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书籍 » 养育的选择

定价 ¥36.00

养育的选择

本书的作者历时5年,从百万家长的咨询中挑选出13个普遍关心的问题,作者用深厚儿童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将这些纠结一一解开,同时结合自己的育儿经验,为各位父母提供解决方案。既解答了父母心中的疑惑,又让父母“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真正做到触类旁通、灵活运用。  

养育的选择

作者:陈忻

出版: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6-6

平装:32开290页

ISBN:9787508661926

定价:36.00

出版社推荐语

新时代父母渴望科学的理性:本书跟市面上流行的“口号”类、个人经验类的家教书有本质的区别,从13个让父母高度共鸣的困惑入手,以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科学为依据,有理有据,从根本上解决父母的疑虑,同时又结合了好读又有启发性、实操性的案例辅助结合,让本书具有科学的理性、可信度,同时又有可读性。

作者的力量:陈忻毕业于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在美国获得了心理学博士,专业方向为婴幼儿心理的发展,她还是美国儿童发展研究协会和国际婴儿研究协会成员。在美国生活十多年让她有国际视野,对美国人的育儿观念、做法有非常深厚的了解,她也会在书中破除那些在网络上传了千万次的有关美国人育儿的谣言,同时,她也是2个孩子的妈妈、新浪育儿大v,常年与网友互动问答,了解目前父母的所思所想。

强大的宣传团队本书的合作方是“爱贝睿”儿童教育平台,该平台汇聚了全球教育名家,致力于向父母推广科学育儿的观念。

专家、大v、微信公号资源提供强大的宣传平台:北大心理系教授、超强大脑嘉宾 魏坤琳亲子教育专家 陈禾亲子教育专家 蒋佩蓉畅销书作者 刘未鹏 柴静老公清华积极心理学教授 赵昱鲲

内容简介

如今,各种各样流行的教养迷思从各方面冲击着父母。他们的身边充满了好意的朋友和伪专家,人人都时刻用些伪科学的语言说些警告或建议,激起父母们内心深处的担心和害怕。

父母的焦虑和困惑都源于对儿童发展规律的不了解,只看到儿童发展的一个点而看不到全部。

本书的作者历时5年,从百万家长的咨询中挑选出13个普遍关心的问题,作者用深厚儿童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将这些纠结一一解开,同时结合自己的育儿经验,为各位父母提供解决方案。既解答了父母心中的疑惑,又让父母“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真正做到触类旁通、灵活运用。

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父母不学点儿童心理学知识,将永远不可能在面对棘手的育儿难题时能拨开迷雾,直抵问题本质,进而独立思考与判断。能以儿童发展的全局作为考虑养育问题的基石,能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作者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硕士,美国康涅狄格大学(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心理学博士,美国儿童发展研究协会会员,新浪心理育儿大V。研究婴幼儿心理的发展,专注于婴幼儿社会性和社会认知的发展。现任教于玛丽维尔私立文理学院(maryville college)。

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致力于将儿童心理学的理论与育儿实践有机结合,在国内的杂志和报纸《父母必读》《心理育儿》《妈咪宝贝》等主流媒体的专栏作家,发表了大量高质量的儿童发展的科普文章和育儿文章,向父母传播儿童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为很多被曲解的概念和理论正本清源,并结合大量的育儿实践,为父母的实际操作提供参考。

目录

第1章 我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吗?

安全感来自良好的亲子关系,跟亲子互动的模式息息相关。只要我们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关心和理解他们的感受,及时、恰当地回应他们的需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稳定的环境,通常我们就不需要时时刻刻担心孩子会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来自对妈妈的信任

心理学家发现了“安全依恋”的秘密

安全依恋建立的基础是拥抱,而非乳汁

母婴依恋的不同阶段,宝宝有不同的表现

不同成长阶段,培养“安全依恋”的可靠建议

不要担心“宠坏”一个小婴儿

解决“黏人”的方法是主动陪伴

用积极的情绪影响宝宝的情绪表达

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让孩子尽情探索

【“实战”TIPS】得到理解的宝宝才能逐步建立安全感

Tip1: 与孩子分享自己的经历比说教更有效

Tip2:了解未知事物越多,安全感越多

Tip3: 幼儿园的分离焦虑并不是缺乏安全感

第2章 早教有必要吗?什么是好的早教?

早教非常有必要,但早教不是越多越早就越好。生活即早教,父母和家庭才是早教的主力军,对孩子充满爱的照料,让孩子身体、智力、和社会化情感等方面均衡发展,从长远来看,这才是好的早教,只有意识到这点,我们才不会迷失。

大脑的可塑性决定了早教的必要性

脑科学发现婴幼儿的大脑极具可塑性

来自美国“启智计划”的启示

什么样的早教是好的早教?

