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是不同的。
时间:2018年05月31日|1876次浏览|1次赞

长久以来我一直有一个困惑。这个困惑有时候会令我对其他人的狭隘感到十分难以理解:“人和人是不同的”,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一个道理却有这么多的人不明白呢?
因为人和人是不同的,所以生理的疾病,心理上的问题,关于人生的选择等等,这些根本就不可能有一个适合世界上所有人的标准答案。
有的人的病被西医治好了,吃了中药没用,就开始黑中医,说中医完全是糟粕;
有的人得病看了西医没用,找个老中医两副药药到病除,就开始吹中医博大精深,西医才多少年怎么能和中医比。
有的人学的是心理动力学,在个人体验中自己的很多创伤被辽愈了,就开始贬低认知疗法等其他疗法,认为其它的疗法过于简浅,只能治标不治本;
有的人用的是短焦疗法简单迅速,在治疗中的效果体现非常明显,就开始抨击动力学缺乏充分的科学实证,而且浪费时间。
有的人在大城市打拼了多年,凭自己的努力终于买了一套房子,看着房价上涨内心非常舒畅,就开始抨击那些不买房的人缺乏远见;
有的人常年租房,把本要用于买房的钱花在了享受生活上,他们一直过的比较强松自在,就开始嘲讽那些买了房的人想不开,人活着何必给自己这么大的压力,何必做资本家的工蚁。
甚至在我学佛的过程中,都发现在不同的流派中也有相互攻击。
大乘说小乘不够究竟;小乘认为大乘非佛说。
我实在难以理解:为什么这么多的人非要强迫所有人都要和他一样呢?
买房好还是不买房好,这是由人的不同性格决定的。那些觉得有了房子才更安心的人,当然是要买房的;那些喜欢轻松潇洒生活的人,当然没必要买房。
这两种人本来就是不同的。
让一个需要买房带来的安定感和生活上的便捷的人不买房,那他一定很痛苦;
让一个不喜欢压力的人背上月供,他也同样会很痛苦。
人最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一种生活方式、一个选择是适合自己的,那就足够了。
我们没有必要因为自己觉得这个选择是好的,就去贬低做出了其他选择的人。
更没必要为了衬托出自己决定的伟大,而去嘲讽和抨击其他人。
就像不同的心理疗法,不同的佛教修行方法,之所以有那么多不同的方法,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去适应不同性格、不同根器、不同类型的人。
这些方法本来就没有谁好谁坏的可比性,只有对不同人群适用度的区别。
所以我们一开始学习不同的心理疗法,其核心的目的是为了从这些疗法中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而不是让我们去评判和比较,把那些只是适合我们个人的,就当成是最好的,当成是适合所有普罗大众的。
心理动力学对一个人的改变的确是很深刻的,但它对抑郁的疗效有认知疗法显著吗?
短焦疗法确实很好,但对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它有辩证行为疗法更具针对性吗?
不同疗法的存在,本来就是为了供不同需要的人群去选择。
那些吹西医将中医贬的一文不值的人,他们何止是脑子有问题,简直是脑子有问题。
西医有西医的体系,中医有中医的体系,不同的体系哪个更好,这个是没有可比性的。
是,西医是更符合当下的“科学”标准,但是这个“科学”却被很多人简单的固化为能用什么器械和测量去量化验证的。
科学的核心精神是探索宇宙万物的规律。中医的有效性是摆在那里的,如果真的有科学的精神,你是要去研究和分析中医为什么会有效,它的机制是什么。
而不是因为“目前”的科技水平还没有研究出中医的有效机制,你就直接判定它是错的。
就好比现在我们搞不清某种动物的繁衍机制,就直接说这种动物生不出孩子,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么???
我不知道这篇文章能够令多少人明白这一点。但是基于这一点可以反推出和验证一条资讯的传播规律:越是极端的观点越容易获得更多人的关注。
因为多数人没有意识到、或者说他们也根本不在乎人和人是不同的。他们总是想当然的就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最正确的,即便他们的观点只是有一定程度的适用性,他们也觉得这种观点就是最好的,全世界都应该按照这个标准来。
因此如果你旗帜鲜明,不遗余力的吹捧自己的观点,并猛烈地抨击和贬低其他的观点,你就一定会收获很多人的认同。
我知道看到这里有些人会说,那你这篇文章不也是一样的吗?你不也是在吹捧自己的观点,贬低其他人吗?
不一样。因为我在描述的是整个现象,客观存在那里的事实只是借我之口给描述了出来,而不是我“个人”的观点。
如果一个想要博得关注的人来写这篇文章,那么标题会是“致蠢货:这么简单的问题竟然90%的人都想不明白!!!”
然后文章中会暗示接受了他的观点的人才是智者,认识不到这点的人都是那90%的蠢货。于是读者会无意识中为了证明自己属于那10%的聪明人而纷纷转发点赞。
但是我不想这样,所以我才说了上面那句话,因为很多人看到那句话之后会为了避免自己成为“刻意证明自己是聪明人的笨蛋”,而刻意的不给我转发点赞,哈哈。
而且我觉得认识到“人和人是不同的”这一点、是一个成年人应有的基本认知,这并没有什么稀奇的。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