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发展、精神病理学的视角来解读《马勒和科胡特》
时间:2018年09月29日|2048次浏览|1次赞

作者:Steven L. Ablon 

翻译:魏虹


马勒和科胡特》这本书对这两位心理学家的工作做了简明清晰的阐述,作者讨论和比较了在自体心理学和分离个体化理论上的发展和争论,本书的特点是在精神分析模式下,对这两个重要流派做了清晰的比较。


Selma Kramer在引言中用有趣的个人和历史的观点来谈马勒和科胡特对精神分析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Selma Kramer承认马勒是她的良师益友,从这个角度来看,Kramer对科胡特的评论就像她低估了原发性(constitutional)的特点和困难,(比如即使是足够好的母亲,产前、产后、新生儿的某些经历,都可能影响孩子的情绪能力的发展)。他缺乏对发展出应对挫折方面的欣赏。此外,她认为他过于依赖材料的重建的分析,而缺乏对未来的前瞻性研究。


 Kramer对Mahler的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她认为对材料的分析不能准确的反映早期、前语言时期的一些成长经历。Kramer总结为:马勒与科胡特相比,他的贡献在于更加忠于经典精神分析。马勒并不想提出一个精神分析新的模式和技术,她最大的贡献是发展,我们都认为她发展的研究对治疗成人和儿童都非常有效。尽管Kramer忠于马勒,但是她仍然觉得本书中关于科胡特和马勒中的大段的对话没有太大作用,大家都读不明白。


在后面的章节中,主要是关于精神分析中的分离个体化理论、发展历程、发病机制、治疗过程和治疗技术。Calvin Settlage对性心理和分离理论进行了清晰的阐述,这篇是三篇中最重要的部分,我将对它进行详细的描述。


Settlage强调情感是通过母婴之间的互动表达、塑造和规范的。性心理学是在客体关系内容中的。在对结构的概括后产生了分离个体化过程,Settlage去阐述病理形成过程进而形成精神病理学,这些包括父母的影响,比如:未能支持和鼓励分离个体化的过程、父母不能缓解和调节孩子的愤怒,以及重建可行的发展关系、还有就是父母过度控制孩子。孩子的防御和适应反应就会呈现出来,比如:过度认同母亲、对侵犯者认同、无所不能的防御行为以及早熟。


Settlage特别强调在分离个体化期间对愤怒和攻击性的压抑,会伤害到自体。感觉不值得被爱、觉得自己不能有需要、通过压抑愤怒和攻击性来获得控制感、害怕压抑的情绪和无所不能结合在一起。随时随地、容易产生的压抑的愤怒是会阻碍结构的整合。Settlage用临床案例来去阐述病理原因,这很有用,但是缺乏必要的图式理论。


对相互作用的治疗模式的描述中,Settlage强调治疗的基本动机是重建发展,他认为分析师是通过建立发展的关系、对发展的期待、鼓励病人的发展计划以及确认发展动机去释放发展的潜能。这个观点很有趣,在我看来,最大的问题可能是分析师对发展成就的主观评定。


Settlage用临床的案例去说明八个治疗技术的原则。它们包括,治疗关系的积极参与度、有效的共情、识别和分清本能和前俄狄浦斯期移情、尊重病人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对自己和他人界限的控制的需要、能够承担在咨询过程中由于治疗师而导致的咨询关系失败的责任、提供有效性是必要的、去分析病人压抑的愤怒和攻击性、分析病人对不能接受和给予爱的防御机制。


她在对Settlage文章的讨论中,Mary Anne Delaney 用“吸引循环”(appeal cycle)的研究方法去研究Settlage的观点,吸引循环是指母婴之间相互作用的模式是孩子在痛苦时对母亲关注减少的反应,如果母亲可以关注到孩子的痛苦,那就能回到先前的平衡状态。


Ernest Wolf的论文呈现了科胡特的相关观点:自体客体、发展、精神病理学、治疗。Wolf对科胡特的观点做了进一步的修改,他强调类似于大脑的功能,指令仍然是心理机制的中心组织原则,从主观的角度看,指令试图去理解别人的体验。Wolf 指出,从这个角度看,自体心理学包含着,转变的侧重点从对本能欲望的讨论转向强调相互关系。Wolf用有效的方式去澄清自体客体关系,通过内心的体验,而不是来描述自体和其他客体之间的关系。虽然科胡特在最初描述了三种自体客体的关系,Wolf 指出目前至少有7种自体客体关系对维持自我意识必不可少:镜像、理想化、合并、alter-ego、对抗、疗效和激发自体客体的体验。


