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解释神经症案例之三 性功能障碍一例
时间:2013年10月18日|2253次浏览

案例1-4-4 都是壁纸惹的祸

每当他在焕然一新的卧室里想和妻子燕好时,心里即会莫明其妙地产生一种焦虑不安的感觉,而使他无法勃起……

一个中年男子,在将屋子重新装潢后,却发生了一件怪事:他变得性无能了。

每当他躺在焕然一新的卧室里想和妻子燕好时,心里即会莫明其妙地产生一种焦虑不安的感觉,而使他无法勃起。

为了“试验”自己的性能力,他背着太太偷偷到外面找别的女人,结果“证明”没有问题。难道是自己对太太失去了“性趣”不成?答案似乎也是否定的,因为他有几次和太太出外旅行,住到旅馆里,在旅馆的床上,他又变得生龙活虎,一点毛病也没有。

但以旅行来治疗性无能,在时间和金钱上都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去找精神科医师。几年的精神分析后,医师和他共同挖掘出不少童年时代的往事,医师告诉他,他的性无能是来自未解决的“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这个解释也许满足了医师本身的理论癖,但对他性无能的改善却少有助益,因为在家面对太太时,他还是欲振乏力。

最后,他转而去找一位行为学派的心理学家。这个心理学家也追问病人的过去,不过他的着眼点和精神分析学家不同,他注意到病人有过的一件特殊往事:

原来患者在青年时代,曾和一个有夫之妇发生性关系。有一次,当两人正在床上浓情蜜意、翻云覆雨时,那位女士的丈夫突然撞进来,捉奸在床。结果他被那位女士的丈夫狠狠地修理了一顿。他自知理亏而没有还手,在被殴辱后他感到极不舒服,但只是将头靠在墙壁上,两眼呆呆地望着墙壁。

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经验。心理学家问他当时“看到的是什么”,他说自己呆呆望着的是“墙上的壁纸”,而且好像看了很久。

心理学家要他回想当时墙上壁纸的颜色和图案,结果发现,病人现在和他太太的卧室所贴的壁纸,与当年他被捉奸而受殴辱的房间壁纸非常类似。

至此,心理学家终于为他的性无能找到了“情境性的因素”——也就是他们现在卧室内的壁纸。壁纸才是让他感到焦虑不安,进而欲振乏力的罪魁祸首。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当他和太太在别的地方做爱时,就不会有性无能的现象。

心理学家给他的处方相当简单:更换卧室的壁纸。结果,病人的性无能即不药而愈,而且婚姻适应及其他行为也都获得了改善。

用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在强烈情绪下潜意识大门洞开,通过条件反射机制“一次成型”式地形成神经症性情结的案例。表面看来,装饰一新的壁纸对人会有什么威胁呢?还导致性无能。这是典型的神经症的“变形”特征。通过象征性思维规律,这就很好理解了:因为该种壁纸(特别是加上与其妻在床上的场景)作为象征物(而壁纸这个象征物是在那次偷情被捉的极度窘迫和恐惧情绪下,恰巧看到了,而顺便被粘接到情结中来的)扯动了久封于潜意识大海深处的那个情节的情绪之弦,他是焦虑着当时的焦虑,恐惧着当时的恐惧,尴尬着当时的尴尬,屈辱着当时的屈辱。神经症患者在第一次遭遇导致后来情结的那次应激事件时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都是真实的正常的完全可以理解的,只是连患者自己也已经“忘记了”当时的情景,而只留下那种真实的情绪体验,像一根长长的绵延的丝线,另一头拴在象征物的锚桩上(锚桩还可以泛化增加),每当“绊到”这根丝线,或者扯动这个锚桩时,情绪之弦被拨动,情结被引发,“不可思议”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控制不住的发生。

标签: 性功能障碍  神经症  象征性思维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