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预防精神疾病
时间:2014年11月11日|4094次浏览|1次赞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很高,特别是在学习上,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每一科都考满分,希望自己的孩子什么都比别人家的孩子强,他们把自己的曾经没有实现的梦想都加注到孩子的身上,让孩子身心疲惫,甚至许多孩子还因此患上了抑郁症等多种心理和精神疾病,以下就是一个孩子的内心独白。
   “我想我是做不了你们心里的好学生了,不要苦苦相逼好吗,你们可知我每天都难以入睡,焦虑烦躁吗?其实我曾经也很努力了,但是成绩就是提不起来,我有什么办法?就让我自己一个人苦闷吧,谁让我原本就这么笨呢……。”
 
   近日王女士在打扫家庭卫生时不经意看到了正读初中三年级的女儿小刘的日志后不由一怔。她之前一直认为女儿虽然天天忧心忡忡,但都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万万没想到女儿竟已压抑到寝食难安并有点自暴自弃的地步了。为此,王女士就这一情况和女儿的班主任作了交流,班主任将这些问题告诉了学校的心理健康老师后,一致认为小刘已经患了轻度的抑郁症,需要作一定的抑郁症治疗。
   近年抑郁症低龄化的趋势引起了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广泛关注,青少年抑郁症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因此对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一定要及时、彻底。作为家长,在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日常照顾上要更加仔细。
 
   抑郁症其实是一种疾病,有70%左右是大脑神经递质出现异常,是生物学因素的作用,30%是外界精神压力。
 
   但是现在人们对待抑郁症却恰恰相反,往往认为大部分都是心理压力,所以一旦出现失眠、焦虑、抑郁,总是认为是思想上太“脆弱”,无法承受压力。
 
   所以我们整个社会应该把抑郁症当做一种疾病来看,不能仅仅把它当做一种心理问题,只有这样,患者才能安心的按照正常疾病的处理流程进行治疗。

   “厌学”和“抑郁症”有区别

   很多青少年的抑郁症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不愿意去学校甚至是厌学,而有些家长或者学校的心理卫生人员可能简单的认为就是学习压力太大,归咎于“学校恐惧症”。其实情况并不是想象的这么简单。

   普通的“学校恐惧症”或者厌学,往往在学校里是情绪异常,但是一旦下课了、出了学校或者回到家里就是非常正常的了;但如果是抑郁症,无论是在学校里上课还是回到家,情绪都是异常的。

   这些学生的智商往往是正常的,甚至是超常的,他们都十分清楚自己周围的同学在认真学习,在天天进步,但自己却没有动力。

   有些人可能认为抑郁症就是坐在角落表情呆滞甚至沉闷,其实抑郁症的典型表现就是对事物“缺少愉悦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体验不到其中的乐趣,没有动力,这都是抑郁症的典型心理感受
   抑郁症的诊断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就是“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有些严重抑郁症的青少年往往最后就是不得已休学,这就具备抑郁症的治疗指征了。

   抑郁症应和“叛逆”区分开
   青少年所患的往往很多都是“双向抑郁”。有研究表明,18岁以下的首发抑郁症患者被诊断为“双向抑郁”的占75%,而且患者年龄越小,“双向抑郁”发生率越高。这种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大部分情况下是抑郁,但是情感呈现“高潮、低谷、高潮、低谷”的波浪形状态。虽然就目前精神医学来看,青少年“双向抑郁”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和青少年更容易发生情绪波动有关。
   在精神医学里有一个名词叫做“品性障碍”,也就是“叛逆”,比如说打架、不服老师管教、跟父母对着干等等,这种虽然也是有“双向抑郁”中的“亢奋”的表现,但是如果没有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一般并不是“双向抑郁”,但只要存在对生活学习有影响,就应该来医院检查。

   常见的症状表现:
   那么,青少年抑郁症到底都有哪些表现呢?又该如何正确地进行辨别呢?
   1、身体不适。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一般年龄较小,不会表述情感问题,只说身体上的某些不适。如有的孩子经常用手支着头,说头痛头昏;有的用手捂着胸,说呼吸困难;有的说嗓子里好像有东西,影响吞咽。他们的“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复发作,但做了诸多医学检查,又没发现什么问题,吃了许多药,“病”仍无好转迹象。
 
   2、情绪低落。很多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在面对达到的目标、实现的理想、一帆风顺的坦途,并无喜悦之情,反而感到忧伤和痛苦。如考上名牌大学却愁眉苦脸、心事重重,想打退堂鼓。有的在大学学习期间,经常无故往家跑,想休学退学。
   3、不良暗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潜意识层的,会导致生理障碍。如患者一到学校门口、教室里,就感觉头晕、恶心、腹痛、肢体无力等,当离开这个特定环境,回到家中,一切又都正常。另一种是意识层的,专往负面去猜测。如自认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自己不会与人交往;自认为某些做法是一种错误,给别人造成了麻烦;自己的病可能是“精神病”,真的是“精神病”怎么办等。
   4、适应不良。可能在学校发生过一些矛盾,或者根本就没什么原因,患者便深感所处环境的重重压力,经常心烦意乱,郁郁寡欢,不能安心学习,迫切要求父母为其想办法,调换班级、学校或工作单位。当真的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患者的状态并没有随之好转,反而会另有理由和借口,还是认为环境不尽人意,反复要求改变。
 
   5、自残、自杀行为。重症患者会利用各种方式自残、自杀。对自残、自杀未果者,如果仅仅是抢救了生命,未对其进行抗抑郁药物治疗(包括心理治疗),患者仍有自残、自杀情况的发生。因为这类自残、自杀是有心理病理因素和生物化学因素的,他们并非甘心情愿地想去,而是被疾病因素所左右,身不由己。
   预防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去听一些轻快、舒畅的音乐,这样不仅能给人美的熏陶和享受,而且还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有效放松。因此,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和学习之余,不妨多听听音乐,让优美的乐曲来化解精神的疲惫。
   发笑、幽默、自我解嘲。当处于尴尬、难堪的困境时,用不自主的发笑或故意开玩笑说俏皮话作自我解嘲,以减轻精神紧张的程度。
 
   假期多出门旅游,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应多选择远离城市喧嚣的原野和乡村,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远比人与城市的关系亲近得多。
 
   有意识地放慢生活节奏,甚至可以把无所事事的时间也安排在日程表中,要明白悠然和闲散并不等于无聊,无聊才没有意义。
   沉着、冷静地处理各种纷繁复杂的事情,即使做错了事,也不要责备自己,要想到人人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这有利于人的心理平衡,同时也有助于舒缓人的精神压力。

石家庄心理医生:http://www.xinliyisheng.cn/

张庆彬

个人网站: http://zhangqingbindr.haodf.com/  (3分钟前在线)-->(3分钟前在线

标签: 心理健康  青少年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 许丽华 2014-11-12 09:48
    那个双相抑郁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指躁狂——抑郁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