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笑颜
时间:2019年01月24日|1628次浏览|1次赞

           母亲的笑颜

早上,送了家里双宝到幼儿园,就该上班了。不过时间富裕,让我有机会游走在滨河公园的汾河边上。今儿的天特别明净,那瓦蓝瓦蓝的天空,像一块透明蓝纱给人一种曼妙的感觉;又像那浅海区,给你无限的想象……不觉间,笑意悄悄地挂上了嘴角。

想到国庆节回老家看望父母,三岁半的小儿抱着奶奶说:“我最喜欢奶奶了,”乐得奶奶笑出了一脸的核桃纹;而只大他两分钟的小女却盯着奶奶那满是皱纹的脸问道:“奶奶的脸怎么这么多小沟沟呢?”

真是小儿不识人生味:沧桑是岁月雕刻的痕迹,展样是人为努力的结果,而笑颜则是奋斗得来的幸福!

回顾眼前的汾河,那“哗啦啦”的水声,不正是母亲的欢笑?那一道道拦河坝,不正是母亲的人生节奏?如今的汾河,就像一只绿凤凰,拖着长长的泛着涟漪的水花羽毛,迤逦太原的南北;连接南边的晋阳湖,就像凤凰开了屏,展示出雍容华贵的气质;伴河而行的东西滨河快速路,那蜿蜒的路灯,在夜幕下勾画出两条腾飞的长龙,紧紧围护着秀美的凤凰。

然而,汾河就像母亲一样,也有自己曾经的沧桑。生于运城解州的我,小时候只有对关老爷的无限敬仰,却没有一点关于汾河的印象。第一次接触汾河,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省城读书期间,那时常常路过汾河去工大看望高中好友。记忆中的汾河两岸,只有土石堆砌的河堰,河边和河槽边胡乱堆放着各种生活垃圾,垃圾猪、垃圾狗、垃圾猫,在五颜六色的塑料袋飞舞的臭烘烘的空间觅食……河道里则多是黑红或者黑绿、黑褐色的臭水……每次过迎泽桥,同学们都要掩鼻……

据有关资料,这条美丽的生命之河,几曾遭受灭顶之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肆无忌惮地滚进来,河水几度断流。有段时间整个汾河流域年污水排放量为437亿吨,占到全省废水排放量的423%。

……

    如今,从宁武入管涔山至楼子山下,就能看到百亩汾源湖波光粼粼、清澈见底。汾源湖旁有汾源阁,一层为水母殿,殿内有水母娘娘塑像,泉水自塑像下涌出,在殿前水池中汇聚成沼,这便是汾河的源头——“汾源灵沼”;聆听着哗哗的流水声,拾级而上登临雷鸣寺,但见满目青翠。汾源广场的“治汾十年纪念碑”记载了从1988年至1998年一期治汾期间上游人民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虽然已成历史,却标志着山西打响了的全面治理汾河的战役。

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修筑河道、筑坝淤地……宁武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60万亩;从1993年开始,在汾河流域建设了16条高效小流域和9项精品工程,建成干流百里绿色长廊和10万亩规模生态农业示范区,先后三次获得省治汾最高奖“汾源杯”。

汾河是山西人的母亲河,她的乳汁滋润着三晋民众。但干涸、发臭的河水却让我们嗅不到一丝妈妈的乳香……

19894月,山西万家寨引黄工程总指挥部成立;20021018日,万家寨引黄入晋第一期工程试通水成功,黄河水被提升636米,穿越偏关、平鲁、朔州、神头,到达宁武,在头马营引入汾河;通过25条穿山隧洞,包括比英吉利海峡隧洞还要长、堪称“世界第一引水隧洞”的435公里南干线7号隧洞,流进了太原的千家万户……汾河供水约占太原生活供水总量的1/4

早在两千年前汉武帝时,就有人建议从包头附近引黄入燕,东注入海;1917年,阎锡山的幕僚又提出从山西偏关老牛湾引黄河水入汾河的想法;19583月,时任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向毛泽东主席汇报引黄入晋济京设想……

