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政治时代,和大师们一起思考政治

  • 心理空间

    2020-03-12 12:13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复旦大学政治学系的任军锋,欢迎来到“如何理解政治”音频课。从今天开始,我将用一年的时间,围绕25部经典,帮助大家重新认识西方政治传统。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的研究和教学经历。我最初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西方政治制度尤其是美国政治制度方面。但后来发现,就制度研究制度是远远不够的。中国人研究西方,要成为中国学术传统的一部分,要帮助中国人理解政治问题,必须揭示制度背后的基本原理,也就是它的思想层面。同样,要理解美国政治,需要把它放在西方政治史和政治思想史的大传统中考察。因此,我将自己的研究重心转向了西方政治思想史领域。

    ▲古希腊语中的“政治”(polis)最初指城邦或卫城

    在过去数十年里,我面向本科生相继开设了两门通识核心课程,内容主要围绕两个思想人物展开,他们分别是古希腊的修昔底德和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我的阅读和研究也以这两位思想人物为轴心,横向、纵向推展。古代以修昔底德为原点,上及希罗多德,旁及希腊悲剧、喜剧、哲学,下延至罗马政治史和一些主要思想人物,像李维、波里比阿、西塞罗等;现代以托克维尔为原点,上及孟德斯鸠、卢梭、马基雅维利等思想家,旁涉法国革命、美国革命及其立国文献,如《联邦党人文集》。我们这个课程也基本上涵盖了我个人多年来的研究和阅读心得,希望能对大家的阅读和思考有所启发。

    中美贸易摩擦与“修昔底德陷阱”

    近些年来,中国人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全新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民生日趋改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面对“西方”,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国民心态也发生许多微妙的变化。从最初的“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再到后来的“赶英超美”、“改革开放”,一百多年来,中国距离走向富强的宏愿从来没有如此靠近,我们中国人也开始逐渐摆脱惯常的自卑心理。

    在今天——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接近尾声的时刻,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日显强劲,“中国”、“中国人”,无论是作为文化民族还是政治民族,都引起了世界各国前所未有的关注。而在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眼里,中国日益被视为对它的主导地位的最大威胁。近来愈演愈烈的中美贸易摩擦,就是这一方面最为集中的体现。

    最近,中美贸易摩擦进入了一个让人更为焦虑的阶段。为什么说更为焦虑呢?我们隐隐觉得,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不仅仅局限在经济领域,它根本不是一个纯粹的贸易问题。从特朗普的一系列举措可以看出,他关注的不只是谁赚的多一点,谁赚的少一点,关税高一点还是低一点,贸易逆差还是顺差的问题。他在意更多的是中美之间的战略调整和权力关系。

    大家可能听过一个词,叫“修昔底德陷阱” (Thucydides Trap),这是哈佛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在2015年提出来的概念。什么是修昔底德陷阱呢?这源于修昔底德在《伯罗奔撒战争史》里边一个很重要的判断。他认为,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爆发的持续27年的战争,根本原因是雅典的崛起,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

    ▲作为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关键一战,西西里远征的失败结束了雅典的黄金时代

    对于当今中美之间的政治关系,艾利森将其类比于公元前五世纪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关系,并用“修昔底德陷阱”这个词来形容。我们可以看到,在政治世界,时刻面临着权力关系的问题,以及在权势转移过程中投射在各权力主体心理上的焦虑和恐惧。可以想见,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中国人不得不面对美国这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修昔底德陷阱”是摆在中美两国面前的政治宿命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西方文明的两种小传统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大政治时代”,这是我在去年出版的一本书《帝国的兴衰》中提出的。对于中国人来说,大政治时代需要“政治的”智识和思维。“政治”不再是经济、社会的衍生,政治有它自身的动力机制即权力关系,政治的原理涉及统治与被治、权威与服从,政治的实践需要时刻面对强权与正义、手段与目的、权力与道德之间的紧张。大政治时代,中国人对“西方”、“美国”的认知将面临全新的考验。所以,重新认识西方文明传统,了解西方政治思想的源流,对于当下的中国人理解世界而言至关重要。

