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的本质:爱是否真的存在?
时间:2012年02月18日|3123次浏览|2次赞

情绪的本质:爱是否真的存在?

厦门格铼海曼心理咨询机构暨钢子老师工作室首席心理专家张晋岗(钢子老师)认为:

人的情绪在本质上只与一件事情有关:爱。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但凡有情绪的地方,必然是因为我们内心对于这件事情的发展不满意,对于这个人的做法有意见,为什么我们对对于事情不满意,对于做法有意见呢?很简单,我们有自己的处理事情的原则和逻辑——我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知惯性,但凡和我的认知不相同的现象必然引发我的思考和评价,这个思考和评价极有可能引发情绪的波动;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这样的处理方式,这样的做法让我内心感到不舒服。先不来管为什么不舒服,首先很简单的的道理,就是你的做法和行为或者这件事情的发展状态,和我内心所期待和设想的不一致,这个不一致必然让我感到内心紧张,为什么会紧张呢?因为不同的现实,必然引发我要重新调整自己的心理设定和期待,处于防御的需要,我这个调整必然引起内心感觉的的惊慌和波动,情绪随之而来。

说明白情绪的起伏的动因,我们就能发现:现实和内心设想的差距是引发情绪的重要因素,没有这个现实与设想的差异,我们可以大胆设想:人的情绪起伏将会消失,人的思维也会停止,感觉不复存在,生命也就此消亡。所以,情绪起伏,感觉波动这是生命存在的最佳表征,也源于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的重大差异。

那么,是什么造成如此丰富的内心世界,是什么让我们对于现实世界充满渴望,充满期待?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追溯到我们出生的那一瞬间,也可以追溯到生命缘起的那一刻:在夫妻关系当中,在人类的爱中,我们的生命诞生了。也正是因为我们的生命形成和出生于爱,所以我们认为我们的生命是值得被爱和需要被爱的。特别是人类作为早产性物种,在出生之后仍旧不能独立生活,依然需要父母维持8-9个月的静心抚养和看护,于是我们对于来自父母的关心和爱有了“没有分寸的依赖和依恋”,甚至于我们在内心里愿意这让安慰自己,给生命以安全感和活下来的力量,即:我们的父母是足够爱我们的,他们会按照我们所需要的照顾好我们,这就是爱,我们完全有理由气定神闲的享受父母的爱,父母爱我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带着这样的感受和认知,我们开始了漫长的人生之路,这样一走,我们就不知道从哪里下来,甚至也忘了思考,这个爱对我们意味着什么。现在我可以告诉大家,在爱里面,我们建立了足够的心理安全感,也建立的足够的期待和心理设定,从我们呱呱坠地母亲就跟上来的乳头开始,我们就想当然的认为,这个世界是要对我负责的,我需要什么我就要得到什么!否则我就开始哭,直到你为我负责,满足我的需要为止。从第一声啼哭开始,我们的生命开始与现实世界并行前进,这个过程里,我们不断地和现实发生着关系,但是必然发生的事情时,只要你让我感到不舒服,不满意我必然会开始有情绪,从哭泣到生气,再到愤怒,级别和表现形式不一而足,当然,如果你满足了我,那我就会微笑,就会开心,就会兴奋地手舞足蹈。

在这样的过程里,就存在这样的一个潜在的心理设定和逻辑:只要我心里想要的没有被现实满足,或者我的需要在现实中没有被发现,我就要开始有情绪,我就开始生气、愤怒。究其根源,就是期待这个世界所有的人于事,都要像是出生时妈妈塞进嘴里的乳头所赋予的乳汁,否则,我就开始不满,我才不管你是谁。

但是爱是否真的存在,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深思。

如果我说爱其实一直都没有存在过,爱只是我们内心里想当然而制造出来的一种感觉,在现实的父母关系当中,在父母对待孩子的行为举止当中,我们赋予了这些行为一些特别的意义,从此,这些行为就有了“爱的味道”。但是这股爱的味道,对你来说,对他来说,意义一样吗?答案是否定的,肯定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同样的一个行为却引来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和对待?所以,即使父母对孩子,也只是依着父母自己的为人处事的行为习惯,按照整个文化的惯例在用自己独有的方式为孩子做一些事情,表达一些情绪和感受,真正的爱,要说存在,那么请问它在哪里呢?所以,爱其实是被人解读出来的,是被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出来的,现实只是现实,我们一开始出生接触的就只是现实,而爱,那份我们以为的爱,只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

请问,这样的状况下,爱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呢?你自己会有答案,因为爱在你的心里。

那么,当你在现实中找令自己内心“满意的爱”时,你怎么可能找到呢?亲爱的,现实,和内心的需要一直都有很大的差距在那里,在哪个巨大的差异当中,我们的生命自由的跳跃,旺盛的成长。所以,享受那个差距吧,用你的积极情绪作为纽带连接现实和理想的差距,作为桥梁的,正是你不断的前进,不断地创造,在这个差距和空间中舞蹈,人生从此变得拥有意义。

标签: 心理咨询  厦门心理咨询  张晋岗  厦门心理咨询师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