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与慧:两种相反相成的洞察力(归根心理学第四讲)
时间:2018年10月23日|1204次浏览

智与慧:两种相反相成的洞察力

(归根心理学第四讲)

孙泽先

 

弗洛伊德当初提出无意识学说时,曾遭受人们普遍的拒斥。他的第一次有关无意识的学术报告只有三个听众,他的名著《梦的释译》第一版印了六百册,却花了八年的时间才卖完。正是因为无意识是一个不容易理解的概念,所以弗洛伊德才不得不采用取类比象的方法,拿冰山作比喻,说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关系。

中国古人提出的“元神”就更不容易理解了,因为元神所包含的内容要比无意识深刻得多。中国古人在理解元神的时候也采用了取类比象的方法,不过不是用冰山作比喻,而是用树作比喻。

 

人类意识之树

人们往往认为只有抽象思维能够发现真理,其实形象思维也能够发现真理。

老子说过:“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道德经》第16章)。

“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就是形象思维。老子正是以这样的形象思维悟出了万物归根的道理。

1992年,中国气功界和日本气功界联合举办了一次“科学与神秘学研讨会”,日方代表事先致信邀请我参加这次会议,因为他们看到我发表在《东方气功》杂志1989年第3期的一篇论文,题目是“气功——意识与无意识间的桥梁”,他们曾把这篇论文翻译成日文,发表在他们自己的刊物上,这次希望能够就这一话题深入交流。

我在那次研讨会上作了一个题为“论根”的学术报告。为了说明元神的概念,在黑板上画了一幅树的简图,当时我把它称为“人类意识之树”The Tree of Human Consciousness(图1)。

               图1. 人类意识之树

想象一下,当一颗树籽开始萌发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它的生命运动会产生两个相反的趋向:一个是向上生长而形成树的干和枝叶,即树的地上部分、或者说显在部分;一个是向下延伸而形成树的根,即树的地下部分、或者说隐在部分。当然,面对眼前一棵生长着的树,尽管能够看得见的只是它的干和枝叶,但是我们也会毫不犹豫地确认,它一定是有根的。

人的意识活动也是这样的。

请看“人类意识之树”。如果把人类的意识活动比作一棵生长着的树,那么识神就是树的干和枝叶,而元神就是根。识神的指向性是针对着外在世界,故称“外求意识”。元神的指向性则是针对着内在世界,故称“内省意识”。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第40章)。识神与元神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的。

 

智与慧是两种不同的洞察力

识神和元神构成了人类意识之树。人类意识之树是智慧之树。智慧是人类意识长期进化的结果。

智慧是人类的重要能力。凭着这种能力,人类才能摆脱野蛮,走向文明,进而成为我们这个星球上举足轻重的群体。

人们天天用智慧,但对智慧的认识和理解却不很全面。

请看一些词典对智慧的定义。

《汉语大词典》:“智慧是聪明才智。”

《现代汉语词典》:“智慧是辨别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辞海》:“智慧是对事物能认识,辨别,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

《新华字典》:“智慧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

以上对于智慧的解释,显然,这些解释都把“智”和“慧”当成了同义词。

实际上,“智”和“慧”是大不相同的。智和慧虽说都是人类意识的能力,但智出于识神,而慧则出于元神。二者相反相成。

智,是识神运行的能力,或者说是识神发展的结果。

识神的运行是一个外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识神对外部世界不断探索,从而产生一种洞察能力。这种洞察能力帮助人们不断从事物的现象入手,通过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为自己改善生存的环境、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于这一点人们不会有任何异议,因为这是常识。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慧。在现代心理学的教科书中,还找不到对于慧的定义。这说明人们对于慧还不十分了解。

慧,是元神运行的能力,或者说是元神发展的结果。

元神的运行是一个内省的过程,或者说归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元神不断向内心深入,不断对根中信息进行理顺和整合,从而产生一种洞察能力。这种洞察能力帮助人们领会“万物同根”、“万物归根”的道理,帮助人们获得超越的能力。这种洞察能力、超越能力古人称之为“悟”。“悟”是归根心理学中极其重要的概念之一。悟是在元神运行中产生的。元神的运行不在思维的范畴。恰恰相反,元神的运行就是要超越思维所及的一切范畴。慧与悟密切相关,慧是元神运行的能力,而悟则是慧所结出的果实,所以慧悟每每并称。

