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灵性疗法之中的错用心——中国本土心理学论坛引言(二)
时间:2020年07月04日|1749次浏览

本土灵性疗法之中的错用心

——中国本土心理学论坛引言(二)

孙泽先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蕴含着丰富的本土心理疗法,如儒家的“三纲八目”,佛家的“戒定慧”,道家的“性命双修”等等,它们原理相通,方法相近。为了叙述的方便,我把它们统称为“中国古代修炼学”。
    从心理疗愈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修炼学的主流疗法和现代心理学的主流疗法不是一个路子,前者属于暗示疗法,后者属于明示疗法。当然,心理疗法中明示与暗示难以截然分开,总是明中有暗、暗中有明,只不过是以哪一个为主罢了。
    现代心理学的主流疗法是从理性立场出发,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重建来访者的思维框架,使之与所用疗法的逻辑结构相契合,达到我们常说的心服口服,从而产生疗效。理性疗法重在明示,即重在说理,因此它必须依托于概念,疗效则来自于臣服——臣服是信念(faith)的一种形态,叫做他信。
    古代修炼学的主流疗法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我之所以称其为灵性疗法,是因为它改变了“逻辑之外,再无疗愈”的偏见。灵性疗法不但不依托于概念,还视概念为障碍,并认为只有超越一切概念才能激活心理自愈机制。同时,灵性疗法重在暗示,依托于体验,在体验中实现超越,在超越中获得觉悟。所以它的疗效不是来自于臣服,而是来自于觉悟——觉悟是信念(faith)的一种形态,叫做自信。

    警惕气功中的科学主义与神秘主义

    在中国古代修炼学里面流传的诸多灵性疗法当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必须通过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功夫,才能用于现代心理疗愈之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气功。
    就本源而言,气功是中国古代修炼学的世俗简化版。
    就种类而言,可分为动功(在操作中伴随着躯干的位移)和静功(在操作中不伴随躯干的位移)。
    就安全性而言,动功更安全,基本上不会出现气功神经症(走火入魔)。
    就疗效而言,静功更全面、更深入,技术要求也更严格,如果教学得当,是不会出现气功神经症的。
    在以后的讨论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指的都是静功。
    世界上总有一些学问会被误解,然而没有哪一门学问像气功那样被误解得那么深、那么广、那么久。我一直认为,气功本该成为中国本土心理学的第一疗法,可惜并未如此,原因就在于这些误解掩盖了它的心理学本质和价值。
    这些误解是从哪里来的?来自人们的错用心。气功之中的错用心常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科学主义,一个是神秘主义。这两种思维倾向是灵性之门的两把锁。气功从本质上讲是心理学范畴的学问,可是科学主义试图把气功拉到物理学范畴,而神秘主义则试图把气功拉到神秘学范畴。这个话题太大了,我们只能挑出几个典型的问题来加以讨论。

    气功与特异功能

    特异功能现象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后随着气功热潮的兴起而变得广为人知。之所以使用“特异”两个字,是因为这种现象难以用已知的科学常识加以解释。这种现象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
    弗洛伊德和荣格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恪守理性,而荣格充满灵性。从临床心理学角度上看,是弗洛伊德第一个把灵性之门撬开了一道缝,并让全世界都认同了无意识(unconsciousness)的存在,功莫大焉,这是荣格追随他的初衷。但是弗洛伊德坚定地站在理性主义立场,反对任何属于灵性的东西,当荣格向他讲述亲身经历的灵异事件时,遭到的是难堪的冷遇。对于无意识,弗洛伊德着眼于对人的消极影响,而荣格则着眼于对人的积极影响。对于宗教体验,弗洛伊德认为是“人类最大的神经症”,而荣格则认为是“人生的宝贵财富”。所以两人分道扬镳是不可避免的。
    西方学者把研究特异功能的学问称作超心理学(parapsychology)。创立这门学问的是美国学者约瑟夫 莱恩(Joseph Banks Rhine, 1895~1980)。莱恩曾是植物生理学博士,他发现植物不仅有生命,而且还有感情。后来他开始研究人体的特异功能,经过多年的努力,获得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的认可,超心理学终于成为它的正式会员,使得这一学科在美国获得了合法地位。
    莱恩对荣格敬重有加,十分认同荣格的共时性(synchronicity),原型(archetypes)等理论,希望荣格能够加盟超心理学研究。不过,荣格婉拒了这个邀请。
    说到这里,你们一定最想问两个问题:第一,特异功能到底有没有;第二,特异功能与气功有什么关系。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们:第一,特异功能是确实存在的现象;第二,特异功能与气功没有必然联系。
    1980年,辽宁中医学院邀请特异功能人张宝胜参与经络研究,时任院长的茹古香先生指派我对张宝胜的功能进行了为时两年测试考察。后来又派我送张宝胜去北京,并参与那里的一系列深入研究。2018年张宝胜去世时,我写了五篇回忆录,为那一段历史留下了一个亲历者的证言:

