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恨情仇之家庭大战-电影“忘了去懂你”影评
时间:2014年12月22日|3408次浏览|1次赞

今年有一部名不见经传的电影,忘了去懂你,电影院里排片不多,在我看来,却是一部难得的反映家庭关系的经典影片。并且,小陶虹与陈建斌的精彩演绎,也为这部影片添彩不少。

影片中,陶虹饰演的妻子是一个小卖店的店主,年过中年依然美貌、魅力无穷,经常会有一年轻出租车司机找她买香烟,同时换零钱。丈夫是一个下岗厂子的办事的,四处奔走,经常要求爷爷告奶奶地求人办事。当妻子去到学校接上小学的女儿时,突然发现女儿被别人接走了,四处寻找之后,冲到了独居患糖尿病的婆婆家,发现女儿和婆婆在一起,怒不可遏,指责婆婆,不是告诉你不要去接我女儿吗?我自己会去接!着急的丈夫赶到,妻子愤怒的大声宣布,只有我有权利接女儿!你们都不可以接!说完拉着女儿延长而去。晚上,丈夫指出妻子对自己的母亲态度太过分,妻子大声责骂丈夫和婆婆。丈夫忍耐,愤而不言,独自睡去,并且决绝了妻子的性要求。妻子愤愤不平,一肚子气却又无可奈何,满心委屈及屈辱。在家中得不到温情的丈夫在网吧与网友情色聊天时,无意中发现妻子与当地已经成为大老板的一企业家曾经谈过恋爱,且双方用情很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愤怒的丈夫冲去找妻子,把她拉到无人处强迫行事。完事后妻子愤怒独自走路回家,得到暗恋她的那个年轻司机的情感安慰。

丈夫需要一笔钱才能把公司开起来,妻子为此去找自己的初恋情人借了一笔钱。丈夫公司开张之际,他的姐姐不屑的评论说,还不是你老婆不知道做了什么事才借回来的这笔钱,有什么好高兴的!丈夫悻悻地与一老板去了洗浴室,被无意中发现的妻子冲到洗浴室,抓了个现行。妻子愤怒的找到暗恋自己的男司机,两人去开了房。

至此,夫妻间的矛盾已经升级到了极点,面临离婚的边缘,两人痛苦万分,不知道何去何从,影片戛然而止,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

家庭中作为父母的夫妻,也是原生家庭中的儿子,女儿,自己的家庭中的丈夫,妻子,孩子的爸爸,妈妈,以及作为“人”这个独立的个体,存在并生活于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影片中的夫妻,就像两个未长大的小孩纠缠不清,剪不断理还乱,缠绕在一起难分难舍,彼此伤害又无法离开,就像一个“共生”的状态,心理上的连体婴儿。也许是在各自的原生家庭中,都没有学到,如何既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又可以与人保持情感的链接。一方面拼命的依赖他人。没有对方就活不下去;另一方面,又尽情的伤害对方,用伤害自己的方式来伤害对方,进而伤害双方本已经十分脆弱的关系。每个人都把自己置于一个受害者的角色,高声宣布,只有你改变,我才能改变!只要你改变了,我就能改变!都是你的错,你为什么不改!而当对方稍有一点改变时,却又惊恐万分,下意识地故意激怒对方,令对方依然用原有的方式对待自己。人们往往对自己熟悉的东西觉得是安全的,哪怕会令自己和对方伤痕累累;而对不熟悉的东西充满恐惧,害怕改变。一方面高声宣布,我要你改变;另一方面又坚持,我不相信你会改变。从而两个人继续着爱恨情仇的纠缠不清。

影片中夫妻两人彼此伤害,又伤害自己,用伤害自己的方式伤害别人,又用伤害别人的方式伤害自己,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仿佛出现一个画面,一对互相揪打的夫妻纠缠不清,当旁观者想要劝架时,两人齐声喝道,滚开!关你什么事!一个孩子可怜巴巴的追在父母身后,眼泪汪汪的哭泣,爸爸妈妈不要打了,都是我的错。不知道这对夫妻,当看到无辜的孩子受伤害时,是否可以停下手来,想一想自己作为父母的责任?不知道无辜孩子的哀求,是否能够唤起夫妻改变的决心和勇气?

家庭治疗先驱之一鲍文认为,心理分化程度低的个体,会选择和自己分化程度相似的配偶。夫妻双方在各自的原生家庭中,学习到了父母的相处模式,并且承载了整个家庭的焦虑和压力。当组建家庭后,这个新的家庭的焦虑和压力,又被孩子或分化程度最低的孩子承载下来,出现新的分化程度低的孩子。家庭就像一个被各种家庭关系和动力塑造而成的新生物,也许暗流涌动,也许如大浪般咆哮翻滚,受到冲击最大的,是那个忠心耿耿、离不开家的孩子,永远守护着父母,牺牲了自己。

当一个人把自己看做受害者时,会全然失去改变的动机,以为别人的改变会带来自己的快乐生活,其实这只不过是黄粱一梦。期待别人的改变是不现实的,好比坐等天上掉馅饼。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改变的责任,也只有自己是最终生活的主宰者。

家庭弹性是需要能够看到的帮助家庭的资源。哪怕只有一线生机,也许也能带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新的生机。

作者:王继堃博士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博士后

同济大学医学博士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主治医师(兼职)

美国常青藤盟校-布朗大学访问学者

中美精神分析协会上海委员会(CSC)理事

标签: 家庭  家庭治疗  电影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