简言之,识神是用“智眼”看天下,元神是用“慧眼”看天下,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洞见事物的本来面貌。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革登纳Howard Gardener把人的智力分为七种,即(一)语言智力,(二)逻辑(数学)智力,(三)音乐智力,(四)空间或视觉智力,(五)运动(身体)智力,(六)人际智力,(七)内省智力。他对人的第七智力解释说,内省智力是一种洞察力,是了解自己的能力,是给人以伟大直觉的能力和进入存储在潜意识中巨大信息库的能力。看来,慧的概念在现代心理学之中迟早会占有一席之地。

 

从汉字结构上看“智”与“慧”各自的含义

其实,智与慧的不同,早在这两个汉字被创造出来的那天起,就已经明明白白地显示出来了,只是我们没有认真领会罢了。

中国的汉字是象形文字,认真分析其构成的各个部分,常能给人以启迪。

智,是由“知”和“日”两部分组成。“知”即见识,就是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和认识。“日”即时间,表示人们对外部世界探索和认识的时间积累。人们的见识与日俱增,于是形成了智,也就是形成了“对事物能认识,辨别,判断处理和发展创造的能力”。

慧,是由“彗”和“心”两部分组成。“彗”即扫帚。“心”即人的内心世界。一把扫帚放在心头,慧就开始运行了。这是为什么呢?扫帚是中国民间常见的除尘工具。把扫帚放在心头,就是对人的内心世界加以净化。佛教给自己下的定义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增一阿含经》)自净其意,就是内省的过程、就是净化内心世界的过程。显然,这个过程与形成智的外求过程是截然不同的。

 

宗教修炼的宗旨在于发展慧

慧是元神运行的结果。发展慧是宗教修炼的重中之重。所以,宗教是一门发展慧的学问,也可以说是发展元神的学问。

佛教流传一首歌谣,名叫“扫地歌”:

扫地扫地扫心地,

不扫心地空扫地,

人人都把心地扫,

世间无处不净地。

“扫心地”要扫除什么呢?

人的内心世界存在着两种东西,是产生慧的障碍。不把它们打扫干净,慧就不能启动。这两种障碍,佛学称之为“二障”,即“烦恼障”和“所知障”。

烦恼障,是指障碍出自人的内心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负面情绪体验。

烦恼人人都有。大人有大人的烦恼,小孩有小孩的烦恼,穷人有穷人的烦恼,富人有富人的烦恼。没有烦恼的人是不存在的。

烦恼对于慧来说虽然是一种障碍,但它却又是慧的土壤。没有烦恼,慧就无从生长。佛学为了说明这样一个道理,曾用莲花作比喻。莲花生长在污泥之中。没有污泥,莲花就不能生长。污泥就是烦恼,莲花就是菩提。菩提是佛学术语,是古印度语bodhi的音译,其含义有时翻译为“悟”,有时翻译为“慧”。

当然,扫除烦恼,不是字面上的清扫动作,而是一种理顺化解的工夫。烦恼不是硬挪出去的,而是要把它看破、看开。看破了,看开了,烦恼就能转化为菩提。这就是佛学所说的“即烦恼是菩提”,就好像处理城市垃圾,有些先进国家不是把这些垃圾运到别处去,而是用微生物学技术就地加以处理,使之变成能够应用于农田的有机肥料,于是废物就变成了宝物。

所知障,是指障碍出自人们头脑中已经具有的知识以及由它所构成的思维框架。

千百年来,人们生活中积累了很多知识,这些知识成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但与此同时,这些知识逐渐在我们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框架,把我们的思维围成一个封闭的体系,凡是这个体系不予认同的事物,都会被挡在外面。所以,阻碍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往往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这种现象,佛学称之为所知障。所知障,就是人们囿于业已形成的思维框架,进而排斥新生事物的一种心理障碍。

