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医生自费读心理学
时间:2014年06月12日|2177次浏览


  老吴是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的外科医生,从到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学心理学,到如今定期去当心理咨询服务义工,一直有人说他不务正业,他却义无反顾。

  今年10月25日,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温岭青年连某某把匕首刺向3名医生的事件,老吴说,现在病人大多伴有心理上的问题,医生有必要学点心理学。

  和老吴一样,上海医院里一些医生开始研习心理学,他们不仅急需重新认识患者,更需要重新认识自己怎么当个医生。

  这个家属为什么要打我?

  老吴是医院的中青年骨干,工作勤勉,业绩突出,逐渐成为科室里老大哥式的人物,人称老吴

  当然,最令人侧目的是他管理病人有方,很少被投诉。也因为如此,那次挨揍经历,对他冲击很大。

  那是一个忙碌的冬季。老吴值夜班,从下午4点开始收急诊病人,到第二天早晨7点半交班,一晚上开了11台刀,一夜没合眼,第二天他又接着出门诊。下午5点半,老吴往病房赶,6点约了一位肿瘤病人的儿子谈话。

  在去病房的路上,老吴遇到一个老师,聊了几句,结果晚到10分钟。没想到,人高马大的家属突然冲上来打老吴。护士们劝架不成,家属开始打砸护士台,病区变得一片狼藉。

  我到底做了什么激怒了病人?病人儿子的一句话一直在我脑子里盘旋"你们当医生的,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是不是有什么举动让患者家属认为我不把他们当回事?老吴第一次被打,很委屈,他开始不断反省自己。

  老吴的经历在老同学看来不算什么。这名老同学在另一家三甲医院工作,过去3年被打了3次,每次都是夜急诊。有一次,病人下腹绞痛,家属跑到急诊大喊:人要死掉了!医生呢?大半夜,护士跑去叫醒医生,但由于他没有马上调整为精神抖擞的状态,家属上来就给了一拳。

  有时就是一个表情,病家的情绪有了波动。被打之后,老吴有了一个新习惯:和家属谈话一定要坐在医生办公室,不站在护士台旁或病房过道里。他说,人坐下来,心情或许就不同了。

  医学院忘了教怎么当医生

  很快,老吴回归正常工作,而更大的职业冲击正在靠近他。

  老吴出自医学世家,家里不少人毕业于南方一所知名医学院。前不久,也是医生的表姨妈被查出肺癌。表姨妈是那所南方医学院的著名儿科教授,她到自己大学附属医院找知名肿瘤专家看,挂了特需门诊,结果专家看完片子,冷冷地说:回去准备2万元,我帮你做化疗。

  从病人坐下来到走出诊室,这是医生说的唯一一句话。老太太当了一辈子医生,想不通:"这是我一辈子学习、工作的地方,现在怎么这样了?!不问好,甚至都懒得听诊。"老吴说。

  医生的话对病人影响很大,但是我们的医学院却很少或根本没教这些。而我们的医生评价体系对"怎么当医生"好像也没有涉及,看重的只有学历、课题、SCI……”老吴说,这样下去医生大多有知识,缺文化;有技术,缺素养

  去年,老吴报读了上海精神卫生中心面向社会开办的心理学课程。

  学点心理学疏缓患者情绪

  老吴觉得读心理学很有必要。临床上,好多肿瘤患者其实都伴有心理问题,他说,我们在医病,也在医心。

  记者发现,受投诉较少的医生,心经之一就是学点心理学。当一个好医生首先要用心看好病人的毛病,与此同时,要注意关照病人的心理与情绪。瑞金医院泌尿外科医生孙福康从医21年,保持着几乎零投诉的完美纪录。针对近年来发生的恶性伤医事件,他有一些独特见解。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出现纠纷的往往是一些"小科室"?有人看个肺炎要砍医生,看个鼻炎也要杀医生……为什么不是一些重大手术、死亡率更高的科室?以我所在的泌尿外科为例,2010年,台州发生过一例前列腺病人刺杀医生的事情。行凶者是不对,但是从我们在临床门诊情况看,前列腺病人往往伴有紧张、抑郁情绪,医学上甚至有一种分类就叫紧张性前列腺炎。这类病人长期毛病看不好,效果不佳,就容易迁怒于医生。孙福康分析。

  和孙福康一样,医生们有许多对恶性伤医事件的另类解剖哈医大王浩案的嫌犯曾说:"医生不了解我的辛苦。"这个患有强制性脊柱炎和肺结核的病人,被不同医院和科室推来推去,有谁清楚他的痛苦?”“温岭事件让我们知道了"空鼻症"患者总是感觉鼻子难受,可医生就是说没事,患者的煎熬怎么解?

  很多时候,看病不顺导致的焦虑、急躁,最终酿成惨剧。如何疏导,是一个新课题。老吴说,今年,他获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

 

标签: background  心理学  center  style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