    (一)还给张宝胜一个公道
    (二)张宝胜在507所首次接受实验考察回顾
    (三)张宝胜在北京师范学院搬运活体甲虫侧记
    (四)张宝胜在辽宁中医学院首次测试概况
    (五)张宝胜进京后的第一次公开表演

    这五篇回忆录已经发到我的微信公众号圣心塾中,可资参考。
    必须提起注意的是,特异功能是特异功能,气功是气功,二者没有必然联系。
    曾经有一个知名度很高的气功师,自诩信奉佛教,说是海灯法师的俗家弟子。他公开鼓吹练气功是为了练出特异功能,还造出一个术语,叫做“出功”。这种说法误导了很多人,在气功神经症(走火入魔)的案例中,追求“出功”是最普遍的诱因。
    特异功能现象在佛教称为神通,佛祖释迦摩尼曾多次明令禁止他的弟子追求神通。他说: “我终不教诸比丘为婆罗门、长者、居士而现神足上人法也。我但教弟子于空闲处静默思道,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长阿含经》卷十六)这就是说,佛教修炼的目的,是为了净化内心,重建人格,因为成佛就是成为人格完善的人。这一点与道家修炼是相通的,道家也说:“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荣格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具有完善人格的人有三位:老子,释迦摩尼,耶稣。这就意味着,重建人格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任务,而且是终其一生的任务,生命不止,修炼未已。
    据《南传律藏》小品第五记载,释迦摩尼的一个弟子名叫颇罗堕,有一次与人打赌,运用神通取下挑在高竿之上的檀香木钵,并到处炫耀。释迦摩尼将颇罗堕叫来厉言训斥,讽刺他如同站街女为了几个小钱便向人显露腰围子,并命人当场将赢来的檀香木钵砸碎。可见释迦摩尼禁止追求神通的决心何等坚定。  
    由此可见,任何人打着佛教的旗号渲染特异功能,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
    特异功能无论怎样特异,毕竟是出现在人体的功能,这种功能具有科研价值。现代已知的科学知识不能解释特异功能现象,它的背后一定蕴含着新的科学道理,这是钱学森先生支持这项研究的原因。我所接触的相关研究人员都是学风严谨的专家学者。在《还给张宝胜一个公道》一文中提到的王寿云,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1965年起担任钱学森先生的秘书。王寿云是军事系统工程专家,是中国作战模拟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1990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7年在执行任务中因公殉职。
    古人云,术业有专攻。在身心疗愈领域中,特异功能帮不上多少忙,有时还可能帮倒忙。荣格以及后来的超个人心理学的学者们不愿涉足特异功能研究的原因就在于此。
    我参加特异功能研究一直抱着“鉴而不纳”的态度,我忠实地观察和记录所看到的事实,但我决不会把它当作我的研究方向。当然,人生的任何经历都是财富。对于我来讲,见证特异功能的存在,在认知上实现了某种超越,对于更新认知结构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在对待特异功能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认知偏差,一种是断然否定的科学主义,认为特异功能是骗局、是伪科学;另一种是过度拔高的神秘主义,认为特异功能神秘莫测、无所不能。
    科学主义和神秘主义这两种错用心,是当年气功乱象的思想根源。那个时候,到处在崇拜“大师”,到处在“发功”、“接功”,巫术横行,人心躁动。下面的二十四个字就是那个时期的真实写照:

    迎巫术,敬美酒。
    吹大牛,成泰斗。
    求真道,夹缝走。  
    讲实话,没朋友。

    其实,这种倾向古来有之。道家对于普罗大众之中的“迷心重,道心轻”有一个比喻:把道心比作田里生长的稻子,而把迷心比作与稻子伴生的茅草。由于茅草的生长的速度是稻子的十余倍,于是有了“稻高一尺,茅高一丈”的说法,后来衍化成“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时我写了一首七言绝句《稻与茅》:

