态度不是厚此薄彼,而是相互补充,相互融合,从而把心理学研究推上新的高度。
    在精神生活的灵性(悟性)层面,古代修炼学研究得很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是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财富。但我们不能沿用古代修炼学的象征描述语言系统,这个语言系统主要是运用取象比类,就是运用比喻。很多人由于修炼功夫不足,只从字面上加以理解,就会出现很多“认指为月”的误解,这是过去出现大面积“走火入魔”现象的理论根源。
    古代修炼学的语言系统之功绩在于保存了古人丰富的修炼经验,没有这个语言系统,我们就无从了解古人在修炼中积累的经验。这就像一个鸡蛋,没有蛋壳的保护,鸡蛋就没有了生命。然而,当鸡蛋里面新的生命成熟的时候,蛋壳必须啄破。蛋壳不破,新的生命就会遭遇窒息。
    很久以前,我在长期修炼中已经在内心当中啄破了这个壳。但是,我却找不到一种科学的语言系统把事情说明白。  
    197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的深层心理学,让我眼前一亮,他的意识与无意识理论为中国古代修炼学的关键词“识神”与“元神”提供了现代诠释。这个理论在我治疗气功神经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归根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弗洛伊德是第一个把灵性(悟性)层面撬开一道缝的人,但他旋即转身离开,回到了理性的层面。他自认为是一个严谨的理性主义者,并把宗教称为人类最大的神经症。
    荣格(Carl Jung ,1875~1961)曾是弗洛伊德的得意门生,但他是对灵性(悟性)层面的兴趣大于对理性层面的兴趣。这是他后来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的根本原因。
    1928年,荣格从友人那里得到了中国古代修炼著作《太乙金华宗旨》,脑洞大开,决定用余生之力研究中国古代修炼学。荣格下了很大的功夫,收获也颇丰富。他的“纯真舞动法”,“积极想象法”,以及“曼陀罗绘画法”都是来自《太乙金华宗旨》的启示。他的“内在小孩(child within)”理论则是来自另一本道家修炼著作《性命圭旨》中的第46号插图《婴儿现形图》的启示。
    真正能够与中国古代修炼学接轨并使其中的精华破壳而出的的人不是弗洛伊德,也不是弗洛伊德的学生荣格,而是弗洛伊德的老师德国心理学家弗朗茨 布伦塔诺(Franz Brentano,1838~1917)。
    布伦塔诺是描述心理学(亦称意动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欧洲人文科学心理学之父,代表著作是《从经验立场出发的心理学》。他在维也纳大学任教20余年。弗洛伊德读大学时选修过他的课程。他的心理学思想高度与中国古代修炼学具有最佳的契合度。他提出的内知觉(inner perception)和内知觉的自明性(self-evident)对中国古代修炼学的关键词“元神”做出了最精准的现代诠释。
    在中国,我不是第一个接触布伦塔诺心理学思想的人,但我是结合中国古代和现代修炼实践继承并发展了布伦塔诺心理学思想的第一个人。意向流管理学就是这种发展的成果。意向流管理学的好处就是用现代描述心理学语言把中国古代修炼学精华讲得一清二楚,凡有一定修炼体验的人听了都会有亲切感和通透感。
    在意向流管理学看来,无论是儒家的修炼,佛家的修炼,还是道家的修炼,其实都在做一件事:意向流的管理。管理什么?管理判断,管理情欲,管理信念,管理智慧。懂得了这些道理,你就能够持守正道,稳步精进,远离歪理学说,远离走火入魔。
    关于意向流管理学的内容,我在中国心理学家大会的长沙会议(2018)、上海会议(2016)和驻马店会议(2020)中都曾专门讲过。如果感兴趣,可进入我的微信公众号“圣心塾”进一步了解。
    近年以来,心理学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动向,被称作心理学第四势力的超个人心理学方兴未艾。这是朝向灵性(悟性)层面的努力,只是这种努力的起点尚未达到布伦塔诺心理学思想的高度。
    这次南京之行不讲理论,理论放到线上,珍惜线下这点难得的时间教一种具体的疗法,是归根疗法系列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疗法,叫做“灵动安心法”。过去我在治疗气功神经症时得益于这个疗法甚多,它的近期功效在化解焦虑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可用于心理咨询的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减压;同时也是个人修炼的最佳入门功法。灵动安心法不可以在线上进行,只能采取面对面的教学方式,才能具备足够的信息量,通过共时性训练,一次印心成功,为以后的修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于意向流管理学的主要内容,我用八十一首七言绝句加以概括,叫做“意向流管理学话题诗”,这次南京之行将与大家见面。知识的价值在于分享,事业的高度在于共建。只有更多的人来参与,知识才会有价值,事业才会有高度。

    钟山灵秀沐阳春,自古真修在日新。
    信道结缘能聚会,金陵有我印心人。

  
(南京《春之约》学习班将于今年4月中旬举行,联系人沈老师,联系电话13814022078)

标签: 太乙金华宗旨  意向流管理学  灵性  悟性  修炼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