    在西方文明大传统中,始终存在两种小传统之间的对峙、紧张和冲突:以修昔底德为代表的“政治”理论传统和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哲学”思想传统。前者以探寻帝国秩序的现实途径为目标,后者则以探索本源性的“真理”为宗旨。中国人早先认识西方主要是通过柏拉图这个传统,这个传统有很强的人文主义色彩,讲求真、善、美、正义、普世价值等等,也就是我们说的“王道秩序”。另外一边,以修昔底德为代表的“政治”理论传统,以权力的攫取和使用为核心理念,强调权力意志,呈现出一种“霸道秩序”。在整个古典时代,政治与哲学、霸道与王道、凯撒与上帝一度分道扬镳,势不两立。而进入现代,两方面经常是互为表里,彼此杂糅的。

    我们音频课的主旨,就是把这种权力与正义、政治与道德之间的紧张关系,从古希腊、古罗马开始,到中世纪,再到近现代,呈现西方文明大传统内在的复杂张力。通过解读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帮助大家更加整全地理解西方,进而更深入地理解中国。

    我们的课程选取了西方政治思想史领域的25部经典:从古希腊的希罗多德到马克斯·韦伯。他们的著作划时代,开风气,对政治世界洞若观火、入木三分,既关注理念,也注重实践。

    古典的高峰:政治与哲人

    我们讨论“西方”,之所以“言必称希腊”,在于希腊思想将人类的智性推向了可能达到的最高点。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约前480-425)、修昔底德(约前460-前400)在他们的作品中率先探讨帝国兴衰、政治成败的道理,将命运的不可抗拒性与人的自由意志的不屈不挠——这一希腊悲剧母题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们将深入阅读《历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这两部伟大的作品。与此同时,为了给各位听友呈现古希腊悲剧精神的内核,我会带大家一起阅读希腊悲剧的巅峰之作——索福克勒斯(前496-前406)的《俄狄浦斯王》

    早在古希腊的精神世界,就存在着哲人与城邦、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内在张力。对此,“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约前446-前385)的作品《云》是一个最为合适的切入口。从形式结构到思想内涵,这部剧可以说是古希腊喜剧的巅峰,也是透视苏格拉底哲学在古希腊精神结构中的处境的最佳“窗口”。

    柏拉图(前427-前347)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柏拉图的作品,我们选取了《理想国》《申辩篇》:《理想国》是柏拉图探寻“王道”秩序最为系统也最为精深的作品;《申辩篇》则是柏拉图笔下哲人苏格拉底在城邦面前最发人深省的自我辩护,苏格拉底以自己的死捍卫了哲人生活方式的尊严、正义的纯粹、以及真理的神圣。

    ▲苏格拉底之死

    关于苏格拉底,我们还会选读苏格拉底另一位著名学生色诺芬(约前440-前355)的《回忆苏格拉底》。这部作品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格外生动的“公民苏格拉底”形象,这与柏拉图笔下的“哲人苏格拉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可以说,在苏格拉底身上,作为哲人的超越与作为公民的节制是并行不悖的。

    斯巴达是古希腊的著名城邦,斯巴达式的政教体制为古希腊思想家观察民主雅典的诸多弊病提供了一面“镜子”。我们会选读色诺芬的《斯巴达政制》,更为直观地理解斯巴达作为希腊世界的“他者”在柏拉图哲学语境中的重要性。

    另一位古希腊先贤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将哲人的洞察力投向现实的城邦世界。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天生是政治(城邦)的动物,他将政治科学转化为立法科学。我们将深入阅读他的《政治学》。大家可以发现,《政治学》与《理想国》是适成对照的,《理想国》言旨高远,波澜壮阔,而《政治学》平易朴素,苦口婆心。

    ▲亚里士多德

    了解了古希腊,我们将目光转向古罗马。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前106-前43)生活在罗马共和向帝政转型的关键时期。他既是罗马共和晚期政坛的重要角色,也是深邃的政治理论家。通过西塞罗,柏拉图哲学在罗马政治语境中得到了创造性的转化。西塞罗留下了大量的作品,涉及哲学、修辞学、政治学,还有大量演说辞。我们的课程将集中阅读《论义务》,这本书形式上是西塞罗仕途遭遇挫折时写给爱子的书信集,从内容来看却是一部充满洞见的政治理论著作。政治家在政治实践中该持守怎样的道德标准?义利之辨、内圣外王、道德与政治之间的张力,西塞罗结合生动的实例,都有具体而微的阐发。

    普鲁塔克(约46-120)是罗马帝国时代的希腊作家,也是古典政治理论的集大成者。我们将选读他的《道德论集》《平行列传》。这两部书互为表里,相得益彰,重新勘定了立言与立功、思想与实践、伦理与政治之间的关联和界限,普鲁塔克对莎士比亚、卢梭等思想大家的影响都非常深远。