尽管引黄的设想并非始于今日,然而,却是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间,引黄济汾由梦想变成了现实,三晋民众享受到了母亲乳汁的滋润。“汾河千里复流工程”改变了汾河水库以往根据作物生长期分段放水的惯例,实施非冻期以最大50立方米/秒、最小10立方米/秒的流量放水。河水重新冲刷出天然河道,再次唱响“汾河流水哗啦啦”的和谐美景主旋律。

依靠煤矿资源的富集,临汾曾连续6年稳居全省GDP排名第二;但重经济、轻环保、高耗能、高污染的“煤焦铁”及延伸产业占全市工业半壁江山……也因此曾被某国际机构评为“世界十大污染地区之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在环保部重点监测的113个城市中,临汾的空气质量曾连续3年倒数第一。当地老百姓编过一段顺口溜:“东西两山夹一川,汾河两岸是平原;冬季有风刮不动,乌烟瘴气难扩散;空气黑不溜秋,百姓灰头土脸;商店不卖白衬衫,出门就黑不能穿……”

知耻后勇的临汾市,在改革开放后开展了百里汾河生态修复治理与保护工程:北起霍州、南至侯马全长136公里的河道,正在形成城市滨河生态公园、城镇亲水景观走廊、生态湿地三级生态网络相互衔接的新景象:暖暖的阳光下,汾河洪洞段游人如织。河面上三五成群的水鸟翩翩飞舞或游水嬉戏,引得游人纷纷拿出手机拍照……

汾河作为黄河的第二大支流,由北向南从太原市区穿流而过,见证了太原城2500年的沧桑巨变。而2000年建成的汾河公园,不但成为古城最为靓丽的一道风景,还是国际认可的人居工程典范,成为山西人改革开放的骄傲:

迎泽桥的宽阔、漪汾桥的彩虹、祥云桥的火炬、南中环桥的双月、北中环桥的腾龙、摄乐桥的渔网伞……一座座风格迥异的大桥,将东西两岸连接起来;在红灯笼附近的滨河西路,一座造型颇像皇冠的跨汾河步行景观桥已经成型;这座“汾河之冠”是继“摇篮”——跻汾桥之后,太原打造的第二座跨汾河大型步行景观桥,登桥可俯瞰汾河三期宽阔水域的鱼翔浅底……

今年四月底我第一次去广州时并没有什么特别感觉,返并十余天后的一日早晨,在小雨中漫步迎泽桥,抬头远望,只见烟雨蒙蒙,仿佛一层薄纱笼罩四野,那朦胧的感觉和宽阔的河道,让我似乎又回到广州的珠江夜色;看汾河两岸也逐次高楼林立,与珠江无异;虽没有“小蛮腰”的婀娜和“水桶腰”的壮实,却也有“大飞碟”的商贸兴盛、“大书架”的厚实渊薮、烟灰缸的地质沉淀、大方斗和五粮囤(小青年喜欢叫“桶面”,但桶装方便面的速食快捷与博物馆的厚重积累格格不入)的文化传承、红灯笼的健美身影……也许正是烟雨中,一切朦胧如月,让汾河与广州的海边感觉更加一样起来:霏霏小雨中,绿树青草郁郁葱葱,这雨雾中的郁葱与广州的热带雨林十分相似,有感而为小诗一首:

    朦朦雾笼纱,内陆变海崖;郁郁青草木,汾河似珠汊。

连接珠江和汾河感觉的,也许正是母亲河赶超改革开放前沿后那展样、欢快的笑颜。

记得天热时,带着小儿女在汾河公园树荫下的草地上躺卧打滚,觉得自己也像三岁小儿,腻在妈妈的怀抱里格蹭着;望着妈妈的笑脸,也许有些沧桑,但却通过我们四十年的努力,让她洁净、舒展、笑意满满。是为小文献给历经沧桑今又妖娆美丽的汾河母亲。

 

                             费建法  20181026日(照片皆作者随手亲拍)

云飞龙腾

白鹭成行

万绿点红

暮乐无穷

荷叶田田

大书架

烟灰缸

金龙负斗

红叶绿柳

标签: 费建法  母亲  汾河  绿色  和谐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