所知障是比烦恼障更难清除的障碍。

清除所知障需要一种超越能力。超越,就是破旧立新。立新必须破旧,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就是“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的道理。

超越需要胆识。胆是勇气,识是灼见。人类历史上每一次重要的超越,都要付出代价,有时甚至是流血的代价。然而,无论这种超越所付出的代价怎样的沉重,总是值得的。因为没有这种超越,就没有人类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生活的改善。

 

现代人的智慧危机

总而言之,智与慧既有差别,又有关联。智出于识神,慧出于元神,二者都是某种洞察能力。智是分辨万物、寻因求理的洞察能力,而慧则是体认万物同根、万物归根的洞察能力。智是小聪明,慧是大聪明。智与慧的关系,就像一棵树,智是树干枝叶,而慧则是根。树长得越高大,就越需要更深更长的根,即所谓“树大根深”,二者相反相成。

多少年来,人们只重视智的教育,而忽视慧的教育。我们只有研究智的心理学,却没有研究慧的心理学。这种倾向,会产生潜在的危机。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在宏观世界中,人们注视到了宇宙大爆炸的奇点(singularity)。在微观世界中,人们触摸到了夸克(quark)。对于无生命的物质,人们开始应用纳米技术。对于有生命的人体,人们不但在试管里创造了婴儿,还跃跃欲试地克隆人类自身。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问世,使得知识大爆炸不断升级。可以这样说,人类意识之树似乎处于一种疯长的阶段。

然而,正当人们为自己的科技成就感到欢欣鼓舞的时候,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一种危机在悄悄地孕育着——人类意识之树长得越来越高,而它的根却越来越浅。换句话说,人类归根意识的表达受到了空前的削弱。

人类归根意识的传统表达方式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传统美德的教育,另一个则是宗教的修炼。这两个方面都受到日益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之冲击。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提供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人们的物欲也在迅速膨胀,贪心就成了良心的锈蚀剂。与此同时,日新月异的现代科学技术揭示了宇宙和生命的许许多多奥秘,使得宗教赖以坚固信仰的种种神迹黯然失色,大大地淡化了信徒的虔诚和信心。

我在新西兰圣经学院The Bible College of New Zealand研修圣经时,曾在一次研讨会上说,现代人走进教堂的心情和走进音乐厅的心情差不多。我原以为会遭到反对,没想到老师和同学都有同感。当然,音乐、美术、体育等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表达归根意识。但是,如果宗教只是在这样一个层次和水平上起作用,那么它就没有必要单独存在了。

人类意识之树目前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不是树大根深,而是树大根浅。由识神所产生的智越来越多,由元神所产生慧却越来越少。智和慧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失衡,于是产生了人们尚未普遍意识到的危机——智慧危机。

 

千万不要忽视慧的教育

智慧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个说法似有危言耸听之嫌,但它不无道理。因为有智无慧,常常导致某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相传非洲曾有一种野象,力大无比,专以某种树叶为食,常为取食枝端的嫩叶而将整棵树连根拔起。结果那种树越来越少,不足以供养食量巨大的野象,最终导致野象的灭绝。联想到当今世界上存在的生态失衡,温室效应,能源危机,资源危机,人口危机等等,说明我们人类的所作所为,与那种非洲野象不无相似之处。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只重视智的教育,而忽视了慧的教育,造成智慧严重失衡。

我们的教育需要一场革命,彻底变革重智轻慧的现象。尽管这种变革实现尚需时日,但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或早或晚,势在必行。慧的教育应当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必须更充分地了解自己,也必须更充分地了解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过去与现在,了解人类在大自然中的位置,了解人类在大自然中所能享有的权益,以及对大自然所应担负的责任和义务。