以自体的出现来呈现自体客体发展的脉络,Wolf 补充了科胡特最新的假设,引入了Daniel Stern对婴儿研究,Wolf概括了埃里克森提出的心理发展八阶段中,婴儿期、俄狄浦斯期、青春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等阶段自体客体的需要,他论述了致病的自体客体可能导致自我发展受阻和受损,并根据发生损坏的体验何时发生,他概述了可能由此产生的精神病理学。他把它们描述为:畸形、脆弱以及未被满足的自体,他提供了很多案例来说明受损的自体,治疗的注意事项部分给出了一些建议,例如治疗师能运用回顾以及尝试不同的方式去更多的容忍治疗中的不确定性,同时用灵活开放的态度对于抛弃而不进行工作。他强调:非特定的自体客体环境是不会有误解的,就像除了通过移情的和言语的表达对病人的理解外,还可以用令人满意的和积极的方式去安抚病人。


在Salman Akhtar的章节中主要就需要、破坏以及回归内在的本能以及对自体心理学清晰和模糊的部分,讨论了Wolf的文章并增加了新的观点,Akhtar指出 Wolf所描述的关于科胡特对自体心理学的原始的观点包括:


关注的重点从自体转移到了自体客体上;

在对自体客体的需要上有了更大的范围;

镜像移情的观点有所改变,真实的反应了正常健康而不是婴儿期的自大。


Akhtar强调了Wolf所说的俄狄浦斯情节,并且认为在最佳挫折在促进生长时所扮演的角色,很有趣的是,Akhtar关注自体心理学分析中心理需求和破坏的概念,他认为,尽管在发展和治疗的环境下,需要看起来很重要,但是和临床的材料混在一起的排斥的愿望(对它们的防御),它的信息却没有太大价值和促进作用。Akhtar认为扩大的和引入的新意识在如何解释上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他指出创伤带来的一些脆弱使得破坏被放大,Akhtar同时也谈到一些有趣的问题,就是在1920年自体心理学开始对本能部分感兴趣。


Howard Levine对马勒和科胡特进行比较,他用历史的视角提出了马勒和科胡特观点的根源和演变,他根据从治疗技术和行为,阐述了科胡特对关系的强调以及马勒对发展过程,尤其是早期发展过程的强调。Levine指出很重要的一点是:马勒帮助经典理论的分析师意识到治疗过程的重建,甚至是发展过程。Levine的贡献价值不只是重复了马勒和科胡特之间众所周知的差异,反而是强调了他们之间有相似价值的观点,比如在适应性的变迁,以及发展的角度、心理调节、自尊的控制、自体的结构和物体恒常性上。


Levine指出了两位作者如何描述在现实中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包括发展中的创伤,角色的扮演,以及内化的过程都是起源和取决于现实的客体关系,正如还没有来自环境支持的重要的中转站——可能完全没有,内化心理调整结构。Levine深刻的比较在书中已经更新,也支持了Mahler的工作。


 Levine对后面两部分进行了讨论,Thomas Wolman 呈现了一个新奇的讨论,对比了自体心理学和分离个体化理论中镜像自恋所扮演的角色,Newell Fischer 讨论了,精神分析中相互作用矩阵的复杂性,他指出,除非我们的主要工作重点集中在接受分析者的内在世界,如果疗效真的是来自相互作用,那么我不确定我们如何判断在相互作用成分间的作用和影响。


总而言之,我认为在马勒和科胡特的价值在于用自体心理学和分离个体化理论对最近的发展做了清晰、简明、易懂的阐述。Settlage, Wolf, and Levine 的文章提供了权威和全面的观点,这些有趣的讨论从不同角度到主题展开了专业的讨论。虽然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支持了马勒的观点,但同时也有一个并列的有用的观点,如果我们的理论和观察能给我们神秘和有挑战性的临床工作提供支持,那么对不同观点的比较是有价值的,也是必须的,这样《马勒和科胡特》就很有价值了。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