各种感官均衡发展是儿童探索世界的基石

早教不是越早越多就越好

优秀而快乐的儿童大部分时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早教机构难以实现早教的重点:均衡发展

【“实战”TIPS】父母和家庭才是早教的主力军

Tip1: 充满爱的照料是宝宝良好发展的基础

Tip2: 鼓励宝宝通过感知和运动探索世界

Tip3: 玩具不是越贵越好,泥土花草都是宝宝最好的“玩具”

第3章 敏感期,是否真的无处不在?

流行的“敏感期”被大众泛化和夸大了,父母既不要被敏感期禁锢,也不要消极等待敏感期。给孩子有质量的互动,了解孩子的发展共性和个体差异,细心观察孩子的兴趣所在,给孩子适度、均衡的学习内容,才能因势利导,事半功倍。

什么是敏感期?

敏感期的源头是关键期

敏感期并没有关键期那么极端

警惕掉进“敏感期”的陷阱

爱画画不等于进入画画敏感期

不要消极等待“识字敏感期”

非正式识字体验越多,语言、读写能力发展越好

重要的是阅读兴趣的培养,而不是识字

大脑发育既有敏感期也有可塑性

【“实战”TIPS】打破敏感期的枷锁!

Tip1:了解宝宝发展的共性和差异,才能因势利导

Tip2: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被证实对大脑发育至关重要

第4章 电视节目是早教还是伤害?

研究表明两岁以下的宝宝不适合看电视,真人之间的互动才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方式。但在这个数字时代,也不必把电子产品视为洪水猛兽,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特点,适当选择,适当使用多媒体,让孩子从多样化的渠道学习,才能平衡发展。

美国儿科协会指出:两岁以下的婴幼儿不适合看电视

婴幼儿不能理解电视节目和现实世界的关系

过多、过早看电视易产生注意力障碍

把电视作为背景会损害孩子的社会认知和行为

教育性的电视节目并不能让孩子变聪明

真人互动远比互动型屏幕对孩子有益

【“实战”TIPS】谨慎有效地利用多媒体

TIP1:控制看电视时间

TIP2:选择合适的节目

TIP3:和孩子一起看节目

TIP4:把节目和阅读、生活联系起来

TIP5:多提供屏幕以外的活动机会

第5章 规则会破坏孩子的自由天性吗?

规则的制定和执行中,父母理解和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特点,就不会压抑孩子的天性。从孩子的感受出发、用爱、理解来赢得孩子的合作,符合儿童天性的规则养成,才能让孩子懂得自由的边界。

规则是“教养”而非“禁止”

规则让孩子养成生活规律和行为习惯

规则让孩子懂得安全的边界

规则让孩子学习社会规则

规则让孩子建立学习习惯

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规则不会压抑天性

鼓励孩子思想自由

不制定做不到的规则

只制定具体的规则

规则越具体越好

用孩子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解决问题

【“实战”TIPS】执行规则,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Tip 1: 理解孩子,避免火药味

Tip 2: 坚持的是底线,灵活的是方式

Tip3:启发孩子思考,从内心认同规则

Tip 4:偶尔让步,让孩子感受爱与界限

Tip 5:避免不规律的生活和规则的随意性

第6章 我的孩子为什么脾气那么大?

儿童的情绪认知和表达都处于初级阶段,不知道如何恰当地表达和管理情绪。父母需要观察、理解孩子,找到情绪背后的原因,才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逐步让孩子学会合适地表达情绪,不要把孩子的情绪表达和性格联系起来。

父母不要再误解孩子的负面情绪了

解决问题要先解决情绪

情绪引导也是有步骤的

第一步:帮助孩子认识情绪

第二步:认同孩子的情绪

第三步:让孩子学习恰当地表达情绪

第四步:启发思考,通过解决问题来疏导孩子的情绪

【“实战”TIPS】情绪引导是系统工程,需要灵活运用方法

Tip1:认同情绪切忌盲目和简单粗暴

Tip2: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灵活运用方法

第7章 延迟满足能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吗?

延迟满足并不是简单地延迟满足孩子的需要,而是培养孩子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做想做的事,这是自控力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自控力的培养就在生活的点滴中,父母要从全局出发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不要纠结于“满不满足孩子的要求”这个问题。

延迟满足并不仅仅是“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

自控力是比延迟满足更广的概念

跳出“延迟满足”的纠结,全面发展孩子的自控力

自控力对孩子的学习至关重要

自控力有利于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

如何培养自控力?

自控力的培养不要违背儿童的发展特点

自控力培养就藏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中

在社交和游戏中学习自控力

让孩子认识“自控力”,学会自我控制

【“实战”TIPS】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是培养自控力的根本

Tip 1: 在合适的情境中,让宝宝等一等

Tip 2:合情合理地满足孩子的需要,形成良性循环

第8章 为什么越称赞,孩子越说不得了?