    半世烟霞云水间,收成不问只耕田。
    稻高一尺茅高丈,心路行深分外难。

    中庸之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然而我们却没有让它在我们的思想中落地生根,这不能说不是一种很大的遗憾。如果我们不能把中庸之道落实到我们认知实践当中,依然秉持“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就难以开启心理世界的灵性之门,同时也会掩盖气功作为本土心理疗法的宝贵价值。

    气功与走火入魔

    走火入魔是道家修炼的术语,听着挺吓人,以至于很多人不敢练静功了。其实这个现象并不可怕,只要明白其中的道理,是完全可以防范于未然的。换句话说,走火入魔是气功神秘化的产物,如果能够认识到气功的心理学本质,走火入魔现象也就终止了。
    我治疗过很多这样的案例。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走火入魔就是一种与气功有关的神经症,所以我把它叫做气功神经症。这种神经症并不可怕,既可预防、也可治愈。我在微信号公众号圣心塾中以“中医心理咨询”为题发表的七篇文章中有具体的案例,可供参考。
    走火入魔这个术语有两层含义,所谓“入魔”是指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所谓“走火”的现代含义是指出现躯体症状,但在古代道家修炼中是指练功过程中出现性冲动并伴有射精。
    下面补充一个“走火”的案例。
    有一位年轻的气功爱好者, 跟着师父学习道家功法,练的是小周天功。有一次,他练功意守下丹田,感到小腹发热,接着出现阳举(阴茎勃起),然后发生射精。这种现象在道家修炼学中叫做“走火”。
    第二天,他向师父说起此事,师父说他“走火”了,按传统的说法,“走火”一次会损失五年的功力。他听了又悔又怕。可是,当晚练功时,他又“走火”了。他害怕极了,去找师父,师父要他停止练功。可是从那以后,就是不练功,晚上睡觉时也时常发生遗精现象。这给他带来极大的困扰,有时整夜不敢睡觉。他的师傅也束手无策,最后介绍到我这里来。
    按照小周天功的练法,意守下丹田出现阳举之时,应该马上将意守部位从下丹田转移到上丹田,这样就不会出现“走火”。其实,就是出现这么一次“走火”,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所谓“走火一次,损功五年”的说法是错误的,这是古代生殖崇拜的产物。
    精液在古人眼里是一种非常神秘的物质,因为有了它,就能再创造人,由此形成了生殖崇拜,进而发展成性禁忌,强调练功必须禁止性生活。这个传统说法对现代气功爱好者形成了很大的困扰惑。
    实际上,正常性生活有益于健康,不会影响练习气功。有一份走访新疆百岁老人的调查报告表明,这些老寿星在年轻的时候,都曾有过比较频繁的性生活。
    这个案例的困扰是让他的师父吓出来的。我按遗精的中医常规治疗,针药并举,很快使之恢复正常。然后把道理跟他讲清楚,中国古代修炼学中的说法有的对、有的不对,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现代科学道理,当取则取,当舍则舍。
    那一时期走火入魔流行,师资是一大因素。当时有不少气功“大师”,都是以“发功”、“外气”为手段把气功神秘化、巫术化,使得气功疗法离心理学越来越远,而离神秘学越来越近。当今之时,只有我们把气功彻底接回到心理学家园,才能避免气功乱象的死灰复燃。

