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派的思维和表达--渔歌轻飏养成计划第二课感想
时间:2014年09月02日|1594次浏览

                               动力派的思维和表达——渔歌轻飏养成计划第二课感想

      准确地说,这个题目应该叫一窥动力派的思维特点和表达风格,因为我现在还处在管中窥豹的阶段。但就是这一窥已经让我着迷。

      大言不惭地说,自己的性格特质和动力趋向的咨询很匹配,为什么呢?这一句正好问出了动力派的思维特点。周老师告诉我们动力趋向的咨询师要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追根溯源。她们可能会问来访者,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是什么动力驱使你这样做呢?我有兴趣了解你。

      课堂上周老师经常会整理一些案例片段,让我们假设是自己的来访者,练习如何在咨询开始阶段朝某些动力方向提问,并鼓励我们开口说话。针对我们的尝试,她一定会先肯定我们的思考,很多时候她会接着指导说,你这是认知行为的思维方式,再试试用动力趋向的思维提问一次。那么认知行为和动力趋向的区别在哪里呢?我理解大概就是探索深度的不同,动力趋向的咨询师更关注行为背后潜意识层面的动力,一直回溯到源头,绝不是浅尝辄止。好吧,我看这一派的咨询师去客串个考古队员也是很合适的。

      当然,你深挖之前基本要确定在这里工作是有价值的,这就涉及到老师提到的另一个重点:框架。周老师讲到了她的督导丛中老师在咨询时,外行人看到的就是聊天,看似无目的,其实,却是句句有重点的。比如可能围绕着内驱力里的攻击本能,或者投注的对象来提问。慢慢地把来访者的无意识内容带到意识层面。框架就是我们正在学习的理论和名词背后的名堂。周老师形象地比喻我们这个班是CAPA、中挪、中德班的前站,如果你没有培养出基本的嗅觉,你去那种高级班约等于看热闹了。

      到第二节课,我渐渐感受到周老师上课的风格了,你希望像传统课堂那样,舒舒服服只出个身体坐那听讲,那是不可能的。她总是试图让你进入咨询师的角色里练习思考和表达。她上次课就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特质,都有自己的表达风格,你要找到自己的语言。这次课,我好像有些理解了。同学们中,有的直接,有的含蓄,而周老师的风格——我试着概括一下,不一定对——是形象化,她喜欢运用比喻,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好奇和共情。大概是修炼了多年的结果。

      关于提问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启发,就是多问开放性问题,而不是选择性问题。为什么呢?是为了给来访者发挥的空间,激发她的自由联想,而自由联想正是潜意识的表达。动力派就是在潜意识工作的。

      其实我一直有个疑问,咨询师对来访者潜意识的的解释是真实的吗?周老师也说过,你有了解释后要跟来访者求证。可是,我还是怀疑,来访者就一定知道自己潜意识到底怎么想的?请周老师继续解惑,谢谢老师。(文:刘丽英)

      答:咨询师对来访者潜意识的解释有的时候是真实的,有的时候是不真实的,是不符合来访者内心世界的历程,所以解释是很需要慎重的一个动作,而且解释的时机也非常重要,需要来访者的情感体验到达了解释的边缘,来访者内心的领悟到达了解释的边缘,然后我们临门一脚,就进球啦!还有,来访者对于自己的潜意识虽然在意识层面可能是不知道的,但是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是有感知的,这样就给了动力派咨询师一个工作的位置,陪伴来访者在咨访关系的互动里逐步去整理过往,让潜意识的礁石逐渐浮出水面,被来访者理解和接纳。

     所以,也可以说,每个人都是知道自己的潜意识内容,动力派的咨询就是帮助来访者更勇敢一些,面对自己知道的内容。很多时候,我们的工作就像翻译,都是语言,同样在表达某些内容,不过是从英文翻译成中文的过程。当然这个翻译的过程是非常缓慢的,逐渐开放的,要通过许多阻碍和云山雾罩的瑶瑶路径,这在我们以后的课程里将会有更多的呈现和学习。(答:周湘)

标签: 渔歌轻飏  精神分析学习小组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