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观”认识自己?
时间:2016年07月25日|1816次浏览

最近知乎上已经有两位朋友邀请我回答同一问题:“如何客观认识自己?”。

其实大部分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自我认识是可以客观的,这是最大的误解。

从来都不存在客观的自我认识。

主要因为三个原因:

一、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对自己的评价,会比自己实际的情况高一点,相反,那些对自己评价太客观的人,容易得抑郁症。

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自我评价跟行为发起有关系,我们认为自己可以,就敢去做,认为不行,就不敢,自我评价比实际情况高一点,我们就敢去做比自己实际能力高一点的事,这样就有了锻炼的机会,能力也就慢慢提高了,相反,如果你只敢做自己实际能做的事,就会永远在原地踏步。

二、我们的很多特征,比如兴趣,是一个展现的过程,不是一个已经存在了,待你去发现的东西,你只有真正体验了才知道自己到底喜不喜欢,而且它会随着时间、经历变化,所以没办法说客观。

三、自我实现预言(这是心理学里面被证实的一个规律),即一个人会变成自己认为自己所是的那个样子,如果你认为自己是有潜力的,那么你就会去表现,潜力就表现出来了,如果你认为自己没有,也不会去表现,没有机会表现,潜力就真没有了,所以你认为是就是,你认为不是就真不是。

所以说,客观的自我认识是一个“假象”,一方面,客观的自我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正常人也不可能客观的认识自己。

那么,要如何认识自己才会对自己有所帮助呢?

首先,要经常觉察自己的感受、想法。感受和想法不一定客观、正确,但对我们来说,确是真实的体验,所以经常觉察,会对自己的个性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其次,多关注自己积极的方面,对自己有一个正面的评价。无论我们真实情况如何,多关注积极的方面,会让我们对自己有信心,这样一方面我们会更开心,另一方面,我们也有勇气去做更多的事,最后能力就真正提高了。自卑最大的悲剧,就在于无论真实情况如何,只要自卑者认为自己不行,就不敢去做,最后就真不行了。

再次,尽量拓展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领域,发挥自己的潜力。像兴趣等体验类的自我认识,都是体验了之后才知道,不体验,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感兴趣的是什么,所以要多去探索。另一方面,像兴趣、能力、潜力等,会随着你的经历而改变,尝试的多了,能力、潜力就表现出来了,不尝试,永远没有。

最后,尽量多去询问他人的反馈,多去了解真正的行为效果。自我认识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更了解自己,对自己有很好的控制感,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自我认识来为自己定位,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

从适应社会的角度来讲,核心不在于你多好或者多优秀,而在于你适应社会,所以你需要经常去了解别人的反馈和工作的效果,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让一个人喜欢你,你不需要变得足够好、足够优秀,你只需要对方喜欢就行了,只要对方喜欢,你好与不好都无所谓,对方会看到他/她喜欢的方面,只要对方不喜欢,你再好也没用。

以上是结合最近知乎上朋友的提问,所做的一点分享,总结为一点就是:

自我认识没有绝对的客观,但你形成的任何自我认识,会对自己以后的行为产生影响,所以,要主动去形成可以促进自己学习与成长的自我认识,而不是所谓的客观自我认识。

标签: 自我认识  自我分析  袁小华  自我成长  自我认知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