在慧的教育之中,我们应该从古代宗教修炼的经验中找到能够有益于现代人的东西,我们应该借鉴古人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宋代理学家朱熹(1130-1200)非常重视教育,从他19岁考上进士,到他69岁罢官回乡,其中有40年的时间在从事讲学活动。朱熹为官时曾在江西庐山重建白鹿洞书院,在福建武夷山修建武夷精舍,在湖南潭州重修岳麓书院,并亲临讲学,从者甚众,每至座不能容。朱熹对于学习有独特的见解。他认为,读书是学习,静坐也是学习。朱熹曾对他的弟子说:“用半日静坐,半日读书,如此一二年,何患不进”。众所周知,静坐是宗教修炼的基本功。很多人都不理解,朱熹为什么要把宗教的修炼技术引到教育工作中来呢?其实,学习的能力在于人的神,而神是由识神和元神构成的,其中元神是识神的根,所以识神和元神实际上都参与了学习的过程。这样看来,朱熹所说的“半日静坐,半日读书”是很有道理的,因为静坐是启动元神的过程,读书是启动识神的过程。一个是“源”,一个是“流”,两者的完美结合,才能产生喷涌的才思。从这个角度重温朱熹的诗《观书有感》一定会有所感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慧商(Hui QuotientHQ

上面说到,现代社会中所存在的种种危机,诸如环境危机、资源危机、人口危机、经济危机、战争危机等等,归根到底,都源于人类的智慧危机。人们越来越缺少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资源——慧。所以,我们急需研究慧的心理学,我们急需建立“慧商”的概念。

慧商,应该英译为Hui Quotient,简称为HQ

慧商(HQ)不是抽象的东西,而是具体的东西。

有一个公司要招聘一名高级管理人员。经过初选确定了十个面试对象,他们的背景十分相似,都符合公司的条件。面试那天,公司主管在靠近门口的垃圾桶旁边放了一个纸团,然后开始面试。面试者来来去去,没有谁注意那个纸团。第十个面试者进来了,当他完成面试离开的时候,发现了那个纸团,他弯下腰去,拾起来准备扔到垃圾桶里的时候,公司主管对他说:“先生,请您打开这个纸团。”那人打开纸团,看到上面写着:“恭喜您,您被录用了。”为什么这个不经意的动作让他赢得了这个职位呢?这说明,在这个人的思维模式里面,一事当前,想的不只是自己。这是什么?这就是慧的一种表现,说明他具有最起码的慧商(HQ),而这正是其余九个人所缺乏的东西。

智与慧是两种不同的洞察能力。智彰显个人的能力,慧彰显集体的能力;智侧重局部的运筹,慧侧重全局的运筹;智是战术把握,慧是战略把握;智是知觉的力量,慧是本觉的力量。智是小聪明,慧是大聪明,慧是智的根。人若是智商高而慧商低,就会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顾小我、不顾大我,只顾利益、不顾道义,这就好比树大而根浅,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所以说,慧商(HQ)考量一个人发展意识,不只看到现在,更要看到未来;考量一个人的团队意识,不只发挥个人的作用,更要发挥集体的作用;考量一个人的责任意识,不只把局部放在心上,更要把全局放在心上。

总之,慧商(HQ)体现人的根结和谐程度或者说人格完善程度。慧商(HQ)充足,意味着根结理顺程度很高,这样的人在社会中不会迷茫错乱,因为他有觉悟心;不会孤立无援,因为他有诚信心;不会自私残酷,因为他有慈悲心;不会随波逐流,因为他有公义心;不会狂妄冷漠,因为他有感恩心;不会狭隘刻薄,因为他有宽恕心;不会扬己抑他,因为他有忏悔心;不会傲慢离群,因为他有谦和心;不会媚上欺下,因为他有平等心;不会逞强纷争,因为他有礼让心;不会贪婪苦恼,因为他有知足心;不会奢靡浪费,因为他有俭朴心。这十二个方面,叫做国学经典中的十二心理维生素。

慧与慧商(HQ)是现代心理学所必须面对的课题,而且是一个只有众多学者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完成的课题。这个课题是古老的,也是崭新的,它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研究这一课题,我们应当知道两件事:第一,宗教是心理学的富矿;第二,宗教的心理学内涵不只在书本里,更在实践中。

 

【圣心塾关联信息】
电话:13604903264 
邮箱:shengxinshu@foxmail.com

微信二维码:扫码进入免费公开课 


标签: 慧商(HQ)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