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现代新理论为静功保驾护航
时间:2019年03月23日|1432次浏览


气功现代新理论为静功保驾护航 

  《圣心学纲要》序言(三) 


    气功是一门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传统实用技术,具有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近年以来,在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的大力推广下,健身气功获得了长足发展,八段锦、六字诀、五禽戏、易筋经等一批历史悠久的传统功法不仅惠及国内各省市,并且已经走向国际,受到很多外国气功爱好者的欢迎。 

     气功在学术上可分为动功和静功。很多气功爱好者都希望既学动功也学静功,做到动静结合,以便取得更好的效益。然而,人们对于学练静功普遍心存疑虑,担心出现偏差,即古人所说的走火入魔。这种担心不无道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气功热潮中,确实出现过不少气功偏差的例子。那时我在辽宁中医药大学气功教研室任教,接待过很多练功出偏的来访者,并为他们进行了调治。 气功偏差的形成与气功传统理论的不彻底性有直接的关系。气功传统理论没有完全摆脱宗教修炼的神秘色彩,用来指导现代人练功,常常出现认指为月、引喻失义的错误倾向,故而出现偏差在所难免。

    我自1965年起涉足气功研究,亲证了气功的切实疗效,那时我正在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读本科。在我看来,医学疗法不外四种:物理疗法,化学疗法,生物疗法,心理疗法。很显然,气功不属于前三种,它一定属于心理疗法。1981年我在辽宁中医药大学成立了气功教研室以来,一直本着这个思路致力于为气功寻找合乎科学的解释。从巴甫洛夫(Ivan Pavlov,1849~1936)的行为心理学,到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的深层心理学,再到荣格(Carl Jung ,1875~1961)的深层心理学,感到逐步在接近气功传统理论的核心,但总是觉得还差那么一层。而这一层的突破,要感谢德国心理学家弗朗茨 布伦塔诺(Franz Brentano,1838~1917)的意动心理学。 

     圣心学(Holy Heartology)从现代深层心理学和意动心理学角度研究气功,让人们对于气功的科学性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为练功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从根本上杜绝气功偏差的发生。 

     气功的防病治病、益智延年之功效从哪里来? 

     气功传统理论认为,生命在于真气。练气功的目的就是要获得真气,练功时身体出现的热流常常被认为是真气的运行,成为练功者追求的对象。

    圣心学则认为,生命在于秩序。机体的新陈代谢秩序井然是健康的保证,如果出现秩序紊乱就是疾病的开始。疾病一词在英文是 disorder,dis- 是否定前缀,oeder 是秩序,可见疾病的本质就是秩序紊乱。 

    把生命与秩序之间的关系用现代科学理论讲得最为清楚的人是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 1887–1961),他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1944年他写了一本书《生命是什么?》(What Is Life? ),书中用热力学、量子力学等理论来解释生命现象,引入了负熵、遗传密码、量子跃迁式的突变等概念。书中明确指出,人体的生命力体现在机体的秩序上面。衡量机体秩序程度的术语叫做熵(entropy)。熵值增加,意味着机体的有序度降低,秩序变坏;熵值减少,意味着机体的有序度升高,秩序变好。薛定谔提出“负熵”的概念,实际上是指熵的消除,输入负熵就等于消除熵,所以他说:“新陈代谢中本质的东西,乃是使有机体成功地消除了当它活着时不得不产生的全部的熵。” 

    这里必须着重指出,气功传统理论述事常常采用取象比类(比喻和象征)的方式,因此对于相关概念不能单纯从字面加以理解,还必须深入探讨字面背后的科学意义。气功传统理论中的真气就是这样一种取象比类的描述。在现代科学理论中,真气的本质是负熵的象征,是在消除机体中不断产生的熵,维护机体的良好秩序,这才是真气的字面背后的科学意义。 

    那么,练功时我们感到的热流到底是不是真气?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原来,从意动心理学角度看,练功中的热流不是真气,而是意向流(the intentional stream)在运行中产生的生理效应。这是德国心理学家布伦塔诺给我们的启示。他之所以能有更深层次的领悟,与他从17岁开始一直坚持修炼(contemplation)不无关系。 

     意向流的运行不舍昼夜,昼则为思,夜则为梦。意向流有如下十个特点:
    1. 流动性(mobility)
    2. 超速性(superluminality)
    3.指向性(directivity)
    4. 建构性(constructivity)
    5. 可控性(controllability)。
    6. 主观性(subjectivity)
    7. 非想性(unobservability)
    8. 直解性(direct knowing)
    9. 自明性(self-evident)
  10. 统一性(intergrality)。
    意向流的运行是“表象——判断——情欲”这一基本链条不断循环的过程,引起熵值不断增加。练功的本质是对意向流进行合理管控,管控的关键在于把“表象——判断——情欲”基本链条中的“判断”转换为“不判断(non-judging)”,这样一来,熵值就会不断减少。所以,不判断(non-judging)是练功的第一法则。 

    过去很多练功者特别在意练功时产生的热流,并设法使之沿督脉上升、沿任脉下降,希望“周天一通,百病皆无”。有了热流,心生喜悦:没有热流,心生焦虑。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因为练功的效益归根结底是源自不判断(non-judging)。实践证明,只要练功中能够保持无判断(non-judging),无论有没有热流,都能取得应有的功效。如果在练功中过度关注热流,无论心生喜悦还是心生焦虑,都属于判断,都是在促进熵值的增加。这种做法适得其反、有害无益。 

     圣心学认为,运行中的意向流包括两种倾向,一种是增加熵值的意向流(俗心流),一种是减少熵值的意向流(圣心流)。关键在于是有判断还是无判断,有判断就是前者,无判断就是后者。 练功不容错用心,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应该懂得,练功要立足于舍,而不是立足于得。立足于得,是贪的表现,而贪是最大的判断,是修炼第一大忌。只有立足于舍,舍掉熵值、舍掉杂念,方能还给机体一个秩序井然的新天地。依据这样原则指导练功,才是正法,才会事半功倍,才会有效防止发生偏差。 

     关于如何在修炼中做到无判断(non-judging),其中的技术细节和功法内容,属于《圣心法》和《圣心功》的范畴。《圣心法》和《圣心功》不向网络推送,因为按图索骥式的自学练功常会引发偏差。鉴于以往的经验,这些环节必须结合实践进行面授,才能说得清、信得真、立得稳、行得久,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益。 《归根心理学》全文已发表在我的微信公众号“圣心塾”之中,《圣心学纲要》的理论部分将在其中陆续发表,登陆即可免费阅读。


    孙泽先
    2019年2月16日于沈阳


【圣心塾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标签: 气功  新理论  静功  意向流  布伦塔诺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