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解释神经症案例之四 一进校门就抽搐的少年
时间:2013年10月20日|2240次浏览

案例4-6-2. 刘越山(化名)今年14岁,男孩。来看心理门诊时,已经辍学两年了,据父母讲,原因是一进校门就抽搐。已经辗转看过北京的许多大医院神经科和专业精神病医院,花费数万元,结论是,神经没有发现异常,心理有问题,有诊断抑郁,也有诊断为抽动症的。

刘越山父母都是农民,父亲在北京打工,发病前随母亲在农村老家生活,学习成绩优异。但灾难就从刘越山12岁的一天开始了:这天,刘越山骑在自家院子与邻家院子的隔墙上玩耍,不料临院家15岁的男孩李蒙(化名)抄起一根木棒要将骑在墙上的刘越山打下来,慌乱中刘越山摔落地上,受伤并不重,但受了委屈的刘越山冲上去与比自己大三岁的男孩厮打在一起,据说,当时越打越激烈,最后小越山完全占了下风,被拳打脚踢得鼻青脸肿。被大人发现后到村卫生院做了包扎,对方家里出了医药费,但对方家的男孩拒不赔礼道歉,事情也就过去。几天后,刘越山在学校看见同学打架,忽然血往上涌,浑身抽搐,倒在地上……

就这样刘越山不能上学了。父母带着到处看病,花费数万元,学不能上了,一家人的生活秩序也全乱了。愤怒委屈的一家人与邻家讨说法,可是邻家更横,索赔无望……

本例也是一个偶然发生的“重大负性事件”导致神经症的案例。两个未成年男孩剧烈厮打,对案例中的主角,当时12岁的刘越山来说,这是一次严重的应激事件,可想当时孩子的恐惧、愤怒、屈辱等复杂而又强烈的感受,这是刻骨铭心的记忆。显然,事情并没有很好地善后,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当刘越山在学校再次看到同学打架场面时,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情绪终于爆发,并完成了向躯体化的转化,从此,“打架”、“学校”这些信息都与“抽搐”这种躯体化症状建立了条件反射。完成了“重大负性事件——神经症性情结——神经症发作”的过程。当然,本案例更令人担忧的是,该家庭成员对此事耿耿于怀的“受害者情结”上,本来事情发生后,即使发生了抽搐而不能上学的情况,如果接受现实,做好疏导,这种不良影响本来可以尽快结束的。可是象目前这样孩子辍学、家长休工、四处看病,不及时醒悟,真不知孩子及这个家庭的前途在何方?

标签: 心理  神经症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