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你的情绪背后带着怎样的“应该”解读
时间:2016年03月17日|1096次浏览

京师博仁官方公众号推荐:萨提亚|你的情绪背后带着怎样的“应该”解读~你的不满背后带着怎样的“应该”,原生家庭给了你什么样的限制性信念呢?在亲密关系中我们的自我界限是什么?一个擦地板的人是否应该包容另一个看电视的人呢?关于这些问题,或许我们可以和大家从萨提亚的视角简单讨论,文章尾部给你答案。

1
文章伊始,想和大家讨论一下:在家庭中,一个辛苦擦地板的人是否应该包容另一个翘脚看电视的人?

类似的问题包括:一个辛苦赚钱的人是否应该包容另一个在家喝咖啡看报的人,一个早起接孩子买菜辛苦的人是否要指责另外那个睡觉的人。

亲密关系中的各种指责抱怨,多是出于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对方却无动于衷。

这也是家庭中典型的冲突:牙膏到底应该从尾部往前挤还是随便挤。

2
人际关系尤其亲密关系中,评判是一大忌。尤其是以自己的标准为荣,以对方的标准为耻。自己的标准是对的、好的、高级的,对方的标准是懒的、俗的、低级的。因为有了这个标准,所以对方就应该自觉地、自动地、高兴的、轻松的放弃他的标准,遵从你的。真的是这样吗?

比如说,对于地板、洗澡、起床、挤牙膏等标准。你的标准是地板一尘不染,他的标准是凑合就行。你的标准是一天一洗,他的标准是出去见外人才洗。你的标准是到点就得起床,他的标准是有事才起床。谁的标准好呢?

问题里隐藏的评判就是:辛苦擦地板是对的;翘脚看电视是错的。

似乎有点不公平。简单说就是:辛苦劳动是好的对的,享受是错的不好的。这是个评判。评判,就是区分出了哪个好,哪个坏。哪个应该,哪个不该。

而在关系里尤其亲密关系里,定义好坏对错“应该”的这些评判,很多都来自于家庭规条。

3
比如说,你从小被训练成要整洁、干净,每当地上有根头发,你是会被骂被数落甚至被揍的。比如你小时候必须要准时起床,如果你起的不够准时是会被训的。地板怎么擦,牙膏怎么挤,是否要勤劳,这种潜移默化的家庭中的训练,形成了你潜意识里的模式,成为你自动化的一个动作和习惯。以至于你觉得干净、整洁、擦好地板、从尾挤牙膏、勤劳、关心别人这些事都是“应该”的,这样做才是值得被爱的“乖小孩”。

但是另外一个人的家庭教育不是这样的。他来自于跟你不一样的家庭,所以他有着不同的受训背景,对于人生有着另外一套活法。人与人的差异,有一大部分是来自于家庭规条的不同,导致了生活习惯与人生观的不同。

因为你只经历过一个家庭,你在这样的环境里活了下来,所以你潜意识里自动认为这是唯一的正确的标准。实际上这只是属于你原生家庭的约定俗成的家庭规条。

有人说挤牙膏从尾巴挤就是方便啊,那是因为你还有个隐藏的规条是“人生要提前规划,要为了下一步方便而做好这一步”。有人说整洁了会让人更舒服啊,同样也有人会觉得放松自由的快感会大过整洁的舒服。而有人之所以会懒,是因为对他来讲,懒的获益是大于勤快的获益的,两者获益取其大。

4
规条是一个家庭的规则,而我们的家庭中的规条更多的是不许这样不许那样。比如男孩子不许哭,比如女孩子不许大声笑,小孩子不许在公共场合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些家庭中显性或隐性的禁忌,长大后就成为很多人人生的禁忌了。

于是我们看到隐忍的不会表达的成人,我们看到不敢哭不敢笑不敢说的大人,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没有自己的意见“怎么都好”的老好人……可是他们真的喜欢自己这样吗?当然这些规条有他存在的道理带来的好处,可限制性的信念也会随之而来。