称赞有方法,父母们不必过分担心和焦虑,给孩子更多的爱和真诚,让他明白成

败只是结果,过程的付出和收获是更美妙的事情。只要父母和孩子都具备成长型

思维模式,相信孩子一定会收获更多的成长。

赏识教育对孩子未来的自我评价意义重大

应该如何称赞孩子?

具体而诚恳的称赞能激发孩子的内部动机

“你是努力的”而不是“你是聪明的”

称赞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建立全面的自信心

【“实战”TIPS】称赞是一项“技术活”

Tip 1: 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称赞孩子无须拘泥形式

Tip 2: 用心观察、真心欣赏孩子,给他适量适当的称赞

第9章 孩子会越挫越勇吗?

父母在孩子碰到困难的时候,给予他们情感上、认知上、思维方式上的

全方位支持,不让孩子去打毫无准备的仗。通过父母的支持、引导,形

成抗挫折能力,让父母的爱成为孩子坚强意志的后盾,这才是挫折教育

的核心。

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制造挫折而是一同面对挫折

面对挫折,孩子为什么需要父母的全方位支持?

父母的支持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

大脑发育水平决定了孩子不具备独立面对挫折的能力

面对挫折,父母应该怎样支持孩子?

给孩子情感上的支持:认同、疏导情绪

让孩子认识到失败和错误是人生的一部分

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实战”TIPS】父母的爱是孩子坚强意志的后盾

Tip 1: 孩子,你不必那么完美

Tip 2: 鼓励孩子说出感受

Tip 3: 认同情绪,给孩子适当的建议和鼓励

第10章 要不要鼓励孩子争第一?

淡化不必要的竞争,正视不可避免的竞争,让孩子学会对过程的体悟,

而不是对输赢的关注。帮助孩子学会以解决问题的思维面对竞争的失

败,既不为失败自暴自弃,也不为成功沾沾自喜,并从中学会与他人

的合作,这些对其未来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人生不是比赛,无须时刻比较

正确的评价的力量:“对事不对人”

正视不可避免的竞争: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着眼未来:从竞争中学习合作

【“实战”TIPS】充满竞争的社会,无须屏蔽竞争

Tip 1:鼓励孩子自己和自己比较

Tip 2:让孩子学会面对现实,正确认识自己

Tip 3:耐心等待孩子成长,培养孩子综合能力

第11章 快乐成长就是让孩子时刻都快乐吗?

“快乐教育”的含义更确切的说应该称之为“获得快乐的教育”——它并不是让

孩子一直快乐,而是让孩子学会如何获得快乐,这才是“快乐教育”的应有之义。重要的是,父母在孩子不快乐的时候要抓住机会,帮助孩子获得成长的能力。

父母不要以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

成长意味着变化,没有绝对的快乐

欢乐和泪水对一个人的成长同样重要

成长伴随着不同的情绪变化

适度的内疚能帮助孩子获得快乐

不快乐的时刻反而是珍贵的教育契机

【“实战”TIPS】让孩子快乐成长,应该着眼于未来

Tip 1: 父母不要以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

Tip 2: 知道边界和规则的孩子更快乐

Tip 3: 懂得感恩的孩子更快乐

第12章 要求孩子“听话”会抹杀独立性吗?

“听话”并不意味着无条件顺从,而应该是培养孩子的倾听的能力,这对孩子的学习

和社交能力至关重要。倾听和独立思考相结合, 即我们所说的“听话”和“个性”

不互相矛盾,更多的时候,二者相互结合,才能促使孩子成为一个有社会规范的

独立个体。

“倾听”对孩子的学习和人际交往很重要

听觉,帮助孩子获得信息

倾听能力和学习能力密切相关

倾听有助于孩子社交技能的发展

如何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懂得倾听的父母,才有懂得倾听的孩子

用简单明了、有趣的指令培养倾听能力

为孩子提供有效的帮助

倾听和独立思考结合,“听话”和“独立性”就不对立

【“实战”TIPS】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Tip 1: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是培养独立思考的基石

Tip 2:培养孩子“独立性”需要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

第13章 学习会破坏想象力和创造力吗?

认识并体验世界的规律即学习,是和想象力、创造力共同发展的,而不是对立的、

互相伤害的。想象力、创造力不是空中楼阁,它们有基础,有依据。孩子对世界的

持续学习和理解、好奇心和兴趣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源源不断的养料。

认知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

了解儿童的学习特点,放下不必要的焦虑

警惕:这样做会伤害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警惕1:学习和体验的信息不符合儿童发展水平

警惕2:学习的过程不容许儿童试错和探索

警惕3:追求标准答案,不允许孩子自己有表达

【“实战”TIPS】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生活中的“合力”的结果

Tip 1:鼓励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学习和自由表达

Tip 2: 用“合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标签

陈忻

评论0

最新评论

心理健康自助 » 亲子读物