    中世纪的回响:上帝与罗马

    如果说古典时代的精神结构表现为政治与哲学之间的张力,那么中世纪则表现为凯撒与上帝、帝国与教会之间的紧张。奥古斯丁(354-430)是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天主教思想家,他的《上帝之城》是对柏拉图主义的延续。如果说柏拉图哲学是对雅典帝国的审判,那么奥古斯丁神学就是对罗马帝国的拷问。

    ▲奥古斯丁

    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则从基督教神学角度出发,对亚里士多德政治理论做了系统的推进,这反过来也改造了基督教神学。阿奎那是西方自然法理论的奠基人,对近代的自然法学派和资产阶级宪政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将带领大家阅读他的政治论文《论君主政治》

    启蒙的曙光:政治与道德

    走出中世纪,我们来到了文艺复兴。马基雅维利(1469 -1527)也许是遭到误解最深的政治理论家,道听途说者很多,认真研读者却很少。所谓“政治与道德分离”、“政治家无须讲道德”等等,均是对马基雅维利著述的严重误解。马基雅维利第一次提示我们要直面政治世界的恶,第一次揭示了在现实政治世界,德行与恶行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马基雅维利是严肃并且有着深切人文关怀的政治理论家,他的著述绝不是所谓的“厚黑学”。理解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我们将从喜剧《曼陀罗》进入,再深入阅读著名的《君主论》。在西方政治思想的大传统中,《君主论》虽然篇幅不长,却是第一部从政治本身讨论政治的巨著。

    大家知道,莎士比亚(1564-1616)是伟大的戏剧作家,但你可能有所不知,他更是一位政治理论家。我们将一起阅读莎翁的叙事长诗《贞女劫》和历史剧《尤里斯·凯撒》。这两部作品背景涵盖了罗马共和的开端与终结,主题则与马基雅维利对古罗马传统的复兴形成对照。

    霍布斯(1588-1679)是现代政治科学的奠基者,他对亚里士多德以及中世纪经院哲学做了系统的批判和梳理。我们将阅读《利维坦》这部现代政治理论的巅峰之作。

    ▲《利维坦》封面插图

    洛克(1632-1704)、卢梭(1712-1788)与霍布斯一样,都属于现代自然法传统中的理论家,但三人的理论取向各有侧重。我们将通过他们各自的代表作品——《政府论》《社会契约论》和《利维坦》,理解他们在国家、政府、合法性、公民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深邃洞见,以及彼此之间的异同。

    新世界的宣言:贵族与民主

    18世纪的美利坚立国,是西方政治史和政治思想史上的划时代事件。我们将集中阅读《联邦党人文集》(《联邦论》)这部融汇西方理智智慧与实践智慧的集大成作品。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1805-1859)是另一位我们要重点阅读的对象。他的《论美国的民主》《旧制度与大革命》,分别以美国和法国为研究对象,但理论视野远远超出了研究对象本身。托克维尔目光如炬,他洞察到贵族社会一去不返,民主社会接踵而至,这个全新的社会需要新的政治(立法)科学。我们将深入了解他的真知灼见。

    在课程的最后,我们会阅读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学术与政治》。前面我们说到,西方政治传统中一直存在哲学与政治、宗教与帝国这一内在紧张。而100年前,韦伯通过《以科学为志业》和《以政治为志业》两篇划时代的演讲,重新厘定了这一传统张力的现代形式——学术与政治的界限以及各自的使命。

    我们这个课程将以经典文本为轴心,以点带面,结合文本的历史和思想语境来解读。同时,我们希望将作品中涉及的议题拉回到中国人的生存经验,用经验激活文本,借文本观照现实。希望听了这个课程之后,同时在可能的条件下结合阅读文本,大家可以提升自己关于西方文明的理论识见,在面对政治问题时有更加整体、深入的思考。对于每一部经典,我们的讲授主要集中在著作的篇章结构、著作家的写作主旨、以及相关思想对理解现实问题的意义。在了解著作家的核心思想之后,我也鼓励大家进一步阅读相关文本,相信一定能得到更多的收获。

    接下来,欢迎大家和我一起,开启一场西方政治文明之旅。

你还不是该小组正式成员,不能参与讨论。 现在就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