    气功与真气

    气功为什么能够防病治病、益寿延年?传统理论认为练功可以增加人体的真气,真气充满是健康的标志。
    真气是什么?《黄帝内经》指出:“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也就是说,真气是与生俱来的,并且与后天营养相结合,来充养身体。
    气功如何获得真气?传统理论认为,练功时凝神于下丹田,降心火、交肾水,水火相交化生真气,形成了一股热流。这股热流沿督脉上升、并沿任脉下降,周而复始,称之为小周天。这个说法在气功界根深蒂固。
    然而,在我的气功教学中发现,有些学员并没有形成小周天,但疗效很好;而有的学员已经形成小周天,却没有取得应有的疗效。这种情况比较常见。由此可见,从逻辑学来讲,热流与小周天并不是真气发生与运行的充分必要条件。那么,真气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认知必须首先搞清楚,这就是一定要明白什么是象征描述、什么是本质描述。分不清什么是象征描述、什么是本质描述,是引发错用心的认知根源。
    中国古代的医学也好,修炼学也好,在述事中常常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黄帝内经》说:“五脏之象可以类推。”取象比类就是打比方。所打的比方就是象征描述,比方背后的道理就是本质描述。
    佛学把象征描述和本质描述的关系标注为“指”和“月”的关系。《楞严经》说:“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这里所讲的“指”就是象征描述,这里所讲的“月”就是本质描述。
    我要告诉你们,真气这一概念是象征描述,而不是本质描述。那么,本质描述是什么?本质描述是秩序(order)。也就是说,真气充满意味着机体的秩序井然。
    当修炼有了一定的经验时,就会逐渐明白,练功中热流与小周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体验那种朝向大自然的回归,体验那种天人合一的宁静、安详与喜悦,即古人所说的“静中自有别乾坤”。
    获得这样的认知得益于修炼体验,也得益于读书。1976年我到辽宁中医学院进修时,在古旧书店买到了《精神分析引论》和《生命是什么》。这两本书对我研究气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精神分析引论》 是弗洛伊德的作品,是高觉敷先生翻译的,由商务印书馆1930年出版。那是我第一次了解无意识(unconsciousness),初步领略到元神的现代意义。
    《生命是什么》的作者是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1887~1961),就是提出量子力学思维实验薛定谔猫论(Erwin Schrödinger's Cat)的那个人。这本书那是属于内部出版物。
    在这本书里,薛定谔告诉我们,宇宙间任何一个孤立系统的运行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就是从有序走向无序,当无序度逐渐达到极点的时候,系统就宣告死亡。衡量无序度的参数叫做熵(entropy),熵值越高代表无序度越高(有序度越低)。薛定谔使用了一个词,叫做负熵(negentropy)。负熵就是熵的对立面,熵代表无序,而负熵代表有序。
    薛定谔说:“生命体作为一个非平衡的开放系统要摆脱死亡,从物理学的观点看,唯一的办法就是从环境中不断汲取负熵来抵消自身的熵增加,有机体是依赖负熵为生的。”
    负熵的概念帮助我们从现代科学的高度重新认识真气的本质描述。练功中的一切技术细节,都是为着一个真正的目的,就是汲取负熵,保持机体的高度有序性。从这个意义出发,我们可以说:生命在于秩序。
    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认知,有了这样的认知,使得古代气功的很多基本概念显现了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古人常说:人身三宝精气神。这里的精气神是象征描述,那么它们的本质描述是什么?
    我们的生命是一个开放系统,为了保持高度的秩序,需要与外界进行交流。我们通常把这种交流理解为物质层面和能量层面的运作,但古代的修炼经验提示我们,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面,就是信息层面。练功的很多技术要素都是在运作信息层面的交流。在古人所说的精气神当中,精的本质描述是指物质层面,气的本质描述是指能量层面,神的本质描述是指信息层面。
    古人把练功分成三个阶段: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炼神还虚。在这三个阶段当中,炼精化气是开启感性之门,其本质描述是指生理效益阶段,如消化的增强、睡眠的改善、焦虑的缓解等等;练气化神是开启理性之门,其本质描述是指心理效益阶段,如提高认知的合理性、判断的准确性、分析的逻辑性以及心境的改善等等;炼神还虚是开启灵性之门,其本质描述是指灵性效益阶段,如增强悟性、增加预见性、激发创造性思维等等。
    在中国古代修炼学当中,象征描述随处可见。只有善于分辨哪些是象征描述,哪些是本质描述,才能把握正确的方向,而不会犯认指为月的错误。

    正确对待理性疗法与灵性疗法

   西方心理学的理性疗法是在近、现代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中国本土的灵性疗法是在古代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它们的关系,相当于西医与中医之间的关系。
    我写过一篇文章《略论中医与西医》,讨论了中医与西医之间的关系。人们时常可以听到关于两种医学的争吵声,有时吵的还很厉害。请注意,不是两种医学在吵,而是两种医学各自的粉丝(fans)在吵。希望这种争吵不要转移到心理学中来。
    我们一定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疗法是工具。中医疗法,西医疗法,理性疗法,灵性疗法,统统都是工具。工具最重要的属性不在于古今中外,而在于是否顺手,是否有效。有效才是硬道理。
    我在《略论中医与西医》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医学不是宗教,不必有虔诚皈依的信仰;医学也不是婚姻,不必有从一而终的贞操;医学只是工具,选择由人,应用由人,取效亦由人。”
    我把这段话中的“医学”改成“心理疗法”,道理也是一样的:“心理疗法不是宗教,不必有虔诚皈依的信仰;心理疗法也不是婚姻,不必有从一而终的贞操;心理疗法只是工具,选择由人,应用由人,取效亦由人。”


标签: 本土心理学  气功  中国古代修炼学  负熵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