5
你小时候被训练的时候,做不到或错了是被骂的。所以你形成了地板只能整洁、牙膏必须从尾巴挤、必须按时起床、按时洗澡的好习惯。这些习惯“只能A不能B”的时候,就是禁忌。

禁忌的第一层意思是:我不能做不到。即使我很累,即使我不开心,即使我不愿意,我也不能做不到。

如果做不到潜意识里自动判断为是会被揍的。也就是再累再辛苦,你也要擦地板。这时候潜意识又会执行轻松法则:1.我必须完成。2.我不愿意完成。

所以当你想让另外一个人替你做的时候,一定是你不想做又一定要做。假如你是爱地板的,另外一个人在看电视与否,你就不会有强烈的反应。

禁忌的第二个意思:我不能做,你也不能做。我必须做到的,你也要必须做到。

你和我这么近,你是我的自我范围内的人,是我的一部分。我决不允许你也做出禁忌之外的事。所以我不能允许地板擦不好,你也不能允许。我不允许自己自私,你也不能。

禁忌的第三个意思就是:我是渴望突破的。虽然必须做A,但我很渴望做B。为了避免激发我想做B的欲望,只好让你不要在我面前做B了。

我很想像你一样,可以轻松自在翘着腿看电视,可以享受生活。但是我不允许自己在地板还没有收拾干净的时候那么做。潜意识里轻松是会被揍的,是不乖不好的。那么你也不能做,不然你会激发我的欲望的。

6
有人会说,可是家务是家庭的责任啊。责任是属于道德的范畴。良好的和谐关系,一定是基于内心动力的和谐,而不仅仅是拿道德捆绑另外一个人。也许你可以用武力、内疚、责任、道德、“应该”等武器征服一个人,但是你所有的征服,都必将反弹。

潜意识符合宇宙的规律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当他反抗的时候,并不是他不爱你了或者变了。而是当初种的强迫的种子成熟了,开花结果了。

就像很多家长都会说,我的孩子突然叛逆起来,总是跟我拧着干,我说东他偏往西。是的,这就是他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要开始挑战那些“应该”,为自己做主争取自己的利益了。

7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你也可以向他学习,一起坐下来可以看电视。突破自己的规条,走出自己的禁忌。

地板乱点没关系,不会有人再像当初的妈妈一样指责你。即使有人指责也没关系,,那并不会因此而否定你这个人损害你们的关系,你只需要判断那个当下你最需要被满足的是什么。

当然,如果你不愿意突破想继续呆在舒服的领域里,你依然可以为自己的规条(甚至是价值观)去付出,但不要太,太,太,太理所当然理直气壮以同样的规条去框住另外一个人了。

家庭里有太多的“应该”,总是会激发出更多的不满与矛盾。

退一步说,你的禁忌突破起来有困难,向他学习有些困难。你唯一可以谴责的地方,可能就是:他不够照顾你的禁忌,不够照顾你的标准。他还没学会怎么更好的爱你。你可以邀请他照顾你,为你而做。而不是以“责任”、“为家而做”来满足你的标准。
 
最后,一个人对差异的忍受程度,正是一个人的成熟程度的标志之一。

就像萨提亚所讲的,我们因相同而连接,因不同而成长。
 
如果你对规则界限和原生家庭的影响有好奇,如果你会被有时看似突如其来又好像没什么理由的情绪所困扰,如果你期待和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更亲密,欢迎来到萨提亚的课堂里,欢迎所有无论是擦地板还是看电视的你,和萨提亚一起去探索,你的家庭给了你如何的规条,带给你什么样的优秀品质,又捆绑了你什么样的资源,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健全,更一致。

京师博仁微课堂第10期《萨提亚系列微课:你的负面情绪背后藏着怎样的“应该”》报名即将开始,3月23日,李世庆老师微课堂第10期给你答案~公众号“京师博仁”后台回复“博仁公开课”进行课程报名吧~
 
 


标签: 京师博仁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